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失独老人调查 (转载)
avatar
中国失独老人调查 (转载)#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h*i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uminchai (humincha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失独老人调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01:55:48 2012, 美东)
作者:吴家翔 于维华

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
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有失独者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当他们年老体
衰,需要孩子照顾时,不仅孤立无援,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他们的后半生,将于何
处安放?


一次上访

2012年6月5日下午,80多位失独者(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聚集在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人民来访办公室的小院内。他们想和计生委的领导见个面,谈一下自己的未
来。但领导迟迟不肯露面,计生委的工作人员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在
得知上访者所在的省市后打电话给各地计生办,让他们来“接人”。

当天晚上,拥挤的小院内外一片喧嚣,各地计生办工作人员的劝说声和失独者们对峙的
声音此起彼伏,路边停着3、4辆警车;最终,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这80多位失独者在
办公室一直坐到第二天下午4点,直到领导同意见面。一个小时后,失独父母中的5个代
表和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等工作人员在计生委的8楼会议室里开了一个座谈会。

会上,失独者们表述了自己的诉求:他们希望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由政府给失独者提
供集中的廉租社区;而最主要的,是希望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管理失
独群体的机构,让失独者知道出了问题该去找谁。

计生委承诺会在3~4个月内研究出台一个制度框架报国务院,并且答应建立沟通机制。
随后双方互留了电话。

在得到答复后,失独者们离开来访办,回到宾馆,第二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带着希望
各自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埋葬了孩子,也埋葬了自己

笛妈是6月2号早上到的北京。

在亲戚家休整一天后,次日一早,外甥女陪着她去八达岭陵园看了女儿。作为那5名和
计生委领导座谈的代表之一,这已是她第四次来京上访,两年前,她就给计生委递交过
诉求,但每次询问得到的答复都是已经递上去了,然后就不再有下文。

笛妈的女儿1983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保研,之后又公派美国读
博,2008年5月底,女儿在美国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笛妈说,女儿去世前最常跟她说的
话就是:“妈妈,你不要怕,以后家里有我呢……”那年春节,女儿还打来越洋电话给
全家人拜年,几个月后,她赶到美国面对的就是冰冷的尸体,捧回来的是一盒骨灰。

女儿去世一年半以后,笛妈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几乎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
之间的所有来往,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
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

像笛妈这样的家庭,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每年新增
有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
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
失独老人。

笛妈是这些失独家庭的命运缩影。

笛妈女儿的墓地在八达岭陵园一片幽静的山坡上,墓碑上刻着一家三口的名字,墓碑的
右上角还有“永远在一起”五个小字。笛妈说,再过些年,她不知道自己还爬不爬得动
这段山路,她今年57岁。
没有孩子,养老院都不收我们

潘教授今年75岁了,他是这些失独者中年纪最大的几个人之一。他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
年。如今,他仍然没有完全退休,每天弓着问号一样的后背往返于职工家属楼和办公室
之间。

当年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潘教授和爱人34岁结婚,35岁才有孩子;而当他到了70
岁高龄,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孩子却因为心脏病离开了人世。

潘教授的手机并不经常开机,儿子小宏和家里联系总是打妈妈的电话。但儿子病发的前
一晚,潘教授却鬼使神差的把老伴的手机也关机了。2007年2月13日,在准备结婚的新
房吃完早饭后不久,小宏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说自己心脏不舒服。但等潘教授的老伴
晨练回来,打开手机看到这条短信时,已经是早晨9点多钟,他们急忙赶往孩子的住所
,救护车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不行了。

潘教授把儿子发给老伴的那条短信转发到了自己的手机里,一直带在身边。现如今,他
的手机总是开着,却再也接不到儿子的电话了。

潘教授的家陈设很简单,客厅里放着一张老两口用来吃饭的餐桌,餐桌正上方的墙壁上
,悬挂着儿子的遗像。儿子过世后,老两口卖掉了那套用来给他结婚的房子,把所有儿
子的物品搬回了家,放在他从前的卧室里。

潘教授至今还保留着儿子去世那天早上吃剩下的馒头,他把那块馒头放在盘子里,用保
鲜膜封装着,在保鲜膜的上面贴着一张黄色的正方形即时贴,上面写着:这是小宏2007
年2月13日早晨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馒头。

孩子去世之后,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
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
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中国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独自凄凉无人问”是很适合失独者现状的一个简单描述。
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是法律,在孤独的时候,失独者不能开口要求国家给予补助。
名人、富人、官员等群体超生所上交的罚款属于“社会抚养费”,与失独者毫无关系。
失独者能做的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地渡过漫长岁月。

2012年5月15日,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年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 截留挪用时有
发生》中披露:每年全国有将近200亿超生罚款。以前,它属于国家秘密;现在,它还
是敏感信息。这些钱需要一个合理的去处,而不是整体打包上缴国库后不知所终。如此
,才能体现《计划生育法》中所规定的“社会抚养费”的真正价值,也能让失独者们老
有所依。

但显然,潘教授享受不到对等的国家补偿。

在跟计生委领导座谈时,潘教授说:“我71岁时就来找你们谈过这个问题,你们没有解
决;现在我又来谈,我不想三年后这个事情还是没解决,到那时候我可能就是一张相片
了……”
同命人抱团取暖

大圣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夏南路,京杭大运河西岸。叶儿黄和丈夫老庞就住在寺
里。

叶儿黄比老庞小5岁,文革时老庞被打成反革命,叶儿黄也被下放劳动十年,回城后她
四处找人给他平反,到女儿出生时,老庞已经39岁。

那是计划生育管控最严格的年代,所以尽管老庞攒够了交罚款的钱,打算再生个儿子,
但这事被单位知道后,孩子还是被打掉了。

女儿从学校毕业后,夫妻俩托人给她找了一份厦门航空公司的工作,因为离家远,女儿
并不愿意去,但老两口觉得就业形势不好,还是说服女儿去了厦门。

2007年6月底,女儿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在医院抢救45天后离开了人世。

老庞是中医,擅长针灸,在镇江一带小有名气。因为给方丈治病的缘故,他说起自己丧
女的遭遇。在方丈的劝导之下,他皈依佛门做了居士,方丈在寺内腾出一间房给他当诊
室,从此,老庞几乎没有回过家。

老庞住进寺里不久之后,叶儿黄也在方丈的劝说之下,一起搬了过来。尽管她至今仍然
不信佛,但寺院里的环境可以让她的内心得到暂时的平复。

叶儿黄说,女儿的事是她和老庞之间的禁忌,不能提。但她知道,如果老庞开始不停地
抽烟,那就是他想孩子了。

如今,他们已经在寺里住了4年多,这期间,叶儿黄得了乳腺癌,开了刀,妈妈和妹妹
先后去世,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

寺里没有电视、网络,吃的也不合她胃口,她更喜欢每天和失独者QQ群里的同命人们聊
聊天。目前像这样的QQ群在全国已经有很多个,失独者们每天在群里相互慰藉、抱团取
暖,也会时不时地相约一起去旅游。也许只有这种相聚能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安慰。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消息,目前,我国的生育水平远低于1.8的官方公布水
平,更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以及未来可能的劳动
力短缺问题将成为新的重大挑战。鉴于这种现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尽快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考虑全面放开二胎。否则,越晚越被动。

显然,叶儿黄这代老龄失独者已经无法享受到二胎生育政策,她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给她
一点经济上的补助,例如,跟计生委申请一间廉租房,那样她既不用回到从前的家中触
景伤情,也可以比在寺里生活得更舒服,她说只要能把剩下的几年好好活过去就行了。

老庞今年70岁,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他沉默寡言,很少露出笑容,早晨,他在诊
室里给慕名而来的人们针灸,空闲时就坐下来抽烟,表情总是很凝重。他说:“你问我
还有什么要求,我什么要求也没有,我只想死的时候能痛快一点。”
avatar
z*g
2
搞坏人口生态的是毛腊肉,始作俑者是毛腊肉,怎么找?这辈子忍到死,下辈子投胎一
定别投到中国了
avatar
s*8
3
傻笔老人,谁叫你响应计划生育号召,死了孩子活该。不就是开除公职么?TMD就是不
敢做超生游击队,就不信全社会搞不过计生委的混蛋。既然你年轻时愿意做顺民,你就
做到死好了,老了闹什么闹,年轻时候干嘛去了?活该就两个字。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huminchai (huminchai), 信区: Military
: 标 题: 中国失独老人调查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01:55:48 2012, 美东)
: 作者:吴家翔 于维华
:
: 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
: 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
: 有失独者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当他们年老体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