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柯林还是很牛的# Returnee - 海归
m*y
1 楼
理工科能写两本专业书,并且是由像剑桥这种级别的出版社出版,还是很牛的。
98年拿的博士,那现在大约有38岁左右,可以说还没有跨过45这条分水岭。
自己态度端正些,并且注意多参加国内国际会议时多认识一些国内大学的老师,评个正
教授应该是没有
问题的。可是从他的一些面试后的感想或者说是公开信来看,这个人
1) 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并且一旦别人不认同,或者稍微回音慢些就开始批评; 殊不
知,抬头不见低
头见,就算这次不行,至少也要给别人留下个好印象,这样以后一旦有机会,人家第一
个就会想到你;
现在到好,走了一圈,骂了一圈,把自己的退路都给堵死了。
这种态度,呆在学校做个post-doc还可以,只要你的老板了解你就行,外面是行不通的。
还有,他的加拿大国籍,就让人不放心,某些程度上反而是种累赘。
一条粗略的从事科研的道路可能是:
1) 找个好的方向和老板;
2) 踏踏实实的做事,作出一些出色的成果;
3) 多参加会议,和结交朋友,有计划的开始在学术圈内扬名;
4) 等到机会到来,入校做教授, 重复2-3
98年拿的博士,那现在大约有38岁左右,可以说还没有跨过45这条分水岭。
自己态度端正些,并且注意多参加国内国际会议时多认识一些国内大学的老师,评个正
教授应该是没有
问题的。可是从他的一些面试后的感想或者说是公开信来看,这个人
1) 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并且一旦别人不认同,或者稍微回音慢些就开始批评; 殊不
知,抬头不见低
头见,就算这次不行,至少也要给别人留下个好印象,这样以后一旦有机会,人家第一
个就会想到你;
现在到好,走了一圈,骂了一圈,把自己的退路都给堵死了。
这种态度,呆在学校做个post-doc还可以,只要你的老板了解你就行,外面是行不通的。
还有,他的加拿大国籍,就让人不放心,某些程度上反而是种累赘。
一条粗略的从事科研的道路可能是:
1) 找个好的方向和老板;
2) 踏踏实实的做事,作出一些出色的成果;
3) 多参加会议,和结交朋友,有计划的开始在学术圈内扬名;
4) 等到机会到来,入校做教授, 重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