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mur 的造谣癖严重,该看医生吃药了。(Was Re: 中国大妈爆插话 (转载)
avatar
Namur 的造谣癖严重,该看医生吃药了。(Was Re: 中国大妈爆插话 (转载)# Piebridge - 鹊桥
m*d
1
日前,李先生网购水果,到货后有点傻眼,一箱人参果最后只剩俩。几番投诉,快递小
哥终于上门认错并赔付费用。而北京晨报记者发现,遭遇包裹缺斤短两的收件者不在少
数。此问题也引起网络商家的注意,不少卖家为食品装上防盗网、充气柱,以防途中受
损。
箱破水果少 快递员偷嘴
市民李先生向北京晨报记者回忆称,“我网购了一箱人参果,据商家介绍,一箱有12至
16个,但几天前我收货时,看到纸箱上部开了个大口子,里面的水果就剩俩(如图)。
”李先生说,快递是家里老人帮忙签收的,“老人家不知道破损包裹要验货,如果我签
收,当时肯定是要当面向快递员要个说法”。随后,李先生投诉到快递公司,并举报到
相关网站。不久后,李先生收到回复。“快递员打电话来承认是他们偷吃的,也赔了钱
,但我还是觉得这事儿很膈应”。
记者发现,微博上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并不少见,一些买家收货后才发现与所购数量不
符,“纸箱破了大口子,食品袋被拆,几乎只剩一个空包装,到底谁这么馋?”“有幸
遇到不缺斤少两的商家,却不幸遇到爱偷吃的快递员,买20斤橙子,到货少5斤,这叫
什么事儿?”
途中多破损 责任人难找
针对此类现象,记者向多家快递公司了解情况,发现快递公司管理情况参差不齐,快递
员也态度各异。
刚当上快递员的小文表示,他不敢偷拿客户包裹里的零食,但入行多年、“什么都懂”
的老快递员还是很敢干的,他们“选中”的多是在运输过程中已有破损的包裹,“有一
回我看包裹破开的口子很大,里面装的是苹果,老快递员看见拿起来就吃,有人拿完后
还用胶带在破损的地方缠一下,再给封好”。
“如果包裹破损,途中掉下一两个很正常,但要说主动去拿不太可能。”另一公司的快
递员老郭称,他所在公司在每个物流环节都有监控,没人敢伸手,“我们要是在运送途
中发现包裹有破损,也会提醒收件人当面验货,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家快递公司的李师傅听到此事也连连喊冤,包裹里的零食水果也可能是在转站过程
中丢失的,“这个过程中很难找到具体的责任人,我们是物流链的最末端,送一个件才
挣一元多,如果一有损坏都由派件员赔偿,那我们挣的钱还不够赔的”。
商家防偷吃 充气柱上阵
食品包裹在物流途中受损的情况也引起网络商家的重视,记者在某网购平台调查发现,
店家为防盗也是各显神通。
“我们也遇到过这种事情,顾客来投诉纸箱破损,缺斤短两,这个是谁的责任说不清,
所以我们只能防微杜渐,先从自己这边下手。”一位做零食生意的卖家告诉记者,为了
防止人为故意破坏包裹,窃取商品,他们特意准备了印有特殊字样的胶带,“我们发货
前会提醒顾客,如果收货时发现塑封胶带不统一,或者包装破损都可以拒收,我们会重
新发货,总之不会让顾客吃亏”。
一个鲜果店铺的商家则介绍说,他们会把准备寄出的鲜果分为几组,每组用充气柱包裹
严实,轻易不会漏出,又或者将水果放置于泡沫箱中再套入纸箱,“这样一方面是为了
防止包裹破损,偷吃者不好‘下手’。另一方面充气柱和泡沫箱也起到保温和防止水果
磕碰的作用”。此外,还有商家会使用防盗网兜以避免快递中途被“偷吃”。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
avatar
M*8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tock 讨论区 】
发信人: MB80528 (肥猫(Contrarian)[食MM而肥]), 信区: Stock
标 题: Namur 的造谣癖严重,该看医生吃药了。(Was Re: 中国大妈爆插话儿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1 05:16:32 2013, 美东)
..........................................
你别造谣。后清人里像你这种道德无底线的卑鄙小人太多了。
对有真正本领的人,羡慕嫉妒恨还不够,还不断抹黑造谣陷害。
正是头脑精力都用在这邪恶的方面,所以真才实学的科技靠鬼混。
米国债卷市场比股市大这是基本知识,我大学时早就知道了。
这不值一提的常识,看来你还顶自豪的,还借造谣去讥笑别人。
你还讥笑我提供的预测到四位小数点,而实践者考虑的是方便读。
你造谣我能像后清的洋爹那样拿到外汇储备更是天大的谎言。
不但如此还画蛇添足的说我做DT。你的撒谎能力完胜撒谎癖者。
我不但鄙视DT,我提供的预测都是多天的波动,多数是两星期内。
DT和HFT正是因为无法看远,所以需要大消耗精力资金和设备。
何况HFT本身暴露的绝不是技术领先,而是无法远程预测的落后。
无法达到较前瞻预测所以才HFT,何况散户根本付不起频繁手续费。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Stock/34777623.html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