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廿一世纪资本论》.... CEO超高薪资有道理吗?
avatar
《廿一世纪资本论》.... CEO超高薪资有道理吗?#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g*4
1
法国皮凯提(Thomas Piketty) 教授的新书Capital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廿一世纪资本论》) 获得纽约时报极佳书评,
皮凯提是法国人,22岁在英国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到MIT经济系教书。他在美短暂数年即
决定回到法国,在巴黎教授经济学。他的新书以钻研法国三百多年的财富与所得分配历
史为起点,发掘一些独到的证据与见解。皮氏探索的重点是极有钱的上层10%、1%、甚
至0.1%的人,看看他们的所得是由哪里来的、财产是如何累积的、税制与法制上有些什
么玄机方便其累积、历史事件如何冲击等等。
....
各国资本持有的集中度从十八世纪至廿世纪初一路在攀升,直到廿世纪初历经两次世界
大战、30年代经济大恐慌、战后政府大规模重建等外在因素,富人的资本集中度才大幅
下降。但是,在1980年代柴契尔与雷根新保守主义一系列政策(包括对富人大减税、公
营事业民营化)下,富人的资本持有率又快速攀高。
皮氏分析,这个资本累积逐渐集中化的趋势,是有理论背景与走向轨迹可循的。如果我
们再不改弦更张,那么大约30年之内,全球各主要市场经济下的资本集中度,大概会有
80%以上集中到社会最富有10%的人手中。这种情况大略与《孤星泪》的写作背景、或是
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所见、或是法国大革命前夕的社会环境相当。由于财富分配太不
平均,社会上绝对充满不安定的因子。总之,这么不平等的社会,绝对是无法永续的。
....
如果不在体制内做改变,那么难保不会发生战争、革命之类的体制外翻转。皮氏当然不
希望走到那么激烈的骚动,这是他做此研究、撰写此书的原因。
--------------------------------
这样的「资本主义运作终将动乱论」,其实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终将覆亡论」相当接
近。差别是:马克思所参考的历史资料非常少,但是皮凯提所引所用却是极为广泛周延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覆亡论显然没有实现,皮氏推论是不是也可能言之过早呢?
要去挑战皮氏的「终将动乱论」,恐怕要比挑战马克思的论述来得困难。皮凯提用种种
数据佐证:如果没有一次与二次世界大战,西欧诸资本主义老字号国家极可能会有高得
不像话的资本集中度,而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革命,就并非不可能。因此,我们只
能说是世界大战的程咬金打乱了经济运作的步调,而不是马克思的终极推论有什么先验
逻辑错误。无论如何,不​​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或是两次世界大战,都是颠
覆性的灾难。由后者取代前者而让资本主义刹车,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另一个挑战皮凯提推论的难处,也是皮氏所拥有马克思没有的本事,就是他的严谨数理
模型推导。
在经济学文献里,关于经济成长与资本动态累积的理论,是有些专业门槛的;非要知道
随机过程论与极限分配论(ergodic distribution theory)才能入门。皮氏对这些数学
工具掌握精熟;而当他说:「当资本报酬率(r) 大于经济成长率(g) 时,资本占国民
所得的比重就会增加,而资本就会更集中在资本已然雄厚的富人手中」,背后其实有严
谨的数理推论,读者根本无从挑战;这与成百上千人对马克思的推论指指点点,简直不
可同日而语。
「若r>g,则资本累积将更集中」这个论述虽然是数学推理,但是背后还是有些直观(
insight),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社会上的大有钱人,大都是靠资本赚钱而不是靠劳力赚
钱。整体的经济成长率(g) 代表的是社会「平均财富」的增加速度。而资本的报酬率
(r) 则是代表「资本财富」的平均增加速度。如果r 大于g,就表示拥有大量资本的大
有钱人,其财产累积速度大于社会平均财产累积,而且是原本资本越多者累积越快,这
当然表示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平均!
皮凯提在《廿一世纪资本论》中推论,如果照各国现在的政策走下去,社会财富将越来
越集中,灾难恐将难免。而如果我们要避免灾难,要怎么做呢?皮氏提到了几个做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本税与遗产赠予税
皮凯提在《廿一世纪资本论》中最重要的论述:若经济社会的资本报酬率(r)大于经
济成长率(g),则资本集中在最富有少数人之手的趋势将不可免,终将酝酿社会动乱
。观诸近二百多年资本主义发展史,皮氏发现资本报酬率动辄四趴五趴,但是已开发国
家可见未来的经济成长率顶多是两趴,因此r>g的走势似乎难以避免,而「未来动乱」
的推论也就难以回避。
---------------------------
那要怎么办呢?当然,就要想办法抑制资本成长。怎么抑制呢?在民主国家,政府不能
像极权国家那样动辄没收人民财产,因此抑制资本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课税。
课什么税呢?遗产赠予税当然可以课,但是资本家七、八十年行将入土才能被课一次遗
产税,且若生前安排得宜,就算课也可能课不到太多,对抑制资本累积效果还不够。于
是皮凯提遂主张:每年课「总资本持有税」,例如每年1%或2%。这种资本持有税就像是
房屋税、地价税一样,个人持有期间年年要缴,只是税基不只是土地房屋,而是所有资
产财富,包括股票、现金等等。皮凯提认为,既然资本报酬率动辄4%或5%,那么抽个一
趴两趴税资本家当然付得起,只是稍微减缓他们的资本累积速度而已。
皮氏估计,现在富有国资本总值约占各国GDP的500%至700%,若是课个1%的资本持有税
,对政府税​​收当然大补。这些税收他主张用于政府补助的教育与健保,
而要透过健康改善与教育普及,去打破「富有资本家持续富有、贫穷底层持续贫穷」的
社会不流动。
皮氏当然是社会福利国的拥护者,他认为要做到社会安全的种种制度安排,租税负担率
(政府总税收占GDP的比例)就一定要五成以上。
皮凯提将廿几个国家最有钱人所得占全国所得的资料汇集、公开,成为WTID(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资料库,免费提供外界使用。资料库涵盖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加拿大、北欧诸国等富国。在亚洲,则有日本、新加坡、印度、印尼、中
国大陆加入。
--------------------------------------------
CEO超高薪资有道理吗?
虽然皮凯提《廿一世纪资本论》一书的重点是资本累积与资本所得,但是他也特别分析
了最近十几年若干国家所观察到的少数人「超高薪资」现象,例如华尔街高阶经理人动
辄千万美金的年收入、数额大到不可思议的股票分红或绩效奖金、中途离职还可再受补
偿的黄金降落伞等等。不但华尔街如此,许多大公司的CEO、CFO等都有超级肥猫的待遇
。有不少文献都估计,大公司CEO薪资与一般员工薪资的比,在廿一世纪初达到高峰,
有数百倍之谱。当然,这样的超高薪资也是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然而皮卡提与萨伊兹等人也发现,前述超高薪资的现象只在英语系国家比较严重,如美
、加、英;在欧洲大陆却没那么明显。这种地域特殊性颇难解释,但是也让全世界产生
区域对照组,便于以统计方法检定可能的理论假说。
经济学上对于超高薪资现象概有两种理论。第一,是Sherwin Rosen教授的superstar理
论。这个理论说,由于民众大多愿意听一流演奏、看一流表演(而不愿意看二流者),
故对马友友这一级的大明星「需求」什强。而由于现代展演电子流通管道便利,大明星
如马友友者也可以演奏一次让千万民众听个过瘾;这是「供给」面的便利。综合供需而
言,就是全球愿意付超高演奏费给马友友。第二个理论,是认为能力特强的经理人大家
都在抢。尤其在全球私募基金盛行之下,有能力快速整顿公司再快速出售的基金经理人
,其需求超旺,故薪资超高。
不论是前述哪一种理论,基本上都是市场供需论,意即超高薪资是当事人的超高能力的
市场反映,不管你喜不喜欢,它是「有道理」的。但是皮凯提不同意,其论点有二。一
、如果超高薪资一切都能够被供需与能力决定,就没有道理只出现在英语系国家。毕竟
,欧陆诸国市场与英国美国市场没有差那么多。二、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其差异是微小
的或连续的。数学上,不太可能在连续的能力基础上,对应着跳跃而一飞冲天的薪资结
构。
基于以上观察,皮氏认为管理阶级的超高薪资,基本上是他们在公司管理高层玩政治玩
出来的。 CEO等往往是公司董事的好友,阶级相若,因此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互
相标榜、叠为唇齿,遂有大家都高薪的结果。换言之,皮氏认为超高薪资是「没有道理
」的。
你相信谁的说法呢?老实说,这没得选择。皮凯提的两个反驳论点,其实背后都隐含着
统计推论,让superstar理论与私募基金理论都通不过检定。我们没有办法说皮凯提「
高层政治薪资决定论」一定是对的,但是我们大概可以确定「能力决定薪资论」不适用
于超高薪资那一群人。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8e36ad4f-e
朱敬一,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院士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