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韩寒:语文的问题#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i*l
1
因为我对别的研究比较少,加上人还是在自己比较权威的领域里说话显得有分量,所以
先说语文的问题。
语文真是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初中后基本上不需要存在的课程。但是又不得不存在,这是最大的
问题
。语文在教会人识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别说之后语文要培养人的
书面表达能力,你别看那些看上去写作文很差的学生,好像真要好好学语文才行一样,
其实背地里写情书溜着呢,他们之所以作文很差,是因为作文的问题,而不是写作能力
的问题。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基本的能力,那些写不出作文没有交作业的人,他们肯定会
想出种种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写作文,并且直视老师的眼睛进行心跳都不
加快地撒谎,这就说明这人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他只要能把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不
错的文章。
关键是,没有人觉得这是作文。作文是一种模式,就好似要撒一个官方的谎言,必
须有时间人物地点,尤其关键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主题。比如我记载完毕一件事情
以后,我没有权利为这件事情感到迷茫,没有权利为此觉得生活真是没有意义,总之就
是不能说真话,完全扯淡就是了。
我在《毒》里有这么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昨天我在和平里买了一些梨和长得很奇怪的小芒果,那梨贵到我买的时候都要考虑
考虑,但我还是毅然买了不少。回家一吃,果然好吃,明天还要去买。
文章的名字叫《好吃的水果们》,很多人揣测这篇文章的意义,有人说看不明白,
有人说这是不错的文章。其实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些水果真的很好吃。文章要告诉大
家的是,一个学生,哪怕写出《红楼梦》来,只是属于习作;但是一旦有了点名气,哪
怕写出像上文这样无聊扯淡的东西来,都是艺术。我只是写了几本销量很好的书而已,
如果上面的东西是鲁迅写的,那就更远了去了,那得有多少人从里面看出政治风波来啊。
所以说,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
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
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文学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作品如何,但是在这个境界之前,我觉得关键不是文章写得
怎么样,而是文章是谁写的。我真不相信一个班级作文水平最高的和最低的差距能有最
好和最差那么大。
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
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
所以建议以后的作文评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
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中国的学生作文一直乏味是因为命题实在太小了。比如给你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
的:
两个登山者在攀登高山的时候,因为风雪很大所以用绳子系在一起,但是A失足了
,滑了下去,因为有绳子拖着所以没有掉下悬崖,可是B和绳子又都不能承受这样大的
重量。B说:A,你坚持住,我一定会救你。但是A自己割断了绳子,从山崖上掉了下去
,死了。B自己爬上了山。
问你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想到了什么,请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论文。
我看完这个故事,首先想到的是B怎么向A的家里人交代,但肯定不能写这个,想要
拿高分,你想到的一定要和出参考答案那人想到的是一样的,当然,你可能想到的是你
自己也喜欢户外运动,看中户外运动店里一双鞋子,但是太贵了,上次去砍价没有砍下
来,跟爸妈说又不知道他们给不给这钱。更加可能有人看完文章第一个想到的是这次作
文肯定又写砸了。
不过不行,这个属于偏题。
偏题的意思就是说,你不应该这么想。
说穿了就是,你跟我想的不一样,你这篇就不是好作文。
其次,议论文这种文体是一种很落后的不应该存在的文体,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议
论的,既然标准只有一个,那议论个屁。而且在我隐约的记忆里,议论文有一个公式,
有什么论点论据之类,而且前后不能颠倒,还一定得引用材料里的原文,并要有自己看
见的或者自己编出来的名人小故事,什么居里夫人废寝忘食啊,牛顿拾金不昧啊,爱迪
生为了亲情放弃学业啊,反正一半得是自己编的,这次是爱迪生,下次一样的事就改伽
利略了。事情可以自己编,但人一定得有名。一样的拾金不昧,牛顿是个例子,但隔壁
住的大爷就不是个例子。最后再重申一下自己揣测的参考答案的观点。文章之无聊乏味
,不是一般常人能够阅读。教师也真不容易,一下读好几十篇,还居然能分出优劣。反
正我到了那份上只能凭谁写的字好看给成绩了。
最后,一定要就这件烂糟事写800个字以上。其实,上面的故事我真想用一句“A真
勇猛”就完了,但是不行。写过作文的人都知道,没话凑话是最痛苦的,这样凑出来的
文章,不论写的人或者看的人都很痛苦。我实在不明白,对一件事情我就只能发表600
个字的看法,这到底有什么错?
一次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里面是一张他们学校的语文试卷,试卷里有我的一篇
文章的一个章节,文章的题目叫《求医》,然后有八个选择题。我从未想过我的文章可
以入选试卷,于是很细心地完成了考卷,结果发现我只做对了三个选择题。其中一个是
画线处应该填的是什么词,我不慎选错。最最荒谬的是,我居然选择错了画线句作者想
要表达的意思。
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
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时,会有人说:错
,作者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而且选择的文章八成作者都是上个世纪就死了,真是死无
对证了。
可是,这是对死去的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的最大不尊重。就像张国荣死了一样,猜
测他的死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了,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谁都不知道,所以谁都没
有资格断
定。说真的,谁知道鲁迅写我家门前有一棵枣树,还有另一棵枣树是什么意思,可能什
么意思都没有,自己想玩票呢,或者说写了一棵以后忽然记起来还有一棵呢。反正我不
敢断定,因为我不知道。
如果真要出这样的题目,那答案也一定得是无穷的,除了不知道和淫秽反动的,想
到就有分数,比如写了一棵忽然想起来另外一棵还是枣树这个答案,也应该是满分。
我写《三重门》的时候,出现了两次“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一次还是结
尾。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连用两次呢?是前后呼应体现主人公的落寞吗?作
者给出的答案是,作者觉得这句话很好,但是因为写作时间拉得过长,写到最后时忘了
前面用过一次,所以不小心又用了一次。
我的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里出现过一些人物,但是到后来就再也没有交代,
为什么?
是因为这样体现了人生的飘忽和沧桑,很多生命都像过客一样闪过,都不能在人生
里留下痕迹而感到的无奈?
不是。
是因为《像少年啦飞驰》是一段一段写的,作者没有打草稿,有些人写到后面就忘
了使了。
回答“写丢了”一样满分。
我参加过很多次学校的作文比赛,成绩之差,让人发指。和现在不一样的是,我现
在基本上能够写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到达爱谁谁的地步,但是当时落笔的时候
某些词句还要考虑上面的导师们是否喜欢,这些都是小事,虽然自己心里不是很舒服,
可是别人很少能发现,而且不伤害到整体的形象,就像穿了一双自己极度厌恶的袜子上
街一样。不过有的时候就会想到我的观点是不是别人喜欢,或者把观点表达得委婉一点
甚至换一个相去甚远的观点。
这样写作文真的很累。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按摩小姐一样,自己辛苦的同时还要不断
察言观色考虑客人舒服不舒服。比赛下来,一般我的名次是三等。不过这完全没有可以
伤心的地方,因为你只要看看一等奖的文章,基本上也是属于不知所云感情虚假一类。
总之我觉得:
作文是一种独立于文学之外的东西。除非哪天你学校的学生须知也能拿诺贝尔文学
奖。
很多人的观点认为,想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多看书,成为大师一定要看过很多书。我
想,这话肯定是从来写不出好文章的人说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好比想进国家
队一定要多看球赛一样。我敢保证我们的国足们在没有赌球的情况下很少半夜爬起来只
为看一场德甲联赛,因为那是球迷的行为。我觉得一样的,看很多书也只是文学爱好者
的行为,可能知道的东西会很多,甚至知道很多犄角旮旯里的作家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
的拿过什么犄角旮旯里的奖,但是充其量不过是电视转播的球赛里那两个什么都知道,
甚至看到贝克汉姆一脚传球能脱口而出十三年前的某某某也在什么比赛上相同的位置传
出一个相同的球胡贫的解说员一样。真正风光的都在上面踢球呢。
所以, 在文学上, 学历越高, 看的书越多, 到最后能做的只能是个文学评论家。
虽然这样,我还是建议大学以下的学生,无论什么书,能看的还是都要看,因为在
那样的岁数里,看多少都不能算是太多的。
等到我真的写自己要表达的东西的时候,我发现学校除了让我识字以外,初中以上
的语文教育,包括无数的名作分析,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帮助。真想写点东西不像上学
的时候写议论文了,还拼命想着要加一点名人小故事或者格言之类去怎么样,真正好的
文字在说服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举例子玩数据,更不需要名人名言之类。名人有的是胡
说或者是正儿八经说但是说错了的时候。很多人无论写东西或者辩论什么的时候,特喜
欢把一个七八个世纪前就死了的人说的一些话拿出来想当法律使。
有的人在教训我的时候喜欢说:孔子说过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孔子是说过,但孔子
说过什么和我要去做什么或者已经做的什么有什么关系吗?先人也很可怜,引用他们的
很多话,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尊敬他们,而是凑巧他们和自己想的一样,利用一下这些话
,去反驳或者批评一个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的人罢了。
总之学校里学的那些行文的模式和思维的方式,也就是为了最终拿张文凭而已。但
万一根深蒂固,就算你是一个博士,也只是比一个普通高中生多考了几次试而已。或者
说,你比作者还明白《飘》是怎么写出来的,却怎么也写不出《飘》。我只是希望,每
个学生都可以保留自己真实的一面。未必要在很多时候显露。学校所教授的事情,很多
是因为考虑有太多的人,而对自己来说,自己只有一个。戏结束后人还太入戏,也只能
是个戏子。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语文,那时候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其实我们不应该过多地
评判小学的语文教学怎么样,一来无论它怎么样,到初中的时候基本上能够认识你能见
到的大部分的字,已经很不错;二来我已经忘了当时是怎么学的。
可是,中国小学的语文教育模式好像一直沿用初中高中,初中的语文教育已经显得
重要性不大了,到了高中,语文就完全是一个陪衬,属于虽然可有可无但是不能没有的
。语文从
教会人认字之后就完全是一个束缚人的想象力的课程。尤其可笑的是对于一些所谓精彩
段落的背诵和默写。
首先的问题是我觉得那些精彩的段落基本上没有一个是精彩的。
其次,就算它是精彩的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它背出来。
关键是,如果这当做是记忆力的一种训练的话倒也罢了,但是这往往被套上各种理
由。这样的背诵其实对于语文或者写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想无论如何,我上文很多
话都比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几乎用800个汉字来形容一棵树的段落精彩,但纵然那样的精
彩,我作为作者本人都完全不能背下来。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的学生要有多么痛苦。
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背诵的内容往往要出现在试卷的阅读分析里,并且故意挖空一
些地方让你填词,当然不能自己发挥,哪怕你想到比原话精彩100倍的语言。不仅是这
样,挖空的词语一般更是让人发指:文中画线的地方应填词语是“居然”还是“竟然”。
我想,在学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培训以后,给人一篇背诵的段落在考试的时候
“分析”,学生、老师、出参考答案甚至弱智的人都能拿高分,惟独原文作者本人不及
格。
但是因为以后政治课里又加了很多比一棵树还要无趣的东西需要背诵,所以语文的
背诵内容就被比了下来。
背诵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的表现在于,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因为
四年没在学校里。我发誓我四年前除了能背出一些公式以外,语文、政治、历史,苏联
的十月革命是什么时间爆发的,就完全不记得了。我在考试前背诵了无数某某某是什么
时候生的什么事件是几月几号发生的,在考试后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周期。不是我记忆
力不好或者故意夸张,原谅我真的只记得十月革命是在十月份发生的。
我想,大部分的凡人应该和我一样,我们的确是将这些东西背出来了,可是那又代
表什么,代表一个礼拜以后又忘记了?包括班长或者什么学习委员都一样,谁都没有把
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对待,你我一生最爱歌曲的歌词,你我第一次向人表
白说的话或者第一次被人抛弃时别人的话到现在应该都不会忘。
记不住的,怎么都记不住。
语文教师在学校里的地位其实是很值得同情的。因为不要管中高等数学在现实的生
活中是否对普通人有实际的意义或者是体育在学校的重大规模考试中几乎没有地位,我
想若我是语文老师,我肯定会很羡慕数学老师能算出一块不成形状的物体的面积或者体
积,哪怕能很快知道小明家的母鸡两天下三个蛋,小红家的母鸡六天下九个蛋,过多久
两家的鸡可以下一样多的蛋,或者我会羡慕体育老师可以将如此重的铅球掷出十几米远
,但是苦于自己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我不能当着任何人的面把一篇文章分析了来显示
自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有一手好字了。
在很多人的心里似乎语文老师比数学老师和蔼,可能我觉得语文本来就应该是一种
宽容度很高的学科,但是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地步,我们不能光说是老师的责任,或者教
委的责任,学生一样有责任,还有很多人应该为此负责,因为一件好事情往往是一个人
随手一做就可以,但是一件坏事情就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avatar
i*l
2
方粉们评价一下吧。找到新的铁证了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