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d*r
1
圈地自古有之,然而在不同的地区,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其中对比最强烈的,当属十六
世纪的英国,和今天的中国。
英国的圈地运动兴起于十六世纪,原因是羊毛价格上涨,使得畜牧业对土地的需求激增
,巨大的利益刺激了领主们对土地渴望。一提到“圈地”两个字,人们总会联想到武装
驱逐、斗争、流血、饥饿和流民。然而在英国,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历经一百五十多年
,被圈占的土地不到全国土地的3%,几乎没有流民出现,更没有流血冲突,一切进展得
缓慢但人性十足。虽然圈地运动在十六世纪达到顶峰,但早在1235年,英国就曾颁布法
令,规定领主在圈地时必须给农民留下足够的牧场。到了圈地的过程中,又有相关法律
规定不得推倒房屋,不得把用于农耕的土地改为牧场,摧毁的房屋要立即重建,圈占的
耕地也必须恢复。从法令上看,完全就是反圈地的。从实际意义上看,最大限度保护了
农民的利益。
当时英国实行的还是领主制,领主们对土地拥有无可争议的所有权,农民只是生活在领
主的土地上,耕种领主的土地。然而领主们并没能随意处置那些土地,还要以协议的方
式达成圈地的目的。比如用一定比例(一比多)向佃农提供大于原有耕地面积的荒地,
以此来换取他们同意圈占土地。那么领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有两点:法律和荣誉。
国王和议会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和限制领主们的圈地行为,还设立专门的调查委员
会,以保证法律的实施。另一方面,如果农民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可以向法庭申诉,
调查委员会将立即采取行动。领主们都是贵族,他们自视甚高,都不愿意为了土地损害
自己家族传承的荣誉,自然会懂得收敛。于是英国的圈地运动进展极其缓慢,却到处都
看得到法理和人性的力量。
再看中国近二十年来,由房地产引起的圈地运动,相比之下英国圈地就像文艺复兴,中
国圈地就是贩运黑奴。特别是最近十年,房地产以变态的速度和不负责任的态度飞速发
展,全国各地能卖的地都在卖,能占的耕地都在占,能拆的房子都在拆。至于过程嘛,
完全可以(并不限于)和开头那些词语联系起来。从断水断电、流氓骚扰、雇佣黑社会
强拆,到国家暴力机关直接参与强拆,手段层出不穷,有的家庭是半夜别人强行从家中
拖出来,眼睁睁看着全部家当随着房屋一起坍塌,有的是出门吃个饭,回来时家就成了
一片废墟。自焚的有,跳楼的有,生生被强拆的房屋压死在自己家里的也有……处处都
是血腥和暴力。因为拆迁导致死伤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有一次拆迁就有一次流血。
在中国,土地“理论上”是属于人民的,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的境遇还赶不上几百年前,
生活在别人土地上的英国农民?
还是那两个原因:法律和荣誉。法律上有的,谁都可以去申诉,可在这之前,想想法院
是谁家开的。而且诉讼期限之长、程序之复杂完全不像是给人提供法律服务,根本就是
告诉你:你还是别告了,我们都嫌麻烦。
要靠当权者的荣誉感,那更是天方夜谭。当权者只看重政绩和个人利益,荣誉对他们来
说只是一张面子,盖得住就行。至于盖住的方法,两千多年来的吏制早就给他们充足的
参考了。
面对圈地,英国人有法律做武器;中国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avatar
M*s
2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