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Re: Re:Love as a form of isolation
avatar
Re: Re:Love as a form of isolation# Thoughts - 思考者
m*u
1







我觉得如果谈到男女之爱,多半不以相知为基垫.古人说相知相惜,我看相知和相惜还是有
很大不同,相知不见得相惜,相惜也不一定就是因为相知.男女之爱甚至还没到相知相惜的
地步.
我总以为男女之间的情塐先起于心理缺陷的互补,并且是以自己感官捕捉到的信息加工为
蓝本,并非实际的相互精神交流.同性之间相知更可能.男女相处久后,性格及心理都由参差
到揉和,逐渐远离初时异性间摩擦的状态,趋向同一,进而产生精神交流的基础,从而向同性
关系的症状(实在找不到词了)靠拢.异性关系所带来的是对生存价值的肯定,而人的价值观
念究竟是趋于摇摆不定的,所以这种肯定实在不能持久.这也是我们看见很多婚后男女不修
边幅,萎靡不振的一个原因.同性相知是对生存本身的肯定,不涉及到对价值的评判,只存在
相似生存模式的配对,不易受到异性伙伴关系中种种惊诧的影响,相对昼夜温差较小,所以
持久,是更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爱.



的是无条件,也就是说不尊从理性,两者似不可兼得,最多是和平共处。又要引"先哲"的

avatar
p*r
2









同意呀,最大特点当然是sex,只不过我这样的知识分子没有太多经验,也就不班门弄斧了

不过我最关心的是爱情的"精神"潜力,或者说"精神"恋爱和"精神"友谊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你说的这个生存价值与生存本身的差别比较有意思,能不能具体阐叙。
心理缺陷的互补说不能同意,至少对我,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认同的。对异性的好奇的确
是爱情的一大导火索,但是否是必要条件呢。
相惜确实是男女之爱比较显著特点,这与革命同志肝胆相照的友谊的相惜又有什么不一样
呢?
avatar
m*u
3











刚看到下面有人转的关于西西弗斯的书评,大概就是我想表达的.life is experience,
Living the absurd...means a total lack of hope (which is not the same as de
spair), a permanent reflection (which is not the same as renunciation), and
a conscious dissatisfaction (which is not the same as juvenile anxiety)",
这于我来说是对生存状态本身的描述,而没有所谓价值判断的因素在内.我们谈到价值,必
然会有"值"的大小之分.然而在我看来,生存只有模式的不同,没有价值大小的区别,尤其是
对于主观个人而言.自己所感觉的价值大多是把外在标准内化,这标准也适用于男女性之间
的"认同". 同性之间的关系则不是.所以说有很多因为恋爱而在事业上受激励的人,(以维
持或提高既有"生存价值"), 却少有听说因为交到朋友而奋发图强的.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有
: 的
: 为
: 差
: 性
: 观
: 修
: 在
: 以
: 同意呀,最大特点当然是sex,只不过我这样的知识分子没有太多经验,也就不班门弄斧了

avatar
t*t
4
和原文作者讨论过. 他其实是把男女之间的爱和同性之间的友谊之爱来比较. 我同意异性
关系所带来的是对生存价值的肯定, 而同性是对生存本身的肯定. 但是这两种性质爱的可
比性就很小.
如果是谈同性友谊的话, 正因为同性这种性质的相知, 他们之间的竞争意识其实是多于和
平相处的. 这种潜在相知下的竞争在决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制造出更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爱
. 原作者一厢情愿的在自己的想象中的情况或把自己的个例拿来推而广之.
物理原理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如果谈到同性恋, 其实和异性恋没什么区别. 人类的爱情都源于原始的性的欲望.先有肉
体的吸引才谈到有精神上的满足. 而精神和肉体的吸引又是相辅相成, 才构成一幅有趣的
风景.
我之所以说他说的是P话, 是觉得他比较片面. 只强调了他愿意看到的那一面. 其实如果
对现实都不了解, (不要要求他体验过), 只是在貌似好听的理论里生活和思考, 和现实脱
节, 他的道理就会空洞. 而我觉得有很多人都是犯这样的毛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