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海不归牛满江# Returnee - 海归
M*o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MVPYao (退役了),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触目惊心的海不归牛满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7 07:26:11 2012, 美东)
作者:饶毅
2012年,中国科学院出版了专辑《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有老科学家给了
我一份。
牛满江是197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在美国有工作期间没有全时回
国工作,不过在当时对中国生物学界影响很大。
专辑内容包括: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美国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
工作、戴维森教授评牛满江的工作、对牛满江先生的工作的一点看法、邹承鲁谈
学术腐败(摘录)、xxxxx访谈录、xxxxx谈牛满江等(xxx为我的删节)。
我2007年写过有关文字,不过还是不知道专辑的很多内容,所以其他知道的
人可能也不多。
需要说明,我认为方毅等在很多其他事情上为中国科学做了重要贡献,而后
来的行政领导是受以前报道和误导的影响,专辑让我们了解历史的复杂性。
科学院早在1974年就知道他有问题,试了很多处理办法。国内学者、海外华
人学者、国际学者都指出过他的问题。
牛曾要求中国的研究所支持他状告海外学者孔宪铎,未果。最令人惊讶的是,
2006年,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教授竟然想用警察来威胁写批评文章的学生。是
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在此摘录此专辑中依据科学院资料、档案、文献汇编的
《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
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
牛满江(1912~2007),河北博野县人。1936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并留
校任助教,1944年由西南联合大学选派赴美国深造,1947年(35岁)从斯坦福大
学生物系获得博士学位。1962年(50岁)在美国坦普尔(Temple)大学生物系晋
升为教授。
1960年代前半叶,牛满江宣称发现牛肝细胞的mRNA能有效抑制小鼠腹水肿癌
细胞的生长,引起科学界的关注,相关论文被著名的Science杂志刊登(Science,
New Series, Vol. 148, No. 3669 (Apr. 23, 1965), pp. 513-516)。
不久之后,包括其博士后Nina Hillman在内的多位专家均发现,其实验存在
重大疑问,不能被重复。继著名遗传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研究主任Boris Ephrusi发表质疑文章之后不久,Nina Hillman在Science杂志发
表论文Competent Chick Ectoderm: Nonspecific Response to RNA (Science,
New Series, Vol. 155, No. 3769 (Mar. 24, 1967), pp. 1563-1565),否定她
1963年和牛满江联名发表的工作,证明RNA不能诱导鸡胚表皮细胞的分化。这几
件事情极大地影响了牛在国际科学界的声誉。
1967年夏季,牛满江应邀到台湾一暑期科学讲习班讲课。据称:“1967年7
月23日 那天,台湾的各大报,如《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征信新闻》、
《联合报》、《青年战士报》等,都在显著位置刊载了关于牛满江教授科研成果
的长篇报道,还介绍了他的夫人的功劳。使用的大字标题十分醒目,如《癌症的
挑战者牛满江》;《癌症不是绝症了,核酸可把病治好,牛满江实验收效,试管
里溢出奇妙》 加上副标题“震惊全世界声名大噪,获诺贝尔奖希望颇高”;
《克制癌细胞,有了新发现,牛满江悉心试验,已接近成功边缘》;《十余年制
‘癌’之战,牛满江成功的试验》;《癌症的克星》,副标题是《牛满江博士发
现了RNA》。”
讲习班结束后不久,牛满江和其他一些学者得到了蒋介石、蒋经国、严家淦
等台湾政要的接见。1970年,他被推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2年7月,牛满江首次回国访问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在上海发布联合公报。坦普尔大学暑期
开始后,牛满江给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写信,申请回国探亲,获得批准。7月18
日,他离美赴华。抵达北京后,他访问了北京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所等机构,并应童第周等人之邀作了学术报告。他表示,愿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
展贡献一份力量。11月,他特意去华盛顿协助中国驻美联络处和美中友谊交流会
招待以贝时璋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期间,三次提出希望在1973年回国做短
期研究工作。
1973年夏天,牛满江第一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培育出尾巴出现变异的
金鱼
1973年元旦,牛满江给童第周来信,表示热切期望到北京来与精通显微操作
技术的童第周各展所长,合作研究核酸对胚胎分化的影响。之后,他又数次给童
第周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陈阅增来信,希望来华短期进行合作研究。不久,经
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决定以生物学部主任童第周的名义,邀请牛满江夫妇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作短期访问,他们在国内吃、住、行等花费均由国家负担,
主要由中国科学院支付(下同,不再重复指出)。
1973年5月至8月,牛满江开始与童第周合作,以金鱼为材料,研究细胞质中
的核糖核酸在发育和遗传中所起的作用。他们发现了显著的金鱼尾鳍变异现象。
10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称“第一次通过动物实验证
明,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有显著的作用”
(新华社.我国生物学教授童第周和美籍中国科学家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有关细胞
和遗传问题取得新成就.人民日报.1973-10-05)。随后,研究结果以“核酸诱导
金鱼性状的变异”为题正式发表于《中国科学》1973年英文版第3期、中文版第4
期。牛满江来华工作期间,坦普尔大学曾发消息称这是美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
第一次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工作。
1973年5月27日下午,周恩来、郭沫若在接见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的同时,也
接见了牛满江夫妇。
结束在北京的研究后,牛满江夫妇乘飞机访问了上海、杭州、武汉、昆明、
长沙、韶山、广州等地。所到之处,受到隆重接待。
1974年夏天,发现牛满江提供的RNA不纯且他任意改变实验结果,中科院婉
拒他来华合作
牛满江将金鱼尾鳍变异的原因归结为“外源信使核糖核酸诱导”。此解释与
主流的分子生物学有偏,遭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质疑。外国科学家认为,这个实
验未必能够重复,童第周、牛满江可能成为贝诺瓦(J. Benoit)第二(贝诺瓦
为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内分泌学教授,1958年把北京鸭的DNA提取出来,注射
到黑毛鸭幼体内,改变了后者的遗传性状。但这个实验不能重复,以后也没有进
展)。国内方面,生物物理所六室离心机小组曾于1973年6月用超速离心机等鉴
定牛满江提供的RNA提取物,结果照出的片子出现两个峰,显然不纯。鉴于牛满
江在1973年底发表的论文中称只有一个峰,生物物理所和动物所内均有人写材料
批评牛。
1974年3月14日,生物物理所六室离心机小组向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提
交了关于牛满江所提供样品不纯的《情况汇报》。稍后,动物所向中国科学院提
交了《不邀请牛满江来华工作的请示报告》。为求慎重,中国科学院外事局请院
一局调查此事。6月24日,由过兴先教授领导的院一局向院党的核心小组提交了
正式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作论文确实出现了与事实不合的问
题,主要责任在牛满江:“由于童第周多年来一直从事胚胎发育、细胞等方面的
研究,生物化学知识不多,生化实验更没搞过。该组内青年同志也没有搞过mRNA
的提取工作。所以,实验中提取mRNA部分都是牛满江一个人安排的。”(2)牛
满江所犯的不是一般性的错误,其学术道德有严重问题:“在写论文之前,牛满
江又向该组同志说,‘我们的论文,不写生物物理所的工作不好,因为我们的确
请他们帮助工作了。但是如果按照他们分析的结果出现两个峰写在论文上,则对
他们不大好’。牛满江的这个逻辑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如果他按照分析的真实结
果写,则只能得出牛满江自己提取的mRNA的质量差的结论,为了粉饰自己的实验
的科学性,任意改变实验的结果,这种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允许的。”(3)
与牛满江继续合作在科学上对我不利,但还要考虑政治影响:“由于去年的合作,
在科学性方面出了上述问题,在国内外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从牛满江的科学
态度和业务专长看,今后继续这样合作下去,对我们不是很有利的。然而,继续
合作与否的问题,主要从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上全面考虑。”(中国科学
院院部档案.1974-029-0001-0002.关于动物所与牛满江合作工作中提出的一些问
题建议调查事.)
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周荣鑫认为,要不要答应牛满江,继续邀他来合作,需上
报中央决定。因时间紧迫,外事局负责人潘纯商得周荣鑫同意后,决定以童第周
的名义先给牛回信,以仪器届时筹备不及为由婉言谢绝牛满江1974年来华合作的
要求。但牛满江还是多次写信坚持要来。
1974年8月29日至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牛满江夫妇自费来华探亲。
1975年夏天,牛满江第二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工作出现“新苗头”
1975年3月,考虑到从科学上看,1973年的实验设计安排不够完善,为了更
牢固地把这一成果拿到手,尚需进行一些补充实验;从政治上看,牛满江对华友
好,返美后热情宣传我各方面的成就及我科研事业 的发展,宜进一步巩固他的
关系,在美籍中国血统的人中产生较好影响,中国科学院决定,接受牛满江的请
求,继续邀他来动物所与童第周合作,本着“以我为主”的原则,在本年圆满结
束核酸和金鱼性状诱导的研究。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动物所制定了细致的接待计划。重点之一是做好对其有
质疑的群众的工作,宣传牛满江此次来访在更好地配合对外斗争和对台工作,以
及扩大我国政治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975年5月至8月,牛满江夫妇第二次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与童第周等合作,
进行细胞和遗传的短期研究工作。他们根据科学院的要求重复了1973年的工作,
并将鲤鱼卵细胞的mRNA注射到金鱼受精卵中,都得到了与1973年类似的结果。牛
满江等还进行了逆转录酶检测,认为在金鱼卵内存在逆转录酶活性,而这为mRNA
诱导金鱼变异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1975年,他们在《中国科学》(第3期)
上合作发表了《由核酸诱导所产生的单尾鳍金鱼的子代》。
鉴于童、牛合作研究出现了“新苗头”,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可能有重要意
义,并考虑到牛满江多次表示欲与我把这项研究继续进行下去的恳切愿望,经呈
报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决定修改1975年3月制订的计划,于三、五年内继续邀
请牛满江夫妇前来与我共同进行这项研究。
1976年夏天,牛满江第三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认为实验金鱼头部出现
了“平衡器”
1976年夏天,牛满江第三次来北京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牛满江等从美西
蝾螈和加州蝾螈的内脏器官中提取DNA,童第周等将其注入金鱼受精卵内,结果
发现,在孵出的数百条小金鱼中,有1%在头部出现了形如蝾螈平衡器的突起。他
们认为,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工作,就能使两栖类的DNA在鱼类体内诱导出本该经
过亿万年的进化才出现的器官“平衡器”,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
均有突出意义,并具有深远的哲学影响。
8月30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孙健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说:“时间允
许的话,我们希望能把农作物的蛋白质增加起来,对人民的体质、营养是个贡
献。”孙健表示希望他们明年再来。
1977年,童、牛的论文《不同纲间核酸的器官诱导——蝾螈核酸诱导金鱼产
生平衡器》发表于《中国科学》第2期。
1977年8月16日,牛满江对邓小平称自己准备解决中国的粮食和营养问题。
《人民日报》随即宣传了童、牛的工作。不久,施履吉等重复了相关研究,对其
作出截然不同的解释
1977年4月底至8月,牛满江夫妇第四次到动物所,与童第周进行为期四个月
的合作研究。这一次,他们着重在实验中寻找变异生化指示物。结果,“经淀粉
胶电泳证明,用卵信息核糖核酸(mRNA)和肝脏信息核糖核酸注射过的金鱼肝脏
提取物的LDH图谱……在阴极增添了一条中间带”。在发表于《中国科学》1978
年第1期的论文中,他们断言,“鲤鱼卵mRNA合有一种有关肝脏发育的成份”。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牛满江,这是童、牛1973年合作发表论文以来的第一次,
也意味着相关工作由牛主导。
牛满江来华后,多次表示,希望有机会晋见中国的高层领导,亲自反映旅美
学者的情况和要求。8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方毅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
妇。8月16日上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宣称,他们做
出了与世界主流科学界不相容的重大发现——RNA比DNA更重要、更好。他们“准
备把稻子、麦子或者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乃至
人类的粮食和营养问题;“人老一些,记忆力往往衰落了,这与信息核糖核酸很
有关系。如有人力、物力的话,在这方面可以发展下去。”听到这些话后,邓小
平很高兴,说:“你一年四季在这里我们都欢迎。任何时候,呆多久都可以。招
待不好,你可以贴他们大字报。”牛满江说:“那我要记住这个话,我要实践。”
8月17日,《人民日报》发布了邓小平接见牛满江的消息。8月29日,又在头
版报道了童第周、牛满江自1973年以来的合作研究成果,称他们“证明:细胞质
信息核糖核酸对于动物的发育、遗传具有明显的作用。他们还发现:细胞核内的
脱氧核糖核酸,对于远缘动物的发育、遗传也具有诱导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是
他们为细胞遗传学研究作出的新贡献,对于农业科学和医学等将具有指导意义。”
童、牛的工作引发了同行的兴趣。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等做了类似的实验,
将有平衡器的东方蝾螈的DNA和无平衡器的黑斑蛙DNA分别注入黑斑蛙受精卵内,
发现两种受注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均有一些在左腮盖上出现类似平衡器的突出
物。基于这些事实,他们认为,这些类似平衡器的突出物既不是出于遗传转化,
也不是平衡器的诱导,而是DNA对胚胎发育的非特异性效应。他们指出,童、牛
的结论是草率的,“突出物根本不是平衡器。显然,这结论也适用于金鱼的例
子”。但施履吉等人的论文刚投出即遭《中国科学》拒绝。后来经中国科学院副
院长冯德培关心,才进入审稿程序。该文于1980年12月在《中国科学》上刊出。
1978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等一行七人来华与童第周等共同进行“核酸诱
导性状遗传的研究——探索核酸诱变机理”。童、牛提议建立一个新的研究机构
1978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副教授陈亨夫妇、
研究人员肖淑熙以及留美学生王尔中、谢少娴夫妇等7人,来华与童第周等共同
进行“核酸诱导性状遗传的研究——探索核酸诱变机理”。期间,牛满江曾到天
津、西安讲学,并回河北探亲,到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均得到隆重接待。
7月11日,牛满江致函中国科学院负责人方毅,建议“在最短期间内建立一
个‘现代生物研究中心’”,“促其在建筑、设备、研究人员三方面达到和现代
先进国家优秀研究中心可以比美”,这个研究中心“以发展我和童第周老师协作
的研究为主题”。他称自己可以跟美国的非政府基金会磋商建设资金问题。他还
提出,三个同他一起从美国回来的人(王尔中、谢少娴、肖淑熙)和陈亨副教授
可以在该中心工作。此外,他还建议派史赢仙、陆德裕、吴政安三人作为第一批
成员随他去美国进修一、二年。7月17日,方毅批示:拟同意,请邓副主席批示。
不久,邓小平也圈阅了同意意见。
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童第周也向方毅
等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事实上,早在1973年他就曾向北京市的领导提出过设立
一个小而精的现代生物学研究所的建议。
7月24日晚,方毅副总理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他对童第周和牛满江关
于在科学院建立一个独立的、小而精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议表示赞赏。
1979年,牛满江联系美国坦普尔大学授予邓小平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童第周
逝世,牛满江继续到动物所进行短期研究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29日~2月5日,邓小平率团访问美国,
和美国签订了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期间,经牛满江牵线
搭桥,邓小平于1月31日早晨在华盛顿接受了坦普尔大学名誉法律博士学位。方
毅、牛满江等出席了授予学位的仪式。
1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会见了来京洽谈资助成立新的生物学研究所事
宜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人口部主任西格尔(Sheldon Segal)博士和作为美方
临时顾问的牛满江。
3月30日,童第周在北京医院突然去世。4月12日上午,方毅副总理再次接见
了专程到北京来奔丧的牛满江。
牛满江夫妇继续来动物所进行短期研究。7月12日下午,方毅副总理再次接
见牛满江。
6月,成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筹建处领导小组,由庄孝僡(中国科学院上海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任组长,徐一志任副组长,严绍颐、张儒、马诚为成员。
1980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立,牛满江被聘为该所科学顾
问
1980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在北京宣布成立;7月25日,举行研究所
实验大楼开工典礼;10月,任命庄孝僡兼任发育所所长。牛满江被聘为该所科学
顾问,牛满江的夫人张葆英被聘为该所客座副研究员。
对于发育所的成立,牛满江是有功劳的。他不但和童第周一道提出了这个倡
议,还和张致一(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所长,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
任)、严绍颐等联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在1979~1983
年间帮助发育所申请到了总共90万美元的资助。1984年,经张致一联系,洛克菲
勒基金会决定再资助发育所30万美元。西格尔特意在事先声明,他们资助发育所
的目的是资助中国政府的科学事业而非资助牛满江。
1980年4月,牛满江在北京主持召开“核糖核酸在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第二
次国际会议”,其报告遭到诺贝尔奖得主巴尔的摩、吉尔伯特的强烈质疑
1980年4月25日至30日,“核糖核酸在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第二次国际会议”
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会议主持人牛满江的论文——把大豆的mRNA放到水稻内,
发育的种子内出现大豆蛋白——遭到与会多位代表的强烈质疑和尖锐批评。诺贝
尔奖得主、逆转录酶的发现者巴尔的摩(D. Baltimore)说,逆转录酶只在病毒
中有,高等生物的组织或细胞内没有逆转录酶,所谓mRNA因逆转录酶而转录成
cDNA,再进入染色体,进而使水稻获得大豆的遗传性状的推想是缺乏依据的。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吉尔伯特(W. Gilbert)进一步评论说:牛的方法对试
验结果不能提供充分的控制,他所做的一些工作“看上去像是炼金术”。吉尔伯
特还说,“我们看到有一批中国人在进行这种完全没有控制的试验研究,而这种
试验却没有证明他们认为正在证明的东西。”对于牛满江以前的工作——把另一
种类型鱼的RNA注射到金鱼卵中,孵化出的金鱼可以发展成另一种型状的鱼尾,
并且可以传于下一代——吉尔伯特评论说,该试验没有考虑到可以解释这种变化
和为证明这一结果所需要的控制基因的自然遗传差异。中国一些类似的实验,譬
如用注射RNA的方法来治疗癌症病人,也没有得到精确控制,而且很难判断,这
种改进是出于RNA的作用的结果,还是出于另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5月3日,专栏作家马修斯(Jay Mathews)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美国
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一文,引述多位与会美国科学家的评论,批评
牛满江是中国的李森科,要把中国的生物科学引向歧途(Jay Mathews. U.S.
Biologists Criticize Scientist's Work in China. Washington
Post.1980-05-03)。
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也将他们听到的对牛满江的看法转给了中国科学院:
“美国使馆一秘简慕善最近对我译员说:牛满江在美国生物学界根本没有名气,
他所在的坦普尔大学只是一个二、三流的规模很小的学校,学生人数也不多。中
国把他捧得那么高,有什么政治作用呢?美国学术界对此很不理解。看来,他是
一个投机分子。”
对于这些批评,牛满江极为不满。8月26日下午,在受方毅副总理接见时,
他说:“我们金鱼,已进行到现在,再做些工作可以完成。从改变遗传性这一领
域可领先十年……我们和童老的工作,也类似达尔文发表的情景,有些人不相
信。”至于马修斯的批评,他说,那是因为没有把记者招待好。基于对牛满江的
访谈而写的传记《生命奥秘的探索者——牛满江》还对吉尔伯特的批评做了另一
种解释:那是因为牛满江一不小心怠慢了他,没容许他在方毅副总理举行的招待
宴会上发言。
1981年,牛满江在美国创办“中美公司”和“中国资源开发公司”,开始利
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名气在中国做生意
1981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继续到北京进行研究工作,为期五个月。期间,
先后到河北、长春、重庆、武汉、长沙、庐山、上海等地探亲或访问。10月3日
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特意向方毅解释了施履吉对
自己的批评,说自己到上海与施讨论了这个问题,告诉他,自己在金鱼上得到的
确实是“平衡器”,与他在黑斑蛙上获得的普通突出物截然不同,施表示牛讲的
很好,还要请他去自己家里吃饭。但2008年被问及此事时,施履吉说:“我很不
欣赏牛满江,和他见面,连招呼都不愿意打的。”
本年,牛满江在美国创办“中美公司”(Chinamer)和“中国资源开发公司”
(China National Resources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任董事长,在这
两个公司均拥有50%的股份。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名气,开始在中国做生意。
1981年11月,牛满江阻止《中国科学》和《自然辩证法通讯》刊出批评他的
文章
1980年11月,应《中国科学》编委邹承鲁之约,发育生物学权威、美国加州
理工学院生物系教授戴维森(Eric H. Davidson)以给主编严济慈来信的方式向
《中国科学》投稿,对牛满江的多项工作进行评论:牛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结论
完全不可信;中国把牛捧到很高的地位,对中国科学的国际形象构成了很坏的影
响。最后,他恳切提醒中国当局:“我们这些在国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进展和国
际威望关心的人,认为他在中国科学院内的地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牛满江的
事例在中国国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类似于曾经在苏联导致李森科的灾难性统
治体制的那些不科学的标准,现在正威胁着将对中国的分子生物学的成长造成严
重的影响。”
经过激烈的争论,《中国科学》编辑部最后以多数编委通过的方式决定发表
戴维森的文章(英文版)。稍后,《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也打算同时发表该信
中译本,以及施履吉1980年相关论文的节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靖炎
研究员的一封质疑文章。1981年11月,《中国科学》和《自然辩证法通讯》分别
将戴维森的文章和译稿寄给在美国的牛满江,要求他在12月5日前将看法或反驳
意见寄回。
11月27日,牛满江飞回中国奔母丧。次日,他给邹承鲁和中国科学院领导写
“公开信”。他称有意见应向他当面提出,不应该写文章,向外国人约批评稿尤
其不当。他威胁邹承鲁说:“如果你可以请外国人来搞批评我们,难道别人就不
能向你学习做同样的事吗?”
12月4日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宴请牛满江,《自然辩证法通讯》杂
志副主编范岱年等作陪。卢院长认为,应当把学术问题和其他问题分开,主张刊
发戴维森等人的批评,并要牛写反驳文章。
12月9日,牛满江离京返美。他流着泪对送站的中国科学院外事局负责人冯
因复说:“如果《中国科学》不考虑我们意见,一定要发表戴维森的信,我也没
有办法阻止,只好干到底了。我也有支持者,我也有朋友,我是中国人,我也是
美国人,逼得没办法就打官司……你看要打倒我,我不是没有地方去,给祖国这
几年做了一些工作,说不上什么功劳,但最后落到了这个下场,很伤心。我清楚
地知道,他们的矛头不仅对准我,而是要打倒曾与我合作的已故童老和支持过我
们工作的邓副主席、方副总理。所以我总认为这不是什么学术问题。”
1982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文阻止《中国科学》和《自然辩证法通讯》
杂志刊登批评牛满江在华科研工作的文章。
而1989年由美国科学院对华学术交流委员会出版的《中国的生物工程》
(Biotechnology in China)一书,收录了戴维森的另一篇相关文章《对牛满江
RNA转化研究的分析》(An Analysis of Niu Menchang's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by RNA)。
本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沈淑敏研究员(1915-1996)等给国务院写信,
建议高层领导听取国内外众多著名科学家的意见,不要一味轻信牛满江的吹嘘。
方毅副总理指示说:攻击童、牛,就是攻击我,就是把矛头指向邓副主席。
1982年,牛满江继续来华工作。发育所为他申请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未能
通过生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
1982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继续邀请牛满江来华。该所
为牛配备科技人员,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与其共同进行有关“核酸(mRNA和
DNA)在发育和遗传中的作用”的合作研究。本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
委员会成立,开始受理申请项目。为保证牛满江的研究经费,发育所替他申请了
科学基金(因他本人不肯申请),但未能通过生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
7月,牛满江夫妇应邀去台湾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他从大
陆经美去台,再经香港返回大陆,为大陆带回了不少院士会议的资料和情况。
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会见了
包括牛满江夫妇在内的十多位外籍科学家。
1983年,牛满江夫妇继续来发育所工作,仍未能通过同行评议申请到科学基
金
下半年,牛满江夫妇来发育所工作。发育所继续替牛满江申请中国科学院科
学基金,仍未能通过生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
11月14日晚上,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
1984年,赵紫阳总理拒绝牛满江的提议,不同意接受坦普尔大学的荣誉博士
学位
本年,牛满江夫妇第十一次来发育所工作。鉴于牛满江的研究申请通不过生
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发育所替他向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申请研究基金。后
来,院外事局批准给他专项研究经费——1984年,7万;1985年,7万;1986年,
6万。牛满江夫妇来华的国际旅费及其它在京的生活费用也均由外事局支付。
7月3日下午,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提议,由他联系坦普
尔大学,请其授荣誉博士学位给赵紫阳。赵没有接受。
11月9日下午,国务委员陈慕华会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提出自己作为中
间人从国外引荐一些企业来华投资,然后用获得的佣金建立基金。11月12日下午,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他答应,以后替牛夫妇
订头等舱机票。
12月,牛满江再次赴台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
1985年,牛满江从美国坦普尔大学完全退休。他就个人待遇问题向科学院提
出多种要求,未获充分满足
5月27日,牛满江夫妇来到北京,开始例行的合作工作。此前,牛满江以给
院、所领导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多次表示希望解决他的发育所的身份问题,意
思是要当发育所的所长或名誉所长。考虑到“与我院交往的华人教授中,身份和
学术地位比牛先生高的大有人在”,中国科学院没有同意这个要求。他想进入发
育所学术委员会,考虑到所内外有很多人强烈抵制,科学院领导也没有同意,只
同意聘他为发育所国际学术顾问小组的成员(后因美籍顾问Ebert等不同意牛加
入,牛退出)。牛还提出,南开大学用美国薪金标准支付陈省身薪金,发育所也
应参照执行。科学院答应提高牛满江夫妇的每月生活费标准(从200+200元/月提
高到600+400元/月),但由于经费紧张,对他们夫妇生活、出行和研究所需庞大
费用,深感棘手。牛满江还对住房、用车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年,牛满江从美国坦普尔大学退休。从此以后,改为每年到发育所工作6
个月左右。
1986年,发育所举办“庆祝建所仪式暨发育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国际同行
强烈抵制牛满江。牛满江来北京后通过内参向中央状告发育所。澄清事实后,牛
不得不向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书面认错
1986年2月,在答应出席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庆祝建所仪式暨发
育生物学国际研讨会”之前,国际发育生物学会主席冈田节人教授提出条件:如
果牛满江作为应邀参加的国外科学家之一,则多位有名的科学家将不会来京参加
会议。此前(1985年11月), 美国洛氏基金会人口部主任西格尔博士也曾来信
提出,在发育所成立纪念大会上,不要请牛满江作报告,以免引起与会者的反对。
西格尔还曾致信张致一教授说:洛氏基金会资助发育所的目的是资助中国政府的
科学事业,而非资助牛满江。基于以上原因,发育所在筹备会议时一度未把牛满
江列为应邀科学家。
因已持续数年(1982-1985)未发表论文的牛满江通不过同行评议、申请不
到科学基金,而中国科学院的经费也十分紧张,发育所只好协同中国科学院外事
局向联合国开发署为牛满江夫妇申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Toktent”项目。经
过多方努力,方使项目得以批准。
5月16、17日,刚到京不久的牛满江会见记者,流着眼泪诉说自己在科学院
所受“委屈”。相关内参于6月初被送到中央政治局并转科学院党组处理。胡启
恒副院长于6月7日批示:“应把真情向中央报告。”不久后,发育所写下详细的
书面澄清材料上报。其中包括牛满江长期受国内外科学界强烈质疑,可他并未以
实际的成果来回答那些质疑,却要求当发育所所长或名誉所长,并冒用“中国科
学院顾问”名义在国内、外做生意等事。
6月6日,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顾以健会见牛满江夫妇,向其澄清了一些情况,
并要求他对一些事情做出解释。顾以健强调,关于牛学术方面的工作,国内国外
都有争议。这个争议只能通过实验工作结果来解决,希望他做出成绩,用工作来
证明自己的学术观点……6月23日,牛满江给中国科学院顾以健秘书长写信,承
认中文面头衔为“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科学顾问”,英文面头衔为“中国科学
院顾问”的名片“内有不对处……深感过去我的大意,请予原谅”。
10月13日~15日,“庆祝建所仪式暨发育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发育所举行。
会议开始前,西格尔博士特意划掉了发育所所长严绍颐发言稿中关于牛满江的部
分——他希望不要在有各国来宾参加的这次会议上宣传牛满江。美国洛氏基金会
主席Lemen博士在发言中也没有提到牛满江。随后美国大使举行午宴,他们也没
有邀请牛满江参加。牛满江虽然争取到了在会上发言的机会,仍觉得很不痛快。
10月25日,牛满江给国务委员方毅写信求助,称“总没意料到我退休后仅两
年,这里的经济就发生问题……我很知道我该有自知之明,自动要求退出发育所,
藉以保持我的名誉。前思后想,总觉到不对头……”10月31日,方毅批示:此事
要妥善处理,“勿忘故人”是中国为人的好传统,万不能给人以“过河拆桥”之
感。
收到方毅的指示后,中国科学院表示明年将继续从各种途径筹划资金,邀请
牛满江继续到发育所进行合作研究。卢嘉锡院长还亲自宴请牛满江。卢嘉锡说:
根据体制改革的要求,我院将不再在研究所中设顾问,将聘你为发育所名誉研究
员。牛满江当时未表示异议。但来年发育所欲举行相关仪式时,牛却断然拒绝,
令此事不了了之。此后他外出访问仍用科学顾问名义。
11月19日下午,方毅会见了牛满江。牛满江跟方毅解释了外界说他想当发育
所所长、跟司机吵架事等。方毅说:刚才说到以后不再请你了,没有过这种事情。
牛满江提出由他自己出钱或国家出钱在北京为他盖一个“guest house”。
1987年,牛满江从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获每年20万元经费
1987年,牛满江以搞优生学为题,给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信,要求每年支付
他20万元经费。后经卢嘉锡院长批准,由院长基金批拨20万元作为牛满江夫妇来
华的包干费(其中科研经费10万元,国际旅费和生活费用10万元)。
从1988年起,中国科学院领导在支付这笔经费上遇到种种困难,并对如何支
付这笔经费做过研究。由于房租、物价上涨等原因,20万元包干费分配如下:科
研经费7万元,生活费用13万元。
1989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孔宪铎等批评牛满江;薛国雄等要求调离牛满
江的实验室
1988年,美国科学院对华学术交流委员会派遣生物学代表团访华,考察10年
来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情况,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等机构。1989年,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Dean H. Hamen博士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植物系教授孔宪铎
(Shain-dow Kung)将访华报告编辑成了《中国的生物工程》一书。其中,有一
节专门介绍发育所的情况。在这一节里,孔宪铎等批评了牛满江在中国所做的多
项工作。该书还将美国科学院院士戴维森(Eric H. Davidson)更广泛地批评牛
满江的工作的文章《对牛满江RNA转化研究的分析》收为附录。
本年,因长期出不了成果和不愿忍受牛满江的辱骂等原因,牛满江实验室副
主任、副研究员薛国雄以及其他4人要求调离。
1990~1991年,牛满江要求发育所支持其状告孔宪铎等,遭中国科学院拒绝
自1990年初以来,牛满江多次给发育所写信,称自己打算上法庭告孔宪铎等,
要求得到发育所的支持。考虑这件事在国内外都会造成影响,发育所需要好的国
际、国内环境进行安定的研究工作,1991年3月12日,发育所提出,牛本人和美
国科学家之间的学术分歧由他们自己解决,发育所不参与。3月25日,中国科学
院国际合作局致函发育所,称学术分歧应自己解决,中国科学院不参与其中,这
一点应让牛教授了解。
1991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局请国内外专家公开评议牛满江的工作,多数专家
认为继续支持牛的工作意义不大。于是,中国科学院按程序停止供给牛满江科研
经费
1991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给院国际合作局去文,介绍牛满江课
题组的情况:1、组内缺乏尊重的气氛。不是中美双方平等合作研究,而是牛满
江教授一人为主。因而发生过发表论文不标参加人员名单的现象……某些年轻的
科技人员感到,在牛满江教授组工作没有前途,要求调离该组。牛满江教授现已
78岁高龄,脾气暴躁,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有时训斥、谩骂组内科技人员,甚
至院、所的领导。语言粗鲁,往往不分场合地点,因而刺伤了一些人的自尊心。
有的科技人员气愤地说:“为什么我们国家每年花20万,请一位外籍华人来管我
们、骂我们”。他组内有的人说:“我们大家伺候他,反而遭到责骂”。目前留
在组内人员有的也是表面顺从,而背后怨言牢骚很多。由于种种原因,一位副研
究员、一位高级实验师、二位助研、一位技术员已先后离开。牛满江教授曾经招
收10名研究生,后来其中4位中途退学……牛满江教授本人曾亲自写信或找所内
研究人员谈话,请他们与其合作,但双方未达成协议。发育所曾多次向所内十几
位副研以上科技人员征求意见,询问与牛满江教授合作的可能性。除一位副研表
示有条件的提供一些技术协助外,其余人员都表示没有余力与其合作。2、与牛
先生合作工作过的我所研究人员反映,对待研究工作的数据,牛满江教授有时不
够科学和冷静,并且听不进与其配合的科技人员的意见。在国际上,对牛先生的
工作也有不同意见……牛满江教授和孔宪铎等人的学术之争,也使得支持和资助
发育所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遭到指责。目前,牛满江教授在花费精力,请律师
与孔宪铎等人打官司。这件事不仅牵涉发育所,也会影响到科学院……
发育所认为,“现在实际上是牛先生在美国退休后,科学院用院长基金支持
他在发育所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他们指出:“随着科研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
的深入,各类研究项目的立项和取得支持,都要经过一定的咨询、评议和论证程
序,牛先生的课题没有经过同行专家的评议和论证”;他们不好继续用行政方式
勉强为牛的课题组挽留研究技术人员;研究所经费非常紧张,无法支付20万元/
年的合作费用。
6月25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召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以下简称
生物局)局长钱迎倩、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程尔晋、发育所常务副所长马诚等开会
专门研究了前述问题。他们很想顺应牛满江课题组内科技人员的意见,不再支持
牛满江,但鉴于牛“会哭”,有高层领导人受蒙蔽而说过要支持他的话,未能想
出让他离开中国科学院的良方,只是决定将发育所的前述报告报送给国家科委的
领导。
邹承鲁教授知道后,建议对牛满江近年来的工作进行公开评议,以决定是否
继续经费支持。经中国科学院主管国际合作的副院长胡启恒、主管生物学的副院
长李振声和牛满江本人同意,生物局邀请3位国内专家、三位国外专家(分别为
Temin、 Jacobson和吴瑞,均为牛本人推荐)对牛满江的工作进行了书面评议。
结果是,多数专家认为继续支持牛的工作意义不大。于是,李振声副院长亲自约
牛满江谈话,决定按程序停止供给牛满江科研经费。牛满江十分不满,对李振声
等大拍桌子。
停科研经费后,院决定由国际合作局每年继续邀请牛满江来中国,科学院负
责其食宿交通与医疗等生活和交流费用。
1992年后,牛满江夫妇及其助手在全国许多省市游历并广泛从事经济活动,
涉及金额十分巨大。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他们动用了中国科学院的名义
1992年6月14日,牛满江夫妇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考察,与分校就合作组建、
经营牛满江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事项达成意向。1993年2月13日,山东大学决
定成立牛满江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设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后来,他们又合
作成立了山东大学(威海)牛满江海洋生物工程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28日,牛满江为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菌公
司”)的产品灵芝孢子粉题词两幅。一幅为“自航灵芝孢子粉,生命科学之光”;
另一幅为:“贺自航灵芝孢子粉赴美展览 育天下灵丹,除人间绝症。”牛将上
述题词面交该公司法人代表潘自航。1994年,该公司用牛的题词进行宣传。1995
年5月,牛满江以使用其题词侵犯其著作权为由,起诉中菌公司,索赔500万元。
1997年9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中菌公司赔偿牛满江30万元。
1994年1月,牛满江等注册成立牛满江基金会,地址设在北京市昌平区王府
花园别墅巡礼府15号,“有关部门无偿划给基金会200公亩地”。“主要经营筹
集、使用、管理资金,奖励生命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者,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开
展专业人员培训等。注册资本100万元”。
1999年10月5日,牛满江携带合作项目到深圳参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
交易会”,得到了xxxxxxxx、xxxxxxxxx等人的会见。
2000年10月,牛满江再次来到深圳高交会。他创立的牛满江基金会与深圳红
达公司签署协议,组建内蒙古丰镇绿海有限公司,共投资2.03亿元,分三期进行,
首期投资9800万元。同时,牛满江基金会还和深圳罗湖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单
位共同投资成立了牛满江生物工程孵化基地。总投资10亿元,首期项目2亿元。
2002年4月9日,“牛满江生物科技园”在青岛高新区举行奠基仪式。这一科
技园是由牛满江领导的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香港经纶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并与
山东安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的,总投资5.8亿元。
2004年5月18日,牛满江夫妇到吉林省白城市考察。该市政府与牛满江基金
会合作建设“白城高科技玉米城”,其具体项目有赖氨酸、多蛋白转基因玉米、
药用玉米等10余项,其中仅药用玉米制药基地的总投资就达9亿元。
2004年12月18日,“牛满江实验室”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高新区的关注和
大力支持下,正式挂牌运营。
2005年11月,河南省省长李玉成接见了牛满江,决定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组建
“牛满江河南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上半年,省财政一次性安排800万元支
持研究院建设。
2005年11月,牛满江“根据‘外基因理论’而发明的“大豆蛋白玉米和人白
蛋白玉米两项专利技术”,以高价转让给了许昌元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
11月15日河南《大河报》的相关报道称,牛满江的这两项专利,“经中国科学院
有关部门初步评估,价值达30亿元人民币”;“大豆蛋白玉米”项目总投资2.1
亿元,年产值可达15.3亿元,实现出口创汇7200万元、利税6.1亿元。
……
据《南方周末》2006年12月7日刊发的“由牛教授身边工作人员提供的文章”
《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称,牛满江“在国内被98个学术科研单位
或企业聘为名誉教授或顾问”。
牛满江的这些生意所涉及的“成果”包括对癌症、糖尿病、血友病、冠心病、
心肌梗塞、高血压、中风等的治疗,“白色污染”的治理,奶牛的改良,大豆蛋
白玉米的研制和推广等,都是在他的不为国际科学主流所承认的“外基因理论”
的指导下“做”出来的。
在进行这些经济活动时,他们除声称牛满江得到了xxxxxxxxxxxxxxx国家领
导人的“充分肯定”外,也动用了中国科学院的名义。譬如,一些广告声称:某
药物的“完美新配方”由“国际顶尖科学家”、“世界生物学泰斗”、“中美双
院士”、“中美两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牛满江提出,
“对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疾病
起关键作用”。
2002年,中国科学院受命恢复给予牛满江每年20万元的补贴
据《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记载,“2002年7月,xxxxxxxxxxx
会见牛教授夫妇,xx部部长xxx和副部长xx参加了会见。当xxxxxx知道牛教授在
华工作住房和实验室费用有时需要动用个人养老金补贴时,非常不安。为此,xx
部和中国科学院领导达成共识,从2002年起恢复由中国科学院每年支付牛教授在
华工作20万元的补贴费用。”
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受命聘请牛满江为博士生导师
据《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记载,“2006年6月29日,xxxxxxx
在北京钓鱼台会见了牛教授及夫人张葆英教授,对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研究
生院为牛教授每年招收2-3名博士生作了安排,目前正在申报成立牛满江博士后
流动站。”
2006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登“邹承鲁与30年前的两起学术腐败事
件”,这是国内的大众媒体第一次公开发表批评牛满江的文章。牛满江利用行政
力量等给批评者施压
2006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登署名“石希生”的文章——“邹承鲁与
30年前的两起学术腐败事件”(下称“《邹》文”)——探讨如何遏制学术腐败
问题,其中涉及对牛满江的批评,对行政干涉学术的批评。
牛满江让助手傅仲华和原发育所副所长徐一志等出面,给《南方周末》编辑
部和《邹》文的执笔人施压。牛、傅、徐等宣称,批评牛就是攻击国家领导人,
就是犯了政治诽谤罪。如果执笔人不就《邹》文向牛道歉,将被公安局直接抓入
大牢,在监狱中度过后半生。如果《南方周末》不刊登道歉文章,他们将令其遭
到关闭。他们还称自己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
尽管邹承鲁院士发布了由他对《邹》文的内容负全责的三点申明(“1、
《邹》文是“邹承鲁传记”中的一章,该书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
所”。2、《邹》文原系邹承鲁的口述,内容完全由口述者邹承鲁负责。3、《邹》
文可以坦然面对历史。而牛满江、傅仲华等所讲的与此相关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记
录在案,也将面对历史、科学共同体以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牛满江
等人仍坚持要找执笔人的麻烦,除让派出所传讯执笔人外,还于2006年10月27日、
2007年9月28日两次上门威胁执笔人。
《南方周末》在压力之下,于2006年12月7日发表署名“郑世厅”的文章—
—《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为牛满江作辩护。文前还有“编者
按”:“牛满江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发育生物学家,是国人记忆犹新的爱国科学家。
今年8月,本报曾发表一篇涉及牛满江教授的来稿,本版责任编辑未向牛教授方
面核实相关内容,给牛教授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这里谨向牛教授表示诚挚的歉
意,并刊发这篇由牛教授身边工作人员提供的文章,敬请读者关注。”但该文未
能指出《邹》文具体哪些话语有错。
2006年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领导开会研究了牛满江的问题,派人告诉派出
所,不应越权介入学术争鸣问题。
2007年4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发表文章评价牛满江及其工作
在2007年4月发表于《科学文化评论》第2期的《邹承鲁:善者好之 不善者
恶之》一文中,饶毅教授如此评价牛满江及其工作:“牛满江……研究发育生物
学,学术上有一定水平,但是并不突出……他提出的RNA做诱导分子,历史证明
是错的。本来也没有关系,只是不应该称为重要成果……我在哈佛时听Gilbert
的同事说过,2006年还听另外一个代表团成员说:美国一个代表团在中国访问时,
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Walter Gilbert等对牛所号称的发现提出尖锐的批
评。可是很奇怪的是,牛满江不是通过做更多的实验,或让别人做更多的实验,
在国际科学期刊来以科学事实进行科学探讨、科学辩论,而是靠在中国用行政压
力、用媒体运作,令人生疑。中国的官员接见多少次、中文的媒体报道多少回,
都不能改变科学事实。有这三十多年的时间,牛有经费,就应该拿出科学事实来。
科学史上,不被人马上理解和认可的例子不少,都是靠科学事实来说话。”
2007年11月8日,牛满江教授在北京逝世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在牛满江教授病逝后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和治丧
办公室,发布了讣告。…
(在此摘录专辑《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中“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一
文,有作者,不过看上去是笔名,可能是用真名有顾虑,所以我在摘录时省略了
笔名)
(XYS20121214)
发信人: MVPYao (退役了), 信区: Biology
标 题: 触目惊心的海不归牛满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7 07:26:11 2012, 美东)
作者:饶毅
2012年,中国科学院出版了专辑《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有老科学家给了
我一份。
牛满江是197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在美国有工作期间没有全时回
国工作,不过在当时对中国生物学界影响很大。
专辑内容包括: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美国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
工作、戴维森教授评牛满江的工作、对牛满江先生的工作的一点看法、邹承鲁谈
学术腐败(摘录)、xxxxx访谈录、xxxxx谈牛满江等(xxx为我的删节)。
我2007年写过有关文字,不过还是不知道专辑的很多内容,所以其他知道的
人可能也不多。
需要说明,我认为方毅等在很多其他事情上为中国科学做了重要贡献,而后
来的行政领导是受以前报道和误导的影响,专辑让我们了解历史的复杂性。
科学院早在1974年就知道他有问题,试了很多处理办法。国内学者、海外华
人学者、国际学者都指出过他的问题。
牛曾要求中国的研究所支持他状告海外学者孔宪铎,未果。最令人惊讶的是,
2006年,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教授竟然想用警察来威胁写批评文章的学生。是
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在此摘录此专辑中依据科学院资料、档案、文献汇编的
《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
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
牛满江(1912~2007),河北博野县人。1936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并留
校任助教,1944年由西南联合大学选派赴美国深造,1947年(35岁)从斯坦福大
学生物系获得博士学位。1962年(50岁)在美国坦普尔(Temple)大学生物系晋
升为教授。
1960年代前半叶,牛满江宣称发现牛肝细胞的mRNA能有效抑制小鼠腹水肿癌
细胞的生长,引起科学界的关注,相关论文被著名的Science杂志刊登(Science,
New Series, Vol. 148, No. 3669 (Apr. 23, 1965), pp. 513-516)。
不久之后,包括其博士后Nina Hillman在内的多位专家均发现,其实验存在
重大疑问,不能被重复。继著名遗传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研究主任Boris Ephrusi发表质疑文章之后不久,Nina Hillman在Science杂志发
表论文Competent Chick Ectoderm: Nonspecific Response to RNA (Science,
New Series, Vol. 155, No. 3769 (Mar. 24, 1967), pp. 1563-1565),否定她
1963年和牛满江联名发表的工作,证明RNA不能诱导鸡胚表皮细胞的分化。这几
件事情极大地影响了牛在国际科学界的声誉。
1967年夏季,牛满江应邀到台湾一暑期科学讲习班讲课。据称:“1967年7
月23日 那天,台湾的各大报,如《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征信新闻》、
《联合报》、《青年战士报》等,都在显著位置刊载了关于牛满江教授科研成果
的长篇报道,还介绍了他的夫人的功劳。使用的大字标题十分醒目,如《癌症的
挑战者牛满江》;《癌症不是绝症了,核酸可把病治好,牛满江实验收效,试管
里溢出奇妙》 加上副标题“震惊全世界声名大噪,获诺贝尔奖希望颇高”;
《克制癌细胞,有了新发现,牛满江悉心试验,已接近成功边缘》;《十余年制
‘癌’之战,牛满江成功的试验》;《癌症的克星》,副标题是《牛满江博士发
现了RNA》。”
讲习班结束后不久,牛满江和其他一些学者得到了蒋介石、蒋经国、严家淦
等台湾政要的接见。1970年,他被推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2年7月,牛满江首次回国访问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在上海发布联合公报。坦普尔大学暑期
开始后,牛满江给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写信,申请回国探亲,获得批准。7月18
日,他离美赴华。抵达北京后,他访问了北京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所等机构,并应童第周等人之邀作了学术报告。他表示,愿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
展贡献一份力量。11月,他特意去华盛顿协助中国驻美联络处和美中友谊交流会
招待以贝时璋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期间,三次提出希望在1973年回国做短
期研究工作。
1973年夏天,牛满江第一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培育出尾巴出现变异的
金鱼
1973年元旦,牛满江给童第周来信,表示热切期望到北京来与精通显微操作
技术的童第周各展所长,合作研究核酸对胚胎分化的影响。之后,他又数次给童
第周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陈阅增来信,希望来华短期进行合作研究。不久,经
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决定以生物学部主任童第周的名义,邀请牛满江夫妇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作短期访问,他们在国内吃、住、行等花费均由国家负担,
主要由中国科学院支付(下同,不再重复指出)。
1973年5月至8月,牛满江开始与童第周合作,以金鱼为材料,研究细胞质中
的核糖核酸在发育和遗传中所起的作用。他们发现了显著的金鱼尾鳍变异现象。
10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称“第一次通过动物实验证
明,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有显著的作用”
(新华社.我国生物学教授童第周和美籍中国科学家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有关细胞
和遗传问题取得新成就.人民日报.1973-10-05)。随后,研究结果以“核酸诱导
金鱼性状的变异”为题正式发表于《中国科学》1973年英文版第3期、中文版第4
期。牛满江来华工作期间,坦普尔大学曾发消息称这是美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
第一次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工作。
1973年5月27日下午,周恩来、郭沫若在接见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的同时,也
接见了牛满江夫妇。
结束在北京的研究后,牛满江夫妇乘飞机访问了上海、杭州、武汉、昆明、
长沙、韶山、广州等地。所到之处,受到隆重接待。
1974年夏天,发现牛满江提供的RNA不纯且他任意改变实验结果,中科院婉
拒他来华合作
牛满江将金鱼尾鳍变异的原因归结为“外源信使核糖核酸诱导”。此解释与
主流的分子生物学有偏,遭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质疑。外国科学家认为,这个实
验未必能够重复,童第周、牛满江可能成为贝诺瓦(J. Benoit)第二(贝诺瓦
为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内分泌学教授,1958年把北京鸭的DNA提取出来,注射
到黑毛鸭幼体内,改变了后者的遗传性状。但这个实验不能重复,以后也没有进
展)。国内方面,生物物理所六室离心机小组曾于1973年6月用超速离心机等鉴
定牛满江提供的RNA提取物,结果照出的片子出现两个峰,显然不纯。鉴于牛满
江在1973年底发表的论文中称只有一个峰,生物物理所和动物所内均有人写材料
批评牛。
1974年3月14日,生物物理所六室离心机小组向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提
交了关于牛满江所提供样品不纯的《情况汇报》。稍后,动物所向中国科学院提
交了《不邀请牛满江来华工作的请示报告》。为求慎重,中国科学院外事局请院
一局调查此事。6月24日,由过兴先教授领导的院一局向院党的核心小组提交了
正式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作论文确实出现了与事实不合的问
题,主要责任在牛满江:“由于童第周多年来一直从事胚胎发育、细胞等方面的
研究,生物化学知识不多,生化实验更没搞过。该组内青年同志也没有搞过mRNA
的提取工作。所以,实验中提取mRNA部分都是牛满江一个人安排的。”(2)牛
满江所犯的不是一般性的错误,其学术道德有严重问题:“在写论文之前,牛满
江又向该组同志说,‘我们的论文,不写生物物理所的工作不好,因为我们的确
请他们帮助工作了。但是如果按照他们分析的结果出现两个峰写在论文上,则对
他们不大好’。牛满江的这个逻辑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如果他按照分析的真实结
果写,则只能得出牛满江自己提取的mRNA的质量差的结论,为了粉饰自己的实验
的科学性,任意改变实验的结果,这种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允许的。”(3)
与牛满江继续合作在科学上对我不利,但还要考虑政治影响:“由于去年的合作,
在科学性方面出了上述问题,在国内外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从牛满江的科学
态度和业务专长看,今后继续这样合作下去,对我们不是很有利的。然而,继续
合作与否的问题,主要从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上全面考虑。”(中国科学
院院部档案.1974-029-0001-0002.关于动物所与牛满江合作工作中提出的一些问
题建议调查事.)
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周荣鑫认为,要不要答应牛满江,继续邀他来合作,需上
报中央决定。因时间紧迫,外事局负责人潘纯商得周荣鑫同意后,决定以童第周
的名义先给牛回信,以仪器届时筹备不及为由婉言谢绝牛满江1974年来华合作的
要求。但牛满江还是多次写信坚持要来。
1974年8月29日至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牛满江夫妇自费来华探亲。
1975年夏天,牛满江第二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工作出现“新苗头”
1975年3月,考虑到从科学上看,1973年的实验设计安排不够完善,为了更
牢固地把这一成果拿到手,尚需进行一些补充实验;从政治上看,牛满江对华友
好,返美后热情宣传我各方面的成就及我科研事业 的发展,宜进一步巩固他的
关系,在美籍中国血统的人中产生较好影响,中国科学院决定,接受牛满江的请
求,继续邀他来动物所与童第周合作,本着“以我为主”的原则,在本年圆满结
束核酸和金鱼性状诱导的研究。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动物所制定了细致的接待计划。重点之一是做好对其有
质疑的群众的工作,宣传牛满江此次来访在更好地配合对外斗争和对台工作,以
及扩大我国政治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975年5月至8月,牛满江夫妇第二次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与童第周等合作,
进行细胞和遗传的短期研究工作。他们根据科学院的要求重复了1973年的工作,
并将鲤鱼卵细胞的mRNA注射到金鱼受精卵中,都得到了与1973年类似的结果。牛
满江等还进行了逆转录酶检测,认为在金鱼卵内存在逆转录酶活性,而这为mRNA
诱导金鱼变异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1975年,他们在《中国科学》(第3期)
上合作发表了《由核酸诱导所产生的单尾鳍金鱼的子代》。
鉴于童、牛合作研究出现了“新苗头”,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可能有重要意
义,并考虑到牛满江多次表示欲与我把这项研究继续进行下去的恳切愿望,经呈
报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决定修改1975年3月制订的计划,于三、五年内继续邀
请牛满江夫妇前来与我共同进行这项研究。
1976年夏天,牛满江第三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认为实验金鱼头部出现
了“平衡器”
1976年夏天,牛满江第三次来北京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牛满江等从美西
蝾螈和加州蝾螈的内脏器官中提取DNA,童第周等将其注入金鱼受精卵内,结果
发现,在孵出的数百条小金鱼中,有1%在头部出现了形如蝾螈平衡器的突起。他
们认为,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工作,就能使两栖类的DNA在鱼类体内诱导出本该经
过亿万年的进化才出现的器官“平衡器”,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
均有突出意义,并具有深远的哲学影响。
8月30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孙健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说:“时间允
许的话,我们希望能把农作物的蛋白质增加起来,对人民的体质、营养是个贡
献。”孙健表示希望他们明年再来。
1977年,童、牛的论文《不同纲间核酸的器官诱导——蝾螈核酸诱导金鱼产
生平衡器》发表于《中国科学》第2期。
1977年8月16日,牛满江对邓小平称自己准备解决中国的粮食和营养问题。
《人民日报》随即宣传了童、牛的工作。不久,施履吉等重复了相关研究,对其
作出截然不同的解释
1977年4月底至8月,牛满江夫妇第四次到动物所,与童第周进行为期四个月
的合作研究。这一次,他们着重在实验中寻找变异生化指示物。结果,“经淀粉
胶电泳证明,用卵信息核糖核酸(mRNA)和肝脏信息核糖核酸注射过的金鱼肝脏
提取物的LDH图谱……在阴极增添了一条中间带”。在发表于《中国科学》1978
年第1期的论文中,他们断言,“鲤鱼卵mRNA合有一种有关肝脏发育的成份”。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牛满江,这是童、牛1973年合作发表论文以来的第一次,
也意味着相关工作由牛主导。
牛满江来华后,多次表示,希望有机会晋见中国的高层领导,亲自反映旅美
学者的情况和要求。8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方毅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
妇。8月16日上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宣称,他们做
出了与世界主流科学界不相容的重大发现——RNA比DNA更重要、更好。他们“准
备把稻子、麦子或者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乃至
人类的粮食和营养问题;“人老一些,记忆力往往衰落了,这与信息核糖核酸很
有关系。如有人力、物力的话,在这方面可以发展下去。”听到这些话后,邓小
平很高兴,说:“你一年四季在这里我们都欢迎。任何时候,呆多久都可以。招
待不好,你可以贴他们大字报。”牛满江说:“那我要记住这个话,我要实践。”
8月17日,《人民日报》发布了邓小平接见牛满江的消息。8月29日,又在头
版报道了童第周、牛满江自1973年以来的合作研究成果,称他们“证明:细胞质
信息核糖核酸对于动物的发育、遗传具有明显的作用。他们还发现:细胞核内的
脱氧核糖核酸,对于远缘动物的发育、遗传也具有诱导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是
他们为细胞遗传学研究作出的新贡献,对于农业科学和医学等将具有指导意义。”
童、牛的工作引发了同行的兴趣。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等做了类似的实验,
将有平衡器的东方蝾螈的DNA和无平衡器的黑斑蛙DNA分别注入黑斑蛙受精卵内,
发现两种受注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均有一些在左腮盖上出现类似平衡器的突出
物。基于这些事实,他们认为,这些类似平衡器的突出物既不是出于遗传转化,
也不是平衡器的诱导,而是DNA对胚胎发育的非特异性效应。他们指出,童、牛
的结论是草率的,“突出物根本不是平衡器。显然,这结论也适用于金鱼的例
子”。但施履吉等人的论文刚投出即遭《中国科学》拒绝。后来经中国科学院副
院长冯德培关心,才进入审稿程序。该文于1980年12月在《中国科学》上刊出。
1978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等一行七人来华与童第周等共同进行“核酸诱
导性状遗传的研究——探索核酸诱变机理”。童、牛提议建立一个新的研究机构
1978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副教授陈亨夫妇、
研究人员肖淑熙以及留美学生王尔中、谢少娴夫妇等7人,来华与童第周等共同
进行“核酸诱导性状遗传的研究——探索核酸诱变机理”。期间,牛满江曾到天
津、西安讲学,并回河北探亲,到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均得到隆重接待。
7月11日,牛满江致函中国科学院负责人方毅,建议“在最短期间内建立一
个‘现代生物研究中心’”,“促其在建筑、设备、研究人员三方面达到和现代
先进国家优秀研究中心可以比美”,这个研究中心“以发展我和童第周老师协作
的研究为主题”。他称自己可以跟美国的非政府基金会磋商建设资金问题。他还
提出,三个同他一起从美国回来的人(王尔中、谢少娴、肖淑熙)和陈亨副教授
可以在该中心工作。此外,他还建议派史赢仙、陆德裕、吴政安三人作为第一批
成员随他去美国进修一、二年。7月17日,方毅批示:拟同意,请邓副主席批示。
不久,邓小平也圈阅了同意意见。
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童第周也向方毅
等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事实上,早在1973年他就曾向北京市的领导提出过设立
一个小而精的现代生物学研究所的建议。
7月24日晚,方毅副总理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他对童第周和牛满江关
于在科学院建立一个独立的、小而精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议表示赞赏。
1979年,牛满江联系美国坦普尔大学授予邓小平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童第周
逝世,牛满江继续到动物所进行短期研究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29日~2月5日,邓小平率团访问美国,
和美国签订了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期间,经牛满江牵线
搭桥,邓小平于1月31日早晨在华盛顿接受了坦普尔大学名誉法律博士学位。方
毅、牛满江等出席了授予学位的仪式。
1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会见了来京洽谈资助成立新的生物学研究所事
宜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人口部主任西格尔(Sheldon Segal)博士和作为美方
临时顾问的牛满江。
3月30日,童第周在北京医院突然去世。4月12日上午,方毅副总理再次接见
了专程到北京来奔丧的牛满江。
牛满江夫妇继续来动物所进行短期研究。7月12日下午,方毅副总理再次接
见牛满江。
6月,成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筹建处领导小组,由庄孝僡(中国科学院上海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任组长,徐一志任副组长,严绍颐、张儒、马诚为成员。
1980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立,牛满江被聘为该所科学顾
问
1980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在北京宣布成立;7月25日,举行研究所
实验大楼开工典礼;10月,任命庄孝僡兼任发育所所长。牛满江被聘为该所科学
顾问,牛满江的夫人张葆英被聘为该所客座副研究员。
对于发育所的成立,牛满江是有功劳的。他不但和童第周一道提出了这个倡
议,还和张致一(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所长,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
任)、严绍颐等联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在1979~1983
年间帮助发育所申请到了总共90万美元的资助。1984年,经张致一联系,洛克菲
勒基金会决定再资助发育所30万美元。西格尔特意在事先声明,他们资助发育所
的目的是资助中国政府的科学事业而非资助牛满江。
1980年4月,牛满江在北京主持召开“核糖核酸在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第二
次国际会议”,其报告遭到诺贝尔奖得主巴尔的摩、吉尔伯特的强烈质疑
1980年4月25日至30日,“核糖核酸在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第二次国际会议”
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会议主持人牛满江的论文——把大豆的mRNA放到水稻内,
发育的种子内出现大豆蛋白——遭到与会多位代表的强烈质疑和尖锐批评。诺贝
尔奖得主、逆转录酶的发现者巴尔的摩(D. Baltimore)说,逆转录酶只在病毒
中有,高等生物的组织或细胞内没有逆转录酶,所谓mRNA因逆转录酶而转录成
cDNA,再进入染色体,进而使水稻获得大豆的遗传性状的推想是缺乏依据的。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吉尔伯特(W. Gilbert)进一步评论说:牛的方法对试
验结果不能提供充分的控制,他所做的一些工作“看上去像是炼金术”。吉尔伯
特还说,“我们看到有一批中国人在进行这种完全没有控制的试验研究,而这种
试验却没有证明他们认为正在证明的东西。”对于牛满江以前的工作——把另一
种类型鱼的RNA注射到金鱼卵中,孵化出的金鱼可以发展成另一种型状的鱼尾,
并且可以传于下一代——吉尔伯特评论说,该试验没有考虑到可以解释这种变化
和为证明这一结果所需要的控制基因的自然遗传差异。中国一些类似的实验,譬
如用注射RNA的方法来治疗癌症病人,也没有得到精确控制,而且很难判断,这
种改进是出于RNA的作用的结果,还是出于另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5月3日,专栏作家马修斯(Jay Mathews)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美国
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一文,引述多位与会美国科学家的评论,批评
牛满江是中国的李森科,要把中国的生物科学引向歧途(Jay Mathews. U.S.
Biologists Criticize Scientist's Work in China. Washington
Post.1980-05-03)。
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也将他们听到的对牛满江的看法转给了中国科学院:
“美国使馆一秘简慕善最近对我译员说:牛满江在美国生物学界根本没有名气,
他所在的坦普尔大学只是一个二、三流的规模很小的学校,学生人数也不多。中
国把他捧得那么高,有什么政治作用呢?美国学术界对此很不理解。看来,他是
一个投机分子。”
对于这些批评,牛满江极为不满。8月26日下午,在受方毅副总理接见时,
他说:“我们金鱼,已进行到现在,再做些工作可以完成。从改变遗传性这一领
域可领先十年……我们和童老的工作,也类似达尔文发表的情景,有些人不相
信。”至于马修斯的批评,他说,那是因为没有把记者招待好。基于对牛满江的
访谈而写的传记《生命奥秘的探索者——牛满江》还对吉尔伯特的批评做了另一
种解释:那是因为牛满江一不小心怠慢了他,没容许他在方毅副总理举行的招待
宴会上发言。
1981年,牛满江在美国创办“中美公司”和“中国资源开发公司”,开始利
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名气在中国做生意
1981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继续到北京进行研究工作,为期五个月。期间,
先后到河北、长春、重庆、武汉、长沙、庐山、上海等地探亲或访问。10月3日
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特意向方毅解释了施履吉对
自己的批评,说自己到上海与施讨论了这个问题,告诉他,自己在金鱼上得到的
确实是“平衡器”,与他在黑斑蛙上获得的普通突出物截然不同,施表示牛讲的
很好,还要请他去自己家里吃饭。但2008年被问及此事时,施履吉说:“我很不
欣赏牛满江,和他见面,连招呼都不愿意打的。”
本年,牛满江在美国创办“中美公司”(Chinamer)和“中国资源开发公司”
(China National Resources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任董事长,在这
两个公司均拥有50%的股份。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名气,开始在中国做生意。
1981年11月,牛满江阻止《中国科学》和《自然辩证法通讯》刊出批评他的
文章
1980年11月,应《中国科学》编委邹承鲁之约,发育生物学权威、美国加州
理工学院生物系教授戴维森(Eric H. Davidson)以给主编严济慈来信的方式向
《中国科学》投稿,对牛满江的多项工作进行评论:牛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结论
完全不可信;中国把牛捧到很高的地位,对中国科学的国际形象构成了很坏的影
响。最后,他恳切提醒中国当局:“我们这些在国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进展和国
际威望关心的人,认为他在中国科学院内的地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牛满江的
事例在中国国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类似于曾经在苏联导致李森科的灾难性统
治体制的那些不科学的标准,现在正威胁着将对中国的分子生物学的成长造成严
重的影响。”
经过激烈的争论,《中国科学》编辑部最后以多数编委通过的方式决定发表
戴维森的文章(英文版)。稍后,《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也打算同时发表该信
中译本,以及施履吉1980年相关论文的节录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靖炎
研究员的一封质疑文章。1981年11月,《中国科学》和《自然辩证法通讯》分别
将戴维森的文章和译稿寄给在美国的牛满江,要求他在12月5日前将看法或反驳
意见寄回。
11月27日,牛满江飞回中国奔母丧。次日,他给邹承鲁和中国科学院领导写
“公开信”。他称有意见应向他当面提出,不应该写文章,向外国人约批评稿尤
其不当。他威胁邹承鲁说:“如果你可以请外国人来搞批评我们,难道别人就不
能向你学习做同样的事吗?”
12月4日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宴请牛满江,《自然辩证法通讯》杂
志副主编范岱年等作陪。卢院长认为,应当把学术问题和其他问题分开,主张刊
发戴维森等人的批评,并要牛写反驳文章。
12月9日,牛满江离京返美。他流着泪对送站的中国科学院外事局负责人冯
因复说:“如果《中国科学》不考虑我们意见,一定要发表戴维森的信,我也没
有办法阻止,只好干到底了。我也有支持者,我也有朋友,我是中国人,我也是
美国人,逼得没办法就打官司……你看要打倒我,我不是没有地方去,给祖国这
几年做了一些工作,说不上什么功劳,但最后落到了这个下场,很伤心。我清楚
地知道,他们的矛头不仅对准我,而是要打倒曾与我合作的已故童老和支持过我
们工作的邓副主席、方副总理。所以我总认为这不是什么学术问题。”
1982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发文阻止《中国科学》和《自然辩证法通讯》
杂志刊登批评牛满江在华科研工作的文章。
而1989年由美国科学院对华学术交流委员会出版的《中国的生物工程》
(Biotechnology in China)一书,收录了戴维森的另一篇相关文章《对牛满江
RNA转化研究的分析》(An Analysis of Niu Menchang's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by RNA)。
本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沈淑敏研究员(1915-1996)等给国务院写信,
建议高层领导听取国内外众多著名科学家的意见,不要一味轻信牛满江的吹嘘。
方毅副总理指示说:攻击童、牛,就是攻击我,就是把矛头指向邓副主席。
1982年,牛满江继续来华工作。发育所为他申请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未能
通过生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
1982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继续邀请牛满江来华。该所
为牛配备科技人员,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与其共同进行有关“核酸(mRNA和
DNA)在发育和遗传中的作用”的合作研究。本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
委员会成立,开始受理申请项目。为保证牛满江的研究经费,发育所替他申请了
科学基金(因他本人不肯申请),但未能通过生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
7月,牛满江夫妇应邀去台湾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他从大
陆经美去台,再经香港返回大陆,为大陆带回了不少院士会议的资料和情况。
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会见了
包括牛满江夫妇在内的十多位外籍科学家。
1983年,牛满江夫妇继续来发育所工作,仍未能通过同行评议申请到科学基
金
下半年,牛满江夫妇来发育所工作。发育所继续替牛满江申请中国科学院科
学基金,仍未能通过生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
11月14日晚上,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
1984年,赵紫阳总理拒绝牛满江的提议,不同意接受坦普尔大学的荣誉博士
学位
本年,牛满江夫妇第十一次来发育所工作。鉴于牛满江的研究申请通不过生
物学部组织的同行评议,发育所替他向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申请研究基金。后
来,院外事局批准给他专项研究经费——1984年,7万;1985年,7万;1986年,
6万。牛满江夫妇来华的国际旅费及其它在京的生活费用也均由外事局支付。
7月3日下午,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提议,由他联系坦普
尔大学,请其授荣誉博士学位给赵紫阳。赵没有接受。
11月9日下午,国务委员陈慕华会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提出自己作为中
间人从国外引荐一些企业来华投资,然后用获得的佣金建立基金。11月12日下午,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他答应,以后替牛夫妇
订头等舱机票。
12月,牛满江再次赴台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
1985年,牛满江从美国坦普尔大学完全退休。他就个人待遇问题向科学院提
出多种要求,未获充分满足
5月27日,牛满江夫妇来到北京,开始例行的合作工作。此前,牛满江以给
院、所领导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多次表示希望解决他的发育所的身份问题,意
思是要当发育所的所长或名誉所长。考虑到“与我院交往的华人教授中,身份和
学术地位比牛先生高的大有人在”,中国科学院没有同意这个要求。他想进入发
育所学术委员会,考虑到所内外有很多人强烈抵制,科学院领导也没有同意,只
同意聘他为发育所国际学术顾问小组的成员(后因美籍顾问Ebert等不同意牛加
入,牛退出)。牛还提出,南开大学用美国薪金标准支付陈省身薪金,发育所也
应参照执行。科学院答应提高牛满江夫妇的每月生活费标准(从200+200元/月提
高到600+400元/月),但由于经费紧张,对他们夫妇生活、出行和研究所需庞大
费用,深感棘手。牛满江还对住房、用车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年,牛满江从美国坦普尔大学退休。从此以后,改为每年到发育所工作6
个月左右。
1986年,发育所举办“庆祝建所仪式暨发育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国际同行
强烈抵制牛满江。牛满江来北京后通过内参向中央状告发育所。澄清事实后,牛
不得不向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书面认错
1986年2月,在答应出席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庆祝建所仪式暨发
育生物学国际研讨会”之前,国际发育生物学会主席冈田节人教授提出条件:如
果牛满江作为应邀参加的国外科学家之一,则多位有名的科学家将不会来京参加
会议。此前(1985年11月), 美国洛氏基金会人口部主任西格尔博士也曾来信
提出,在发育所成立纪念大会上,不要请牛满江作报告,以免引起与会者的反对。
西格尔还曾致信张致一教授说:洛氏基金会资助发育所的目的是资助中国政府的
科学事业,而非资助牛满江。基于以上原因,发育所在筹备会议时一度未把牛满
江列为应邀科学家。
因已持续数年(1982-1985)未发表论文的牛满江通不过同行评议、申请不
到科学基金,而中国科学院的经费也十分紧张,发育所只好协同中国科学院外事
局向联合国开发署为牛满江夫妇申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Toktent”项目。经
过多方努力,方使项目得以批准。
5月16、17日,刚到京不久的牛满江会见记者,流着眼泪诉说自己在科学院
所受“委屈”。相关内参于6月初被送到中央政治局并转科学院党组处理。胡启
恒副院长于6月7日批示:“应把真情向中央报告。”不久后,发育所写下详细的
书面澄清材料上报。其中包括牛满江长期受国内外科学界强烈质疑,可他并未以
实际的成果来回答那些质疑,却要求当发育所所长或名誉所长,并冒用“中国科
学院顾问”名义在国内、外做生意等事。
6月6日,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顾以健会见牛满江夫妇,向其澄清了一些情况,
并要求他对一些事情做出解释。顾以健强调,关于牛学术方面的工作,国内国外
都有争议。这个争议只能通过实验工作结果来解决,希望他做出成绩,用工作来
证明自己的学术观点……6月23日,牛满江给中国科学院顾以健秘书长写信,承
认中文面头衔为“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科学顾问”,英文面头衔为“中国科学
院顾问”的名片“内有不对处……深感过去我的大意,请予原谅”。
10月13日~15日,“庆祝建所仪式暨发育生物学国际研讨会”在发育所举行。
会议开始前,西格尔博士特意划掉了发育所所长严绍颐发言稿中关于牛满江的部
分——他希望不要在有各国来宾参加的这次会议上宣传牛满江。美国洛氏基金会
主席Lemen博士在发言中也没有提到牛满江。随后美国大使举行午宴,他们也没
有邀请牛满江参加。牛满江虽然争取到了在会上发言的机会,仍觉得很不痛快。
10月25日,牛满江给国务委员方毅写信求助,称“总没意料到我退休后仅两
年,这里的经济就发生问题……我很知道我该有自知之明,自动要求退出发育所,
藉以保持我的名誉。前思后想,总觉到不对头……”10月31日,方毅批示:此事
要妥善处理,“勿忘故人”是中国为人的好传统,万不能给人以“过河拆桥”之
感。
收到方毅的指示后,中国科学院表示明年将继续从各种途径筹划资金,邀请
牛满江继续到发育所进行合作研究。卢嘉锡院长还亲自宴请牛满江。卢嘉锡说:
根据体制改革的要求,我院将不再在研究所中设顾问,将聘你为发育所名誉研究
员。牛满江当时未表示异议。但来年发育所欲举行相关仪式时,牛却断然拒绝,
令此事不了了之。此后他外出访问仍用科学顾问名义。
11月19日下午,方毅会见了牛满江。牛满江跟方毅解释了外界说他想当发育
所所长、跟司机吵架事等。方毅说:刚才说到以后不再请你了,没有过这种事情。
牛满江提出由他自己出钱或国家出钱在北京为他盖一个“guest house”。
1987年,牛满江从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获每年20万元经费
1987年,牛满江以搞优生学为题,给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信,要求每年支付
他20万元经费。后经卢嘉锡院长批准,由院长基金批拨20万元作为牛满江夫妇来
华的包干费(其中科研经费10万元,国际旅费和生活费用10万元)。
从1988年起,中国科学院领导在支付这笔经费上遇到种种困难,并对如何支
付这笔经费做过研究。由于房租、物价上涨等原因,20万元包干费分配如下:科
研经费7万元,生活费用13万元。
1989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孔宪铎等批评牛满江;薛国雄等要求调离牛满
江的实验室
1988年,美国科学院对华学术交流委员会派遣生物学代表团访华,考察10年
来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情况,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等机构。1989年,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Dean H. Hamen博士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植物系教授孔宪铎
(Shain-dow Kung)将访华报告编辑成了《中国的生物工程》一书。其中,有一
节专门介绍发育所的情况。在这一节里,孔宪铎等批评了牛满江在中国所做的多
项工作。该书还将美国科学院院士戴维森(Eric H. Davidson)更广泛地批评牛
满江的工作的文章《对牛满江RNA转化研究的分析》收为附录。
本年,因长期出不了成果和不愿忍受牛满江的辱骂等原因,牛满江实验室副
主任、副研究员薛国雄以及其他4人要求调离。
1990~1991年,牛满江要求发育所支持其状告孔宪铎等,遭中国科学院拒绝
自1990年初以来,牛满江多次给发育所写信,称自己打算上法庭告孔宪铎等,
要求得到发育所的支持。考虑这件事在国内外都会造成影响,发育所需要好的国
际、国内环境进行安定的研究工作,1991年3月12日,发育所提出,牛本人和美
国科学家之间的学术分歧由他们自己解决,发育所不参与。3月25日,中国科学
院国际合作局致函发育所,称学术分歧应自己解决,中国科学院不参与其中,这
一点应让牛教授了解。
1991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局请国内外专家公开评议牛满江的工作,多数专家
认为继续支持牛的工作意义不大。于是,中国科学院按程序停止供给牛满江科研
经费
1991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给院国际合作局去文,介绍牛满江课
题组的情况:1、组内缺乏尊重的气氛。不是中美双方平等合作研究,而是牛满
江教授一人为主。因而发生过发表论文不标参加人员名单的现象……某些年轻的
科技人员感到,在牛满江教授组工作没有前途,要求调离该组。牛满江教授现已
78岁高龄,脾气暴躁,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有时训斥、谩骂组内科技人员,甚
至院、所的领导。语言粗鲁,往往不分场合地点,因而刺伤了一些人的自尊心。
有的科技人员气愤地说:“为什么我们国家每年花20万,请一位外籍华人来管我
们、骂我们”。他组内有的人说:“我们大家伺候他,反而遭到责骂”。目前留
在组内人员有的也是表面顺从,而背后怨言牢骚很多。由于种种原因,一位副研
究员、一位高级实验师、二位助研、一位技术员已先后离开。牛满江教授曾经招
收10名研究生,后来其中4位中途退学……牛满江教授本人曾亲自写信或找所内
研究人员谈话,请他们与其合作,但双方未达成协议。发育所曾多次向所内十几
位副研以上科技人员征求意见,询问与牛满江教授合作的可能性。除一位副研表
示有条件的提供一些技术协助外,其余人员都表示没有余力与其合作。2、与牛
先生合作工作过的我所研究人员反映,对待研究工作的数据,牛满江教授有时不
够科学和冷静,并且听不进与其配合的科技人员的意见。在国际上,对牛先生的
工作也有不同意见……牛满江教授和孔宪铎等人的学术之争,也使得支持和资助
发育所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遭到指责。目前,牛满江教授在花费精力,请律师
与孔宪铎等人打官司。这件事不仅牵涉发育所,也会影响到科学院……
发育所认为,“现在实际上是牛先生在美国退休后,科学院用院长基金支持
他在发育所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他们指出:“随着科研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
的深入,各类研究项目的立项和取得支持,都要经过一定的咨询、评议和论证程
序,牛先生的课题没有经过同行专家的评议和论证”;他们不好继续用行政方式
勉强为牛的课题组挽留研究技术人员;研究所经费非常紧张,无法支付20万元/
年的合作费用。
6月25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召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以下简称
生物局)局长钱迎倩、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程尔晋、发育所常务副所长马诚等开会
专门研究了前述问题。他们很想顺应牛满江课题组内科技人员的意见,不再支持
牛满江,但鉴于牛“会哭”,有高层领导人受蒙蔽而说过要支持他的话,未能想
出让他离开中国科学院的良方,只是决定将发育所的前述报告报送给国家科委的
领导。
邹承鲁教授知道后,建议对牛满江近年来的工作进行公开评议,以决定是否
继续经费支持。经中国科学院主管国际合作的副院长胡启恒、主管生物学的副院
长李振声和牛满江本人同意,生物局邀请3位国内专家、三位国外专家(分别为
Temin、 Jacobson和吴瑞,均为牛本人推荐)对牛满江的工作进行了书面评议。
结果是,多数专家认为继续支持牛的工作意义不大。于是,李振声副院长亲自约
牛满江谈话,决定按程序停止供给牛满江科研经费。牛满江十分不满,对李振声
等大拍桌子。
停科研经费后,院决定由国际合作局每年继续邀请牛满江来中国,科学院负
责其食宿交通与医疗等生活和交流费用。
1992年后,牛满江夫妇及其助手在全国许多省市游历并广泛从事经济活动,
涉及金额十分巨大。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他们动用了中国科学院的名义
1992年6月14日,牛满江夫妇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考察,与分校就合作组建、
经营牛满江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事项达成意向。1993年2月13日,山东大学决
定成立牛满江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设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后来,他们又合
作成立了山东大学(威海)牛满江海洋生物工程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1993年10月28日,牛满江为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菌公
司”)的产品灵芝孢子粉题词两幅。一幅为“自航灵芝孢子粉,生命科学之光”;
另一幅为:“贺自航灵芝孢子粉赴美展览 育天下灵丹,除人间绝症。”牛将上
述题词面交该公司法人代表潘自航。1994年,该公司用牛的题词进行宣传。1995
年5月,牛满江以使用其题词侵犯其著作权为由,起诉中菌公司,索赔500万元。
1997年9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中菌公司赔偿牛满江30万元。
1994年1月,牛满江等注册成立牛满江基金会,地址设在北京市昌平区王府
花园别墅巡礼府15号,“有关部门无偿划给基金会200公亩地”。“主要经营筹
集、使用、管理资金,奖励生命科学领域有重大贡献者,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开
展专业人员培训等。注册资本100万元”。
1999年10月5日,牛满江携带合作项目到深圳参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
交易会”,得到了xxxxxxxx、xxxxxxxxx等人的会见。
2000年10月,牛满江再次来到深圳高交会。他创立的牛满江基金会与深圳红
达公司签署协议,组建内蒙古丰镇绿海有限公司,共投资2.03亿元,分三期进行,
首期投资9800万元。同时,牛满江基金会还和深圳罗湖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单
位共同投资成立了牛满江生物工程孵化基地。总投资10亿元,首期项目2亿元。
2002年4月9日,“牛满江生物科技园”在青岛高新区举行奠基仪式。这一科
技园是由牛满江领导的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香港经纶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并与
山东安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的,总投资5.8亿元。
2004年5月18日,牛满江夫妇到吉林省白城市考察。该市政府与牛满江基金
会合作建设“白城高科技玉米城”,其具体项目有赖氨酸、多蛋白转基因玉米、
药用玉米等10余项,其中仅药用玉米制药基地的总投资就达9亿元。
2004年12月18日,“牛满江实验室”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高新区的关注和
大力支持下,正式挂牌运营。
2005年11月,河南省省长李玉成接见了牛满江,决定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组建
“牛满江河南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上半年,省财政一次性安排800万元支
持研究院建设。
2005年11月,牛满江“根据‘外基因理论’而发明的“大豆蛋白玉米和人白
蛋白玉米两项专利技术”,以高价转让给了许昌元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
11月15日河南《大河报》的相关报道称,牛满江的这两项专利,“经中国科学院
有关部门初步评估,价值达30亿元人民币”;“大豆蛋白玉米”项目总投资2.1
亿元,年产值可达15.3亿元,实现出口创汇7200万元、利税6.1亿元。
……
据《南方周末》2006年12月7日刊发的“由牛教授身边工作人员提供的文章”
《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称,牛满江“在国内被98个学术科研单位
或企业聘为名誉教授或顾问”。
牛满江的这些生意所涉及的“成果”包括对癌症、糖尿病、血友病、冠心病、
心肌梗塞、高血压、中风等的治疗,“白色污染”的治理,奶牛的改良,大豆蛋
白玉米的研制和推广等,都是在他的不为国际科学主流所承认的“外基因理论”
的指导下“做”出来的。
在进行这些经济活动时,他们除声称牛满江得到了xxxxxxxxxxxxxxx国家领
导人的“充分肯定”外,也动用了中国科学院的名义。譬如,一些广告声称:某
药物的“完美新配方”由“国际顶尖科学家”、“世界生物学泰斗”、“中美双
院士”、“中美两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牛满江提出,
“对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疾病
起关键作用”。
2002年,中国科学院受命恢复给予牛满江每年20万元的补贴
据《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记载,“2002年7月,xxxxxxxxxxx
会见牛教授夫妇,xx部部长xxx和副部长xx参加了会见。当xxxxxx知道牛教授在
华工作住房和实验室费用有时需要动用个人养老金补贴时,非常不安。为此,xx
部和中国科学院领导达成共识,从2002年起恢复由中国科学院每年支付牛教授在
华工作20万元的补贴费用。”
200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受命聘请牛满江为博士生导师
据《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记载,“2006年6月29日,xxxxxxx
在北京钓鱼台会见了牛教授及夫人张葆英教授,对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研究
生院为牛教授每年招收2-3名博士生作了安排,目前正在申报成立牛满江博士后
流动站。”
2006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登“邹承鲁与30年前的两起学术腐败事
件”,这是国内的大众媒体第一次公开发表批评牛满江的文章。牛满江利用行政
力量等给批评者施压
2006年8月24日,《南方周末》刊登署名“石希生”的文章——“邹承鲁与
30年前的两起学术腐败事件”(下称“《邹》文”)——探讨如何遏制学术腐败
问题,其中涉及对牛满江的批评,对行政干涉学术的批评。
牛满江让助手傅仲华和原发育所副所长徐一志等出面,给《南方周末》编辑
部和《邹》文的执笔人施压。牛、傅、徐等宣称,批评牛就是攻击国家领导人,
就是犯了政治诽谤罪。如果执笔人不就《邹》文向牛道歉,将被公安局直接抓入
大牢,在监狱中度过后半生。如果《南方周末》不刊登道歉文章,他们将令其遭
到关闭。他们还称自己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支持。
尽管邹承鲁院士发布了由他对《邹》文的内容负全责的三点申明(“1、
《邹》文是“邹承鲁传记”中的一章,该书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
所”。2、《邹》文原系邹承鲁的口述,内容完全由口述者邹承鲁负责。3、《邹》
文可以坦然面对历史。而牛满江、傅仲华等所讲的与此相关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记
录在案,也将面对历史、科学共同体以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媒体。”),牛满江
等人仍坚持要找执笔人的麻烦,除让派出所传讯执笔人外,还于2006年10月27日、
2007年9月28日两次上门威胁执笔人。
《南方周末》在压力之下,于2006年12月7日发表署名“郑世厅”的文章—
—《牛满江:执著的追求 卓著的贡献》——为牛满江作辩护。文前还有“编者
按”:“牛满江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发育生物学家,是国人记忆犹新的爱国科学家。
今年8月,本报曾发表一篇涉及牛满江教授的来稿,本版责任编辑未向牛教授方
面核实相关内容,给牛教授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这里谨向牛教授表示诚挚的歉
意,并刊发这篇由牛教授身边工作人员提供的文章,敬请读者关注。”但该文未
能指出《邹》文具体哪些话语有错。
2006年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领导开会研究了牛满江的问题,派人告诉派出
所,不应越权介入学术争鸣问题。
2007年4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发表文章评价牛满江及其工作
在2007年4月发表于《科学文化评论》第2期的《邹承鲁:善者好之 不善者
恶之》一文中,饶毅教授如此评价牛满江及其工作:“牛满江……研究发育生物
学,学术上有一定水平,但是并不突出……他提出的RNA做诱导分子,历史证明
是错的。本来也没有关系,只是不应该称为重要成果……我在哈佛时听Gilbert
的同事说过,2006年还听另外一个代表团成员说:美国一个代表团在中国访问时,
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Walter Gilbert等对牛所号称的发现提出尖锐的批
评。可是很奇怪的是,牛满江不是通过做更多的实验,或让别人做更多的实验,
在国际科学期刊来以科学事实进行科学探讨、科学辩论,而是靠在中国用行政压
力、用媒体运作,令人生疑。中国的官员接见多少次、中文的媒体报道多少回,
都不能改变科学事实。有这三十多年的时间,牛有经费,就应该拿出科学事实来。
科学史上,不被人马上理解和认可的例子不少,都是靠科学事实来说话。”
2007年11月8日,牛满江教授在北京逝世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在牛满江教授病逝后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和治丧
办公室,发布了讣告。…
(在此摘录专辑《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中“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一
文,有作者,不过看上去是笔名,可能是用真名有顾虑,所以我在摘录时省略了
笔名)
(XYS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