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综述# Returnee - 海归
d*u
1 楼
2012年7月,中国第一个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系列
图书的第一本《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发布。《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由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编写。书中在大量实
地访谈、问卷调查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归回国发展的优劣势,比较了海归创
业和本土创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专题研究了海归创业成功的突破口,为海归发展描述
整体情况、梳理政策脉络、提出多角度和操作性建议及理论指导。
2009年,中国回国海归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50%以上。2011年底,中国
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新增18.6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7.7%。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达
到81.8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截止到目前,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人数已经由
2005年的649人,增加到2011年的4752人,其中大部分是海外华人。自从2008年千人计
划以来,已经吸引了3300多名海外专家来华工作,其中90%是华人。
一、海归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不是被“逼”回来的
(一)职业发展类原因是海归回国创业的主要原因
职业发展类原因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原因(58.8%的海归认为职业发展是他们回
国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家庭生活方面的原因(45.1%的海归认为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
是他们回国的重要原因),再次是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41.2%的海归认为社会文化方
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国内职业发
展、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吸引,而不是在海外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文
化受到制约,或是海外生活不舒适所导致。因此,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引回来”的,
而不是被“逼回来”的。
(二)社会文化类障碍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障碍
海归人才回国障碍是国内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海归人才
的四大类、十余种可能的回国障碍进行调查,并让参与调查的海归人才对回国的障碍因
素进行打分。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类障碍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障碍(79.6%的海
归认为社会文化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其次是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69.6%的海归
认为政策制度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再次是家庭生活方面的障碍(67.2
%的海归认为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最后是职业发展方面的障
碍(67.2%的海归认为职业发展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
这与海归人才回国的原因是相对应的。在对海归回国原因的分析中,海归回国的主要原
因依次是职业发展原因、家庭生活原因和社会文化原因,因此海归回国主要是受到国内
发展机会和家庭团聚的吸引,但因为认同国内文化或无法融入海外文化而回国的较少。
相应的,在海归回国障碍的分析中,海归顾虑最多的是社会文化障碍,政策制度和家庭
生活障碍居中,而顾虑最少的是职业发展障碍。因此,综合而言,国内的职业发展机会
是吸引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也是海归顾虑最少的方面;但社会文化障碍则是海归回国
的最大顾虑。海归回国政策对海归有一定吸引力,但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也是阻碍海归
回国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是海归回国的重要动因和重要障碍,其重要性相
对于其他因素而言并不高。
二、海归创业发展三要素:技术、团队和资金
(一)高科技、新经济以及知识服务产业领域,是海归成功创业的主要阵地
目前,鼓励海归回国创业的政策很多,究竟海归在哪些领域创业更容易获得比较优势,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根据样本研究,海归创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
业(39.7%)和新生物和新医药行业(18.2%)为最多。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新产业领
域创业成功的海归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知识
服务经济领域,只有5%左右是在制造领域。调查说明海归在自身擅长、有专业技术优势
、国内外差距较大的高新技术领域里创业,独具优势。海归们踊跃回国创业的贡献,也
突出体现在推动国内在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IT、通信、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他们创办和管理的百度、亚信、UT斯达康、搜狐、新浪、中星微电子、当当、携程、E
龙、空中网、尚德集团、展讯、启明星辰等企业,成为中国新经济和高科技的主流。例
如,在美国以高科技板块著称的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是由海归创
办和管理的。高科技产业、新经济领域、知识服务产业,成为海归创业的主要阵地,也
是最能发挥海归创业优势的领域。
(二)创业团队非常重要,海归与本土成员优势互补
创业团队对海归创业成功来讲十分重要。海归通过多种途径结识创业伙伴。接近80%的
海归曾在不同时期参与过起码一个不同的社团、商会、行业组织,校友会、同学会、创
业园区组织等。这些机构的参与,对于海归扩大创业与发展的网络,认识新的创业合作
伙伴,寻找和交流新的创业机会信息,建立新的创业团队关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美国硅谷华源科技协会三任会长,陈宏,朱敏,邓峰。
团队中的本土成员和海归成员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团队整体优势的发挥。在海归创业
的企业中,本土成员在销售市场、生产运营、财务和人事等职能发挥重要的管理作用;
而海归成员主要在研发方面作用较为突出。在88.7%的海归创业企业中,董事长是海归
;在81.3%的海归创业企业中,总经理是海归;在60%的海归创业企业中,研发总监是海
归;在27.7%的海归创业企业中,市场总监是海归;在20.8%的海归创业企业中,运营总
监是海归;在14.6%的海归创业企业中,人事总监是海归;在14.4%的海归创业企业中,
财务总监是海归。
(三)海归创业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存款,依托国内市场获得资金和人才
据调查,目前国内海归创办的企业中近1/3 最终没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
难以为继。从海归人才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看,53%的海归创业主要资金来源于个人存
款;9%的海归回国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朋友亲戚借款;10%和8%的海归回国创业的主
要资金来源于国内企业和国内风险投资;分别只有3%和4%的海归创业主要以国外企业入
股和国外风险投资为资金来源。
尽管创业海归具备一定的海外社会网络和海外优势,他们仍然需要依托国内市场获取政
府、客户、资金和人才等重要创业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外和国内资源有明
显的互补关系。海归主要从海外获得技术资源:87.6%的创业海归从国外获得了技术资
源;而只有54.6%、33.1%、20.7%以及8.3%的创业海归分别从国外获得了人才资源、客
户资源、资金资源和政府资源。相反,海归创业主要从国内获得政府、客户、资金、人
才等各种资源:73.6%的海归从国内获得了政府资源,67.8%的海归从国内获得了客户资
源;57.0%和57.9%的海归分别从国内获得了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
三、海归双元文化对创业的助推作用
思维方式的改变使海归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79.4%的海归认为海外经历改变了自己
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他们对外国的理解和对本国的理解上有较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全球化进程使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真实的海外经济和文化,因此年轻海归在出
国后对外国经济和文化的理解不需要做出太大改变,出国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也
不会太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兼容性,因此年轻海归
出国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这种双元文化的经历对海归来说是一
种宝贵的财富,是国内的人才所无法复制的。
海归大多具有集体主义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方面,大部分海归认为企业管理应该以
集体主义为导向;海归管理者更多的是主要以信任管理导向为主、以自由市场导向为主
,部分以人际关系导向为主、并以长期目标为导向。
海外经历增强了社会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大部分海归人才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社会
适应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推介能力和获得好感的能力。高学历人才
中的自然学科和工程学科海归人才在创新意识方面体现较为突出的是实验和探索;创业
型海归明显比就业型海归有更强的创新意识,他们更有冒险精神,以及更善于通过观察
、想法交流和提问进行创新。
四、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需要共同的合作基础
海归创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发展,不是简单的“技术与资金”、“国际市场与本土市场
”、“人才与资本”的优势互补就可以了,因为这只意味着双方具有合作空间。在创业
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谈成的例子中,最常见的互相抱怨就是:本土民营
企业抱怨海归只想智力入股,创业失败时不担风险,且在股权上狮子大开口;海归则抱
怨本土民营企业出资就想要控制权,实际上是把自己当高级打工者而非合伙人看待。
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对接合作,双方应该存在合作的“共同基础”。这一共同性包
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形成既共利共赢又一损皆损的共同利益基础,能共同承担风险
、分享成果,形成合适的股权配置。另一方面,双方还需要在理念、价值观上达成一定
程度的一致,并形成共同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海归和民企对接的重要接合点就在高新技术领域,但研发某个产品包括高技术产品有一
定周期,市场化也有一个过程。有时候,即使创业海归自己出资,形成了共担风险的局
面,双方也不容易形成信任感。许多时候政府出面扮演第三方黏合剂的角色会是个很好
的选择,对于合适的高新企业,政府可以出资入股,形成股权三足鼎立、没有一方可以
单独获得控制权的局面,这样也有利于保障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各自的长远利益。
五、海归创业的趋势
早期的海归主要从事“拯救中国”的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生大多数从事“建
设中国”的事业,改革开放后,“创业中国”事业又成为当代留学人员区别于以前中国
留学生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支持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
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
要意义。
总结中国海归创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归创业人数将不断增多。中国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
的工作要求,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国服务。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
过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成立中国留学人员
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培训等活动,大力支持留学人员
回国创业。据统计,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区150多家,其中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了38家,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2万多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
业,通过创业园孵化出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留学人员企业,有效带动了科技创新和
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并且,由于中国政府对海归回国创业的鼓励与支
持,将有更多的海归加入到创业大潮中。
第二,海归创业的地点逐渐转向内地以及中小型城市。杭州、常州、青岛、成都、天津
、西安、沈阳、哈尔滨……我们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内陆以及中型城市中看到创业海归的
身影。很多海外留学生之所以回国创业放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选择中小城市,
主要是因为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大,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庞大,政府能给与的支持也有
限,所以在资金方面对年轻海归的回国创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然而,中小城市竞争
压力则相对较小,政府能给与的支持也相对更多一些,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去中小城市
,当地政府都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并在创业启动资金上给予资助。另外,由于相当
一部分海归来自中小城市,所以为了回报家乡,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他们大多会选择
回到家乡创业。
第三,海归创业将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通过我们的调查看,海归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创
业更容易成功。高科技产业是海归创业的主要阵地,他们的贡献突出体现在推动国内在
新技术、互联网、IT、通讯等诸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著名海归创办和管理的企业如百
度、亚信、搜狐、新浪、中星微电子、当当、携程、E龙、如家快捷、展讯等大都成为
了中国新经济和高科技的主流。因此,海归回国创业将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为中国的
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海归创业的行业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中国早期的留学人员中学理工科的占绝
大多数,而经济管理和人文学科类等专业则较少涉及。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出
国学习会选择实用类的学科,如经济和工商管理等专业几乎占到一半以上,人文社会学
科和法律专业也占到了很大比例。在创业海归中,行业的分布不仅仅聚集在IT、电子技
术等技术型行业,选择正变得更加多元化。服务业行业知识增长、海外学习和经历的相
关、能较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企业运作模式以及对国内市场状况的了解,服
务业行业将会增多。
第五,选择创业海归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但是在初期出国留学访问学者较多,年龄大的较多。
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自费留学规模越来越大,从攻读博士逐步发展到硕士,甚至是在海
外读本科或中学。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他们走出校门后大部分选择了回国
就业、创业,因此海归就业、创业也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
第六,女性海归创业的现象增多。从19世纪晚清中国第一代女海归,到21世纪中国的女
海归,海归女性们从彼岸到故国,凭海临风,美丽绽放,独领风骚,成为中国走向现代
化进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七,海归团队创业渐成趋势。团队创业使得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得到了互补,在做决
策时眼光更远、起点更高。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也更容易激起创业激情。国际化的视
野,默契的团队合作,较高的团队凝聚力,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像亚信、携
程等企业就有由海归组成的团队。因此,创业团队使得海归能够创业成功的几率大大上
升。
图书的第一本《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发布。《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由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共同编写。书中在大量实
地访谈、问卷调查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归回国发展的优劣势,比较了海归创
业和本土创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专题研究了海归创业成功的突破口,为海归发展描述
整体情况、梳理政策脉络、提出多角度和操作性建议及理论指导。
2009年,中国回国海归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50%以上。2011年底,中国
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新增18.6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7.7%。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达
到81.8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截止到目前,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人数已经由
2005年的649人,增加到2011年的4752人,其中大部分是海外华人。自从2008年千人计
划以来,已经吸引了3300多名海外专家来华工作,其中90%是华人。
一、海归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不是被“逼”回来的
(一)职业发展类原因是海归回国创业的主要原因
职业发展类原因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原因(58.8%的海归认为职业发展是他们回
国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家庭生活方面的原因(45.1%的海归认为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
是他们回国的重要原因),再次是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41.2%的海归认为社会文化方
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国内职业发
展、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吸引,而不是在海外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文
化受到制约,或是海外生活不舒适所导致。因此,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引回来”的,
而不是被“逼回来”的。
(二)社会文化类障碍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障碍
海归人才回国障碍是国内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海归人才
的四大类、十余种可能的回国障碍进行调查,并让参与调查的海归人才对回国的障碍因
素进行打分。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类障碍是海归人才回国的最重要的障碍(79.6%的海
归认为社会文化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其次是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69.6%的海归
认为政策制度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再次是家庭生活方面的障碍(67.2
%的海归认为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最后是职业发展方面的障
碍(67.2%的海归认为职业发展方面的因素是他们回国的重要障碍)。
这与海归人才回国的原因是相对应的。在对海归回国原因的分析中,海归回国的主要原
因依次是职业发展原因、家庭生活原因和社会文化原因,因此海归回国主要是受到国内
发展机会和家庭团聚的吸引,但因为认同国内文化或无法融入海外文化而回国的较少。
相应的,在海归回国障碍的分析中,海归顾虑最多的是社会文化障碍,政策制度和家庭
生活障碍居中,而顾虑最少的是职业发展障碍。因此,综合而言,国内的职业发展机会
是吸引海归回国的主要因素,也是海归顾虑最少的方面;但社会文化障碍则是海归回国
的最大顾虑。海归回国政策对海归有一定吸引力,但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也是阻碍海归
回国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方面的因素是海归回国的重要动因和重要障碍,其重要性相
对于其他因素而言并不高。
二、海归创业发展三要素:技术、团队和资金
(一)高科技、新经济以及知识服务产业领域,是海归成功创业的主要阵地
目前,鼓励海归回国创业的政策很多,究竟海归在哪些领域创业更容易获得比较优势,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根据样本研究,海归创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
业(39.7%)和新生物和新医药行业(18.2%)为最多。互联网、IT和通信等高新产业领
域创业成功的海归占到了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知识
服务经济领域,只有5%左右是在制造领域。调查说明海归在自身擅长、有专业技术优势
、国内外差距较大的高新技术领域里创业,独具优势。海归们踊跃回国创业的贡献,也
突出体现在推动国内在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IT、通信、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他们创办和管理的百度、亚信、UT斯达康、搜狐、新浪、中星微电子、当当、携程、E
龙、空中网、尚德集团、展讯、启明星辰等企业,成为中国新经济和高科技的主流。例
如,在美国以高科技板块著称的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是由海归创
办和管理的。高科技产业、新经济领域、知识服务产业,成为海归创业的主要阵地,也
是最能发挥海归创业优势的领域。
(二)创业团队非常重要,海归与本土成员优势互补
创业团队对海归创业成功来讲十分重要。海归通过多种途径结识创业伙伴。接近80%的
海归曾在不同时期参与过起码一个不同的社团、商会、行业组织,校友会、同学会、创
业园区组织等。这些机构的参与,对于海归扩大创业与发展的网络,认识新的创业合作
伙伴,寻找和交流新的创业机会信息,建立新的创业团队关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美国硅谷华源科技协会三任会长,陈宏,朱敏,邓峰。
团队中的本土成员和海归成员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团队整体优势的发挥。在海归创业
的企业中,本土成员在销售市场、生产运营、财务和人事等职能发挥重要的管理作用;
而海归成员主要在研发方面作用较为突出。在88.7%的海归创业企业中,董事长是海归
;在81.3%的海归创业企业中,总经理是海归;在60%的海归创业企业中,研发总监是海
归;在27.7%的海归创业企业中,市场总监是海归;在20.8%的海归创业企业中,运营总
监是海归;在14.6%的海归创业企业中,人事总监是海归;在14.4%的海归创业企业中,
财务总监是海归。
(三)海归创业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存款,依托国内市场获得资金和人才
据调查,目前国内海归创办的企业中近1/3 最终没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
难以为继。从海归人才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看,53%的海归创业主要资金来源于个人存
款;9%的海归回国创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朋友亲戚借款;10%和8%的海归回国创业的主
要资金来源于国内企业和国内风险投资;分别只有3%和4%的海归创业主要以国外企业入
股和国外风险投资为资金来源。
尽管创业海归具备一定的海外社会网络和海外优势,他们仍然需要依托国内市场获取政
府、客户、资金和人才等重要创业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外和国内资源有明
显的互补关系。海归主要从海外获得技术资源:87.6%的创业海归从国外获得了技术资
源;而只有54.6%、33.1%、20.7%以及8.3%的创业海归分别从国外获得了人才资源、客
户资源、资金资源和政府资源。相反,海归创业主要从国内获得政府、客户、资金、人
才等各种资源:73.6%的海归从国内获得了政府资源,67.8%的海归从国内获得了客户资
源;57.0%和57.9%的海归分别从国内获得了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
三、海归双元文化对创业的助推作用
思维方式的改变使海归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79.4%的海归认为海外经历改变了自己
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他们对外国的理解和对本国的理解上有较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全球化进程使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真实的海外经济和文化,因此年轻海归在出
国后对外国经济和文化的理解不需要做出太大改变,出国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也
不会太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具有兼容性,因此年轻海归
出国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这种双元文化的经历对海归来说是一
种宝贵的财富,是国内的人才所无法复制的。
海归大多具有集体主义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方面,大部分海归认为企业管理应该以
集体主义为导向;海归管理者更多的是主要以信任管理导向为主、以自由市场导向为主
,部分以人际关系导向为主、并以长期目标为导向。
海外经历增强了社会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大部分海归人才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社会
适应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推介能力和获得好感的能力。高学历人才
中的自然学科和工程学科海归人才在创新意识方面体现较为突出的是实验和探索;创业
型海归明显比就业型海归有更强的创新意识,他们更有冒险精神,以及更善于通过观察
、想法交流和提问进行创新。
四、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需要共同的合作基础
海归创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发展,不是简单的“技术与资金”、“国际市场与本土市场
”、“人才与资本”的优势互补就可以了,因为这只意味着双方具有合作空间。在创业
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谈成的例子中,最常见的互相抱怨就是:本土民营
企业抱怨海归只想智力入股,创业失败时不担风险,且在股权上狮子大开口;海归则抱
怨本土民营企业出资就想要控制权,实际上是把自己当高级打工者而非合伙人看待。
海归创业与本土民营企业对接合作,双方应该存在合作的“共同基础”。这一共同性包
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形成既共利共赢又一损皆损的共同利益基础,能共同承担风险
、分享成果,形成合适的股权配置。另一方面,双方还需要在理念、价值观上达成一定
程度的一致,并形成共同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海归和民企对接的重要接合点就在高新技术领域,但研发某个产品包括高技术产品有一
定周期,市场化也有一个过程。有时候,即使创业海归自己出资,形成了共担风险的局
面,双方也不容易形成信任感。许多时候政府出面扮演第三方黏合剂的角色会是个很好
的选择,对于合适的高新企业,政府可以出资入股,形成股权三足鼎立、没有一方可以
单独获得控制权的局面,这样也有利于保障海归与本土民营企业各自的长远利益。
五、海归创业的趋势
早期的海归主要从事“拯救中国”的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留学生大多数从事“建
设中国”的事业,改革开放后,“创业中国”事业又成为当代留学人员区别于以前中国
留学生的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支持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
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
要意义。
总结中国海归创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归创业人数将不断增多。中国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
的工作要求,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国服务。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
过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成立中国留学人员
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培训等活动,大力支持留学人员
回国创业。据统计,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区150多家,其中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了38家,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2万多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
业,通过创业园孵化出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留学人员企业,有效带动了科技创新和
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并且,由于中国政府对海归回国创业的鼓励与支
持,将有更多的海归加入到创业大潮中。
第二,海归创业的地点逐渐转向内地以及中小型城市。杭州、常州、青岛、成都、天津
、西安、沈阳、哈尔滨……我们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内陆以及中型城市中看到创业海归的
身影。很多海外留学生之所以回国创业放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选择中小城市,
主要是因为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大,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庞大,政府能给与的支持也有
限,所以在资金方面对年轻海归的回国创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然而,中小城市竞争
压力则相对较小,政府能给与的支持也相对更多一些,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去中小城市
,当地政府都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并在创业启动资金上给予资助。另外,由于相当
一部分海归来自中小城市,所以为了回报家乡,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他们大多会选择
回到家乡创业。
第三,海归创业将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通过我们的调查看,海归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创
业更容易成功。高科技产业是海归创业的主要阵地,他们的贡献突出体现在推动国内在
新技术、互联网、IT、通讯等诸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著名海归创办和管理的企业如百
度、亚信、搜狐、新浪、中星微电子、当当、携程、E龙、如家快捷、展讯等大都成为
了中国新经济和高科技的主流。因此,海归回国创业将进一步催化科技创新,为中国的
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海归创业的行业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中国早期的留学人员中学理工科的占绝
大多数,而经济管理和人文学科类等专业则较少涉及。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出
国学习会选择实用类的学科,如经济和工商管理等专业几乎占到一半以上,人文社会学
科和法律专业也占到了很大比例。在创业海归中,行业的分布不仅仅聚集在IT、电子技
术等技术型行业,选择正变得更加多元化。服务业行业知识增长、海外学习和经历的相
关、能较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企业运作模式以及对国内市场状况的了解,服
务业行业将会增多。
第五,选择创业海归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但是在初期出国留学访问学者较多,年龄大的较多。
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自费留学规模越来越大,从攻读博士逐步发展到硕士,甚至是在海
外读本科或中学。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他们走出校门后大部分选择了回国
就业、创业,因此海归就业、创业也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
第六,女性海归创业的现象增多。从19世纪晚清中国第一代女海归,到21世纪中国的女
海归,海归女性们从彼岸到故国,凭海临风,美丽绽放,独领风骚,成为中国走向现代
化进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第七,海归团队创业渐成趋势。团队创业使得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得到了互补,在做决
策时眼光更远、起点更高。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也更容易激起创业激情。国际化的视
野,默契的团队合作,较高的团队凝聚力,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像亚信、携
程等企业就有由海归组成的团队。因此,创业团队使得海归能够创业成功的几率大大上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