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关于王小波的哲人王
avatar
关于王小波的哲人王# Thoughts - 思考者
t*y
1
现在很多时候看到什么言论,都能够一笑而已。有人贴了王小波的哲人王,我就重看了
一遍。越看越憋气。这让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少年时代的血气还没全然被时间磨
光。
在这篇文章里(附在下面), 王小波用非常感性的语言把古往今来的哲人王都轻飘飘的
“挂”起来。比如谈到孔孟,并没有提及他们学说的人本因素或者时代局限什么的,就
用了“打量”一词,一扫而过。而作者自己则设计了一个人人不被“打量”的社会,暗
示这是最好的。这就是说,新的“哲人王”王小波先生说,之所以他这个哲人王最好,
因为他绝对不会“打量”别人。
我个人的意见是,人类的本性放在这里。一大堆人在一起,思想不同、考虑问题角度深
度不同、地位不同、利益不同,除非真的老死不相往来,否则“打量”对方是免不了得
。把“打量”这个基本的工具当作坏东西反掉,而且这么有市场,我不寒而栗。比方说
王小波本身,他说他最不喜欢别人“打量”他。可是他的一篇文字里,就把孔子、孟子
、尼采,等等,“打量”了个遍。
我最反感(抱歉用了这样的词)是王小波论证东西的时候永远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不是说
自我利益不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哲人”,看东西应该尽量客观。有了“哲人”
avatar
t*y
2
我反对的正是这种态度:影响了我的“幸福的本源”,我就要反对。
对于事务的判断标准,是不是也能“参差多态”一点呢?人本主义乃很多思潮的本源。
但是我反对把个人的利益当作判断好恶的唯一标准。社会多少乱象,皆假“幸福的本源
”之名而行。
人心总是自私的。这是自然。比如学雷锋。当学雷锋学到“我”头上时,“我”就心生
反感,於是举世反对之;等世态浇薄,需要别人来雷锋“我”时,又举世鼓动之。当一
个人一门心思的追求“幸福的本源”的时候,真正的幸福说不定与他/她擦肩而过。要
学会约束自己,懂得给予和让步,理解和宽容别人,才会脱离小儿哭喊要糖的境界。具
体到“哲人王”的讨论:不是鼓励你自由(放纵)、说你好话、夸你就都是好的;不是试
图约束你、规范你的都是坏的。对于好坏的评价,不能如此轻率。至於凡是让我不舒服
(不幸福)的我就反对,更是等而下之。这不是对人的轻蔑,而是对人的负责。
至於你对“孔孟之道”的蔑视,王小波都没到这个地步。你太过了。
>理论总要有个角度。王小波是个个人主义者,这篇文章和其他很多篇文章里,他都是
>表达了对一种人的轻蔑——那些认为自己有能力或者有权利来指引别人生活的人。所>
以你与
avatar
e*d
3
楼上的帖子都很有启发性。
小波是个自由主义者,他一向不以为然的便是,说得客气点,“打量别人的
生活方式”,或者,直接点,“设定别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情绪有时甚至
强烈到要用一头猪猡的寓言来发泄。这些自由主义的思想,或许与他北美游
学的经历有关,或许也和他海归后从教的高校的风气息息。有的时候,这种
强烈的情绪也给小波同学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他反复炮轰的程朱理学的“
存天理去人欲”,其实一直都有着别样的阐释,小波同学似乎没有作深入研
究便万炮齐发了,不过,可能这无非也是个方便的伸手即得的药引而已。
人心本私这个话题,似乎可以从几个层次上来讲,在本我和自我这两个层次
上,人心本私。当个体完成了自我的满足之后,进入到超我的境界的时候,
个体的某些利他行为,对还在自我的追求中苦苦挣扎的普罗大众来讲,便是
无私。然而,对实施超我行为的个体而言,获得了满足,获得了快乐,我们
很难定义这种行为为无私,所以,自私与无私,利己与利他,只有相对的意
义,不仅是方向上的、更是人格层次上的相对意义。当然,这些讨论并不排
除在特定历史阶段同时追求自我和超我快乐的个体,以及天性追求超我(型)
快感的个体。因而,如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