Redian新闻
>
不给孩子揭“短”(转载)
avatar
不给孩子揭“短”(转载)# Parenting - 为人父母
X*7
1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无意间会揭孩子的“短”。这种评价性的揭“短”对孩子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可小视。我曾亲眼目睹一件小事:
梅梅是个内向、敏感、不爱说话的女孩,在城里上初一。父母都是老实巴交 的农民,有一次父亲进城看望梅梅,和班主任交谈时说道:“我家梅梅性格内向,人很老实,见到人就不敢多说话,有什么事闷在心里,你就多关照关照吧!”可以 看出父亲在担心梅梅的性格,希望老师多关心。梅梅在一边难为情地拉拉爸爸的衣角,示意父亲不要再说下去。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梅梅的自尊心很强,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 评价,爸爸的言行无异于在揭她的“短”。如果家长偶尔一次这样的揭“短”,有些孩子是不会太在意,但对于一些敏感、自尊心过强的孩子来说,她会很在意,会 引起内心的不快,觉得自己没面子,挫伤了自尊心。经常这样揭“短”,会让孩子变得非常不自信,滋生自卑。
而更严重的是,孩子由于自我评价体系不健全,还需要仰赖成人的评价,于 是孩子会把这种被揭出来的“短”当作标签贴到自己的心里去。比如梅梅的父亲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经常这样的揭“短”,孩子就会给自己的性格定格:我是 胆小的,我是内向的,我是老实的!而且,这种性格是不好的!不然为什么爸爸要特别向老师交代呢?这样的揭“短”,等于把不是严重的问题严重化了,孩子本不 在意的事情在家长的“提醒”下在意了。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女中学生脖子后侧长了一块比痣还大一点 的黑斑。她本来是快乐的天使,一天被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看到了,或许是出于关心,对她说:“你怎么脖子后侧有块显眼的斑啊。”“是吗?这块斑很显眼吗?”从 此她总是光顾镜子,把短发也改为长发,总怕别人看到她这块斑,郁郁寡欢。
心理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书中有一段话说:“父母关注内向,孩子 的内向就被稳定地发展了。父母内向,感觉内向不好,对孩子的内向就更敏感,结果会把问题搞得很复杂……父母对孩子的个性作评价要非常小心,亲子关系中存在 一种双重束缚。比如父母批评孩子不开朗,会导致孩子更不开朗,由于孩子更不开朗,父母就更批评她。”
可见,揭“短”有一定的暗示性,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孩子的发展方向。在孩子的心中种下家长给的标签,将来长成家长不期望看到的果子。换句话说,越是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因为揭短行为的干预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浮出水面。
所以,首先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话说出口之前要先在心里想一想,我是 不是在给孩子揭“短”?其次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以为内向特点就一定是不可容忍的“短”处,就一定是缺点。因为性格本身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虽说在现 代社会,内向、收敛的性格相对于外向、活泼的性格来说,是较难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内向的孩子考虑问题周到全面, 计划周密详尽,做事谨慎,善于观察和思考,独立性强,有主见,有个性,等等。所以,家长不要揭孩子的“短”,哪怕是你认为这是“短”,也不要去“提醒”。 因为,揭“短”就是在强化,在暗示:它是不好的!它是缺点!它是缺陷,它是“短”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