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Z:评余太山关于塞种渊源的论文(12)
avatar
Z:评余太山关于塞种渊源的论文(12)# Thoughts - 思考者
o*e
1

四、余氏在《义渠考》中认为“义渠”与“允姓之戎”同源,绝非羌族,颇有说服力
。但最近郑张尚芳先生对“义渠”作了解释,值得注意。他指出:“义”古音ngal,相当
于藏文ngar即“强大”或“威猛”;“渠”古音gs=gja,相当于藏文rgja,义为“大”、
“汉族”。“大”一义与汉语“渠”、“巨”相同,而rgja不但用以称汉族,也用以称农
区藏族。如今阿坝藏族自治州有嘉戎语地区,“嘉戎”(rgja-rong)意为“汉民的谷地
农区”,亦即被视为汉人。据甘肃南部考古发现,寺洼文化有火葬遗迹。夏孟先生曾指出
:“姚河流域在古代适在氏羌的区域中,并且由文献方面我们知道由春秋直至唐代,氏羌
中有些部族确曾实行火葬制”。事实上在今云南藏缅语族诸族如怒族、拉枯族、纳西族、
彝族和哈尼族中,仍流行这一葬俗。至于古代印度—伊朗人的葬俗,根据考古资料和《吠
陀》、《阿维斯塔》,火葬和尸体葬两者都存在。有的历史学家推断古西羌人是藏缅语各
族的先民。语言学家则从藏缅语分布面广的关系词中确定年代久远的同源词,将其中的文
化词同黄河上游等地区的考古遗存和历史、民族学资料相对照,从中观察藏缅语族群的史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