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受用一生的四种思维方式
avatar
受用一生的四种思维方式# Thoughts - 思考者
t*f
1
大家好,我MM在澳洲读书,去年冬天回中国玩时,在国内申请B2旅游签证,结果被
check了,到最近才clear。
问题是现在她人在澳洲读书,没办法回国贴签(stamping)。所以想请问各位,B2签证
批准之后有效期一般是多久?有没有什么规定说必须在批准之后多长时间之内去使馆贴
签的?
如果没有这限制或时间比较宽松,她就可以等到7月份放假时再回国贴签了。
非常感谢。
avatar
m*a
2
老婆刚来,没工作,公司为老婆也加了保险,今天发现我一个月要多交200多刀,不知
道大家是如何给配偶cover 医疗保险的呢?是自己买还是通过公司呢?
thanks.
avatar
A*y
4
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昨天一个朋友和我聊起来,他的一个朋友,自杀了。在帮忙料理后事的时候,通过阅读
他那位朋友的遗书,发现那个人自杀的原因是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父母对快30了的他还
这里那里指指点点,弄得他心情好几年来一直都很糟,而中国法律又不允许他和亲生父
母断绝关系,于是只能选择这种无力的反抗。朋友后来说,在他们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
发现,他所有的存款都捐给了这些那些慈善组织,一分都没留下。
其实对于这个案例,我倒没有觉得特别难以接受,毕竟因为比这还要雷人的原因自杀的
人也多了去了。而且我跟我父母的关系也不好,原因跟他也差不多。尤其是我妈,可以
说对于我的所有决定都要反对——没错,所有的case,基本没有质疑,全是直接地、完
全出于她主观意识地反对,这样的次数多了,确实很discouraging,还好我因为总是能
够坚持自己的决定——不管她高兴不高兴理解不理解——所以做的一直是自己喜欢的事
情,也就把这份坏心情offset了。他的那位朋友,如果生活压力再大一些,反应更极端
些也没什么太奇怪的。
不过还是觉得,不仅自杀,连财产都不愿意让父母得到,这需要多长时间,积累多大的
仇恨,感觉多无路
avatar
n*7
5
更新很慢,情节不中看,要太监的前兆?
avatar
L*8
6
一、将寿命最大“延长化”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时间流逝的速度越快。
小朋友感觉时间非常缓慢,而老年人却觉得时间倏然而逝。小时候我们回忆一年前的事
情便感觉发生了很久很久,而老年人一说起从前便是以十年为单位,并且恍若昨日。
西方一些心理学家有这样一种解释,非常有趣。
对一个5岁孩子来说,一年是他们一生的五分之一;而从五岁到六岁,一年是他人生的
六分之一……而对一个50岁的人来说,一年只是他们一生的2%。1877年珍妮特提出,这
种“比例原理”表明我们正在不断地将时间间隔与我们已经度过的全部时间数量相比较。
很明显,一年的时间不变,但是时间总量的积累却发生了变化,相当于分子不变,分母
却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大,所以记忆值的相对增量便越来越小,从而感觉时间越来越
快。这种因为生理必然而产生的原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但是,还有一种同样颇为有趣的解释。即我们习惯用节点来衡量时间,这些节点便是指
一些相对重大的事件。
譬如在一年中,一个人如果经历了很多离奇古怪的事情,那么相比于他坐在办公室里平
淡无奇的工作,更能让他感觉到时间的长度。因为每一个离奇的事件都成了他记忆中的
节点,而在办公室、甚至流水线上日复一日的工作,便几乎失去了产生节点的可能。
很明显,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更能延长我们的“寿命”。其实这和上面的时间增量一个
道理,当我们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那么这对于我们人生总的记忆来说,便是一种新的积
累。这就让我们从主观上产生一种时间悠长的感觉。而坐在办公室里重复工作,因为工
作的方法与手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所以每次工作便只需检索我们的记忆库,
也就是说于我们的记忆总量而言,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增加。
所以,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尽量规避传统方法,尝试运用创新的思维。而
在工作之余,我们则需要更多的参与一些活动。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更加能
让我们的寿命得以“延长”。
二、深度比广度重要
在我们周围,通常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博览群书,涉猎群广。从宇宙黑洞到市场经济
,从哥德巴赫猜想到十字军东征,从黑格尔到郑渊洁……什么话题都能侃侃而谈。可是
,他们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或者行业里默默无闻,甚至稍显拙劣。
我们都知道,任何行业的精英,无不是因为其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内拥有精深的造诣。因
此,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度于我们更有价值。
当然,并不是说广度就不重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思维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孤独与庸俗不
再绝对对立,一个人会因为深度而显得深邃超群,也会因为广度而变得博识有趣。更现
实一点便是,深度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卓越,而广度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不仅是工作,将之影射到我们生活里同样如此。
社会学上有这样一个共识,即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财富、社会地位,比之正面入手调查
,更精准的方法便是直接调查他身边的五个好友。
简单点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如果究其根本,便是一个人的交际层次,永远决定
于自身的层次。
于友情而言,一个知心好友在危难之时能够给予的帮助,绝对胜过无数泛泛之交;同样
,在爱情里,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亦绝对深刻于蜻蜓点水般的滥
情。
如果将深度当作生活的主食,那广度就是主食之外的饮品。只有当你主食得到了保证的
前提下,饮品才显得有意义。
简之为一句话:深度决定层次,广度放大层面。
三、善于运用必要性思维
首先,在了解必要性思维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充分性思维。
前几年在网上有个很有趣的段子:去上课干什么?上课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也不一定能
考过,考过也不一定能毕业,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工作也不一定能买得起房,买
得起房也不一定能娶到老婆,娶到老婆也不一定能生小孩,生了小孩也不一定是自己的
。所以不去上课了。
这就是典型的充分性思维,而且这于我们毫不陌生。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利弊,但从
某些程度上说来,我们一直便习惯于使用充分性思维,因为这不但符合我们未雨绸缪的
思想,更是早已娴熟地将之当做一种逃脱责任的方法。所以,于我们而言,更需要的便
是学会运用必要性思维。
同样是上面那个段子,如果用必要性思维来分析,便是这样的。
我想要个小孩,那就需要结婚,结婚就必须买房子,而只有工作才能赚钱买房子,大学
毕业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要想大学毕业,成绩必须合格,成绩要想合格,那么平时
就要努力去上课。
必要性思维的好处便是,有可能,就会去行动,不会想得太多太复杂,对可行性的分析
是理智的,而实施的结果更是事实存在的。必要性思维用于克制选择综合征,亦具有非
常大的实施性以及可操作性。
四、慎众比慎独更具现实意义
我们都知道慎独,即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严于律己,不违背道德规范
。所以,慎独更多的是一种修养与情操。
而慎众,即更多的是强调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诱惑驱使、干扰甚至压力下,仍能恪守自
己的行为准则,以自身的行为意识为主导。所以说,相比于慎独,慎众更难把握且更具
备现实意义。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群体心理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
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
譬如一个普通人通常能够遵守法律,而如果一群人聚在一起,一旦出现“暴力诱惑”,
不具备严谨慎众能力的人,很容易便被激发出人类最原始的暴力野性。因为这时候更容
易使我们滋生出一种从众心理,不能让自己因为与所处群体出现差异而受到排挤,而且
“犯罪成本”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实际处理,都会因为群体的原因而大幅度降低。
而且,慎众能力的缺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短视的“等同观念”,即将群体狭隘的当成
了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人都是同等。
所有人都在游戏,我当然也有了不去学习的理由;周围的人都是得过且过,我当然也可
以心安理得的消极工作……也就是在这样狭隘短视的思维里,我们瞬间便失去了前进的
动力。
所以,努力培养自己的慎众能力,可以让自己在群体社会里更加从容,不从众于外界,
不屈服于环境。这也是很多鹤立鸡群的成功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avatar
t*f
7
另外还有个问题是能否请人代送护照去使馆贴签?
如果可以的话就可以邮寄护照回国了。
谢谢。
avatar
c*e
8
一个月要多交200多刀很正常
自己买要更贵吧。
我们这儿是买一家人的,包括老婆孩子,不管几个孩子都一个价儿,所以孩子越多越赚。
avatar
j*l
9
你这个们的感觉有点极端了,是不是自己有些过度敏感?
卧觉得一点也不理解和心疼自己孩子的父母是极少数的。
可能很多时候你觉得他们对你过分的时候,是他们自身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比如工作或
生活中有其他压力。比如更年期?
但我觉得过了那一个阶段就好了。不要把暂时的不解放在心上。你最终会有一天发现,
世界上真正在乎你的,就是他们两个——如果你还是光棍的话。真的失去他们了,你会
后悔的。
avatar
C*t
10
这第一点我(和我爸)一直都很奇怪,原来如此啊!mark.

较。

【在 L*****8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将寿命最大“延长化”
: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时间流逝的速度越快。
: 小朋友感觉时间非常缓慢,而老年人却觉得时间倏然而逝。小时候我们回忆一年前的事
: 情便感觉发生了很久很久,而老年人一说起从前便是以十年为单位,并且恍若昨日。
: 西方一些心理学家有这样一种解释,非常有趣。
: 对一个5岁孩子来说,一年是他们一生的五分之一;而从五岁到六岁,一年是他人生的
: 六分之一……而对一个50岁的人来说,一年只是他们一生的2%。1877年珍妮特提出,这
: 种“比例原理”表明我们正在不断地将时间间隔与我们已经度过的全部时间数量相比较。
: 很明显,一年的时间不变,但是时间总量的积累却发生了变化,相当于分子不变,分母
: 却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大,所以记忆值的相对增量便越来越小,从而感觉时间越来越

avatar
m*a
11
那保一家人大概要交多少呢?

赚。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月要多交200多刀很正常
: 自己买要更贵吧。
: 我们这儿是买一家人的,包括老婆孩子,不管几个孩子都一个价儿,所以孩子越多越赚。

avatar
D*6
12
赫赫,我说了是“有时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淡薄”。当然不是绝对的,也许我用的
淡薄这个词大家理解不同。互相尊重当然不是淡薄。
我说的淡薄是指,美国人结婚以后和父母分得很清,这在我们家习惯看来就是淡薄。其
实,在西方看来也未必是淡薄,大约主要是东西方文化差异。
以我认识的一个美国教授为例,他非常顾家,爱他的小孩,但是,他们对父母的观念就
和我们中国人很不一样了。我爸妈退休后帮我哥嫂看小孩,我哥家就象自己家一样。我
哥嫂也都特别高兴感激,我爸妈也非常享受看孙子的乐趣。可是,这个美国教授听说了
我家这样的生活,十分诧异,教授太太认为我父母住在我哥家里看小孩是在干涉小家庭
生活。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方差异真大。在这个年轻美国教授的概念里,他们结婚独立
了,父母兄弟姐妹就是外人了,不能随便进入他们的小家庭了。
当然了,也有美国家庭,祖父母住进来帮助照顾小孩的,但是很少数,不象中国是大多
数能接受的,或者认为是很自然的。
其实,价值观念这个东西,有时和吃饭一样,吃惯了什么了,就习惯什么。各有各的好
处,个人有个人的选择。
avatar
m*4
13
很好的文章。1,2,4条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思路。
avatar
e*w
14
我们公司医疗保险如果是整个family的话需要一个月多交90块钱左右,不过这个是税前
的,所以很便宜。
avatar
b*a
15
想要改变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的,而且不健康的,无论是父母`子女`配偶,求同存异当然
是应该的,但有些中国父母就是不肯,他们唯一能接受的相处方式就是自己主宰子女的
生活,如果你的父母不是这样,不要假设所有的父母都那么通情达理
成年子女与父母的健康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在彼此经济上
感情上有问题的时候,尽其所能给与帮助,给与你的意见你的支持,但最终决定是由当
事人自己决定,这才是 family,注意,是彼此,不是单向的,这才是健康的
relationship。如果单由父母来付出是不公平的也不健康的,即使他们自己情愿,同样
单由他们来主导一切也是不公平不健康的。
美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远比国内发达,很多普通教育常识已经深入人心,举个很好的例
子:
一个女孩在青春期时曾有一个abusive的男友,她想要离开但下不了决心,她对妈妈说
:妈妈你帮帮我,你命令我离开他。 她的母亲说:孩子,我要你知道,我永远支持你
,永远站在你身后,但是我不能命令你做任何事,你必须自己做出决定。 后来这个女
孩终于经过挣扎,坚决同男友分手。 她成年后说:我的母亲是对的,如果她当时命令
我,我可能后来会后悔,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会

【在 D******6 的大作中提到】
: 赫赫,我说了是“有时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淡薄”。当然不是绝对的,也许我用的
: 淡薄这个词大家理解不同。互相尊重当然不是淡薄。
: 我说的淡薄是指,美国人结婚以后和父母分得很清,这在我们家习惯看来就是淡薄。其
: 实,在西方看来也未必是淡薄,大约主要是东西方文化差异。
: 以我认识的一个美国教授为例,他非常顾家,爱他的小孩,但是,他们对父母的观念就
: 和我们中国人很不一样了。我爸妈退休后帮我哥嫂看小孩,我哥家就象自己家一样。我
: 哥嫂也都特别高兴感激,我爸妈也非常享受看孙子的乐趣。可是,这个美国教授听说了
: 我家这样的生活,十分诧异,教授太太认为我父母住在我哥家里看小孩是在干涉小家庭
: 生活。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方差异真大。在这个年轻美国教授的概念里,他们结婚独立
: 了,父母兄弟姐妹就是外人了,不能随便进入他们的小家庭了。

avatar
n*g
16
哈哈,我跟儿子说教就是用第三点:)

较。

【在 L*****8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将寿命最大“延长化”
: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时间流逝的速度越快。
: 小朋友感觉时间非常缓慢,而老年人却觉得时间倏然而逝。小时候我们回忆一年前的事
: 情便感觉发生了很久很久,而老年人一说起从前便是以十年为单位,并且恍若昨日。
: 西方一些心理学家有这样一种解释,非常有趣。
: 对一个5岁孩子来说,一年是他们一生的五分之一;而从五岁到六岁,一年是他人生的
: 六分之一……而对一个50岁的人来说,一年只是他们一生的2%。1877年珍妮特提出,这
: 种“比例原理”表明我们正在不断地将时间间隔与我们已经度过的全部时间数量相比较。
: 很明显,一年的时间不变,但是时间总量的积累却发生了变化,相当于分子不变,分母
: 却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大,所以记忆值的相对增量便越来越小,从而感觉时间越来越

avatar
a*t
17
every company is different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保一家人大概要交多少呢?
:
: 赚。

avatar
w*9
18
这事让我想起了我妈妈。
从小我爸妈管我很严格,不许我接男生的电话,最常说的话是“你一辈子是我的女儿,
我不管你谁管你”之类,高中的时候我妈妈旁敲侧击的跟我说不要早恋说了好几次。结
果是在高一喜欢上了我的同桌,高三疯狂准备高考的时候也是最爱他的时候。 我现在
想想高三的时候我真的是在走独木桥,不是说高考,是说,那疯狂的超前的压力,和浓
烈而单纯的爱情,似乎随时可以把我看似平静的生活整个平地拔起。幸运的是,我过了
那一关。高考后我生病住院,深夜打点滴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她一直都知道那个男生
,但是因为她了解我的个性,所以选择默默的关心和祝福,而不是激烈的反对和阻止。
我非常感动。
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每天打电话给妈妈,我从开始的好奇,到羡慕,到模仿,
后来发现受益匪浅。虽然我现在也只是每周两次,但是我感觉有很多东西可以和妈妈分
享。当然,工作压力,裁员危机,swine flu,这些都是轻描淡写,不想她太担心。
父母善解人意的姐妹们就偷着乐吧,这是不可多得的福分,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也要爱
他们,尊重他们。
有一个好朋友,有一天我们在傍晚开着车的时候他第一次谈起了他的家人,那不是什么


【在 b*********a 的大作中提到】
: 想要改变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的,而且不健康的,无论是父母`子女`配偶,求同存异当然
: 是应该的,但有些中国父母就是不肯,他们唯一能接受的相处方式就是自己主宰子女的
: 生活,如果你的父母不是这样,不要假设所有的父母都那么通情达理
: 成年子女与父母的健康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在彼此经济上
: 感情上有问题的时候,尽其所能给与帮助,给与你的意见你的支持,但最终决定是由当
: 事人自己决定,这才是 family,注意,是彼此,不是单向的,这才是健康的
: relationship。如果单由父母来付出是不公平的也不健康的,即使他们自己情愿,同样
: 单由他们来主导一切也是不公平不健康的。
: 美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远比国内发达,很多普通教育常识已经深入人心,举个很好的例
: 子:

avatar
k*t
19
对的!
才多交200多每个月,那是很便宜了
我公司的话是400多一个月!

【在 a*******t 的大作中提到】
: every company is different
avatar
s*s
20
看了一半的回贴,感觉很是心寒。楼主朋友的事件是个特例(我指自杀),我觉得他父
母固然有责任,可一个30几岁的成年人选择自杀更主要是他自身的原因,就象有个跟贴
的朋友说的,他很可能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没有得到正当的治疗,那才是自杀的根本原
因。就算不是他父母的唠叨,其它外因一样能促使他自杀的。
中国的父母的确跟美国的不同,我并不想探究到底谁的教育更好,但有一点,中国的父
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感情要比美国的更近更深,对子女更毫无保留,奉献得更彻底。
我父母尤其是妈妈,脾气火暴,且什么都管,我在国内工作的时候,工资存折都在她手
上,每个月就给我点零花钱,从小到大,无论谁给我电话,都得被她盘问。当年,选大
学选专业,都是父母决定的。印象中几乎没有什么是我自己做的决定,除了LG,那也是
因为我在国外他们管不到了。不是没闹过,从小到大跟父母斗争无数,要死要活, 可歌
可泣,可不管怎么闹,他们始终是我最亲的人。我身上有妈妈打伤过的痕迹,已经很浅
很浅了;妈妈刚过60头发几乎全白了;我有什么喜事第一时间就想告诉父母,他们的开
心能让我的快乐翻倍;现在打电话时仍然会有争吵,可过后赶紧让LG打电话安慰老妈,
avatar
A*7
21
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月公司付900多点。比较好的那种。
好保险很贵的,200多不算多了
avatar
A*4
22
想象不出一个对父母都能狠下心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也许等你双亲不在了的时候,你或许会改变观点.
天下之大,父母至亲.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 昨天一个朋友和我聊起来,他的一个朋友,自杀了。在帮忙料理后事的时候,通过阅读
: 他那位朋友的遗书,发现那个人自杀的原因是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父母对快30了的他还
: 这里那里指指点点,弄得他心情好几年来一直都很糟,而中国法律又不允许他和亲生父
: 母断绝关系,于是只能选择这种无力的反抗。朋友后来说,在他们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
: 发现,他所有的存款都捐给了这些那些慈善组织,一分都没留下。
: 其实对于这个案例,我倒没有觉得特别难以接受,毕竟因为比这还要雷人的原因自杀的
: 人也多了去了。而且我跟我父母的关系也不好,原因跟他也差不多。尤其是我妈,可以
: 说对于我的所有决定都要反对——没错,所有的case,基本没有质疑,全是直接地、完
: 全出于她主观意识地反对,这样的次数多了,确实很discouraging,还好我因为总是能

avatar
d*g
23
请教保险费用是公司支付还是个人支付?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老婆刚来,没工作,公司为老婆也加了保险,今天发现我一个月要多交200多刀,不知
: 道大家是如何给配偶cover 医疗保险的呢?是自己买还是通过公司呢?
: thanks.

avatar
r*1
24
NORMAL。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