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b*n
1
门肯简介
巴尔的摩市出生的新闻记者H.L.门肯在《美国信使》(一九二四至三三年出版)上写文
章攻击美国的“蠢材统治”。他的读者十分广泛。他那富于口语化的文体树立了一个强
有力的榜样,使他成为美国语言的先驱学者。一九一○年他已在收集英国语言和美国语
言两者差别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竟敢于表示怀疑,打败德国和绞死德皇
是否就能使这个世界安享民主。他于是埋头于语言的研究,结果是写成了一本巨著《美
国语言》(共三卷,一九一九至四八年出版)。该书是一个知识宝库,鼓舞着为大众化
的美国语而奋斗的人士。门肯为醇厚的口语呼吁,反对女教师使用的那种精粹的语言。
门肯著作的第一卷就预言说:美国语言如此迅速地与英国语言分道扬镳,以至在不久的
将来,说两者中一种语言的人将难以和说两者中另一种语言的人互相沟通。二十年后他
又评论说,英国语言正在成为只不过是美国语言的一种地方话。门肯这一巨著,和他在
《美国信使》上宣扬大众愚蠢的论调相反,他在这里称颂美国语言特有的民主精神。他
是美国的拉伯雷,对蒙昧主义和浮华辞藻横加嘲笑,其机智有力的程度,不下于他对知
识多方维护的程度,他的《美国语言》一书销售量很大,虽则阅读的人并不那么多。这
本书尽管部头很大,却可以说是一本很生动的美国家世小说:主人公就是各种各样忙忙
碌碌的美国人民,他们使用词语作为武器与崭新的现实作不懈的斗争。
门肯本人因而成为自己举办的“美国语研究学会”的光杆司令,他怂恿研究“英语”的
美国学者放弃英国文学中的陈词滥调,转而研究他们自己的口语。他协助筹划“美国语
言分布图”,成为“美国语言学会”的创始人,并参与创办一本名为《美国语》季刊的
富有生气的新杂志。另外一些人步门肯的后尘,树立了一座座学术的丰碑,诸如《美国
英语词典(根据历史原则)》(编者:W.A.克雷吉及詹姆斯·鲁特·赫尔伯特,共四卷
,一九三八至四四年出版)和《美国用语词典(根据历史原则)(编者:米特福德·M.
马修斯,共两卷,一九五一年出版)的出版,充分显示出美国语言可爱的特色,这里是
没有学究式怀疑的余地的。
当这些关于一般语言,特别是美国语言的新概念正在发展的时候,美国语言教师,特别
是中学语言教师的任务也在改变。一九○○年时,十四至十七岁年龄组的美国人只有大
约百分之十进中学,十八至二十一岁年龄组的美国人只有百分之四上高等院校。到了一
九二○年,中学入学率翻了两番;到一九三○年,十四至十七岁年龄组的孩子超过一半
进了中学,十八至二十一岁年龄组的青年进高等院校的也达到百分之十,而且还在继续
上升。中学的平民化是美国二十世纪一项比较容易被人忽略的成就,这项成就使越来越
多仅受过极少正规教育的家长得以把子女送进中学,语言学家小雷文·麦克戴维指出,
这种发展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对人文主义教育的传统价值不加重视的家庭;
在这类家庭中根本不懂什么叫标准语言,他们甚至可以视标准语言为一种外国方言。为
应付由这种新学生,特别是在中学和高等院校里就读的学生所造成的新形势,于是产生
了语言分析的新理论;语法与惯用法的旧理论……不断地受到重新审查,这种审查往往
是参照其它学科提供的新根据和新见解来进行的。”既然课堂破认为是起纠正作用的地
方,对于地位不稳定而力求往上爬的教员来说,就越加倾向于对地位不稳定也想向上爬
的学生施加“优秀英语规则”的教育。
但同时也存在平民化的倾向,讨好人们,肯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好的。教师努
力消除新学生的自卑感,向他们表示,他们在家里听到的语言实际上也许并非“不正确
”时代日益前进,这种倾向也变得日益有力。十九世纪尚未结束,有些仍自称语言“教
师”的人已经认为,他们可以证明“黑人语言”正确,以此增强地位低下的黑人学生的
自尊心并缓和其逼人的态度,从而免除其非要学习标准英语不可的负担。
“现代语言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在一九六八年写的一篇文章中总结了这种平民化的论
点:
可以毫不夸张他说,城市学校的英语教师在语言问题上过分天真无知。造成了街上的暴
力行动以及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情绪,美国在今后十年内是经受不起这种情况的,教
师们必须开始抛弃下述这类有关语言的荒诞论调:南方人说话习惯懒洋洋;波士顿市的
英语比布朗克斯区的英语更“纯”;说“ain”就意味着语言低级等等。英语教师必须
承认:一个学生能拼写或打标点,能写能认复合的复杂句字,能写二百字语气连贯、意
思统一的文章段落:把这些能力与他学会坦率老实他讲话,能听懂别人的讲话,能阅读
各种书报杂志,并把自己所相信、所思想和感觉的东西都写出来这些能力相比,那只是
次要的,后者更为重要。这些潮流——新的语言科学、美国语言习惯的新资料、平民化
情绪的趋势——形成一股洪流,把学校女教师的那一套整个淹没了。
结构语言学家对那些爱卖弄学问的教师的学究气和浮华辞藻感到吃惊,已决心不再局限
于充当超然的语言习惯分类者。在他们的词汇里,“语法”成了“蒙昧主义”的同义词
。一九五○年,他们发表了一份由小罗伯特·霍尔撰写的宣言,虽然名为《别干涉语言
吧!》,他们却不能不干涉搞语法的人。他们实际上是对这些人发动了一次全面攻势,
它改变着公众对既成事物的态度,其规模之广泛、效率之强大,也许是极权国家以外任
何相应的运动所不及的。
密歇根大学杰出的教授查尔斯·卡彭特·弗赖斯向学校英语教师们指出语言科学的意义
。他写了两本影响颇为广泛的书,目的是从普通美国人实际上如何讲和如何写的角度而
不是从语法家规则的角度,来揭示美国语言的“结构”。一九四○年出版的《美国英语
语法》,编写时间几乎长达二十年。这本著作是弗赖斯精心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军人家属写给陆军部某一机构的三千封信之后得出的成果,弗赖斯在应允删去信中所有
人名和地址的条件下终于获得官方同意,准他使用这些信件作为他的一套新术语的素材
,用在“特别涉及社会差距或阶级专用语的今日美国英语语法结构”之中。为查核原写
信人的社会阶级,弗赖斯使用了陆军部档案中军人宣誓所提到的家庭出身资料。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