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hury (和而不同) 于 (Sun May 16 09:36:37 2010, 美东) 提到:
The first of these self-evident truths is Descartes' proof of existence
turned on its head:
“But what then am I? A thinking thing. And what is that? Something that
doubts, understands, affirms, denies, wills, refuses, and also senses and
has mental images. (Descartes, Meditation II: On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Mind, Which Is Better Known Than the Body).”
Wikipedia
☆─────────────────────────────────────☆
rapier (Avanti) 于 (Sun May 16 12:35:12 2010, 美东) 提到:
执取五蕴中的任何蕴为我都是我执
佛法的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一主宰
的“自我”(灵魂)的存在。十二因缘的理论认为众生之所以轮回于六道,其根本原因
就是执着有“我”,证到“无我”即解脱。
原始佛教在《相应部经典》中着重论述了佛教的无我论,如“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
”,“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
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
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的
生命的个体不外色受想行识五蕴,一切法的内容皆以五蕴定。所谓众生、个人或我,即
是恒常变化着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或能量的组合体,统称为五蕴。将五蕴加以分析审察,
每一蕴非我,五蕴的和合体亦无我,五蕴之内或五蕴之外更没有我的存在。因为五蕴是
在不断的变化中,无常本身就是苦。无常为坏灭之法,坏灭之法为苦,无主宰之实体,
不能随心所欲。有苦的存在则无我(自在主宰),故说五蕴非我。佛说:“简言之,此
五蕴执著的组合体即是苦。”
☆─────────────────────────────────────☆
rapier (Avanti) 于 (Sun May 16 12:36:21 2010, 美东) 提到:
摘自内观基础
四、五 蕴
五取蕴为色、受、想、行、识。它们是什么?它们为你每时每刻所体验到的事物。你无
需到别处寻找它们,它们就在你自身。当你看时,它们就出现了;当你听到时,它们就
出现了;当你嗅、尝、触或想时,它们也立刻出现了。
当你弯曲、伸出或移动时,五蕴就在弯曲、伸出或移动里,只是你不知它们为五蕴。这
是因为你没有观照它们,因此不知道它们的实相。不知道它们的实相,你就以贪爱和邪
见执取它们。
当你弯曲时,什么发生?它始于弯曲的意念,接着是一个接一个的弯曲过程。在弯曲的
意念中,有四种属于精神的蕴。要弯曲的心是识,当你想着弯曲,然后弯曲,你可能感
到乐、苦或不苦不乐。如你快乐地弯曲,那就有乐受,如你不快乐或生气地弯曲,那就
是苦受。如你不苦不乐的弯曲,那就是不苦不乐受。因此,当你想弯曲时,有受蕴,接
着有想,即分辨出弯曲的蕴。然后是促使你弯曲的心识,它好似在说:
「弯曲、弯曲」,这是行。因此在弯曲的意念中有受、想、行、识──四种属于精神的
蕴。弯曲的动作是物质或形式,这是色蕴。如此,弯曲的的意念和弯曲的动作形成五蕴。
因此,在弯曲手臂的一个动作中,就有五蕴。你移动一次,就有五蕴,你再次移动,就
有更多的五蕴。每次的移动引出五蕴,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观照它们,和正确的了知它们
,那么我们无需告诉你所发生的情形,你自己知道。
你想「我要弯曲」和「我在弯曲」,不是吗?每个人都如此。问小孩们,他们会给予同
样的答案;问那些不懂得读和写的成人,也得同样的答案;问懂得读的人,也是同样的
回答:说出如他心中所想的。但因他读得多,他将编构适合经典的答案而说:「名和色
」。这并非他所知道的,只是编构以适合经典。在他心中,他在想:「这是『我』要弯
曲,这是『我』在弯曲,这是『我』要移动,这是『我』在移动。」他也想:「这是以
前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我』永远存在。」这想法称为「常见」
。没有人会如是想:「这弯曲的意念只存于此刻。」一般人通常想:「这心以前出现过
,和过去一样,我的『我』此刻在想弯曲。」他们也想:「此刻正在思想的『我』,未
来也将继续存在着。」当你弯曲或移动四肢时,你想:「这正在移动的四肢,和过去的
一样,这正在移动的『我』和过去的『我』一样」,移动后,你再想:「这四肢、这『
我』,永远存在。」你不曾想过它们会消失。这也是常见。这是错把无常当作常,无我
当作我,并执着于这种错误的见解。当你顺着欲念弯曲或伸出,你认为很爽快。如果你
觉得手僵硬,你移动或重新放置它,僵硬便消失,而感到舒服。你认为非常爽快。你以
为这是快乐。舞蹈员和业余舞蹈员在跳舞时,弯曲和伸出,并认为如此做非常爽快。他
们以此为乐并对自己感到满足。当你们在一起谈论时,你们时常摇手和头并感到满足。
你认为这是快乐。当你所做的事成功了,你再次认为这很好,这是快乐。这是你们因为
贪爱而喜悦。并执取于事物,误把无常当作常而感到快乐。苦、无我,只不过是名与色
,你却当作快乐的、或我而沈溺其中。你对它们感到喜悦并执着。你也误认为它们为自
我并执着。
因此,当你弯曲、伸出或移动四肢时,「我将弯曲」的想法为执取蕴,弯曲的动作是执
取蕴。「我将伸出」的想法是执取蕴,伸出的动作的是执取蕴。「我将移动」的想法是
执取蕴,移动的动作为执取蕴。我们所观照的执取蕴,就是这些执取蕴。
同样的事件发生在看、听等。当你看时,眼根──眼睛显现。所见的目标也是如此。两
者为物质,不能认知。但如一个人在看的时侯未能当下予以观照,就会执取它们。他以
为全身连同眼睛为常、快乐的和自我的并执取它。他以为整个物质的世间及所见到的目
标皆为常的、美好的、快乐的和自我的并执取它。因此,眼睛和所见的对象为执取蕴。
当你看时,「视觉」也显现,这包括四种属于精神的蕴。识蕴是纯粹视的觉察而已,看
的时候感觉乐或苦为受蕴,对所见的目标形成概念为想蕴,使注意力集中在观看的为行
蕴。它们组成四种属于精神的蕴。
当一个人在看时,若未能当下观照,将会认为那视觉「曾经存在过并还存在着」。或者
当一个人看到好的事物,他可能会想:「看是好的。」如此想,他将追寻好的和怪的事
物以享受视觉。他花费钱、睡眠和健康去看和影片,因为他认为这样做很好。如一个人
不认为这是好的,他将不会浪费金钱或损及健康。认为所见或享受的是「我」、「我在
享受」,是以贪爱和邪见去执取它。因为执取,看时所显现的名与色就是执取蕴。
你以同样的方式执着于听、嗅、尝、触或想。你以为能思考、想象和忆念的心为「我」
。因此,五取蕴就是当一个人看、听、受或想时所显现于六根门的名色。你需如实的观
照这些蕴的实相。修习观照它们并如实见到其实相──即内观智慧。
☆─────────────────────────────────────☆
runsun (runsun) 于 (Mon May 17 10:43:42 2010, 北京) 提到:
我目前并不同意这个,我认为造成轮回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贪爱”,而并不是“我执”。
彻底断除贪爱才解脱,而证到无我是证初果,是树立了正见,但还不是解脱,因为贪爱
未除。
四圣谛的集谛是贪爱,十二缘起当中的无明缘行的行也和贪爱密切相关,佛又在经典当
中说“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又说"无
明为父,贪爱为母”。
贪爱是执着于我而引起的吗?我认为这并不准确。低等的生物有自我的意识吗?他们解
脱了?显然不是,他们没有自我的意识,但是却有很强的“本能”(比如获取猎物,满
足食欲)而这个本能实际就是贪爱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证无我是破除邪见,是佛法和外道的根本不同之一,但是不能因此将其说成是轮
回的根本原因。
认识到贪爱是造成轮回的根本原因,对于修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夸大无我的作用是大乘搞的,印顺曾经说大乘的修行是以“无我”为中心,而小乘是以
“无常”为中心,我认为这个判定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讽刺的是,大乘整天喊无我,却实际正是有我。
“无常是苦,是苦者皆无我”这句话很重要,它对于厘清什么是佛法说的苦,什么是无
我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大多数人严重误解了佛法说的苦,苦,在巴利语里面有“非实”,“恶的空”的意
思,并不局限于痛苦。之所以无常是苦,是因为无常必然非实,所以才是“苦”。因为
非实,非常,所以才无我(无主宰,无恒常)
理解了佛法说的苦,和“非实”密切相关,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四圣谛处在佛法当
中的核心地位。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佛法把“苦灭”(不实的灭)作为根本目的。
☆─────────────────────────────────────☆
runsun (runsun) 于 (Mon May 17 10:50:16 2010, 北京) 提到:
英文不太好,不好意思。
我觉得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说得还是非常对的。
但是他并没有想到无我。也不知存在物质和精神(佛法说的五蕴)彻底灭尽的涅槃。
如果认为有灵魂,有上帝,有某种万能的力量,有某种无形无相的能够创造世界的本体
,这些都是我执。我执不是单单的指认为有自我意识,而重在对于主宰和神的彻底否定。
☆─────────────────────────────────────☆
arthury (和而不同) 于 (Mon May 17 03:15:26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说的很好
☆─────────────────────────────────────☆
arthury (和而不同) 于 (Mon May 17 03:16:27 2010, 美东) 提到:
那你说自我意识可以怎么进化成我执?
定。
☆─────────────────────────────────────☆
runsun (runsun) 于 (Mon May 17 23:39:42 2010, 北京) 提到:
认为有个自我的主体,是意识形成的错觉。
我们认为我在思考,我在感受,但是其实思考,以及感受本身就是那个所谓的“我”,
而不是属于“我”。
只有观察本身,没有观察的主体。
只有思考本身,没有思考的主体。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17 12:08:57 2010, 美东) 提到:
不错, 谢谢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17 12:13:59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两句很强大。。:) 多谢分享
☆─────────────────────────────────────☆
arthury (和而不同) 于 (Mon May 17 21:00:07 2010, 美东) 提到:
哇,这话我也会说啊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17 21:28:03 2010, 美东) 提到:
哈. 我不知道呀. :) 他既然先说了, 你现在只能教我点别的了. 我听着.
☆─────────────────────────────────────☆
arthury (和而不同) 于 (Mon May 17 23:37:06 2010, 美东) 提到:
这样啊,那你知道买买提除了wisdom版以外,还有一个鹊桥版吗?
☆─────────────────────────────────────☆
rapier (Avanti) 于 (Thu Jul 1 12:25:04 2010, 美东) 提到:
证到初果即保证七生以内可离轮回,所以可以算是解脱了,或者说入了解脱道了吧。
你说的不错,原始佛法基本是认为,苦,无常,无我从修证的角度是三位一体的,证得
其中任何一个即可认知其他两个,而现代人修内观的结果是多先认识无常,而只有体证
到这三法印才可能断除““贪爱”
证到苦,无常,无我 ====> 断除““贪爱” =====> 解脱
但是证到初果贪爱还未除尽,虽已踏上解脱道,要证到四果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