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罪错儿童及青少年的家庭不良影响因素 zt
avatar
罪错儿童及青少年的家庭不良影响因素 zt#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n
1
罪错儿童及青少年的家庭不良影响因素
青少年出现罪错,除了自身不良的品质、行为习惯外,外在的环境,包括社会、家庭、
学校都有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对
罪错儿童及青少年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主要表现于家庭结构的某些缺陷对子女的
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失误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两方面。
(一)家庭结构的缺陷对子女的不利影响
家庭结构的缺陷往往造成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或受父母
不良的行为影响,或自身由于心灵受到伤害,产生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或没有父母的
监管,受一些坏人的唆使和影响,这些都容易导致儿童出现罪错行为。
1.不完整家庭。包括父母离异的家庭、丧父或丧母的家庭等。父母感情破裂离婚
,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家庭自然结构遭到破坏,父母的情绪和性格也会出现异常,如
:忧郁焦虑,孤独怪癖,自卑颓废,根本无心顾及子女教育。丧父或丧母的家庭,由于
父亲或母亲的精力不足,会对子女的监护、管理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在这种不完整的
家庭中,容易出现子女得不到爱护与照顾,经常蒙受冷漠与歧视。有的父亲或母亲还会
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子女身上,甚至对子女的身心施暴,影响子女身心的正常发育,使他
们性格变得暴躁、冷酷,产生厌学、厌世的思想情绪,心理遭到扭曲,消极、压抑的情
绪积习日深。这样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遇有一定的背景和机会,他们积蓄
已久的消极情绪就容易会变成非社会或反社会的行为,罪错行为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
2.问题家庭。包括家庭成员中有罪犯的家庭,家庭成员中有品行不良者的家庭等。父
母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低劣,伦理失常、道德败坏,或 参与社会犯罪活动等,对青少
年会有很恶劣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约10%与有前科的父母
有关,有20%同有前科的兄弟姐妹有关。在这种问题家庭中,父母或家庭成员给儿童的
榜样是:或出言污秽、举止粗鲁;或聚众赌博、酗酒斗殴;或损人利己、投机取巧、见
利忘义等。这些是导致儿童犯罪的恶性刺激,耳濡目染,将使孩子形成放荡不羁、恶习
成性的不良行为,终会酿成罪错行为。
3.关系紧张家庭。包括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父母和祖辈关系不和的家庭,父母
和兄弟姐妹关系不和的家庭,没有能处理好继子关系的再婚家庭等。家庭成员认识上的
分歧、情感上的冲突、价值观念的矛盾会破坏家庭的亲情,使家庭成员关系复杂化。在
这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宽容丧失,会产生经常性争吵和冲突,子
女不仅处于紧张的家庭氛围中,而且有时会成为矛盾冲突、情绪宣泄的对象,使他们遭
受疏远、冷漠和怨恨,形成其病态性格。当儿童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时候,往往产生
攻击性、反抗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展为罪错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失误对子女的不利影响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使父母对子女采取过于苛刻或过于宽松的教育,达不到规范
和养成子女的良好行为,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反而使子女或是诚惶诚恐、或
是有恃无恐,难以形成稳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由此孕育着犯罪的危险,遇到特定的
条件,也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1.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在青少年罪犯中,受家庭娇惯溺爱的占60%以上。由于父
母对子女娇惯溺爱,就会无原则地迁就子女的不当要求,形成子女任性、自私、骄傲、
懒惰等心理弱点,使子女将自己的地位摆得过高,无视别人的情感和社会的规范,容易
以自我为中心,攻击力强,在与外界发生冲突时,容易走上罪错的道路。
2.粗暴强制的教育方式。有些父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子女教育,常常采用打骂、
体罚的手段管教孩子。这只是从表面上压制了孩子,却使他内心滋长了抵触、仇恨、反
叛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他们没有在家庭中发泄的机会,就会逐步在内心得以积累,并
引起孩子的心理变态和行为异常,使他想通过施暴发泄不满,以损害他人来实施报复,
从而出现罪错行为。
3.冷淡矛盾的教育方式。爱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基础,父母对子女的漠不关心,会
产生子女的自卑、孤僻等弱点,再加之家庭长辈间教育的不一致性,会使子女因是非不
清,道德观念淡漠,自信心不足,于是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在家庭中得不到爱和得不
到一致性的教育,都会使子女情绪压抑、浮动、冷漠、厌恶,以致产生逆反的、极端的
行为,严重的就发展为犯罪。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