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客列传6-1# SciFiction - 星际浪子
t*v
1 楼
二言:
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同性恋社区的扩大已经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为什么中国的同
性恋者看似越来越多?难道是国门打开后受西方影响的结果,还是市场化浪潮下的所谓
“世风日下”,抑或一些年轻人以同性恋为“时尚”而实践之?笔者则认为,中国同性
恋社区走向扩大是过去二三十年来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和衍生结果,也伴随
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和信息的日趋发达。
1)工业化和城市化
几乎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达经济体都走过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目前城市人口达90%
以上。我们不妨从欧美的类似过程来对照中国目前的状况。
欧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开始于十九世纪初,当时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创业和就业机
会,大批农村人员来到城市务工,人口走向密集。他们中以年轻人为主,其在城市里的
交往对象也以同龄者为主,再加上距离的原因,和农村的家族和宗族纽带变得疏松,这
影响到家庭结构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自由恋爱,组成家庭后,往往也是组成夫妻同室
(外加孩子)的核子家庭,且倾向于留在城市,几室同堂的现象比农村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伴随经济私有化程度的提高和开放程度的增加,人员交流和迁
移更趋自由和频繁。虽然目前中国户口和档案仍然造成一定限制,但和三四十年前相比
,已经放松很多,打工者(包括大学毕业生)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外地寻找发展机会
,远离父母的可能性增加。
这一切发展对于同性恋人群有何影响?有几个因素值得考虑。一是远离家庭和宗族的人
员更有可能追求符合内心愿望的生活,自由恋爱如此,同性恋也是如此。另一个客观条
件是城市里人口的相对密集使同性间发生碰撞的机会大大增多,同性恋基地——如酒吧
、浴池、公园和公厕等——自发形成,且全部是城市设施。
为什么说同志基地是同性恋社区形成的表现?基地意味着你到那里能够碰到同类人
,而农村由于人群分散,诸如酒吧和公园等设施无从建起,即使有人怀有同性恋欲望,
相识只能靠“偶遇”,但这种发生的机率甚低,在城市里,同性恋者更有可能知道周围
有同类的人存在,而同志基地就是相互结识并发生互动的场所。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按比例来算,已经具有相当数量的同性恋者,即使在同性恋行
为被列为非法的年代,一些城市都已经自发形成了同志基点,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过去
三十年经历了迅猛发展,第一波是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制造业开
始起步,第二波是九十年代末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对于同性恋
社区的扩大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最新的人口调查显示,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由八十
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目前的50%,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将上升至80%,这意味同性
恋社区的进一步扩大,乃是必然趋势。那么这种扩大不会停止吗?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达
到饱和时,估计也是同性恋社区的规模趋向稳定之时,一如现在的欧美社会,同性恋占
人口的比例呈现稳定,虽然同性恋权益一直在取得进展。
2)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
拿中国的例子来说,在经济水平低下时,商品房不发达,租房也贵,因此未婚的子
女几乎总是和父母一起居住,而结婚往往成为获得经济和生活自由的唯一途径(国内以
前在单位获得分房的前提之一是领取结婚证)。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妥当,随着交易的货币性提高和产业链的提升,人们的收入也
会随之增加,这会对公民生活以至家庭结构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更多的人取
得经济独立,他们在对父母的依赖减低,更有能力买房或租房,日常生活也靠自己的收
入。这一切都使人们更有更有条件追求符合个人愿望的生活。
经济发展也使父母的收入提高,他们在晚年对子女的经济依赖度减低,加上社会保
障的建立和日益完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经济纽带趋向疏松,这也是父母更有可能对子
女“放手”,从而使子女更有可能选择尊从内心的生活方式。同样,很多同性恋者预想
到晚年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后,进入异性婚姻来生儿育女的积极性也会减低。
婚姻不仅建立在双方的感情基础上,也是一个经济联合体,比如两个人共同生活的
成本一般低于单独生活成本的总和。经济越发展收入越高,单身者也越多,而对一些同
性恋者来说,即使找不到伴侣,也会选择独善其身而不与异性结婚。
3)交通和信息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伴随交通的发展,公路、铁路、公交和私家车等缩短了人际距离。
这些都使同性之间发生碰撞的机会增多,也更趋便利。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
可以在虚拟空间进行交往,这又进一步拉近了人际距离,使社交网络(包括同性恋社交
)从原先的一个城市内扩展至多个城市之间,甚至遍布全国。在交通和信息技术不发达
时期,即使相距一百公里的恋爱都是难以实现的,而现在即使双方身处一国南北,每天
仍然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保持联系,保持定期见面也不成问题,而很多恋人只在周末
见面,几成家常便饭。以后随着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异地恋(比如杭
州和上海之间)的方便程度已经接近本地恋。
4)政府日渐退出公民私人生活领域
比如以前结婚要单位开证明,现在则遵循公民自由意愿。公民的同性恋私生活也不
受政府和法律的干涉,同性恋行为在各国的非罪化就是其表现之一。现代社会对多元文
化和个人自由以及本性的尊重也这方面的政策变化相辅相成。
从上所述,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类似于欧美一百多年前情形,而现代技
术(如互联网和交通发展)则起著加快剂作用,加上人口密度本来就大,人际之间碰撞
和交流频度极高,这些是同性恋社区在过去十几年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所谓的西方影
响其实相当有限。
同性恋社区在形成初期,往往处於地下状态,工业化和城市化驱使人群付出水面,
同性恋者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共同的欲望相互联系起来,组成社区,此
乃大势所趋。酒吧、公厕渔场是这种社区形成的早期载体,但随着社区的扩大,权利意
识和文化建设必然被提上日程,但目前在这方面仍然面临政策方面的限制,比如国内不
允许拍摄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于是同性恋者只能看外国同志电影,这就难怪他们“崇洋
媚外”了。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在当今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脚步下,反对同性恋的势力实乃
螳臂当车,或如俗语所言“企图扭转历史的车轮”。要将同性恋打回至概率极低的“偶
遇”并使同性恋社区无从产生的最有效办法实乃如下:废止高铁和高速公路,禁止手机
和互联网,拆厂毁楼归田,重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共同贫困重树生育崇拜观念,
严格限制人口迁移,使个人生活重新受缚于家族和宗族。
究竟有多少人憧憬那种未来呢?
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同性恋社区的扩大已经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为什么中国的同
性恋者看似越来越多?难道是国门打开后受西方影响的结果,还是市场化浪潮下的所谓
“世风日下”,抑或一些年轻人以同性恋为“时尚”而实践之?笔者则认为,中国同性
恋社区走向扩大是过去二三十年来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和衍生结果,也伴随
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和信息的日趋发达。
1)工业化和城市化
几乎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达经济体都走过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目前城市人口达90%
以上。我们不妨从欧美的类似过程来对照中国目前的状况。
欧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开始于十九世纪初,当时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创业和就业机
会,大批农村人员来到城市务工,人口走向密集。他们中以年轻人为主,其在城市里的
交往对象也以同龄者为主,再加上距离的原因,和农村的家族和宗族纽带变得疏松,这
影响到家庭结构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自由恋爱,组成家庭后,往往也是组成夫妻同室
(外加孩子)的核子家庭,且倾向于留在城市,几室同堂的现象比农村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伴随经济私有化程度的提高和开放程度的增加,人员交流和迁
移更趋自由和频繁。虽然目前中国户口和档案仍然造成一定限制,但和三四十年前相比
,已经放松很多,打工者(包括大学毕业生)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外地寻找发展机会
,远离父母的可能性增加。
这一切发展对于同性恋人群有何影响?有几个因素值得考虑。一是远离家庭和宗族的人
员更有可能追求符合内心愿望的生活,自由恋爱如此,同性恋也是如此。另一个客观条
件是城市里人口的相对密集使同性间发生碰撞的机会大大增多,同性恋基地——如酒吧
、浴池、公园和公厕等——自发形成,且全部是城市设施。
为什么说同志基地是同性恋社区形成的表现?基地意味着你到那里能够碰到同类人
,而农村由于人群分散,诸如酒吧和公园等设施无从建起,即使有人怀有同性恋欲望,
相识只能靠“偶遇”,但这种发生的机率甚低,在城市里,同性恋者更有可能知道周围
有同类的人存在,而同志基地就是相互结识并发生互动的场所。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按比例来算,已经具有相当数量的同性恋者,即使在同性恋行
为被列为非法的年代,一些城市都已经自发形成了同志基点,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过去
三十年经历了迅猛发展,第一波是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制造业开
始起步,第二波是九十年代末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对于同性恋
社区的扩大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最新的人口调查显示,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由八十
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目前的50%,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将上升至80%,这意味同性
恋社区的进一步扩大,乃是必然趋势。那么这种扩大不会停止吗?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达
到饱和时,估计也是同性恋社区的规模趋向稳定之时,一如现在的欧美社会,同性恋占
人口的比例呈现稳定,虽然同性恋权益一直在取得进展。
2)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
拿中国的例子来说,在经济水平低下时,商品房不发达,租房也贵,因此未婚的子
女几乎总是和父母一起居住,而结婚往往成为获得经济和生活自由的唯一途径(国内以
前在单位获得分房的前提之一是领取结婚证)。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妥当,随着交易的货币性提高和产业链的提升,人们的收入也
会随之增加,这会对公民生活以至家庭结构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更多的人取
得经济独立,他们在对父母的依赖减低,更有能力买房或租房,日常生活也靠自己的收
入。这一切都使人们更有更有条件追求符合个人愿望的生活。
经济发展也使父母的收入提高,他们在晚年对子女的经济依赖度减低,加上社会保
障的建立和日益完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经济纽带趋向疏松,这也是父母更有可能对子
女“放手”,从而使子女更有可能选择尊从内心的生活方式。同样,很多同性恋者预想
到晚年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后,进入异性婚姻来生儿育女的积极性也会减低。
婚姻不仅建立在双方的感情基础上,也是一个经济联合体,比如两个人共同生活的
成本一般低于单独生活成本的总和。经济越发展收入越高,单身者也越多,而对一些同
性恋者来说,即使找不到伴侣,也会选择独善其身而不与异性结婚。
3)交通和信息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伴随交通的发展,公路、铁路、公交和私家车等缩短了人际距离。
这些都使同性之间发生碰撞的机会增多,也更趋便利。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
可以在虚拟空间进行交往,这又进一步拉近了人际距离,使社交网络(包括同性恋社交
)从原先的一个城市内扩展至多个城市之间,甚至遍布全国。在交通和信息技术不发达
时期,即使相距一百公里的恋爱都是难以实现的,而现在即使双方身处一国南北,每天
仍然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保持联系,保持定期见面也不成问题,而很多恋人只在周末
见面,几成家常便饭。以后随着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异地恋(比如杭
州和上海之间)的方便程度已经接近本地恋。
4)政府日渐退出公民私人生活领域
比如以前结婚要单位开证明,现在则遵循公民自由意愿。公民的同性恋私生活也不
受政府和法律的干涉,同性恋行为在各国的非罪化就是其表现之一。现代社会对多元文
化和个人自由以及本性的尊重也这方面的政策变化相辅相成。
从上所述,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类似于欧美一百多年前情形,而现代技
术(如互联网和交通发展)则起著加快剂作用,加上人口密度本来就大,人际之间碰撞
和交流频度极高,这些是同性恋社区在过去十几年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所谓的西方影
响其实相当有限。
同性恋社区在形成初期,往往处於地下状态,工业化和城市化驱使人群付出水面,
同性恋者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共同的欲望相互联系起来,组成社区,此
乃大势所趋。酒吧、公厕渔场是这种社区形成的早期载体,但随着社区的扩大,权利意
识和文化建设必然被提上日程,但目前在这方面仍然面临政策方面的限制,比如国内不
允许拍摄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于是同性恋者只能看外国同志电影,这就难怪他们“崇洋
媚外”了。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在当今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脚步下,反对同性恋的势力实乃
螳臂当车,或如俗语所言“企图扭转历史的车轮”。要将同性恋打回至概率极低的“偶
遇”并使同性恋社区无从产生的最有效办法实乃如下:废止高铁和高速公路,禁止手机
和互联网,拆厂毁楼归田,重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共同贫困重树生育崇拜观念,
严格限制人口迁移,使个人生活重新受缚于家族和宗族。
究竟有多少人憧憬那种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