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抵制如懿传不因为林心如,而是清宫剧
avatar
抵制如懿传不因为林心如,而是清宫剧# TVChinese - 中文电视
r*e
1
武夷山:一位美国科研人员的基金经费支出情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21337.html
点评:
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但是,我们普通人对大数据的威力只有非常模糊的认识。其实别
说大数据了,就是小数据往往也包含了非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小数据的威力也有可能
大的不得了呢。
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甚至还总结了一句话,告诫大家不要太认真了,“察见渊
鱼者不详”。西方也有类似的说法,“好奇害死猫”。许多人对这些话都抱着将信将疑
的态度,即使大牌教授也不例外,我们就分析一个具体的例子吧。幸运的是,我们讨论
的这个例子来自于美国:美国的杂志,美国的教授,以及美国基金经费的使用情况。
武夷山老师提供的这篇博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位非常特殊的美国科研人员的基金经
费支出情况,还透露出更多的非常丰富的信息。我点评这篇文章,除了向你展示一下小
数据的威力、让你看到为什么连美国科研人员也不愿意公开账目以外,更希望能够让你
能够由此而稍微了解一点中国科研人员面临的巨大困境,哪怕只是了解一点点也好――
相比之下,美国科研人员的困难哪里还算得上什么事儿呢。
我打算以原文加点评的方式来进行讨论:这样更容易理解一些 。
原文:
《科学》杂志想了解美国科研人员从联邦政府获得基金支持后,到底怎么花这笔钱。
他们接触的多数科研人员都不愿意公开账目,怕审计部门找麻烦。密歇根大学安纳伯分
校的微生物学家Michael Imperiale是个例外,他表示愿意公开账目。
点评:
美国科研人员不愿意公开账目,固然是怕审计部门找麻烦,但我怀疑更害怕普通人吐槽
。下面我稍微分析一下,虽然不能确定美国普通人一定会吐槽,但是可以肯定,中国普
通人对这种支出方式一定是不会买账的。
这位教授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美国科研人员,肯定不具有代表性意义。这种特殊性并不在
于他研究工作非常出色,而在于他敢于公开自己的经费支出情况,对自己一定是信心爆
棚。但是,这是唯一的个例,而且肯定是执行得非常非常规范了,我们还是来看看他的
情况吧。
原文:
2010年,他获得NIH一项为期5年的R01基金项目,经费总额为1,150,979美元。截至2014
年1月,经费支出情况如下:
点评:
这是5年期的经费。执行到3-4年的时候,钱就花完了。
5年的经费,3年半就花完了钱,说明资助强度不够大。但这已经是5年一百多万美元的
项目了,折合成人民币约800万元。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项目已经执行了3.5年――这样对这位教授会更有利一些。另
外,美国财政年度好像是7月份开始的,所以这个假设也不是特别的没有道理。
原文:
――工资加上福利费,504,183美元,占43.8%。他得用这笔基金项目“养”一个博士后
、一个科研技师和两位参与部分科研工作的本科生。他自己的年薪约22万美元,其中约
四分之一从基金项目里支出。另外,他为了让一位研究生减轻负担,替他承担了部分学
费,向校方交了46,640美元。
点评:
项目组实际上只有3个人,教授、博后和技师。两个本科生不能说完全是打酱油的,但
是也不会有太多的劳务费,应该可以忽略不计的。
顺便说一下,即使这个非常简略的支出情况表,也要用一些枝节问题来填充。本科生只
是最不起眼的一例而已。
我们把工资加上福利费统称为劳务费好了。劳务费支出的大头是教授工资,约19.3万元
(这还是只算了3年半,如果按5年算,就是28万出头,博后和技师拿到的就更少了。所
以我说,取3.5年估算有利于教授);还给学生交了4.6万美元学费。(这事情在中国不
大可能发生吧,就算教授愿意,审计也绝对通不过的。这位教授既然敢说出来,一定是
符合美国的经费管理规定和审计要求的。)这两项合计24万,还剩下26.4万,就算两名
本科生一毛钱不拿,博后和技师每年一共也就7.5万,每人不到四万,技师还得缴税,
难怪大家说在美国读博后没前途呢,更别说学生物的了。
经费里至少有16.7%给教授发工资了,还有27%给博后和技师了。(如果按5年算的话,
这两个比例就是24%和20%。但是,这也太不合谐了,我们还是不要这么算了。)
中国基金规定的支出相应比例是多少,大家可以自己查一查。你也可以先猜一猜,然后
看看自己猜得有多准。
原文:
――材料费,225,971美元,占19.6%。为了研究多瘤病毒是否会复制自身,所需的实
验材料(抗体)耗资巨大。200微克的抗体就需要300-500美元,而200微克的抗体大概
只够涂敷1000块玻片。另外,原代细胞的购置或培养都很贵。生物医学研发价格指数(
BRDPI)反映的是生物医学研发费用增长与通货膨胀情况的对比,自从1980年以来,除
了一年以外,每年该指数都大于1,即生物医学研发费用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实验
费用实在控制不住了,实验室就只好采取对每位研究人员限量供应实验材料的管理方式。
点评:
材料费是个大头儿,而且涉及到非常专业的知识,给出的细节根本不够分析的。让我代
表不那么具有宽容精神的中国普通人来吐槽一把。既然强调了抗体很贵,想必在支出里
占了相当比重了,就算只有材料费的10%好了(如果连10%都不到,你花这么多篇幅说它
干什么?),那就意味着你要用6万片玻片(24000/400x1000=6万),平均每个工作日
都要用70个玻片,你每天光是在刷片子吗?当然,专业人士可能会有合理的解释,美国
的审计人员和普通人士可能也都认可,但是,试试用这种说法去说服审核你预算的中国
审计人员吧,更不要说普通中国人了。
原文:
――差旅费,10,024美元,占0.87%。尽管机票和旅馆费用很贵,但他和实验室三位成
员仍每年出席两个学术会议:美国病毒学学会年会和DNA肿瘤病毒会议。会议注册费也
很贵,比如,美国病毒学学会会员的注册费标准是500美元,他若带研究生参会,学生
的注册费标准是400美元。他从基金经费中报销一部分注册费,校方可补助一部分。
点评:
这部分的开支最少,说明得比较详细,我们可以用它来分析整个开支说明的可靠程度。
如果严格照这个差旅费说明的说法,那么1万美元用于28人次(4x2x3.5=28)参加学术
会议,每次平均400美元不到,这肯定是在忽悠我们:连注册费都不够交的,更别提什
么“机票和旅馆费用很贵”的事情了。我们还是宽容一些,认为只有这位教授参会好了
,那么每次也要1400美元,似乎也紧巴巴的很了。就算这样能对付下来,你为什么要提
实验室三位成员和研究生呢?关于这个说明的可靠程度,各位想必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
了,甚至可以考虑把它推广到整个说明材料上去。
原文:
――间接费用(简单说就是“校方管理费提成”)410,800,美元,占35.7%。这笔钱干
什么?一是120平米的实验室的维护费,包括电费、供暖费、保洁费,等等。校方雇佣
了会计等行政人员所需费用也要从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科研经费中提成来支付其部分成本
。为了维护生物安全和化学品安全,联邦政府的有关规定越来越严,意味着相关费用不
断提高。总之,Michael Imperiale申请来的费用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提成走了,不能
直接用于科研。
出处:Anatomy of a Grant,Science,2014-4-4,第33页
(博主:我不熟悉生命科学,若以上编译中有术语错误或对原文的理解错误,敬请行家
指正。)
点评:
间接费用也是很大的一项开支,可是对其用途的描述也类似于忽悠人的。比如说,维护
费什么的都是小头,放在前头就是用来吸引注意力的。
教授没有提学校给他发的工资,我算了一下,大概是57.8万元(如果算5年的话,那么
就是82.5万),总的来说,他还是赚了。当然,我没有考虑他还为学校提供了上课等其
他服务。
在这个方面,中国基金要好得多,管理费一般是5%。但是,好处也就是到此为止了,因
为这5%的作用就是收费。至于电费、供暖费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开支,谁来掏钱呢?你
也可以猜一猜。
总结和评论:
好了,基本上分析完了,让我们总结一下。由此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美国科研人员为什
么也不愿意公开账目了。
一位普通教授,带着三两个兵,5年115万美元的经费,3.5年就花光了。16.7%给了教授
,27%给了博后和技工,19.6% 用于材料费,0.87% 用于差旅费,管理费35.7%。 学校
还额外提供了教授的大部分工资,在这个特例里,相当于项目经费的50%。
关于这种开支情况及其说明的可靠程度,Science杂志和这位教授肯定是非常乐观,但
是,我们从其对差旅费的说明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反正我是不太相信的。但是无论
如何,这已经是最好的了,百里挑一的榜样,绝对是信心爆棚,你再也别想找到更好的
样本了。
据说,美国人的数学都不咋地,学生物的就更不靠谱了;据说,Science杂志只是个高
端科普,面对普罗大众;还据说,美国普通人根本就不识数,算个加减乘除什么的都很
困难,但是非常具有宽容精神。以前我对这些说法都是将信将疑,现在我有些相信了。
否则,很难理解这位教授为什么这么信心十足,这篇报道为什么顺利地出现在Science
杂志上,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读者们读了这篇报道以后,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太有宽
容精神了――要是放在中国,早就该吵翻天了。
至于说中国的情况,很多人都很不满,关于如何改革都非常乐于出主意。我建议你在出
主意之前,先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想一想自己或者政府能不能够接受美国这位模范的支
出情况,或者再退上一百步,能不能接受这位模范对自己的材料费用和差旅费用的使用
说明,然后再考虑出主意的事情。相比于中国科学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来说,Science杂
志以这位模范为例大张旗鼓讨论的事情,根本就是什么也都算不上呢。
avatar
S*d
2
《如懿传》刚开始宣传的热火朝天的,现在又延迟播映了,这算是冷却了,说有人抵制
《如懿传》,很多粉丝吐槽,反应都不太好。
不过有人猜测是因为林心如最近口碑不好,所以影响了霍建华主演的这部剧,那就太抬
举林心如了,她一个小小的演员,还不至于能左右一部剧的成果,真要是个优秀的剧,
几个林心如也阻挡不住观众的热情。
真正原因还是因为又是清宫剧,大家对清宫剧已经看腻了,演来演去都是大辫子剧,这
个朝代本就是很多人不爽的记忆,关于清宫的宫斗剧,港台大陆都没少拍,可以说是已
经拍到了无法更好看的地步,《甄嬛传》差不多到头了,可是剧组们还是要拍,这样就
没辙了。
其实可以多拍拍宋朝,这个朝代很有文化气息,又崇尚极简主义,跟现代的一些倡议比
较合拍,而且宋朝出词人,拍好了不但剧情唯美,还能掀起来宋词热也说不定,总比整
天看几个后宫老娘们撕逼大战要强吧,主要是真的拍的太多了,已经视觉疲劳了。
就因为清宫剧太多,所以《如懿传》本身就算是拍的再好,妆容再美,演技再高,也不
会有过高的评价了,人们需要点新鲜元素,电视剧组们应该思考一下观众想看什么了。
avatar
z*t
3
钱都是按年发的, 怎么可能第3.5年就发完了。
avatar
K*c
4
我也表示看够了大辫子剧了
avatar
z*t
5
学校提供很多差旅费啊,尤其是医学院
如果一年只开两个会议,那真花不了几个钱
avatar
A*r
6
没啥新意,剧情跟以前的都类似,肯定没人太期待
avatar
c*7
7
要是有几个grant的话,会议费会分摊,毕竟还是参加相同的会

【在 z***t 的大作中提到】
: 学校提供很多差旅费啊,尤其是医学院
: 如果一年只开两个会议,那真花不了几个钱

avatar
p*u
8
而且好像演员阵容也不行,周迅太老了,霍建华演技尴尬。

【在 A*****r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啥新意,剧情跟以前的都类似,肯定没人太期待
avatar
w*e
9
估计其实是到3.5年的花费。后面1.5年的还没发

【在 z****t 的大作中提到】
: 钱都是按年发的, 怎么可能第3.5年就发完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