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印象中,孩提时代的春节
avatar
印象中,孩提时代的春节#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b*7
1
虽说我是在上海长大的,但由于在老家无锡的农村还有不少亲戚,所以,在上学以
前,我在农村颇呆了一段时间,有好几次的春节是在农村过的,农村的春节特点在于食
物的丰富和祭祖仪式的有趣。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向来是重视美食的民族,更不用说是到了一年中最重要
的节日了。无论城乡,每家每户到了春节几乎都要准备许多精美的食品,但在城市由于
大人们要上班,没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过节时一般在吃的上面略显简单。而只要年景好
,因为冬天农活不多,农村过节时的各类美食却是十分充裕的。
一进入腊月,农村的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打年糕、蒸糕团、酿米酒、杀猪宰羊
,忙得不亦乐乎,也忙得喜气洋洋。那时候,我最喜欢在灶台边玩耍,倒不是纯粹为了
添加口福,满足馋虫的需要,而是喜欢看那过节时灶房中的红火景象,在那些天寒地冻
的日子里,灶房里的风箱在呼呼地拉着,炉膛里不断地填充着稻草捆,火苗在炉膛里快
活地跳跃着,火舌舔着农村那种特有的大铁锅,铁锅上盖着木制的锅盖,里面正蒸炒烹
煮着各种美食,从锅盖的缝隙中冒着呼呼的白气,满屋氤氲着食物的香气,使整个灶房
中都洋溢着一种温暖快活的气息。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欲醉欲仙的境界,此种感受非在农
村不可得也。
早饭一般多食点心,比如汤团、年糕之类,小孩子喜欢吃那种蒸出来的糕团,它们
是糯米粉做的,中间还有甜甜的豆沙馅,圆圆的团子上方还盖有红印章。有些外形做得
很别致,如红红的仙桃模样。还有一种叫定胜糕,是两个圆锥形小头对接的形状,颜色
是红的,往往上面还插着纸做的小旗,因此对小孩子更带诱惑力。
中午正餐则十分讲究,八仙桌上堆满了鸡鸭鱼肉,对于喜欢吃红烧肉的人来说,要
到江南的农村去,那里的红烧肉都是方方正正的大块,大概有五六块肉就能装满一碗。
用大海碗喝着家酿的米酒,再吃着大块的红烧肉,会产生一种水浒好汉的豪情。陆放翁
有诗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看来江南农村春节时的大快朵颐之福
,是有久远的传统的。那时候冬天比较冷,一般食物放十天半月绝对没有问题,所以家
里准备待客的食物是很多的。有俗语为证:“拜年拜到正月半,开了橱门尽你看。”也
就是说,即使每天宴客,准备的食物也可以应付到元宵节,足见食物储量之大。
过年时比较有趣的是祭祖仪式,一般在堂屋中放有好几张八仙桌,上面放满了鸡鸭
鱼肉,一个个酒盅里都倒满了酒,酒杯旁边整整齐齐搁着一双双筷子,总之,与正规的
待客之道一模一样,桌子四周放着长长的条凳。先是在堂屋一侧的香案上点好香烛,下
面再铺设拜垫,然后按照辈份年齿大小挨个跪倒在拜垫上向老祖宗磕头,请列祖列宗来
享受后人恭献的血食。中国历来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因盖出于此。孔子曰:
“祭神如神在。”祭祖仪式是非常隆重严肃的。祖宗开始吃饭了,生人们需要一律远避
,不得有丝毫打扰,现场的人都得躲到别处去,免得冲撞了神灵。大约得有个把小时,
估摸着祖宗都已吃完,生人们才能正式坐到桌边吃饭。无神论者或许认为这是一种很滑
稽有趣的行为,但这对于纯朴的乡亲们来说是他们缅怀祖先的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行为。
那些个儿时的春节留给了我不忘的记忆。
avatar
l*5
2
我现在也是怀念小时候过年,除夕晚上都会试一遍自己的新衣服的
avatar
M*s
3
avatar
r*e
4
是啊
avatar
m*n
5
小时候的确以吃为主
avatar
n*1
6
穿新衣、新鞋,每年年三十搭初一零点就开始穿上嘚瑟一下然后脱掉睡觉,呵呵。
想想小时候那种紧紧巴巴的生活其实也是一种幸福。现在的小孩不大体会到那种感觉了
avatar
r*u
7
那个时候最盼的就是过春节,好吃的,新衣服,还有假期。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