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S*r
1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36] 光武帝刘秀打破西
汉边民严禁内迁的铁律后,边民逐渐内迁,而大量游牧民族因此以各种方式被迁入充实
边郡。
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和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
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地。[36]
各少数族人民内迁后,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
。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
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五胡.
羌人分布地区
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调,服力
役,“服事供职,同于编户”。[37]
西晋占田制明确规定了他们的租调负担。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佃
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因而反抗
不断地发生。[37]
对西晋首先发难的是氐族——李特流民起义和羯、羌的小规模反抗,然后是匈奴贵族的
起兵,八王之乱”中,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将军王浚联合鲜卑贵族进攻司马腾驻守的邺城
,司马腾不敌,刘渊献计说要回匈奴召集骑兵抗衡鲜卑人,司马颍同意。刘渊得以回到
匈奴。[22]
公元304年(永兴三年),刘渊返回匈奴控制下的左国城,与匈奴权贵密谋起兵。刘渊
的从祖父刘宣发表了起兵宣言[38] ,实际是要夺取中原。[39]
当时,并州境内的汉人大多因战祸而迁徙南下,胡汉势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而并州的
官吏们还在热心内争。于是,刘渊称汉王,置白官,打败司马腾,招降山东起义的王弥
等人,形成了反晋浪潮。
公元308年(永嘉二年)刘渊称帝,都平阳。他分别于公元309年(永嘉三年)秋冬遣其
子大将军刘聪率石勒、刘曜等进攻洛阳,西晋军队顽强抵抗,匈奴败退。后刘渊死,刘
聪杀太子自立,又于公元310年(永嘉四年)冬三攻洛阳。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西晋摄政兼最高军事统帅东海王司马越病死,匈奴大军第三次
围攻洛阳,而南方诸州的牧丞或拥兵观望或象征性的出兵“勤王”。王敦天天召集士族
饮酒作乐;王澄带兵从荆州出发,以极慢地速度到了南阳,一听荆州刺史山简的军队战
败,就跑回去了。[22] 而王衍等人竟扔下晋怀帝率十几万大军公开逃跑。结果他们被
石勒全歼。七月,洛阳失守,晋怀帝被俘,接着汉国大将石勒闪击荀唏,青兖沦陷。公
元313年(建兴元年),晋怀帝在平阳遇害,在长安的晋愍帝下令司马睿、刘琨等的共
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击平阳。结果身为此战主力的司马睿在士族的鼓动下竟抗命不遵,
致使西晋王朝的最后一次大反攻流产。公元316年(建兴四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40
] 。而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开始。[22] 而后,各族陆续
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32]
不久,完全代表士族利益的东晋建立。[22]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三个忠于晋朝的地
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凉州张寔。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
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密令将刘琨处死,之后段匹磾也被石勒击败。最后,在凉州
张寔去世之后,其弟张茂向前赵的刘曜称臣。至此东晋在华北的势力全部消灭。[32]
2
疆域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