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海归做讲师# Returnee - 海归
c*t
1 楼
看到版上近期关于海归任教的讨论,我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2009年我有篇关于海归的文章链接如下:
http://www.mitbbs.com/article/Returnee/12579002_1.html
当时我是针对某个讨论话题写的这篇文章。我本来想说的是师出同门的博士生,实际水
平可能差很远。在学术圈的发展前途也可能天差地别。但是写得实在太烂,意思没说清
楚。没想到居然还有存档。现在文中的甲是国内著名教授,拿了“长江学者”之类的头
衔。和他师出同门的乙似乎还是讲师—也有可能是大学的网页没有更新他的升职信息,
不过他恐怕确实没有做出什么不错的学术成果。
再说一个案例。我认识一位为人很和气的女老师。她年轻时随丈夫出国(不是美国),
拿了理科博士学位以后又随丈夫回国,决定在高校任教。于是她先在国内名校做了2 年
博士后,之后去一所还不错的大学任教,大概1-2 年后被聘为副教授。
2010年我和这位女老师聊了聊。她说自己每年工资和各种津贴加起来总收入10多万元人
民币,觉得在高校工作还不错。(她丈夫貌似收入不错,所以她本人经济压力不大。)
她还感叹评职称压力不小,从美国海归的同事因为文章太少而评不上副教授。
我昨天查了查她所在的院系,发现有不止一位本科是国内名校,在美国不错的大学拿了
博士学位,回国3 年以上还是讲师的海归学者,其中甚至有人回国之前已经在美国做了
几年博士后。而这些讲师的学术成果(海归前后合计)也确实不算出彩,甚至可以说很
普通。
我想从以上的事例总结几点。
1.国内高校的收入不高,冷门专业的青年教师更是比较拮据。当然在美国也是如此。某
名教授在访谈中指出美国小孩学科学的兴趣不大,是因为商科的学生毕业没几年就能在
薪资上媲美理科教授;而理科的天才要拿到尚可的薪酬,从读博士算起至少需要奋斗10
年。不过考虑到中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青年教师显然更拮据。这是社会结构
和供求关系决定的,个人很难改变。
2.新毕业的美国博士去竞争国内的教职,竞争力也不见得很高。虽然国内的学术氛围算
不上理想,但是还是有不少认真科研,做出优秀成果的人。而新毕业的美国博士,特别
是做理论研究的,也不见得都已经有了足够竞争中高级职称的学术成果。当然能在美国
像样的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基本都受了很好的学术训练,但是未必每个人都能立刻
做出很好的研究工作。例如我举的例子:师出同门的甲和乙,即便只是比博士毕业时的
水平,恐怕也有不小的差距。我认识的那位女老师,也是通过海归之后的博士后阶段,
攒了足够多的文章,才在短时间内评上副教师。而和她同系的几位海龟讲师,恐怕相对
来说确实缺乏在短期内做出很好的科研成果的能力。
3.鉴于以上因素,我认为海归高校要审时度势。甚至不仅是针对海归,想在美国找教职
的美国博士,以及想在国内高校任教的本土博士,也都应该正确估计形势。例如评估自
己现在水平可以拿到什么职位,短期内是否有可能做出足够升职的成果。虽然搞科研是
长期的努力,一时有或没有好成果不代表未来的成就,但是如果自己迫切需要收入比较
高的职位,现阶段的成果却不足以获得中高级职称,那么恐怕确实应该考虑转行。如果
自己还希望留在学术界,想再做几年努力,那么考虑中美生活水平差异,在美国做博士
后之类的临时职位,大概比在国内做讲师等初级职位要好些。
4.如果出于种种原因需要海归做讲师,而且自己确实有志于科研,不想转行,那么就在
把待遇和升职条件都弄清楚之后好好努力,并考虑如何把海外学习经历充分利用起来。
例如可以设法和国外的导师继续合作,积极申请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为出研究成果创
造好条件。国内的物质条件和学术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认真搞科研也有出头之日。
2009年我有篇关于海归的文章链接如下:
http://www.mitbbs.com/article/Returnee/12579002_1.html
当时我是针对某个讨论话题写的这篇文章。我本来想说的是师出同门的博士生,实际水
平可能差很远。在学术圈的发展前途也可能天差地别。但是写得实在太烂,意思没说清
楚。没想到居然还有存档。现在文中的甲是国内著名教授,拿了“长江学者”之类的头
衔。和他师出同门的乙似乎还是讲师—也有可能是大学的网页没有更新他的升职信息,
不过他恐怕确实没有做出什么不错的学术成果。
再说一个案例。我认识一位为人很和气的女老师。她年轻时随丈夫出国(不是美国),
拿了理科博士学位以后又随丈夫回国,决定在高校任教。于是她先在国内名校做了2 年
博士后,之后去一所还不错的大学任教,大概1-2 年后被聘为副教授。
2010年我和这位女老师聊了聊。她说自己每年工资和各种津贴加起来总收入10多万元人
民币,觉得在高校工作还不错。(她丈夫貌似收入不错,所以她本人经济压力不大。)
她还感叹评职称压力不小,从美国海归的同事因为文章太少而评不上副教授。
我昨天查了查她所在的院系,发现有不止一位本科是国内名校,在美国不错的大学拿了
博士学位,回国3 年以上还是讲师的海归学者,其中甚至有人回国之前已经在美国做了
几年博士后。而这些讲师的学术成果(海归前后合计)也确实不算出彩,甚至可以说很
普通。
我想从以上的事例总结几点。
1.国内高校的收入不高,冷门专业的青年教师更是比较拮据。当然在美国也是如此。某
名教授在访谈中指出美国小孩学科学的兴趣不大,是因为商科的学生毕业没几年就能在
薪资上媲美理科教授;而理科的天才要拿到尚可的薪酬,从读博士算起至少需要奋斗10
年。不过考虑到中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青年教师显然更拮据。这是社会结构
和供求关系决定的,个人很难改变。
2.新毕业的美国博士去竞争国内的教职,竞争力也不见得很高。虽然国内的学术氛围算
不上理想,但是还是有不少认真科研,做出优秀成果的人。而新毕业的美国博士,特别
是做理论研究的,也不见得都已经有了足够竞争中高级职称的学术成果。当然能在美国
像样的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基本都受了很好的学术训练,但是未必每个人都能立刻
做出很好的研究工作。例如我举的例子:师出同门的甲和乙,即便只是比博士毕业时的
水平,恐怕也有不小的差距。我认识的那位女老师,也是通过海归之后的博士后阶段,
攒了足够多的文章,才在短时间内评上副教师。而和她同系的几位海龟讲师,恐怕相对
来说确实缺乏在短期内做出很好的科研成果的能力。
3.鉴于以上因素,我认为海归高校要审时度势。甚至不仅是针对海归,想在美国找教职
的美国博士,以及想在国内高校任教的本土博士,也都应该正确估计形势。例如评估自
己现在水平可以拿到什么职位,短期内是否有可能做出足够升职的成果。虽然搞科研是
长期的努力,一时有或没有好成果不代表未来的成就,但是如果自己迫切需要收入比较
高的职位,现阶段的成果却不足以获得中高级职称,那么恐怕确实应该考虑转行。如果
自己还希望留在学术界,想再做几年努力,那么考虑中美生活水平差异,在美国做博士
后之类的临时职位,大概比在国内做讲师等初级职位要好些。
4.如果出于种种原因需要海归做讲师,而且自己确实有志于科研,不想转行,那么就在
把待遇和升职条件都弄清楚之后好好努力,并考虑如何把海外学习经历充分利用起来。
例如可以设法和国外的导师继续合作,积极申请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为出研究成果创
造好条件。国内的物质条件和学术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认真搞科研也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