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s*u
1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DU
标 题: 复旦,加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14:40:09 2012, 美东)
最近连着见了好几个校友,交流了不少学校轶事和国内见闻。
我原先以为杨福家下台是因为绯闻,他们说其实主要是与黄菊矛盾尖锐到势不两立的程
度,被中央罢免的。杨福家是复旦嫡系(本校毕业),学术成就高,也很有傲气。他在
任期间复旦的学术风气还是颇浓的。继任的王生洪则是走党政路线的,对学术不了解,
喜欢没完没了开会,热爱面子工程。更有一位在工作岗位坚持十多年不肯离开的党委书
记,是行政指导学术的官僚作风的登峰造极者,老师们尤其老教授们对之很有意见。本
来05年应该换届,正逢百年校庆,延期了几年,09年才换校长。现任校长杨玉良是复旦
化学系毕业的,希望能振作学校的学术发展。那位坚持不肯离开的书记也终于在去年调
走,新来的书记原是厦大党委书记,在复旦过渡一下。但愿现任领导少一点官僚,多多
支持学术发展。周边其他学校都在改革、招新,复旦再不能坐吃老本、日益下滑了。
我问校友绯闻是不是真的呢,他们说倒是不假,还不止一个,当时的校长办公室里一溜
全是年轻漂亮的女秘书。据说有些隐衷,可我还是很厥倒,一个就罢了,还一溜。不止
校长,书记也有好几个权力阶层的相好。一个现代大学的领导层,都是些什么封建残余
啊。
问起人人关心的国内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校友感慨地说在美国交流一年,深感美国同行
只需要做两件事:教学和科研;而中国的老师需要做第三件事:赚钱。美国大学老师的
工资足可以维持全家生活,不需为稻粱计;国内副教授工资只有三四千,要花大量时间
课后教班、搞funding、兼职等等来补足,没法专心做研究,是最让学术研究者痛心之
处。同学有个大致评估,在上海生活的三口小康之家,年收入需要在20万以上。他们住
的小区里,一些刚毕业工作的银行基本职员,工资都有三四十万;和我们同龄的工作十
来年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人员,收入常上百万,钱没地方花,只能买房子。我们大笑
说有钱也有烦恼。倒是海归人员的外聘工资大都在20万以上,起码生活应该不愁吧。只
是复旦直属国家,丧失很多地方政府的补贴和funding,比起上海和周围其他大学的待
遇还要低一点。复旦又常常仗着牌子、撑着面子,不太灵活主动热情地吸纳人才。有些
引进的人才也并非行业里的佼佼者。我知道的几个海归或准备海归的校友,没有一个是
回母校的。要么觉得上海生活费用高,要么复旦给的offer不如别人。虽然他们都对学
校深有感情。
说起对学校的感情,每个人都有。每次看到校友都觉得亲切,即使从不相识。搞理工的
同学总结多年与他人合作的经验,说清华人傲,做出来的东西其实一般;北大人喜欢说
no,什么都不以为然,自己也做不出什么东西;我们学校的人实在,不跟人争名次,心
里清楚自己的实力。我们看北清是平视的,有时还会小小地斜视一下。这话逗得我们哈
哈大笑。相信校友们的素质,期待学校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天地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让校
友们一心一意地一展所长。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