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孙铊真的想移民加拿大么?
avatar
孙铊真的想移民加拿大么?#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x*i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GSJT (GS),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推荐点儿有营养的东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2 13:26:44 2015, 美东)
http://www.overseaswindow.com/node/19929
我觉得这个书评写的不错。
avatar
C*e
2
那就号召给加拿大移民局写信, 别引狼入室.
avatar
x*i
3
觉得还是把文字贴出来阅读更方便些吧。
来源:转自parenting版GSJT (GS)。
一本好书《爱与祈祷》读后感
半年以前,朋友罗群向我推荐了一本书《爱与祈祷》(英译中)。看到书名,我还以为
是一本宗教宣教方面的书。她说译者是她的几个美国好朋友,她们精益求精的合译了这
本书,因为有些宗教的话语在里面,在国内竟花了4年时间才得以出版发行。我当时就
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动力,能驱使这些忙碌的妈妈们,即使没有宗教背景,但也愿意把
这本书《WITH LOVE AND PRAYERS: A Headmaster Speak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翻译出来?但因为当时手头没有这本书,好奇心只是闪了一下,就放下了。
两个月前,老公出差,孩子春游,我得以大解放。几个好朋友相约喝茶聊天,本书的译
者之一胡碧蓉女士,送给我了这本书。望着那精美的书皮,听胡碧蓉娓娓道来这本书的
翻译过程,半年以前的好奇心又慢慢的被激发出来了。原来这本书的作者华盛顿•
;贾维斯(Washington Jarvis)34岁时被选为 美国著名的男校--波士顿罗克斯伯里拉
丁学校校长,他在这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中任职35年,在校期间,每年三个学期
开学当天,他要给全校同学演讲话,这本书就是这几十年演讲的集合。这些演讲的内容
, 校长都不是用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而是他自己,他的学生,朋友,家长的故事,娓娓
道来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各种“不平常的常识”智慧,来预备学生面对复杂的人生。这
些演讲曾作为内刊被几代学生流传和珍藏 ,出书以后,读者更是好评如潮。
一位妈妈,在读了这本书后,非常感动,她深深地感到,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孕
育着智慧和哲理,即使不信教,也应该好好读一读。于是她们几个好朋友一拍即合,联
系作者,拿到版权,开始了精益求精的翻译过程。我问胡碧蓉,你们都很生活优裕了,
自己出钱出力翻译这本书,到底为哪般?她的回答很朴实:这本书传递的子女教育理念
真是太好了,蕴含了很多年轻人需要领会但尚未知道,深刻又实际的智慧,这么好的东
西,就是有一种自发的想和别人分享的冲动。
于是,我开始把这本书带在身边,空余时间就拿出来看一下,想看看到底“好”在哪里
。不看不知道,一看我竟然爱不释手了!也许是我是4个男孩子的妈妈的缘故,而作者
又是一个男校的校长,书里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有所醒悟,有所收获。
我从这些故事里,领略到该如何培养孩子长久,积极,坚定的品格。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是,不说教,很坦诚。他把人生的哲理,渗透到他的故事里,读了之后,让人有一种看
到亮光的感觉。他甚至时不时的刨析,调侃一下自己,让你觉得,他真的很真实,离你
很近。
在前言里他说“我34岁当上了著名的男校波士顿罗克斯伯里拉丁学校校长,当时我和父
亲夸口说,那一年自己是44所独立私校中最年轻的校长,父亲听了,用他一如既往的口
气说,还是赶快去培养一些其他的美德吧,年轻的优势不会太久。。。”透过这段,我
似乎看到他当时的得意洋洋和父亲的语重心长,他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最完美
的一面展现给读者,一点也不装,一点也不假,这让我对他的书有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
的感觉。
那么在他任校长的35年里,他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呢?帮助孩子上个好大学,提升学校的
知名度?看看他自己怎么说:“校长最首要的工作重点,是关注他负责的青年们的心灵
和道德的发展,这将高于任何其他责任。。。尽管没有知识只有善良是软弱无力的,但
没有善良只有知识却是危险的,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最高尚的品格。。。
一个穷人可能在铁路车厢里偷东西。可赋予了他高等教育,他就可能把整个铁路都偷了
。。。”看到这里,我不仅拍案叫好,谁说不是呢?一个掌握了高科技知识的小偷,其
危害远远大于一个贫困潦倒的小偷。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报道,高等学府的博士生,
因为嫉妒,用做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慢慢毒死室友,让人看了有一种撕心裂肺的心痛!一
个人如果没有了善良,高尚的品格,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意义?由此可见,在
他任校长的这35年里,他在推动知识和善良的齐肩并进,他在为塑造孩子高尚的品格,
在为学生们的心灵和道德的发展,努力工作了35年。
和年轻人讲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有些空洞,他举了一个列子, 他说他曾经读到一
篇报道,加州Fremont一个高中班毕业生,在SAT中考取满分,在加州大学的录取指数上
得到了八千分的满分,这个成绩过去从未有人达到过,她的高中同学都称她为神女,这
么出色,当然有很多记者采访,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问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女生回答说:我一无所知。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把书合上,留一些空间给自己思考。我们作为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未
来,前途,辛辛苦苦的操劳着。我们都希望孩子上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挣很多钱,
这是大家都追寻的目标。可是我们想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了,20,30,甚至40岁时,
即使他们有钱有闲,如果有人问他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也说一无所知?这该有多
么悲哀!校长和他的一个学生分享了这个故事,这个学生醒悟到:“我看到那么多人都
是匆匆忙忙地走过这个过程:上个好中学,这样你可以上个好大学,然后你可以找个好
工作,然后你可以换个更好的工作,然后你可以挣很多钱,然后死掉。我不仅想要有知
识,我还想要有智慧,我不想只是活着,我想生活。”
看到这里,让我幡然醒悟!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因为生活的压力,往往是埋头苦干,
想让孩子有个更幸福的生活。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幸福的?
最近有人对退休居民做了个问卷调查:你有什么遗憾?这些退休人员的回答是:
第一,他们情愿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去爱别人。
第二,他们情愿自己更多一些冒险精神。
第三,他们情愿自己曾经做过一些他们离世后还会存在的善举。
校长说:“这三个遗憾概括了了我想建议给你们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洞见:如果你真的想
得到幸福,你就必须超越利己主义,你必须冒一定的风险去关心他人,你必须现在就在
时间,才能和财富方面付出,去做一些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事情。”这些话,让我从浮
华的世界里静下心来思考,我希望孩子有怎样的人生?我该怎样养育我的孩子?我老二
因为在学校是class president,常常看到他花大量的时间在组织活动上,有的时候活
动完了,凌乱的现场需要清理,因为别的年纪马上就要用。他常常是和老师请一节课的
假,留在现场做最后的清理。每当这时,我心里都有些纠结,觉得他在耽误学习,怕他
把功课拉下,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傻”。读了上面的演讲,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超
越利己主义,孩子是在超练幸福啊,我又有什么可以纠结的呢?
关于鼓励孩子,他也觉得不能一味表扬,他说:孩子确实需要表扬,这是真理,可他们
也需要批评,这也是真理。如果一个孩子事事受到表扬,那他就看不到完善和提高自己
的理由,当他真的做了值得表扬的事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表扬他了。赞扬的话
就像巧克力蛋糕,偶尔吃一次非常有味,但如果一日三餐都吃,那蛋糕不仅失去了魅力
,还倒人胃口。
这些话,在我看来,有些“不太主流”。因为美国的教育理念,似乎是鼓励孩子,不都
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我自己也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经常是赞扬的话脱口而出,而
批评孩子时就掂量掂量,怕自己批评过多会打击孩子。但校长能抛开这些束缚,说出他
心底的想法,让我感到他对孩子的爱之深切。他说有一年英国有两个孩子在一个购物中
心绑架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并杀害了他,当谈到犯罪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所犯罪行
毫无忏悔之心时,英国首相梅杰说:“我强烈地感到我们的社会应该对犯罪的行为多一
些声讨,少一些理解”。那些一味理解孩子,从不真正找他们的短处,从不对孩子的行
为进行批评与评价的成年人,实际上是在害孩子。。。
这些,都给我一些提醒,其实爱孩子,就要不吝啬鼓励,但也要不保留批评,切中要害
地给孩子指出他们的不当行为,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在他当校长的过程中,他的学生有些被常青藤大学拒绝或推迟录取,这时他会收到孩子
父母怒气冲冲的抱怨:“我简直不明白,他们不要我儿子这样的人,到底要什么样的人
?”“太不公平了,我孩子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你有没有给招生办打电话?。。。”
校长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他说:你再强,也不是必胜无疑,也未必进自己的理想大学。
你即使各个方面非常优秀,还得非常幸运,这次没进可能就是不运气。人生本来就不公
平,但不要泄气,太阳明天仍会生气。校长认为“我不知道哪些人更幸运,是那些进了
自己理想大学的人,还是那些没能如愿以偿的人。很多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的人,发现首
选的学校与想象中的有差距,而那些没能进入第一志愿的孩子,却因此深刻反省, 找
到自己内在的自信,最终爱上他们的大学,并在学校暂露头角。我认为,那些没能进入
理想大学的学生,比那些顺利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更好地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我觉得,我们很多人都把精力集中在考大学这一关,而校长的多年教育经验让他跳过大
学这个关口,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满满,读得我爱不释手。我觉得不仅我要读,孩子也应该读一读
,这么好的智慧,不分享真的对不起自己的内心,于是我又上网买了一本英文版给孩子
们,我希望他们从这些故事里,领略到我平时叨叨唠唠想传递,又传递不出去的信息。
这本书英文版Amazon上可以买到。中文版在国内应该可以买到。我搜了一下,豆瓣上有
卖。
在此一并感谢四位译者: 胡碧榕 曹敬军 / 遇力宁 王敬虹 ,谢谢你们把这么好的一本
书奉献给中文读者,套句时髦的话说,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目录 :
第一部:对意义的追寻
第一章 我在这里忙活什么呢
第二章 青少年最常听到的谎言
第三章 态度
第四章 停-看-听
第五章 超越表象
第六章 怎样才能快乐
第七章 对幸福的追求
第八章 吃了蛋糕又指望它还在
第九章 美国青少年最伟大的悲剧
第十章 赞颂马丁•布伯
第十一章 精神境界
第十二章 打消疑虑
第十三章 大卫与歌利亚
第十四章 应对压力
第十五章 独立自主
第十六章 有时我会灰心丧气
第十七章 穿过幽谷
第十八章 东方三贤士之旅
第二部:活着的价值
第十九章 对父亲的回忆
第二十章 信仰
第二十一章 希望
第二十二章 爱
第二十三章 神圣的解脱
第二十四章 集优秀品质于一身
第二十五章 有关文斯•隆巴迪的一些想法
第二十六章 心灵的生命
第二十七章 除非你变得像个孩子
第二十八章 超越自我沉溺
第二十九章 言行举止造就绅士
第三十章 一生要恪守的三句话
第三十一章 杀人不偿命
第三十二章 狡辩的艺术
第三十三章 通往地狱的大道是由良好动机铺成的
第三十四章 三条糟糕的忠告
第三十五章 友谊
第三十六章 作领导者——上篇
第三十七章 作领导者——下篇
第三十八章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
第三十九章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做得不好也值得做
第四十章 刚柔并济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 发信人: GSJT (GS), 信区: Parenting
: 标 题: 推荐点儿有营养的东西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2 13:26:44 2015, 美东)
: http://www.overseaswindow.com/node/19929
: 我觉得这个书评写的不错。

avatar
a*o
4
这书。。也太贵了。。 100 大洋啊。。像宣纸一样贵。
avatar
c*d
5
警方当时就此案咨询了一位心理学家,那位的叙述全文如下。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hentan/dbhmllims/bdxs12.html
这篇叙述中最让我毛骨悚然之处在这一段——
可是,我从自己的临床工作当中得知,儿童还能够做出惊人的事情来的。发生这样的事
情时,如果我们说他们是人生的一伙恶徒时,心里会好受一些。原发性精神病患者的确
存在,但这种人很少,他们看起来跟正常人一样,谈起话来跟止常人一样,但有一些东
西是极其不同的。他们出生的时候身体有缺陷,他们无法产生同情感,无法共享其他人
类的感情,也无法感觉到内疚和懊悔,也没有真正的焦虑感。
根据我对绑架詹米的人的了解,这样的一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但是我也清楚,他们的
杀人决定决非空穴来风——那是从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成长过程中演化出来的一个结果。
儿童跟成人一样有很宽广的气质范围、能力和倾向。其中很多人不会无故或者虐待性地
伤害别人或别的东西,但有一些人会从欺侮同学或者折磨动物及其他东西中得到额外的
快感,另外一些人只是跟着看热闹,被动地接受眼前发生的一切。
哪怕你从这样一个前提开始,即所有孩子都有可能变成一个残忍的人,但所出现的问题
不是什么东西令事情如此发生,而是说什么东西阻止他们不那么做。我们再次回到道德
和价值体系,这些东西都来自父母和社区。道德理解力是一种慢慢形成的东西。
看来从欺侮同学或者折磨动物到实际杀死另一个人类之间仍有一个非常大的跳跃。但是
,这样一次跳跃并不一定超过例如一群美国士兵从开始推搡一群越南平民到突然间屠杀
整整一个村庄的农民更大的跳跃。这是一些人聚成一个群体之后产生的力量。
-------------------------------------------------
作者好像在指着每一个读者说,你,还有你,都有可能变成这样的人或者是帮凶。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觉得还是把文字贴出来阅读更方便些吧。
: 来源:转自parenting版GSJT (GS)。
: 一本好书《爱与祈祷》读后感
: 半年以前,朋友罗群向我推荐了一本书《爱与祈祷》(英译中)。看到书名,我还以为
: 是一本宗教宣教方面的书。她说译者是她的几个美国好朋友,她们精益求精的合译了这
: 本书,因为有些宗教的话语在里面,在国内竟花了4年时间才得以出版发行。我当时就
: 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动力,能驱使这些忙碌的妈妈们,即使没有宗教背景,但也愿意把
: 这本书《WITH LOVE AND PRAYERS: A Headmaster Speak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 翻译出来?但因为当时手头没有这本书,好奇心只是闪了一下,就放下了。
: 两个月前,老公出差,孩子春游,我得以大解放。几个好朋友相约喝茶聊天,本书的译

avatar
x*i
6
“【 在 xinzhai (ab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哪来的?没有印象。能否给个链接?
avatar
c*d
7
就是你贴的原文啊。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 xinzhai (abao) 的大作中提到: 】
: ---
: 这是哪来的?没有印象。能否给个链接?

avatar
x*i
8
哈哈哈哈,谢谢。还没读完介绍,看了看作者简介,觉得这本书的目录不错。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你贴的原文啊。
avatar
s*l
9
“尽管没有知识只有善良是软弱无力的,但没有善良只有知识却是危险的,只有两方面
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最高尚的品格。。。”, 说得很不错。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觉得还是把文字贴出来阅读更方便些吧。
: 来源:转自parenting版GSJT (GS)。
: 一本好书《爱与祈祷》读后感
: 半年以前,朋友罗群向我推荐了一本书《爱与祈祷》(英译中)。看到书名,我还以为
: 是一本宗教宣教方面的书。她说译者是她的几个美国好朋友,她们精益求精的合译了这
: 本书,因为有些宗教的话语在里面,在国内竟花了4年时间才得以出版发行。我当时就
: 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动力,能驱使这些忙碌的妈妈们,即使没有宗教背景,但也愿意把
: 这本书《WITH LOVE AND PRAYERS: A Headmaster Speak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 翻译出来?但因为当时手头没有这本书,好奇心只是闪了一下,就放下了。
: 两个月前,老公出差,孩子春游,我得以大解放。几个好朋友相约喝茶聊天,本书的译

avatar
O*e
10
看起来很心灵鸡汤
avatar
x*i
11
嗯,也是在为柏拉图做些脚注吧。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尽管没有知识只有善良是软弱无力的,但没有善良只有知识却是危险的,只有两方面
: 结合起来,才能构建出最高尚的品格。。。”, 说得很不错。

avatar
x*i
12
从一本书中获取什么也取决于读者本身吧。从作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目录来看,
猜想这本书可能应该理论实践都会涉及到的吧,也应挺接地气儿的吧。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起来很心灵鸡汤
avatar
x*i
13
不知道图书定价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的?

【在 a*o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书。。也太贵了。。 100 大洋啊。。像宣纸一样贵。
avatar
l*l
14
这是楼主的风格

【在 O**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起来很心灵鸡汤
avatar
x*i
15
谢谢你花时间阅读,还给我总结出风格来啦:)还真没想过这事儿。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楼主的风格
avatar
f*n
16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谁能牛b到给答案?弱智记者
avatar
l*l
17
并没有阅读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你花时间阅读,还给我总结出风格来啦:)还真没想过这事儿。
avatar
x*i
18
见仁见智吧。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谁能牛b到给答案?弱智记者
avatar
x*i
19
:)

【在 l*****l 的大作中提到】
: 并没有阅读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