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百姓无缘的"机关特供蔬菜"# Returnee - 海归
b*r
1 楼
http://famous2011.blog.163.com/blog/static/19279710420111031024
统筹 | 杨帆
撰文 | 本刊记者 张跃 常小琥
特约 | 谭波尔
摄影 | 小龙 视觉 | 李昊
食品安全危机之下,当人们知道有一条叫做“特供”的食物链,“特别的菜给特别的你
”,质疑和愤怒必然顺着链条直烧终端。但在这背后,解决问题才是重点。人人都希望
“特供”,草民打造“秘密田园诗”或许也是个办法,但是,当“特供”和“秘密田园
诗”都不再特殊和隐秘的时候,“民以食为天”才能真正来临。
1
特权猪和优待菜
猪和菜能有多幸福?答案远远超出想象,让我们羡慕不已。
“冬天集中供暖,夏天水帘降温,一般不对外开放,就算是员工休假外出回来后都得先
静养观察3天,确定没有感冒发烧或者其他身体异常后才能进入……”这个男子介绍的,
不是度假村或者干休所,而是猪场,这家猪场所在地,是今年“3·15”被重点披露的、
染上“瘦肉精”丑闻的漯河。据介绍,养殖场还有严格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污
水处理区、饲料储存区、兽医室配套,母猪配种时,有专门的配种间,临产前一周,母
猪还可以享受专门产房。这些产房生下的猪仔在和母亲待满20多天之后转移到保育间,
再稍大一些就养在育肥间,最后等待专门的粮油公司前来验货收购。“为了提高繁殖率
和种猪质量,种猪每天可以享用两个鸡蛋,哺乳期的母猪能喝到鱼汤。”
同样的情景出现在河北三河市郊“明慧养猪集团”。
这里的猪生活在红砖砌筑、杨树林环绕的猪舍内,从出栏起就要接受多道检验检疫,“
检不检,猪的质量就在那里。我都不知道瘦肉精长什么样。”猪场负责人底气十足。
在当地人看来,“明慧养猪集团”董事长宋志明很有来头,老爷子是河北省劳动模范、
河北省人大代表,老爷子的老伴也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公司里的醒目位置摆着宋志
明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合影,养好猪,对宋志明来说,是政治大事。
“2006年,全国范围内爆发蓝耳病,我们没用政府提供的免费疫苗,而是16元一针的进
口疫苗。猪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打疫苗用多粗的针管,都有明确的操作手册。”如此
悉心呵护的猪每天都有近200头被运往北京,装车后,当地警方会在车门上贴上封条并随
车押送。连负责运输的司机都是信得过的老手,驾驶技术过硬,因为有要求,“开车要
稳,猪腿上连个磕碰都不能有”。
和以上的状况不同,北京农加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并不直接养猪,他们的业务是把质量
绝对过关的好猪挑到北京来。他们“引进”的是来自“生态省、健康岛、无疫区”的海
南黑山猪,那里的猪生活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态农场,以野外采食的各种野菜、植
物根茎、地瓜、萝卜、菜叶等饲料喂养,绝无其他添加剂,比普通猪出栏晚3个月以上,
成本颇高,但“过口不忘”。
除了这些享受特权的猪,还有一些受到优待的菜。
北京顺义李桥镇王家场,一个拥有64座大棚的蔬菜基地戒备森严,两米高的围墙和环绕
四周的铁栅栏之外,还有五名保安严加把守。即便是你的家就在这个“神秘农场”的对
面,即便是你在那里住了差不多一辈子,关于围墙、铁栅栏以内的事,你还是不知道。
曾有传言,种菜的农民从来不吃自己种的大棚菜,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菜是农药和化肥催
出来的,但据曾经进入过这个“神秘农场”的人透露,那里的工人可以顺手从瓜藤上摘
下一条还挂着花蒂的黄瓜,“不用水洗,连毛刺也不用处理,可以直接吃。”在那里,
普通的化肥和农药几乎绝迹,“种植所需的肥料几乎一色鸡猪牛羊粪有机肥,即使打农
药也是生物农药,还会格外注重采摘安全期,没过安全期的,哪怕烂在地里也不会采摘
”。
北京西山脚下的巨山农场的状况与顺义的“神秘农场”相当类似。
“巨山农场隶属于首都农业集团,位于首都环境保护区的西山脚下,西邻八大处公园,
北倚香山,东望玉泉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无公害污染,经农业部和北京市环境监
测中心对农场生态环境监测,农场水质、大气、土壤的质量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优级标准
。”农场官方网站上介绍说。知情人士透露:“基地里所有蔬菜档案跟人口管理一样详
细。何时下种,谁育的苗,哪天定植,谁打的农药,打了多久,采摘安全期是哪天,谁
采摘等等,一一记录在案,以备查询。”结果就是,“迄今为止,这里的产品从未检出
过任何问题。”
28座温室大棚、600亩果园、50亩天然散养鸡场、2500平方米野鸭养殖湖、30000平方米
鱼池的山庄……这些都是北京安利隆山庄的家当,当然,让安利隆引以为傲的并不只是
这些。在这里的西瓜大棚中,有专门雇佣的农民大妈像伺弄婴儿一样精心地照料,所有
田间的杂草都是手工拔除,绝对不使用除草剂,更看不到化肥和农药的身影。最令人叫
绝的还是这里的独创的“以虫治虫”灭虫法,蔬果大棚中有上百万只人工繁殖的螳螂,
它们的任务就是清除大棚中的害虫,而浇灌蔬菜的是来自地下180米处的矿泉水,这让普
通人感慨“人比人得死,就算比菜也得扔”。
2
追踪食物链
“民以食为天”,但这些备受关爱的肉和菜并不会出现在普通人的餐桌,它们通过特殊
路径传送给食物链顶端。
国家部委机关的食堂是“特供”的主要终端。“神秘农场”,又叫“海关大棚”,全称
是“北京海关蔬菜基地暨乡村俱乐部”,这里出产的瓜菜只供给北京海关,知情人透露
“每周一、三、五早上北京海关的厢式货车来基地拉菜,一次拉的蔬菜最少也有数千斤
。”
挑选“海南黑山猪”进京的农加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铁道部食堂
,而且“需求量很大,因为人多,食堂做个菜就要用400多斤肉”。“明慧养猪集团”每
年出栏商品猪大约5万头左右,其中80%以上都供给北京市二商集团下属的大红门肉类食
品有限公司。二商集团的前身则是1955年成立的北京市第二商业局,该局从成立起就承
担着重大会务、国宴的特供任务,沿袭至今。北京二商集团在其官方网站上这样写着:
特供国家宴会,已成为北京安全食品摇篮。
巨山农场的蔬果最早是用来特供给毛主席私人厨房的,现在,这里依旧是国宴食品和一
些国家高级官员的服务地。尽管菜的品种一般都是一些大路菜,比如黄瓜、豆角、茄子
、西红柿、笋瓜、圆白菜、空心菜、油菜等等,但没有特批的条子和手续,一般人难见
其踪影。
“种猪吃鸡蛋、母猪喝鱼汤”的漯河猪场则是一家专业供港注册猪场。在一次香港媒体
参观团造访的时候,该猪场场长这样介绍道:“作为供港注册猪场,我们要求猪的重量
、毛色、体形三一致,很讲究的。瘦肉率要求也很高,体重不能超110公斤,但不能低于
90公斤。”
实际上,早在1962年,内地就开通了为专供香港农副产品的专用列车,史称“三趟快车
”,而在如今内地几乎称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曾介绍道:“香
港农副产品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历来被中央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全年内地供香港
食品合格率为99.97%,澳门达到了100%。”
一度,这些特供食品并没跟普通百姓划清界限。农加农公司的“海南黑山猪”在北京很
多大型连锁超市都有售;普通人进不去“重兵把守”的“海关大棚”,但他们可以去安
利隆山庄度过一个采摘主题的周末;喝鱼汤、吃鸡蛋的“供港猪肉”可以在邻近香港的
内地城市,如广州、深圳的超市中买到。不过,与特供食品保持“亲密度”的代价是高
价。“海南黑山猪”五花肉售价在一公斤100元左右。在草莓当季,安利隆山庄采摘后售
出的草莓一斤80元。即便如此,供货商也觉得麻烦,“普通老百姓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
比较差,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也不行,在商超的销售量并不是很大,但成本却增加很多。
”所以,他们更愿意主做国家部委食堂。
3
身在福中
自始至终,崔勇都没有觉得自己享受了什么特供,无非是食品产地清楚了点,安全检查
严了点,至于领导享受到更多食品定制,那也就是个身份问题,跟特供差远了。但当普
通人对着生产日期、食品成分摸不着头脑,他可以放心就餐。
晚餐时分。
崔勇(化名)带记者走进中国海关内部食堂。饭厅很整洁,餐盘里的菜品和主食整齐排
列着,不像外面很多吃自助餐的地方,汤水撒得到处都是。崔勇买了几张饭票,将记者
领到最边角的位置坐下,也许是下班时间,他没穿制服,显得放松些,但对特供这样尚
属敏感的话题,他一直强调自己算是局外人。
话头由当年触目惊心的三聚氰胺事件挑起,崔勇承认,即便是闹得最疯的时候,机关内
部也没受什么影响,因为在这里,从奶源控制、加工奶的程序、对配方的供应、以及对
成品奶的检验,都有一个名为“服务中心”的系统在默默运行。崔勇不承认这是“特供
”,“就是多了一个监控而已,这样的检验程序和标准,以及食堂环境的保证,哪家单
位都会做,这怎么能算特供?真正的特供在部委和中央。”
两个月前,北京海关的特权蔬菜种植基地,被媒体捅了出来,总署一直处在媒体风口浪
尖的报道中,这样的局面,对30年累计征税6.2万亿元,占同期中央财政收入的28%的创
收大户海关总署来说,代价实在太大。
在报道中,一些内容让人们印象深刻:蔬菜基地为了杜绝化学污染,种植所需肥料几乎
一色鸡猪牛羊粪有机肥,即使打农药也是生物农药,且格外注重采摘安全期,只要未过
安全期的,哪怕烂在地里也不会采摘。对于这些内容,崔勇倒是没有否认:“有机、无
公害那是必须的,他们只要敢送过来,我们就敢吃,肯定没问题。检验都是我们自己的
人做,有问题?有问题就直接撤局长。”
其实机关的蔬菜种植基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不止是北京
海关一家,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在内的,从中央到各省,从部队军区再到地方高院,大大
小小不知多少其实机关的蔬菜种植基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而
且不止是北京海关部门和行政单位,都会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就是在海关总
署内部,除了机关工作人员外,处级、局级……一直到署长,都有自己的食堂和专门的
厨师团队。根据领导个人的口味与喜好,有不同的时令菜和肉类供应。每年这边还要举
办厨艺比赛,选拔队伍,然后为领导服务。
记者也打了一份饭,晚餐是油菜、豆角、鱼和猪肉,色泽和菜品口感不错,肉也不像有
时候在外面吃到的油大糊嘴。崔勇还把酸奶推到记者面前,“酸奶不是每天都有,你们
赶上了,听说是从京西宾馆(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地方。管理
与保卫工作上与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同级别)拿来的配方。”崔勇有点小得意,“那个
地方的酸奶特别有名,我们有自己的部门专门对外来奶源进行加工制作,流程细节我不
清楚,但确实不是直接从外面运成品喝的。”“当然,整个环节下来,最关键的步骤,
就是最后的质检,我们内部肯定也有,也是服务中心的那些人在做。”
“但你说这就叫特供吗?不见得吧。”崔勇摇头,“这种现象在别的地方也有吧,有的
酸奶还贴着‘人民大会堂国宴供应’到处卖呢。”在他崔勇看来,自己所享受到的,无
非是特定食物分配到特定部门而已。“特供得是直接输入给部委和中央的,跟我们这,
完全两码事。”
4
普通人的自救
所有的质疑归根结底都代表一种希望:生活在特供食物链最底层的普通人对于食品安全
的希望。现在,终于有了好消息,部分部委开放食堂,另一些人则开展了自种自救。
2009年广电总局新食堂落成后,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的广电总局302食堂便被改为
广电总局离退休员工及其家属的专用食堂,在北京出台便利老人居家养老的“九养”政
策后,在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局长刘成斌的推动下,该食堂与北京月坛街道办合作,成
为第一个向居民开放的中央机关食堂。
过去从来都不需要考虑的成本问题现在令人头疼,因为作为中央机关食堂,膳食质量必
须保证,但面向社会后曾经的补贴便就此失去,还需要和各种地方部门打交道,完善各
种社会化的手续。
“税务局说他们没有营业执照。幸好税务局在我们管辖的片区,我上门去做工作,事情
才解决。”负责促成此事的月坛街道服务中心主任于锐很为难。好在,北京市民政局已
经对这个模式进行过调研,希望能拿出一个包括经费和制度在内的整体解决办法,在其
他部委推广302餐厅的做法时,能够避免出现这样的不愉快。
据悉,模仿302食堂对外开放模式的第二家部委内部食堂“发改委第二食堂”也即将结束
装修对外营业,而在其他部门、街道,也有越来越多的食堂希望参考这个模式。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自救”。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开始在近郊的农村圈地种地,打造属
于自己的“秘密田园诗”。
北京周边就有很多和少量家庭结成供需关系的小型“有机农场”,这是一种类似家庭农
业合作社的新型供给模式,那里产出的蔬菜瓜果、蛋奶肉类都会供给有合作关系的家庭
,价格虽然高出市场价,但至少吃得放心。
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一个北京的家庭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这样解释说:“首
先,有机食品的供应量是相当有限的。其次,并非每一个农民都懂得如何进行有机种植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建一座农场的费用也太高昂,是很难承受的。”因此,独乐乐倒
不如众乐乐,当然,“众”的程度也需要有所限制,一般都在100个家庭左右。
杨磊是北京某网站的设计总监,还参与过奥运海报的设计,周一到周五,他都是一个穿
梭在钢筋水泥中的白领,但是到了周末,他的身份便成为了一个小小农场主。他和朋友
一起在北京郊区买了一块地,盖了房,用来养猪、养鸡鸭、养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和学习,如今的杨磊已经成了一名绝对合格的“兽医”,给小农场中的猪察情、配种、
接生、看病、防疫都没有问题,而这个“另类特供”的小农场也成为了杨磊和朋友们欢
度周末的游乐场。
“这不但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也是一种创业。”杨磊说这番话时是站在江苏卫
视“非诚勿扰”的舞台上,他的农场主身份和可以随时享受田园生活的条件令在场的姑
娘们心动不已,而杨磊走上“非诚勿扰”则完全只是为了领走那个自己关注已久的“心
动女生”,最后,他们牵手成功。
用主持人孟非的话来说,杨磊站上舞台时只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把猪场弄大,另一个
则是领走心动女生”,如今,一个梦想已经实现,下一步,就是如何和自己心爱的姑娘
一同搞好属于他们的“秘密田园诗”。
5
老张的理想国
即使在外面送了一天货,老张也忍着饿等回家再吃。妻子每周里有5天得住在市区,她从
家里带够一周的食材,做成盒饭带去上班。俩人“最多周末一起看电影,在外面吃碗面
”,然后回农庄。
从听来的信息中,老张的关键词是:开路虎,经营200多亩地,注重生活品质……活脱一
个农场主,再怎么也是个老板级的人物。
一路曲折地找到老张农庄时,已接近下午四点,老张领我们一行几个进屋,转身出去提
来一壶热茶,为大家倒上,坐下来和我们交谈起来。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眼前的老
张说话直接,粗声大嗓,说起农活,头头是道。
“1999年租下这片地开始,我就从城里搬来这儿一直住到现在,基本上天天只和土地打
交道,可不就是一个农民嘛。”老张自己乐起来。“他都十年没出过门,没离过农庄。
”他的妻子郑姐坐在另一侧补充道,“当年刚租下这块地,他就从原单位中石油买断工
龄,把家搬到这里。”
十年前的老张农庄还不叫“老张农庄”,那时它没有名字,也不像现在这样经营着多种
原生态绿色农业产品。
“一开始我们只是养殖奶牛,用牛粪种植玉米、牛饲料以及我们自己爱吃的小麦、豆子
、水果和简单蔬菜。”郑姐说喜欢田园生活的老张,当初只是想着绿色经营这块地能够
自给自足、再小有盈利就好,根本没有想到之后会一直赔钱,不得不变换经营模式,于
是有了“像模像样”的老张农庄。
现在的老张农庄注册成立于2007年。在经历了从1999年开始只单项养奶牛、种玉米不断
赔钱后,老张将农庄的经营方式改成以养殖与种植业并行发展的模式:在农庄里养殖奶
牛、土猪、黑头羊、乌鸡、宫廷黄鸡、鸭子;建40个温室大棚种植各类蔬菜、棚栽油桃
、草莓;栽种樱桃、苹果、桃、杏、李子、柿子、葡萄等果树;种植玉米、花生、小麦
、红薯、豆类等作物。然后实行会员制,每周为会员配送由这里产的各类绿色食品。
“我们农庄现有40多个品种蔬菜,保证所有产品无公害、原生态。因为是用自产的农作
物喂养奶牛等牲畜,再将牛粪发酵后用来当作农作物和蔬果种植的肥料,在农庄内部形
成绿色健康循环,并且我们所有种植物不打农药,完全采用人工除草,手工除虫,”相
比老张,他的妻子郑姐更善于对外宣传农庄,“我们的会员也没有入会费,只是每月定
制消费,由500元/月标准起,没有上限。会员根据自己喜好从我们每周发过去的菜单里
选择蔬菜和肉蛋等,然后我们每周送货上门。而且我们这儿周围环境特别好,紧邻京杭
大运河,空气特新鲜,因此农庄还建了温室花房、竹亭、客房等同时经营农家特色餐饮
、观光和四季采摘。”
“直到转型实行会员制,之前农场没有任何收入,几次都有些撑不下去了。”老张表示
农场多元化发展完全是迫于压力,询问他几年下来共赔了多少,他深思片刻,“差不多
九百多万吧。”
“公公婆婆的积蓄全都投到我们这里了。”郑姐在北京西城的一家银行工作。十年前老
张辞职后经营农庄,因为一直赔钱,这些年她的工资成了全家的收入。“即使三年多前
开始实行会员制,目前农场依然没有正式盈利,人工费实在太贵了。逢周末我就成了这
里的厨师和服务员。”
农场雇了五个工人,管吃管住,每月费用最少2万。好在老张的这么大片地不需要化肥和
农药,这能省不少钱,还环保。而且农庄现有长期会员五六十个,收入有些保障了。不
过回来的钱又得投到农庄里,“现在农庄不断滚动向前,保本已经很不错,这样再过几
年就会更加好。” 即便妻子就在银行工作,即便华谊的王中军是他的同班同学,经营农
庄到现在,老张自豪“没有贷过款,没有欠大钱。”
郑姐提醒老张给我们拿些中午刚蒸好的紫薯尝尝,老张出去的间隙,她向我们笑着抱怨
这些年老张几乎没有社交生活,也不维护社会关系,要知道十年前老张在中石油已经是
正处级的职位了。“他把社会关系都丢了。两个女儿在国外,他又离不开这里,我去哪
里都是自己一个人。我们平日唯一的业余生活就是他周五出去送完菜,等我下班,然后
一起吃碗面去看场电影。”
或许作为爱的补偿,老张在农庄里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多半都是郑姐喜欢吃的。“我爱
吃什么,他就种什么。比如我爱吃西红柿,他就种了多达八个品种的,有绿的、黄的、
红的、紫的……”难怪自从有了农场,郑姐就鲜少在外吃东西了。银行有食堂,可她从
来都是自己从家里带饭菜、水果去单位吃。“全北京最安全的食物就在我们这里了。不
过,因为没有使用化肥和杀虫剂,我们的很多菜品实在是没有卖相,没有产量。”
前段时间,老张自己用农庄的葡萄酿了酒,“再过几周就可以喝了。每年都会酿,特别
好的味道。”尽管这么多年农庄一直赔钱,郑姐却从未真正抱怨过,“一回到这里,看
到满处都是自己喜欢的果树、蔬菜,尤其夏天坐在院里葡萄架下大口吃着自己喜欢的东
西,那种惬意呀,就觉着生活特美,之前的辛苦煎熬也值了。”
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冬天,正是草莓的栽种季节,老张和工人们接下来要忙着安装防虫
网和杀虫灯。再过三个月,草莓就可以采摘了。那个时间适逢春节,农庄的猪、鸡、羊
也都可以屠宰售卖。“我们的猪可是喝牛奶吃粮食长起来的,没有任何猪饲料,你吃了
就会知道味道有多好。现在好几头猪已经被预订出去了,”丰收在望的喜悦洋溢在老张
和郑姐的脸上,“回头来采摘草莓吧,特别甜。一月到五月都是采摘的季节,过了这时
间就没了。”
统筹 | 杨帆
撰文 | 本刊记者 张跃 常小琥
特约 | 谭波尔
摄影 | 小龙 视觉 | 李昊
食品安全危机之下,当人们知道有一条叫做“特供”的食物链,“特别的菜给特别的你
”,质疑和愤怒必然顺着链条直烧终端。但在这背后,解决问题才是重点。人人都希望
“特供”,草民打造“秘密田园诗”或许也是个办法,但是,当“特供”和“秘密田园
诗”都不再特殊和隐秘的时候,“民以食为天”才能真正来临。
1
特权猪和优待菜
猪和菜能有多幸福?答案远远超出想象,让我们羡慕不已。
“冬天集中供暖,夏天水帘降温,一般不对外开放,就算是员工休假外出回来后都得先
静养观察3天,确定没有感冒发烧或者其他身体异常后才能进入……”这个男子介绍的,
不是度假村或者干休所,而是猪场,这家猪场所在地,是今年“3·15”被重点披露的、
染上“瘦肉精”丑闻的漯河。据介绍,养殖场还有严格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污
水处理区、饲料储存区、兽医室配套,母猪配种时,有专门的配种间,临产前一周,母
猪还可以享受专门产房。这些产房生下的猪仔在和母亲待满20多天之后转移到保育间,
再稍大一些就养在育肥间,最后等待专门的粮油公司前来验货收购。“为了提高繁殖率
和种猪质量,种猪每天可以享用两个鸡蛋,哺乳期的母猪能喝到鱼汤。”
同样的情景出现在河北三河市郊“明慧养猪集团”。
这里的猪生活在红砖砌筑、杨树林环绕的猪舍内,从出栏起就要接受多道检验检疫,“
检不检,猪的质量就在那里。我都不知道瘦肉精长什么样。”猪场负责人底气十足。
在当地人看来,“明慧养猪集团”董事长宋志明很有来头,老爷子是河北省劳动模范、
河北省人大代表,老爷子的老伴也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公司里的醒目位置摆着宋志
明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合影,养好猪,对宋志明来说,是政治大事。
“2006年,全国范围内爆发蓝耳病,我们没用政府提供的免费疫苗,而是16元一针的进
口疫苗。猪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打疫苗用多粗的针管,都有明确的操作手册。”如此
悉心呵护的猪每天都有近200头被运往北京,装车后,当地警方会在车门上贴上封条并随
车押送。连负责运输的司机都是信得过的老手,驾驶技术过硬,因为有要求,“开车要
稳,猪腿上连个磕碰都不能有”。
和以上的状况不同,北京农加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并不直接养猪,他们的业务是把质量
绝对过关的好猪挑到北京来。他们“引进”的是来自“生态省、健康岛、无疫区”的海
南黑山猪,那里的猪生活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态农场,以野外采食的各种野菜、植
物根茎、地瓜、萝卜、菜叶等饲料喂养,绝无其他添加剂,比普通猪出栏晚3个月以上,
成本颇高,但“过口不忘”。
除了这些享受特权的猪,还有一些受到优待的菜。
北京顺义李桥镇王家场,一个拥有64座大棚的蔬菜基地戒备森严,两米高的围墙和环绕
四周的铁栅栏之外,还有五名保安严加把守。即便是你的家就在这个“神秘农场”的对
面,即便是你在那里住了差不多一辈子,关于围墙、铁栅栏以内的事,你还是不知道。
曾有传言,种菜的农民从来不吃自己种的大棚菜,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菜是农药和化肥催
出来的,但据曾经进入过这个“神秘农场”的人透露,那里的工人可以顺手从瓜藤上摘
下一条还挂着花蒂的黄瓜,“不用水洗,连毛刺也不用处理,可以直接吃。”在那里,
普通的化肥和农药几乎绝迹,“种植所需的肥料几乎一色鸡猪牛羊粪有机肥,即使打农
药也是生物农药,还会格外注重采摘安全期,没过安全期的,哪怕烂在地里也不会采摘
”。
北京西山脚下的巨山农场的状况与顺义的“神秘农场”相当类似。
“巨山农场隶属于首都农业集团,位于首都环境保护区的西山脚下,西邻八大处公园,
北倚香山,东望玉泉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无公害污染,经农业部和北京市环境监
测中心对农场生态环境监测,农场水质、大气、土壤的质量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优级标准
。”农场官方网站上介绍说。知情人士透露:“基地里所有蔬菜档案跟人口管理一样详
细。何时下种,谁育的苗,哪天定植,谁打的农药,打了多久,采摘安全期是哪天,谁
采摘等等,一一记录在案,以备查询。”结果就是,“迄今为止,这里的产品从未检出
过任何问题。”
28座温室大棚、600亩果园、50亩天然散养鸡场、2500平方米野鸭养殖湖、30000平方米
鱼池的山庄……这些都是北京安利隆山庄的家当,当然,让安利隆引以为傲的并不只是
这些。在这里的西瓜大棚中,有专门雇佣的农民大妈像伺弄婴儿一样精心地照料,所有
田间的杂草都是手工拔除,绝对不使用除草剂,更看不到化肥和农药的身影。最令人叫
绝的还是这里的独创的“以虫治虫”灭虫法,蔬果大棚中有上百万只人工繁殖的螳螂,
它们的任务就是清除大棚中的害虫,而浇灌蔬菜的是来自地下180米处的矿泉水,这让普
通人感慨“人比人得死,就算比菜也得扔”。
2
追踪食物链
“民以食为天”,但这些备受关爱的肉和菜并不会出现在普通人的餐桌,它们通过特殊
路径传送给食物链顶端。
国家部委机关的食堂是“特供”的主要终端。“神秘农场”,又叫“海关大棚”,全称
是“北京海关蔬菜基地暨乡村俱乐部”,这里出产的瓜菜只供给北京海关,知情人透露
“每周一、三、五早上北京海关的厢式货车来基地拉菜,一次拉的蔬菜最少也有数千斤
。”
挑选“海南黑山猪”进京的农加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铁道部食堂
,而且“需求量很大,因为人多,食堂做个菜就要用400多斤肉”。“明慧养猪集团”每
年出栏商品猪大约5万头左右,其中80%以上都供给北京市二商集团下属的大红门肉类食
品有限公司。二商集团的前身则是1955年成立的北京市第二商业局,该局从成立起就承
担着重大会务、国宴的特供任务,沿袭至今。北京二商集团在其官方网站上这样写着:
特供国家宴会,已成为北京安全食品摇篮。
巨山农场的蔬果最早是用来特供给毛主席私人厨房的,现在,这里依旧是国宴食品和一
些国家高级官员的服务地。尽管菜的品种一般都是一些大路菜,比如黄瓜、豆角、茄子
、西红柿、笋瓜、圆白菜、空心菜、油菜等等,但没有特批的条子和手续,一般人难见
其踪影。
“种猪吃鸡蛋、母猪喝鱼汤”的漯河猪场则是一家专业供港注册猪场。在一次香港媒体
参观团造访的时候,该猪场场长这样介绍道:“作为供港注册猪场,我们要求猪的重量
、毛色、体形三一致,很讲究的。瘦肉率要求也很高,体重不能超110公斤,但不能低于
90公斤。”
实际上,早在1962年,内地就开通了为专供香港农副产品的专用列车,史称“三趟快车
”,而在如今内地几乎称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曾介绍道:“香
港农副产品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历来被中央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全年内地供香港
食品合格率为99.97%,澳门达到了100%。”
一度,这些特供食品并没跟普通百姓划清界限。农加农公司的“海南黑山猪”在北京很
多大型连锁超市都有售;普通人进不去“重兵把守”的“海关大棚”,但他们可以去安
利隆山庄度过一个采摘主题的周末;喝鱼汤、吃鸡蛋的“供港猪肉”可以在邻近香港的
内地城市,如广州、深圳的超市中买到。不过,与特供食品保持“亲密度”的代价是高
价。“海南黑山猪”五花肉售价在一公斤100元左右。在草莓当季,安利隆山庄采摘后售
出的草莓一斤80元。即便如此,供货商也觉得麻烦,“普通老百姓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
比较差,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也不行,在商超的销售量并不是很大,但成本却增加很多。
”所以,他们更愿意主做国家部委食堂。
3
身在福中
自始至终,崔勇都没有觉得自己享受了什么特供,无非是食品产地清楚了点,安全检查
严了点,至于领导享受到更多食品定制,那也就是个身份问题,跟特供差远了。但当普
通人对着生产日期、食品成分摸不着头脑,他可以放心就餐。
晚餐时分。
崔勇(化名)带记者走进中国海关内部食堂。饭厅很整洁,餐盘里的菜品和主食整齐排
列着,不像外面很多吃自助餐的地方,汤水撒得到处都是。崔勇买了几张饭票,将记者
领到最边角的位置坐下,也许是下班时间,他没穿制服,显得放松些,但对特供这样尚
属敏感的话题,他一直强调自己算是局外人。
话头由当年触目惊心的三聚氰胺事件挑起,崔勇承认,即便是闹得最疯的时候,机关内
部也没受什么影响,因为在这里,从奶源控制、加工奶的程序、对配方的供应、以及对
成品奶的检验,都有一个名为“服务中心”的系统在默默运行。崔勇不承认这是“特供
”,“就是多了一个监控而已,这样的检验程序和标准,以及食堂环境的保证,哪家单
位都会做,这怎么能算特供?真正的特供在部委和中央。”
两个月前,北京海关的特权蔬菜种植基地,被媒体捅了出来,总署一直处在媒体风口浪
尖的报道中,这样的局面,对30年累计征税6.2万亿元,占同期中央财政收入的28%的创
收大户海关总署来说,代价实在太大。
在报道中,一些内容让人们印象深刻:蔬菜基地为了杜绝化学污染,种植所需肥料几乎
一色鸡猪牛羊粪有机肥,即使打农药也是生物农药,且格外注重采摘安全期,只要未过
安全期的,哪怕烂在地里也不会采摘。对于这些内容,崔勇倒是没有否认:“有机、无
公害那是必须的,他们只要敢送过来,我们就敢吃,肯定没问题。检验都是我们自己的
人做,有问题?有问题就直接撤局长。”
其实机关的蔬菜种植基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不止是北京
海关一家,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在内的,从中央到各省,从部队军区再到地方高院,大大
小小不知多少其实机关的蔬菜种植基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而
且不止是北京海关部门和行政单位,都会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就是在海关总
署内部,除了机关工作人员外,处级、局级……一直到署长,都有自己的食堂和专门的
厨师团队。根据领导个人的口味与喜好,有不同的时令菜和肉类供应。每年这边还要举
办厨艺比赛,选拔队伍,然后为领导服务。
记者也打了一份饭,晚餐是油菜、豆角、鱼和猪肉,色泽和菜品口感不错,肉也不像有
时候在外面吃到的油大糊嘴。崔勇还把酸奶推到记者面前,“酸奶不是每天都有,你们
赶上了,听说是从京西宾馆(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地方。管理
与保卫工作上与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同级别)拿来的配方。”崔勇有点小得意,“那个
地方的酸奶特别有名,我们有自己的部门专门对外来奶源进行加工制作,流程细节我不
清楚,但确实不是直接从外面运成品喝的。”“当然,整个环节下来,最关键的步骤,
就是最后的质检,我们内部肯定也有,也是服务中心的那些人在做。”
“但你说这就叫特供吗?不见得吧。”崔勇摇头,“这种现象在别的地方也有吧,有的
酸奶还贴着‘人民大会堂国宴供应’到处卖呢。”在他崔勇看来,自己所享受到的,无
非是特定食物分配到特定部门而已。“特供得是直接输入给部委和中央的,跟我们这,
完全两码事。”
4
普通人的自救
所有的质疑归根结底都代表一种希望:生活在特供食物链最底层的普通人对于食品安全
的希望。现在,终于有了好消息,部分部委开放食堂,另一些人则开展了自种自救。
2009年广电总局新食堂落成后,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的广电总局302食堂便被改为
广电总局离退休员工及其家属的专用食堂,在北京出台便利老人居家养老的“九养”政
策后,在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局长刘成斌的推动下,该食堂与北京月坛街道办合作,成
为第一个向居民开放的中央机关食堂。
过去从来都不需要考虑的成本问题现在令人头疼,因为作为中央机关食堂,膳食质量必
须保证,但面向社会后曾经的补贴便就此失去,还需要和各种地方部门打交道,完善各
种社会化的手续。
“税务局说他们没有营业执照。幸好税务局在我们管辖的片区,我上门去做工作,事情
才解决。”负责促成此事的月坛街道服务中心主任于锐很为难。好在,北京市民政局已
经对这个模式进行过调研,希望能拿出一个包括经费和制度在内的整体解决办法,在其
他部委推广302餐厅的做法时,能够避免出现这样的不愉快。
据悉,模仿302食堂对外开放模式的第二家部委内部食堂“发改委第二食堂”也即将结束
装修对外营业,而在其他部门、街道,也有越来越多的食堂希望参考这个模式。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自救”。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开始在近郊的农村圈地种地,打造属
于自己的“秘密田园诗”。
北京周边就有很多和少量家庭结成供需关系的小型“有机农场”,这是一种类似家庭农
业合作社的新型供给模式,那里产出的蔬菜瓜果、蛋奶肉类都会供给有合作关系的家庭
,价格虽然高出市场价,但至少吃得放心。
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一个北京的家庭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这样解释说:“首
先,有机食品的供应量是相当有限的。其次,并非每一个农民都懂得如何进行有机种植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建一座农场的费用也太高昂,是很难承受的。”因此,独乐乐倒
不如众乐乐,当然,“众”的程度也需要有所限制,一般都在100个家庭左右。
杨磊是北京某网站的设计总监,还参与过奥运海报的设计,周一到周五,他都是一个穿
梭在钢筋水泥中的白领,但是到了周末,他的身份便成为了一个小小农场主。他和朋友
一起在北京郊区买了一块地,盖了房,用来养猪、养鸡鸭、养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和学习,如今的杨磊已经成了一名绝对合格的“兽医”,给小农场中的猪察情、配种、
接生、看病、防疫都没有问题,而这个“另类特供”的小农场也成为了杨磊和朋友们欢
度周末的游乐场。
“这不但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也是一种创业。”杨磊说这番话时是站在江苏卫
视“非诚勿扰”的舞台上,他的农场主身份和可以随时享受田园生活的条件令在场的姑
娘们心动不已,而杨磊走上“非诚勿扰”则完全只是为了领走那个自己关注已久的“心
动女生”,最后,他们牵手成功。
用主持人孟非的话来说,杨磊站上舞台时只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把猪场弄大,另一个
则是领走心动女生”,如今,一个梦想已经实现,下一步,就是如何和自己心爱的姑娘
一同搞好属于他们的“秘密田园诗”。
5
老张的理想国
即使在外面送了一天货,老张也忍着饿等回家再吃。妻子每周里有5天得住在市区,她从
家里带够一周的食材,做成盒饭带去上班。俩人“最多周末一起看电影,在外面吃碗面
”,然后回农庄。
从听来的信息中,老张的关键词是:开路虎,经营200多亩地,注重生活品质……活脱一
个农场主,再怎么也是个老板级的人物。
一路曲折地找到老张农庄时,已接近下午四点,老张领我们一行几个进屋,转身出去提
来一壶热茶,为大家倒上,坐下来和我们交谈起来。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眼前的老
张说话直接,粗声大嗓,说起农活,头头是道。
“1999年租下这片地开始,我就从城里搬来这儿一直住到现在,基本上天天只和土地打
交道,可不就是一个农民嘛。”老张自己乐起来。“他都十年没出过门,没离过农庄。
”他的妻子郑姐坐在另一侧补充道,“当年刚租下这块地,他就从原单位中石油买断工
龄,把家搬到这里。”
十年前的老张农庄还不叫“老张农庄”,那时它没有名字,也不像现在这样经营着多种
原生态绿色农业产品。
“一开始我们只是养殖奶牛,用牛粪种植玉米、牛饲料以及我们自己爱吃的小麦、豆子
、水果和简单蔬菜。”郑姐说喜欢田园生活的老张,当初只是想着绿色经营这块地能够
自给自足、再小有盈利就好,根本没有想到之后会一直赔钱,不得不变换经营模式,于
是有了“像模像样”的老张农庄。
现在的老张农庄注册成立于2007年。在经历了从1999年开始只单项养奶牛、种玉米不断
赔钱后,老张将农庄的经营方式改成以养殖与种植业并行发展的模式:在农庄里养殖奶
牛、土猪、黑头羊、乌鸡、宫廷黄鸡、鸭子;建40个温室大棚种植各类蔬菜、棚栽油桃
、草莓;栽种樱桃、苹果、桃、杏、李子、柿子、葡萄等果树;种植玉米、花生、小麦
、红薯、豆类等作物。然后实行会员制,每周为会员配送由这里产的各类绿色食品。
“我们农庄现有40多个品种蔬菜,保证所有产品无公害、原生态。因为是用自产的农作
物喂养奶牛等牲畜,再将牛粪发酵后用来当作农作物和蔬果种植的肥料,在农庄内部形
成绿色健康循环,并且我们所有种植物不打农药,完全采用人工除草,手工除虫,”相
比老张,他的妻子郑姐更善于对外宣传农庄,“我们的会员也没有入会费,只是每月定
制消费,由500元/月标准起,没有上限。会员根据自己喜好从我们每周发过去的菜单里
选择蔬菜和肉蛋等,然后我们每周送货上门。而且我们这儿周围环境特别好,紧邻京杭
大运河,空气特新鲜,因此农庄还建了温室花房、竹亭、客房等同时经营农家特色餐饮
、观光和四季采摘。”
“直到转型实行会员制,之前农场没有任何收入,几次都有些撑不下去了。”老张表示
农场多元化发展完全是迫于压力,询问他几年下来共赔了多少,他深思片刻,“差不多
九百多万吧。”
“公公婆婆的积蓄全都投到我们这里了。”郑姐在北京西城的一家银行工作。十年前老
张辞职后经营农庄,因为一直赔钱,这些年她的工资成了全家的收入。“即使三年多前
开始实行会员制,目前农场依然没有正式盈利,人工费实在太贵了。逢周末我就成了这
里的厨师和服务员。”
农场雇了五个工人,管吃管住,每月费用最少2万。好在老张的这么大片地不需要化肥和
农药,这能省不少钱,还环保。而且农庄现有长期会员五六十个,收入有些保障了。不
过回来的钱又得投到农庄里,“现在农庄不断滚动向前,保本已经很不错,这样再过几
年就会更加好。” 即便妻子就在银行工作,即便华谊的王中军是他的同班同学,经营农
庄到现在,老张自豪“没有贷过款,没有欠大钱。”
郑姐提醒老张给我们拿些中午刚蒸好的紫薯尝尝,老张出去的间隙,她向我们笑着抱怨
这些年老张几乎没有社交生活,也不维护社会关系,要知道十年前老张在中石油已经是
正处级的职位了。“他把社会关系都丢了。两个女儿在国外,他又离不开这里,我去哪
里都是自己一个人。我们平日唯一的业余生活就是他周五出去送完菜,等我下班,然后
一起吃碗面去看场电影。”
或许作为爱的补偿,老张在农庄里种植的蔬菜和水果,多半都是郑姐喜欢吃的。“我爱
吃什么,他就种什么。比如我爱吃西红柿,他就种了多达八个品种的,有绿的、黄的、
红的、紫的……”难怪自从有了农场,郑姐就鲜少在外吃东西了。银行有食堂,可她从
来都是自己从家里带饭菜、水果去单位吃。“全北京最安全的食物就在我们这里了。不
过,因为没有使用化肥和杀虫剂,我们的很多菜品实在是没有卖相,没有产量。”
前段时间,老张自己用农庄的葡萄酿了酒,“再过几周就可以喝了。每年都会酿,特别
好的味道。”尽管这么多年农庄一直赔钱,郑姐却从未真正抱怨过,“一回到这里,看
到满处都是自己喜欢的果树、蔬菜,尤其夏天坐在院里葡萄架下大口吃着自己喜欢的东
西,那种惬意呀,就觉着生活特美,之前的辛苦煎熬也值了。”
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冬天,正是草莓的栽种季节,老张和工人们接下来要忙着安装防虫
网和杀虫灯。再过三个月,草莓就可以采摘了。那个时间适逢春节,农庄的猪、鸡、羊
也都可以屠宰售卖。“我们的猪可是喝牛奶吃粮食长起来的,没有任何猪饲料,你吃了
就会知道味道有多好。现在好几头猪已经被预订出去了,”丰收在望的喜悦洋溢在老张
和郑姐的脸上,“回头来采摘草莓吧,特别甜。一月到五月都是采摘的季节,过了这时
间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