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比暴力和出轨更伤人的是:相敬如宾的角色扮演
avatar
比暴力和出轨更伤人的是:相敬如宾的角色扮演# Piebridge - 鹊桥
r*s
1
Why would Kim Jong-un insult me by calling me "old," when I would NEVER call
him "short and fat?" Oh well, I try so hard to be his friend - and maybe
someday that will happen!
avatar
b*t
2
01
好像差点什么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和最亲密的伴侣在一起时,虽然不离不弃也从不争吵,却难以真
正建立一种深刻的、自由的、能够互相响应的联结,总是“好像差点什么”的感觉。
这未必是一段关系走太久后的疲惫,而有可能是“假性亲密关系”(Irrelationship)
。有点拗口地讲,就是有意地“在关系中逃避关系”(hiding from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
“假性亲密”这个专有名词在《消失的爱人》这部戏里也被反复提及,指的是关系双方
虽然形式上很亲密,但实际却在回避真正亲密地在一起。
这种关系并不罕见,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也许就是自己,也许是你的父母:
有一个朋友,她有一对在外界看来关系无比和谐的模范双亲。然而有一天她告诉我,她
一直不确定父母间的浓情蜜意是不是真的。
因为她发现,如果父亲或母亲突然得急病或者出意外,尽管另一方会各方面做得无可挑
剔,但在听到坏消息时的瞬间却没有惊恐和担心——即因“可能会失去”而产生的本能
强烈情绪。
父母的这些表现,尽管无可指责,却使得一个原本安全感和幸福感满溢的女生开始怀疑
亲密关系的价值。
02
它是双方的共谋
“假性亲密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这种关系,事实上是伴侣双方“共谋”的一种状态:
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在一起。你们可能在外人看起来是亲密的;但实际
上,这段关系避开了双方彼此的坦诚和接纳、避开了双方自愿地为这段感情和对方付出。
它是双方不自觉地精心构建起来的“联结”,需要伴侣双方的不谋而合。
更理论性的讲,“假性亲密关系”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两个人一起在防御那种“需要
双方一起努力形成的真正亲密状态”。
那么,为什么真的有人想要回避真正的亲密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真的在乎一个人”,或者“让别人对我们来说变得重要”。因为
真正的亲密关系代表着相互关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但这些是需要承担情感投入的
风险的,在乎一个人,我们就有可能因此受伤。
“假性亲密关系”就是这样的一种防御机制,帮助我们抵抗这样的恐惧和焦虑,使我们
觉得呆在这么一段关系里是“安全”的,是不会“失控”的。因为在这段关系中,双方
从情绪到行为反应都是在完全可以预测的,使我们从真正的亲密关系带来的复杂性中得
以解脱。
因此,有心理学家认为,在“假性亲密关系”中,我们处于一种“情感禁闭”的状态,
即双方不自觉地达成了协议——共同保持情感上的麻木。这种禁闭的状态,看起来双方
是在一起,但却拒绝进行深刻的情感联结,在实质上却是一种分离。
以情侣关系为例:有的人虽然口上说着爱你,并对你进行着无可挑剔的关心,但实际上
他或她对于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毫无兴趣,你们的亲密,每一步关系的进展,好像
只是在进行着角色扮演。两者无法分开,但永远警惕着不进入对方的内心。
“假性亲密关系”有多种形式:
有时候可能一方的行为取决于另一方的需要(索取方为主导);
有时候一方接受什么取决于另一方给予什么(付出方为主导);
有时候一方负责表演而另一方负责赞赏(表象上的完美情侣)。
但无论哪一种,关系中的双方都是平等地被束缚着,他们自愿被束缚去感受到“世界是
安全的”。
03
僵死而和谐的状态
因此,某种意义上,“假性亲密”比显性的暴力或出轨更伤人,因为表演亲密是无法指
责的。如果你很不幸地遇到一个长期习惯假性亲密模式的伴侣,你必定会有强烈的无力
感,而且还会很困惑: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
有研究显示,“假性亲密”是习得型的行为模式。
有些人的原生父母本身就是“假性亲密关系”的示范,他们从不自主、自发地互相表达
爱意,从不冲突,相敬如宾,整个家永远处在一种僵死而和谐的状态中。
在这种程序化的、缺乏活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会缺乏“激情(passion)”
,并认为亲密关系、婚姻、爱就是这样一种程序式的互动。
斯腾博格的“爱情三元素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提出真正健康的爱是
由“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亲密(intimacy)”组成,这三者
都应是发自内心的需求。
“激情”显然不是程序化的,而它又是构建“亲密”的必需。这就是为什么“假性亲密
关系”与真正的爱的道路是背道而驰的。
这种表面上“安全”的关系会使人长期深陷其中、不易分离,但如果不加修复会带来严
重问题。就像心脏过于有节律地跳动,反而是严重心脏病甚至死亡的前兆一样(健康心
脏的跳动反而不是那么规则)。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假性亲密”多少有感觉,却不愿细细思考,更不愿意去结束一
段“现在很好的关系”。但是,除非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双方有不需要真正的爱的共识,
总有一方会先被消磨得精疲力尽。
当其中一方无法承受、开始渴望真正的亲密(其实一些精神出轨很多是因为对真正亲密
的欲望)时,便会寻求结束或改变。
而“假性亲密关系”的脆弱在于,只要有一方显露出想逃离的迹象,便很容易会遇到另
一方不可知的强烈反应,看似稳固的表面和谐将被顷刻撕碎,作为对“共生平衡”被破
坏的报复。
决心逃离确实容易陷入危险,却是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段感情都反复
陷入“假性亲密关系”的怪圈,必须认真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办。
04
心怀恐惧,仍然向前
你习惯了假性亲密关系,你最应该做的也许是检视自己在每段关系中已经形成的角色及
期望的固定模式。
比如,你们总是无意识地、但却是不可避免地,按照设计好的固定脚本来扮演角色。我
们已经知道,这并非正常的状态,而只是对焦虑的防御机制。但是要知道,焦虑是不会
因为防御和逃避就自然消亡的。
在意识到自己的假性亲密关系状态所带来的危害后,你可能会拥有“冒险”的动力。
当你尝试着迈出第一步,比如试着对一份感情怀有并不总是拥有失败结局的期待,你就
有可能想要发展真正的爱情。
渐渐地,你可以试着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觉,让对方了解真实的你。
这一定会让你害怕,你体内的预警机制会跳出来,告诉你让他人了解你是危险的,这会
让你惊慌和脆弱;然而,处理焦虑的方法不是逃避,只能是经历它们。
而如果你遇到的对象是长期习惯假性亲密模式的,你可能会感到无助,因为你会发现,
这个人虽然口上说着爱你,并对你进行着例行的关心,但他实际上对于了解你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毫无兴趣,面前的这个人好像只是在进行着角色扮演。
而你又会担心,说出真实的感受会对这段关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时,你也许可以试
着坦诚,只有你的坦诚,才可能影响你们互动的状态,从而影响他。抓住令你失落的感
觉,让它引导你去寻找真正能带给你内心的满足感的东西。也许你们之间真正的联结可
以逐渐建立起来。
“勇敢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然向前。”
这句话可能就是那些假性亲密关系者最好的解药了。
avatar
B*e
3
川普太犀利了!
avatar
r*z
4
川普好委屈,回家让梅妃抱抱哄哄就好了。

call

【在 r*s 的大作中提到】
: Why would Kim Jong-un insult me by calling me "old," when I would NEVER call
: him "short and fat?" Oh well, I try so hard to be his friend - and maybe
: someday that will happen!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