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8
1
智者择地而居
最近一段时间,我身边的一些患难与共的好朋友,因为个人信仰的原因不断的遭受恶人
的诬告与迫害,陆陆续续的被驱赶至异国他乡,流离失所。小人得势,坏人发狂,好人
蒙冤。我在心情郁闷与忧伤之余,也不得不思考自己是否应该迁居他乡的问题。信手翻
开孔子的《论语》一书,一段名言映入眼帘:“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
怀惠。”
我个人对前两句话的理解是:君子怀德,君子每天所思考的是修德,他居住的地方必然
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之处。与道德高尚的人为邻,自己必定受益不浅。小人怀土,土
是地利,小人居住的地方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如易于升官发财或获取暴利的地方等,
一旦定居之后,则贪图安逸而不思迁徙。因此不同的择居方法就能分辨君子与小人。
我把自己的理解与两位年轻的朋友分享,不料想她们因为没有学习过古文而不同意我的
观点,认为孔子的原话中并没有君子择地而居的内涵。然而,做人的道理是贯通圆容的
,孔圣人在《论语・里仁第四》中对择地而居有一段更为明确的提示:“里仁为
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如果把这一段话翻译为白话文,意思是说:“一个乡村或社
区应该具有淳朴、忠厚、仁德的风气才算美好,如果选择居家住所,不晓得去选择风气
淳朴善良,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算得上有智慧呢?”细思之,每个人的道德修养虽然
是个人自身的事,但是也与他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
朋友的选择,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
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道德高尚之人的影响;反之,就有可能随波逐流,与邪恶
之辈同流合污。孔子在此是教诲世人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利于自己的人生修行。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古书《列女传》中则更
详细的记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起初,孟家离一处公墓不远,小孟轲看了一些送葬
人的情景,自己就模仿起来,成天在沙地上埋棺筑墓。孟母看出这样的地方对孩子影响
不好,就搬家到了一个集镇。小孟轲又学着那些挑提卖货的人吆喝叫卖,孟母只好再次
搬家。最后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小孟轲模仿学校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摆弄俎豆祭器,
学习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这才终于放心地说:“这里才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
然而,孟轲上学以后,有点贪玩,进步不大。有一次孟母问他:“学习得怎么样?”孟
子回答说:“还是那个样。”孟母听后,拿过剪刀就剪断了织机上的线,说:“你荒废
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线,布就织不成了一样,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有成为供人
使唤的下人。”孟轲从此拜孔子孙子的学生为师,勤奋学习,终于成了一代儒家宗师。
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代人类社会中,生活的环境如同一个大染缸,会将形形色色
的人同化于其中。一个人处在修心重德、正气的环境中,他会受到身边人们的言行教化
,自觉的约束自己,使自己不断的长进;相反,一个人处在道德颓废、弄虚作假的环境
中,他也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使其正邪不分,随波逐流。由此看来,虽然选择
居所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明辨正邪,远离小人,择地而居,才
是智者所为。
http://tinyurl.com/yykzg7f3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