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g
2
“我这么做是为你好啊。”
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在父母的口中来来回回说了几十年。
无数人对“为你好”这三个字产生了免疫力,这份爱与教育的重量早已变得尤为压迫。
关于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之前也有不少,像《小别离》、《虎妈猫爸》等。
最近,台湾推出了终极暗黑版——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从剧名开始,全剧的基调就显得特别黑暗。
正如纪伯伦的同名诗所言:“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
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剧中这些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们,却由于爱得太深、爱得太重,而真正地失去了自己的孩
子。
全剧一共10集,改编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以其中的五个故事划分单元,并以台湾
少见的诗选剧形式制作,讲的都是父母与子女那些爱与痛的故事。
豆瓣评分8.1,有不少评论称它为台湾版《黑镜》。
实际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并未及英剧《黑镜》那般寓意深刻,但依然充斥着
细思极恐的压抑。
播到现在,已经有了四个完整的故事:《妈妈的遥控器》、《猫的孩子》、《茉莉的最
后一天》、《孔雀》。
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
故事里的妈妈有一个遥控器,不是用来看电视、开空调,而是控制着儿子的时间。
这个遥控器不仅控制着儿子小伟的每分每秒,还连接着妈妈望子成龙的无尽欲望。
小伟犯了错,她就把时间调回去,不断重复,直到这个“错误”被修正。
每天的早上,小伟都过着同一天的生活,同一辆车的上学路,做着同样的功课,同学们
说着一样的话,就连补习班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
和每个年轻男孩一样,小伟也经历了最美好的情窦初开。但这份最珍贵的小美好,却被
妈妈用遥控器一一删除了,不再回头。
割腕、淹死、触电、跳楼,他全部都试过了。
母亲的遥控器让他活过来,他连放弃生命也选择不了,他只能继续过着被操控的人生。
小伟哭着对妈妈喊,“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绝望的嘶吼,在妈妈的眼里显得无力又逞强。
小伟彻底放弃了,放弃了爱情,放弃了朋友,放弃了生活,全力奔跑在妈妈所设计好的
成功之路上。
在一次妈妈安排的相亲上,坦白了出柜的相亲对象似乎给了小伟勇气,他第一次把妈妈
骗出国,试图要将这个控制了自己人生的遥控器毁掉,却被折返的妈妈发现了。
“这不是你的遥控器!它是我的!”
小伟永远想不到,这个可以控制人生的遥控器密码其实就是小伟的生日。妈妈并没有不
爱他,只是儿子的人生当做自己的人生来操控了。
这种夹杂着疯狂占有欲的爱,已经扭曲得伤人。
第二个故事,《猫的孩子》。
典型的双职工父母,爸爸外出工作,妈妈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妈妈最大的希望
,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儿子小衍能够有所成就。
但小衍的成绩一直都不理想,不管他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棍棒底下出状元
,妈妈抡起了一指厚的木尺,皮开肉绽的小衍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害怕。
在幻觉之中,小衍偶遇了同样受尽父母折磨的女孩,不一样的是,女孩有着可以进入平
行世界的特异功能。
只要她在平行世界中打人,在现实里就可以拿到第一名。
女孩告诉小衍,只要看见蓝色月亮,他也进入了平行世界。平行世界的另一个他只要完
成自己的任务,就等对应的在现实世界拿到第一名。小衍的任务则是杀猫,一样的残忍。
为了像女孩一样完成父母的期待,小衍开始了杀戮。每次只要在平行世界杀一只猫,小
衍就能顺利拿下第一名。
但实际上,只要小衍在平行世界里杀掉一只猫,在现实世界里也会消失一只猫。
而在爸爸控制下的母亲,除了小衍以外能带来慰藉的,便是家里养的那一窝猫。
随着杀的猫越来越多,小衍开始出现了幻觉。
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小衍的周围遍布了凄惨的猫叫声,天花板不断掉下鲜红的花瓣,
就像埋着小猫尸体的花盆上盛开的花一样血淋淋。
现幻觉的小衍考得越来越差,妈妈也发现了他杀猫的秘密,但压迫并没有丝毫的减少,
而是随之越来越多的补习课程。
被压迫到自残的小衍看着妈妈,几近哀求的问:“可不可以抱我一下?我受伤了。”
妈妈没有反应——“你先去吃药。”
小衍爆发了,他像杀死那些猫一样掐住了妈妈的脖子。突然的,家里那只幸存的猫叫了
。猫叫的瞬间,小衍松开了手。
那些他杀过的猫,就和他自己一样。他害怕妈妈的期待和爱,那份爱重得让他喘不过气
。他只是想要杀掉,被母爱裹挟的他自己。
第三个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
品学兼优,众人口中的三好学生林茉莉跳楼自杀了。这也是三个故事中,最为强烈的开
场和结局。
林茉莉的爸爸是公司职员,妈妈是家庭主妇,她还有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妹妹。
妈妈是美国硕士毕业,对姐妹二人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不仅给她们排满了补习班,甚
至还在整个房子里装满了监视器——时刻监督姐妹二人的学习。
不管是在卧室还是饭桌,都能时不时听到妈妈的碎碎念:如果不是因为教育女儿就不会
当家庭主妇,也不会放弃在美国的事业,你们就必须考第一。
比妹妹成绩好的林茉莉,沉默寡言,埋头苦读,是妈妈眼里唯一的“希望”。
也就是这份“希望”,剥夺了林茉莉自我选择的机会。
在房间里,林茉莉和妹妹说,“我以为只要我认真念书,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
可妹妹并不懂,这份自由又自我的“选择”会要了姐姐的命。
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林奕含笔下的房思琪,她们一样都是在青春期里奋力苦读的三好学生
,在众人的仰望下不停挣扎,企图用写作来化解痛苦,最终却只能无解。
为了找到女儿自杀的真相,妈妈走进了林茉莉的意识里。
在看见了林茉莉眼中丑陋而可恶的自己时,她疯了一样跟警察自首,“我女儿是自杀的
,但是杀死她的凶手,是我,把我关起来,我想为我女儿做点什么”。
警察很无奈,“可是她是自杀的,你回家吧,好好休息。”
只是述说每一个故事,就已经足够血肉模糊。
父母爱子女是本能,把他带到这个世上来,爱他、呵护他、伴他成长。
我们不能否认父母无私的爱:每日起早贪黑的工作、养家,为了子女放弃了生活,脑海
里记住的永远都是子女的一切。
但很多父母都渐渐忘了:你只是把孩子带来人世,但孩子的人生并不属于你。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你能成功”。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成功呢?当个平庸而幸福的人不好吗?
从培养到控制,自己的梦想也渐渐成了孩子的梦想,自己的未来也成为了孩子的未来。
就像单亲家庭的小伟妈妈一样,努力用遥控器构建着孩子的未来;就像被家庭冷落的小
衍妈妈一样,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用好成绩为自己争光;就像美国硕士毕业的林茉莉妈
妈一样,盼望着茉莉能够到美国读博士。
那孩子自己的梦呢?又该由谁来实现。
父母们用尽全力构建他们认为的、正确的未来,却未曾考虑过这样的未来对孩子而言,
是否真的正确。
父母之爱原本是孩子们最依赖、最温暖的怀抱,却在控制和欲望之下成为了最血淋淋的
牢笼。
剧中这些看似荒谬的故事,却在不停给我们警示,“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在《猫的孩子》里,小衍妈妈无意的一句表白,不禁我让我潸然泪下——
“妈妈真的很爱你,这辈子没什么大成就,就是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有点成就”
妈妈,我也真的很爱你,我可不可以不要有那么多成就?
avatar
x*3
3
XXBIS, UU
come with both caps,hood.
890?
avatar
T*r
4
warm at most.

【在 x*******3 的大作中提到】
: XXBIS, UU
: come with both caps,hood.
: 890?

avatar
h*e
5
FM上那支?
我 pass了。
avatar
x*3
6

我去Pm了
因为可能要用到去grand canyon/seaworld
ls的大侠没买的道理是?
avatar
h*e
7
可能没袋子。
margin很小
觉得肯定有人先弄了
avatar
x*3
8

多半没袋子
自用还可以我觉得
而且玻璃不是那么干净
avatar
b*r
9
去大峡谷用长焦作甚
avatar
r*x
10
据说去大峡谷长焦很重要。。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大峡谷用长焦作甚
avatar
b*r
11
我知道你觉得长焦很重要,所以我问作甚,好学习一下

【在 r******x 的大作中提到】
: 据说去大峡谷长焦很重要。。
avatar
r*x
12
"长焦镜头拍风光可以从纷乱的场景中选取我们想要表现的部分。拉近被摄体、压缩空间
距离和呈现浅景深都是长焦镜头的特性,而且只要稍微移动镜头的拍摄角度,就可改变
原来的构图,可以将被摄体充满画面,使构图更紧凑,这些特点比较有利于拍摄风光小
品。
长焦镜头景深很短,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但也给精确调
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拍摄时调焦稍微不够精确,就会造成主体模糊。空气中的水
汽和尘埃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所以在使用长焦镜头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拍摄距离过远
的景物。"
google 的
http://bbs.photoker.com/thread-67198-1-3.html
实际拍的时候发现个人作为新手而言长焦比广角更容易控制一点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知道你觉得长焦很重要,所以我问作甚,好学习一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