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上海的繁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转载)
avatar
上海的繁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转载)#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G*U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SU (唐寅),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上海的繁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6 02:42:52 2011, 美东)
上海的繁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凤凰大解密
上海是1949-1978年从中央政策最大受益者之一
由于工农业剪刀差政策的原因,1949-1978年上海GDP增长远快于其它省份,1952年全国
GDP679
亿元,上海GDP为35.86亿元占当时全国1/20,但到了1976年上海GDP已占全国1/6,增长率
远远超
过全国平均水平.
1984-1992年上海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城
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
、广
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由于上海国
有职工
没创业精神的原因,这段时间上海虽有开放政策却发展的很慢。
1992-2006年上海是中国政策最大受益者(浦东开发)
可见从1949-2006年,上海一直是中央政策的最益者。
如下是这几年上海从中央得到利益的6个实例。
1。把武汉的国债交易中心也搬到了上海 ,以前武汉的国债交易全国的2/3。
2。为支持上海国际航远中心的建设,一纸行政命令,把在广州辛辛苦苦发展了几十艘
集装箱
船的广州远洋公司连根拔起搬到上海。广远现在已彻底不能发展,广州远洋公司可是广
州人几
十年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效益很好的企业.
3。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钻石交所放在上海,番禺是全国最大的钻石加工
基地,连
同附近的东莞,深圳几乎包揽了全国所有的钻石加工工业,从2002年6月1日起全国钻石
进口及
报差都在上海钻石交所,广东企业的货都从上海进口再运回广东,大大加重生产成本,为
何不把
钻石交易所放深交所,广东集中了全国绝大部份的钻石加工工业。
4。中国的原油交易放在上交所而不是深交所,但国家几个最重量的石油储存库是在广东
,中国
很多原油是从湛江港入口的,湛江是中国距离波斯湾,印尼,马来西来等中国最大石油源
来地最
近的深水港,2004年至今年几次柴油紧张都有大批的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省的运油车
南下广
东抢购柴油,这是足于证明广东石油储存库有多大,而且广东也是全国最大的石油消费地。
5。深圳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白金加工基地,连同附近的东莞,广州,惠州几乎包揽了全国
所有的
黄金白金首饰加工工业,国家却把黄金交易所也在上交所,而不是深交所。
6、停了深交所新股发行X年。
中央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的其它事实(其它城市是没有的)
央行第二总部
中国资金拆借市场,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上海产权交易所,
国家黄金储备运营中心
国家外汇储备运营中心
央行总行征信系统中心
支票节流数据处理中心
中国反洗钱资金监控中心
在中央的号召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已有多个营运中心落户
上海。
交通银行,四大行信用卡,资金运营,数据中心,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第二总部也设在上
海。
由于政策人为指定金融中心,国内很多其他城市甚至没有这方面的准入资格,上海在没
有经过
国内竞争的条件下获得了“金融中心”的“称号”,至少有几个好处:
1、每年巨额的金融交易税收,而这些交易其实很多本来是国内其他地方的交易,只是
由于上
海是很多金融产品的交易中心,因此把其手续费和税收揽入自己口袋。
2、由于成为“金融中心”而吸引了众多国外金融机构设立其中国总部,不但把更多税
收装入
自己口袋,而且还创造了地产、劳动力等一系列的需求。
3能吸引更多外国公司。 例如,比利时一家公司要投资中国,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他会
优先选择有本国银行所在的地区进行投资,因为本国银行对其信用往往较为了解,贷款
也相对
容易。
(以上的2、3点原因所造成的影响要比第一点要深远得多,也大得多)
我想说明的是,国内的很多城市不但在某些领域失去了竞争的资格,甚至在一开始的时
候就失
去了市场准入资格。我们不是实行市场经济吗?!
从国外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看,金融中心是由于市场力量自然聚集大量资金,并且经过
各地优
胜劣汰形成的,根本不会象我国这样由行政力量人为指定。为何中国要人为指定金融中
心?
avatar
G*U
2
ding
avatar
h*s
3
钱。
avatar
K*n
4
瞎扯! 上海在解放初期财政和中央是一起的, 上海财政占了中央接近1/3. 我外婆是离
休干部, 她在我小时候经常提起这事. 30年代的东亚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工业重镇, 中
国拿得出手的, 没有打得稀巴烂的, 除了上海, 还有谁? 别提北京,北京当时就是个消
费城, 没有什么工业的. 解放后上海倒是没落了. 90年代后又爬起来的.
另外补充一句, 我不是上海人,家里没人是上海人,也不太喜欢上海人.
avatar
h*i
5
解放前上海只是江苏省的一个市,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多少地位, 本是个小渔村
,只是洋人进入后才发展了起来,上海只是个中国被殖民受屈辱的衍生品,说的难听点
,上海是个被洋人强奸的贫家女,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地位的,身份低微了些,当然
也是中国人的痛; 上海过去的繁荣,是反映在 洋人,当权者和极少数有钱人过着的豪
华生活,其豪华程度确实没有一个亚洲城市可以比, 香港 更不用提了, 然而,上海
作为一个城市是不值一提的,上海城市本身又没有多少历史,也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绝大多数老百姓生活在极其贫穷之中,现在的印度就是当时上海的一个缩影.
共产党土八路, 在山沟里闹革命实在太苦, 天天意淫上海的花花世界,十里洋场。接
收 上海后,竟然要一个元帅当市长,还将上海划作直辖市,决意要将上海打造成他们
意淫中的大上海,就开始折腾全中国。 土八路后来发觉,上海 的花花世界不是他们想
象的那样,洋人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打造不出来的, 失望了,觉得有点受骗了,便一脚
把上海踢开,打入冷宫。几十年过去了,土八路富裕起来了,信心有了,外国也去过了
,见过了,便又想起了未实现的上海花花世界, 感 觉这次打造十里洋场的机会成熟了
;这是好事,但土八路的思路还是没变, 用一贯的强权手法,拔高上海的地位,这次
打造大上海算是成功了,原因之一,是因为现在的上海人早已不是当初的上海人了.
avatar
H*r
6
大家不要内讧了
主要矛盾是国进民退,政府钱多的花不完,老百姓民不聊生
avatar
K*l
7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和漫长的,所以要动用行政手段,把资源都集中起来,打造一
个金融中心,等市场自己慢慢积累,黄花菜儿都凉了。
其实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不也有点类似吗?一个偌大的中国,二战后封闭了这
么多年,香港是唯一的国际通道,而且是英美法系,作为东西方的桥梁,资源都集中过
去了,到现在,其制度上的优势仍然是巨大的,从而可以继续吸引各种资源。
avatar
C*e
8
lz不是上海人,也不太了解上海
上海的繁荣顶峰在30年代
解放后的上海是地方发展史的倒退
反感上海的大有人在
但是我所见到的是更多的人涌入上海
很多事情没有必要用语言去解释——历史和现实是最好的说明
avatar
h*i
9
现在的上海人有几个真正了解上海?连上海话都讲不连牵,现在的上海话都象江北话,
解放前后的上海话带有浓浓的苏州吴语韵调,当时上海男士要在社交场合显示体面文雅,说话一定是要带吴语韵调的。
avatar
P*5
10
现在不管到哪个地方听到一口浓浓的方言,感觉就跟见到地上一口浓浓的痰差不多
avatar
r*n
11
先帝喜欢东都,没有办法
avatar
r*n
12
80年代每次年底邓小平来上海, 上海市民就开玩笑说又来要钱了. 江泽民真正掌权之前
, 上海的基建非常差, 80年代末还有人倒马桶, 90年代中新房还多数没有煤气得排个一
两年队才轮到, 很多家里装修好不舍得烧煤饼就在走廊, 阳台上烧, 厨房都不用的. 而
同期别说北京, 就是天津都早就解决了煤卫. 还有地铁现在看着挺像样, 可一号线是什
么时候才开工的? 上海的公交车拥挤程度也远远超过北京, 天津. 以前早高峰时专门雇
了退休工人在车站负责往车上"推人", 因为常有人"吊车", 里面挤不下还硬上, 门关不
上就得外面有人推.
要说吸血最狠的那还是北京吧.
avatar
s*d
13
基本上这道理在中国凡是明白人都清楚的。包括所有的大城市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建立在
对农村或其它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剥夺之上。农民和工人在今日社会中啥地位?
问题是LZ你想怎么样?
你能怎么样呢?
不过你做点科普也是好的,赞一下。
大家都认为制度有问题,但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东西一直没人改?怎么改? 改成什么?
建设比批评来的更重要些。
avatar
z*6
14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人民银行
清算中心都在北京。
avatar
m*l
15
废话, 不就是把中国所有的发展重投资到上海.
不过中共这样做也有道理.
兵贵精不贵多.
有了这样的城市, 可以对外逐一击破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ding
avatar
c*6
16
姑苏还漏了大学呢,浙大中央大学东吴大学很多系都被搬到上海去了
avatar
G*U
17
凭心而论,上海有进有出比北京好了很多,但后面几条把别人搞的拿走不太好,这样很打
击自由竟争
的积极性.上海经常说交的税占全国多少是不假,但里面有很多只是代收然后以本地名义
交了上去,
看着自留比低其实是占了便宜的.

【在 c********6 的大作中提到】
: 姑苏还漏了大学呢,浙大中央大学东吴大学很多系都被搬到上海去了
avatar
s*2
18
看到那篇《上海的繁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只能说,原帖主,及部分回帖者太不
了解上海,以及中国了。
表面上看,上海的繁荣起始于鸦片战争后的开埠,洋人,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到30年代顶峰时期上海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非但于此
,它也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商业之都。49年后共和国决定优先发展上海不是没理由的
,而是由上海当时无以伦比的经济地位,工业基础决定的。看得出原帖主是珠三角人士
,试问解放初的广东,乃至香港,比之上海差距何其大哉。
到了改革开放,上海虽位列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但得到的政策照顾远远不及那4个经济
特区,集全国之力几乎一夜间冒起的深圳就是例证。原文作者作为珠三角人士,对上海
耿耿于怀,却不提深圳当初得到怎样的照顾,有点可笑了。
到浦东开发后,国家力塑上海为金融中心,是非常正确的。我国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面对境外香港,国外新加坡,东京等城市的领先优势,必须集中力量,才会有竞争力。
而这个地点选在上海,是不言而喻的,深圳离香港那么近,对我国腹地的辐射力也远不
及上海,经济规模也差得很远。
以上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上海作为近代以来(包括解放后,但不仅是解放后)中国的事
实上的经济之都,是有其深层原因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上海是以整个江南为背景的。上海开埠前确实是默默无闻的小县
城,但她所依托的江南地区,是我国自唐末至南宋以来,近千多年里毫无争议的经济最
发达地区。中国以农业立国,江南一向就是鱼米之乡。从商业上说,再来看看中国历来
的三大拳头产品,千百年来时代为我国挣回无数白花花银子的丝绸,茶叶,瓷器:
丝绸 -- 苏杭丝绸制品至今历久不衰
茶叶 -- 以龙井为首的各色名茶,遍布江南
瓷器 -- 景德镇也属于大江南范围,宜兴紫砂瓷也是享誉天下。
经济的繁荣,折射到文化上,以江南才子为代表的江南文化,也非常发达,文人墨客,
名流雅士乃至高官大员层出不穷。 有这样的背景,到了清末天平天国军打来,当时江
南很多富商,士绅为避战乱,逃到上海租界落脚,由此使得上海开始吸纳整个江南地区
,也是整个中国最优秀的人才,资金。再加上洋人带来的资本主义技术,制度,上海才
一步步发展成我国近代经济之都。
第二,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而长江是我国毫无争议的第一黄金水道。水运的效率本来
就远高于陆运,而长江水系的航运价值我记得好像占据全国内河航运的近90%。上海占
据这样一个有利位置,其对内地的经济辐射能力,已远远超出了长三角。而位于长江中
上游的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也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这种辐射力是我国另两个经济
圈的中心城市(珠三角的广深,环渤海的北京)所不具备的。
所以说上海的经济龙头地位是以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千年发展和领先地位作基础的。
否则的话,当初鸦片战争后,5口通商,为何最后上海独占鳌头?只是在改革开放后,
因为毗邻港澳,政策优惠,加上人民勤劳智慧,珠三角才迅速赶超。但长三角这千年优
势的形成,也不是那么容易被颠覆的。这不,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开始发力追赶,目前
总量已远超珠三角,在不久的将来人均超出也很有可能。
说这些,不是要搞地域歧视,扬某地,贬某地。我国的三大经济中心地区,都是共和国
的巨大资产,而区域优势的形成,是有其内在深刻的原因的,区域分工的不同,也都有
一定道理。在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三大区域应该全力合作,共同发力,带动全
国,不断前进。经过短暂消沉,长三角已经重回中国经济最强区域。那么相信不久,经
过1840年以来的百多年迷茫,中华民族很快必将回到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地位,三大中
心应为此宏伟目标共同努力。
avatar
h*n
19
那是因为民国的时候蒋光头对上海的倾斜政策比土共还大,基本上把天津的银行都迁到
上海了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瞎扯! 上海在解放初期财政和中央是一起的, 上海财政占了中央接近1/3. 我外婆是离
: 休干部, 她在我小时候经常提起这事. 30年代的东亚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工业重镇, 中
: 国拿得出手的, 没有打得稀巴烂的, 除了上海, 还有谁? 别提北京,北京当时就是个消
: 费城, 没有什么工业的. 解放后上海倒是没落了. 90年代后又爬起来的.
: 另外补充一句, 我不是上海人,家里没人是上海人,也不太喜欢上海人.

avatar
G*U
20
你的回贴相当的有质量,回贴的人当中不光你我,我相信有2/3的人都知道30年代是上海
最值得回忆
的地方包括作者.但一段历史分了两个政权所以就从49年说起.在这里不是要搞地域岐视
,但上海的
幅射是否真的那么好,看一看苏州和嘉兴就知道了,要知道苏沪嘉小片文化上可是非常接
近的.宁波
搞港口,苏州搞工业,如果在公平竟争中败下阵来那无话可说,这是良性循环.

【在 s******2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那篇《上海的繁荣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只能说,原帖主,及部分回帖者太不
: 了解上海,以及中国了。
: 表面上看,上海的繁荣起始于鸦片战争后的开埠,洋人,及随之而来的中国官僚资本,
: 民族资本。到30年代顶峰时期上海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非但于此
: ,它也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商业之都。49年后共和国决定优先发展上海不是没理由的
: ,而是由上海当时无以伦比的经济地位,工业基础决定的。看得出原帖主是珠三角人士
: ,试问解放初的广东,乃至香港,比之上海差距何其大哉。
: 到了改革开放,上海虽位列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但得到的政策照顾远远不及那4个经济
: 特区,集全国之力几乎一夜间冒起的深圳就是例证。原文作者作为珠三角人士,对上海
: 耿耿于怀,却不提深圳当初得到怎样的照顾,有点可笑了。

avatar
C*e
21
一看就没见识
上海是进入腹地的重要口岸——几乎所有资源都经流此地
占领的目的是什么?资源掠夺
资源的瓶颈都打的西八烂——掠夺个头啊

【在 h****n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是因为民国的时候蒋光头对上海的倾斜政策比土共还大,基本上把天津的银行都迁到
: 上海了

avatar
C*e
22
地方文化——你没错
就贸易的全球性和经济的国际化倾向来说,上海的地理位置无与伦比
——太平洋东岸的中心点,长江的入海口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回贴相当的有质量,回贴的人当中不光你我,我相信有2/3的人都知道30年代是上海
: 最值得回忆
: 的地方包括作者.但一段历史分了两个政权所以就从49年说起.在这里不是要搞地域岐视
: ,但上海的
: 幅射是否真的那么好,看一看苏州和嘉兴就知道了,要知道苏沪嘉小片文化上可是非常接
: 近的.宁波
: 搞港口,苏州搞工业,如果在公平竟争中败下阵来那无话可说,这是良性循环.

avatar
s*2
23
呵呵,太平洋东岸的中心点在巴拿马附近吧?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地方文化——你没错
: 就贸易的全球性和经济的国际化倾向来说,上海的地理位置无与伦比
: ——太平洋东岸的中心点,长江的入海口

avatar
C*e
24
哦,难怪那边要开运河~
多好,中国都不用开,直接连长江

【在 s******2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太平洋东岸的中心点在巴拿马附近吧?
avatar
s*2
25
30年代的上海是不错,但上海可不仅是那时候不错。我说了,上海在几乎整个近代都是
中国经济之都,包括解放后。甚至在上海比较消沉的改革开放初期,单以城市论,上海
仍是全国第一。49年开始国家优先发展上海,是有原因的,因为上海基础好。同时国家
也是有回报的,看看上海历来对全国的贡献就知道了。
上海对江南地区的辐射力是非常好的,其长三角龙头地位在区域内是公认的。注意到长
三角两省一市在行政上互不隶属,不像广东那样,所以更加难得。而同时整个江南的长
期富庶,千年来的中国第一经济区域,也使长三角有很好的基础来承接上海的辐射。我
一直强调的是,上海不单是上海,而是带领着江南这个中国千年来的财富中心。
我不知您的宁波,苏州例子具体想说明什么,方便的话还请明示。苏州不沿海,不可能
搞港口。而苏州离上海非常近,承接上海分离出的工业项目,又可利用上海的金融,交
通中心作用,这正是被辐射的例子。
关键是各地的产业规划上不可能完全自由竞争,竞争是有的,但国家统一调配意志也是
不可避免的,您不会天真到以为国家会完全取消统一布局吧?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回贴相当的有质量,回贴的人当中不光你我,我相信有2/3的人都知道30年代是上海
: 最值得回忆
: 的地方包括作者.但一段历史分了两个政权所以就从49年说起.在这里不是要搞地域岐视
: ,但上海的
: 幅射是否真的那么好,看一看苏州和嘉兴就知道了,要知道苏沪嘉小片文化上可是非常接
: 近的.宁波
: 搞港口,苏州搞工业,如果在公平竟争中败下阵来那无话可说,这是良性循环.

avatar
n*t
26
苏州嘉兴既不靠海又不靠江,宁波虽然靠海,但离长江太远。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上
海比较,先天不足。这就是上海的地利。上海的地利在农业社会并无特别优势,进入工
业社会后,地利遇到了天时,获得迅速发展是很正常的。有了天时地利,被赶超的城市
不服气也没用。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的回贴相当的有质量,回贴的人当中不光你我,我相信有2/3的人都知道30年代是上海
: 最值得回忆
: 的地方包括作者.但一段历史分了两个政权所以就从49年说起.在这里不是要搞地域岐视
: ,但上海的
: 幅射是否真的那么好,看一看苏州和嘉兴就知道了,要知道苏沪嘉小片文化上可是非常接
: 近的.宁波
: 搞港口,苏州搞工业,如果在公平竟争中败下阵来那无话可说,这是良性循环.

avatar
G*U
27
南通和嘉兴和上海近在直尺,但发展一般,靠上海幅射是不行的.江苏浙江很多路修到上
海都成了断
头路.尽管上海占了浙江的洋山港但吞吐量还是比宁波低,苏州的工业总量也和上海不相
上下.苏州
是有港口的,运量是宁波的一半,在中国排前八.如果没了自由竟争,那上海也离走下坡路
不远了.

【在 s******2 的大作中提到】
: 30年代的上海是不错,但上海可不仅是那时候不错。我说了,上海在几乎整个近代都是
: 中国经济之都,包括解放后。甚至在上海比较消沉的改革开放初期,单以城市论,上海
: 仍是全国第一。49年开始国家优先发展上海,是有原因的,因为上海基础好。同时国家
: 也是有回报的,看看上海历来对全国的贡献就知道了。
: 上海对江南地区的辐射力是非常好的,其长三角龙头地位在区域内是公认的。注意到长
: 三角两省一市在行政上互不隶属,不像广东那样,所以更加难得。而同时整个江南的长
: 期富庶,千年来的中国第一经济区域,也使长三角有很好的基础来承接上海的辐射。我
: 一直强调的是,上海不单是上海,而是带领着江南这个中国千年来的财富中心。
: 我不知您的宁波,苏州例子具体想说明什么,方便的话还请明示。苏州不沿海,不可能
: 搞港口。而苏州离上海非常近,承接上海分离出的工业项目,又可利用上海的金融,交

avatar
G*U
28
嘉兴靠海你可以去看地图,苏州有个刘河港是郑和下西洋的地方,苏州市内河第一大港就
在长江边.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苏州嘉兴既不靠海又不靠江,宁波虽然靠海,但离长江太远。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上
: 海比较,先天不足。这就是上海的地利。上海的地利在农业社会并无特别优势,进入工
: 业社会后,地利遇到了天时,获得迅速发展是很正常的。有了天时地利,被赶超的城市
: 不服气也没用。

avatar
b*e
29
说起来就是长江第一港的位置问题,长江口很宽风浪比较大,所以长江的最后一条主要支流上会形成一个大港,这个最后一条主要支流就是太湖水系。
这些城市的兴衰跟太湖排水道的走向很有关系,本来太湖水主要从吴凇江排入长江,后
来明初吴凇江淤塞,为了排除水患,北边开了水道入浏河,然后从浏河入长江,这条水
道是太湖排水主要通道,水深港阔,浏河也就牛起来,南边也开了条新水道,当时起辅
助作用。到了明末浏河水道淤塞,太湖水转而走南边那条水道,把河道给冲宽冲深了,
就成了现在的黄浦江,然后上海就发展起来了。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嘉兴靠海你可以去看地图,苏州有个刘河港是郑和下西洋的地方,苏州市内河第一大港就
: 在长江边.

avatar
w*s
30
什么辐射不辐射。我只认城市群的概念。
中国的城市也就辐射一下他的郊区吧。
上海辐射好,为什么上海农村还不如苏州农村?
苏州为什么经济还可以,本身就因为他地理位置比较好,在加上基础比较好。
苏州下面的县经济好,本质也和苏州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位置都比较好。
无锡的宜兴,农业经济时代很发达,文化兴盛,现在差了,无非现代交通不便利。
嘉兴不如苏州,也不是如你暗示的他们发展不行,嘉兴比苏州无非规模小得多。
太湖流域都差不多,经济的差别的原因,一个位置上有一点小区别,一个政策。
接受上海“辐射”大的苏州和受不了多少辐射的常州,实际上市域经济也没有多少区别。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南通和嘉兴和上海近在直尺,但发展一般,靠上海幅射是不行的.江苏浙江很多路修到上
: 海都成了断
: 头路.尽管上海占了浙江的洋山港但吞吐量还是比宁波低,苏州的工业总量也和上海不相
: 上下.苏州
: 是有港口的,运量是宁波的一半,在中国排前八.如果没了自由竟争,那上海也离走下坡路
: 不远了.

avatar
s*2
31
呵呵,一个上海也不可能保证周边所有地区都发展的好。上海总的集装箱吞吐量好像已
经世界第一了吧。
您说的竞争很重要,不过这个放心,不会没有竞争的,国家是有战略规划,但不可能啥
都包办,取消竞争。
关键是要看到原帖的两个误区:
1,上海发展是靠国家照顾。
2, 涉及战略行业(比如帖中多次提到的金融),应该只有竞争,国家不该有统一规
划。
显然这两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南通和嘉兴和上海近在直尺,但发展一般,靠上海幅射是不行的.江苏浙江很多路修到上
: 海都成了断
: 头路.尽管上海占了浙江的洋山港但吞吐量还是比宁波低,苏州的工业总量也和上海不相
: 上下.苏州
: 是有港口的,运量是宁波的一半,在中国排前八.如果没了自由竟争,那上海也离走下坡路
: 不远了.

avatar
G*U
32
上海的原十县明显地理也不差,但上海不如苏州放权.昆山原是六县老六但83年市管县后
就不一样,
很多北方城市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造成整体不行.如果市区吸血那以苏州的财
政可以城建
搞的很好.

别。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辐射不辐射。我只认城市群的概念。
: 中国的城市也就辐射一下他的郊区吧。
: 上海辐射好,为什么上海农村还不如苏州农村?
: 苏州为什么经济还可以,本身就因为他地理位置比较好,在加上基础比较好。
: 苏州下面的县经济好,本质也和苏州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位置都比较好。
: 无锡的宜兴,农业经济时代很发达,文化兴盛,现在差了,无非现代交通不便利。
: 嘉兴不如苏州,也不是如你暗示的他们发展不行,嘉兴比苏州无非规模小得多。
: 太湖流域都差不多,经济的差别的原因,一个位置上有一点小区别,一个政策。
: 接受上海“辐射”大的苏州和受不了多少辐射的常州,实际上市域经济也没有多少区别。

avatar
n*t
33
浏河港在太仓,虽然你可以说太仓归苏州管辖,但你看看地图就知道实际上太仓离上海
比离苏州更近。而且习惯上苏州人都爱说自己靠太湖,不说靠长江的。此外,苏州那条
内河的宽度和深度能和流经上海市区的黄浦江相提并论吗?黄浦江在市中心外滩有500
米宽,可以通过万吨轮,在吴淞口入长江时有800米。严格说起来,上海市区离长江还
是挺远的,很多上海人都没有亲眼见过长江,上海人也更习惯说家靠黄浦江而不是长江
,但黄浦江宽阔的水域把市区和长江,再通过长江和海洋无障碍地联系了起来。嘉兴市
要通过海盐县和平湖市才能通海,可是嘉兴市区和这两个地方之间有像黄浦江这样的大
河吗?就算苏州嘉兴都沿江靠海,有上海靠得这么便利吗?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嘉兴靠海你可以去看地图,苏州有个刘河港是郑和下西洋的地方,苏州市内河第一大港就
: 在长江边.

avatar
w*s
34
80年代,上海以前的10个县,上海县和嘉定县都是全国突出的,上海县实际上当年的第
一强县,其他的
不怎么好。
苏州的县,当时乡镇企业领了风气之先的。 昆山乡镇企业差,倒真是托浦东开发的福。
长三角的事,其实国家不管,早发达了。
现在也是,还是管得太多。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上海的原十县明显地理也不差,但上海不如苏州放权.昆山原是六县老六但83年市管县后
: 就不一样,
: 很多北方城市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造成整体不行.如果市区吸血那以苏州的财
: 政可以城建
: 搞的很好.
:
: 别。

avatar
G*U
35
上海占了很多资源,但发展时能不能考虑到外地就不一定了,如果连接壤的地方都幅射不
了,那远的
就更不用说了.苏州宁波能发展成这样还是在上海打压之下的结果.以上海的资源应该人
均超过周
边城市50%总量两三倍才说的过去.

【在 s******2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一个上海也不可能保证周边所有地区都发展的好。上海总的集装箱吞吐量好像已
: 经世界第一了吧。
: 您说的竞争很重要,不过这个放心,不会没有竞争的,国家是有战略规划,但不可能啥
: 都包办,取消竞争。
: 关键是要看到原帖的两个误区:
: 1,上海发展是靠国家照顾。
: 2, 涉及战略行业(比如帖中多次提到的金融),应该只有竞争,国家不该有统一规
: 划。
: 显然这两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avatar
w*s
36
上海地理位置决定他是中国第一经济城。
GUSU的意思是别阻碍其他城市的发展。上海的存在,给其他城市带来了机会,但却是也
有资源过度集
中,以及,对其他城市刻意压制的毛病。

500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浏河港在太仓,虽然你可以说太仓归苏州管辖,但你看看地图就知道实际上太仓离上海
: 比离苏州更近。而且习惯上苏州人都爱说自己靠太湖,不说靠长江的。此外,苏州那条
: 内河的宽度和深度能和流经上海市区的黄浦江相提并论吗?黄浦江在市中心外滩有500
: 米宽,可以通过万吨轮,在吴淞口入长江时有800米。严格说起来,上海市区离长江还
: 是挺远的,很多上海人都没有亲眼见过长江,上海人也更习惯说家靠黄浦江而不是长江
: ,但黄浦江宽阔的水域把市区和长江,再通过长江和海洋无障碍地联系了起来。嘉兴市
: 要通过海盐县和平湖市才能通海,可是嘉兴市区和这两个地方之间有像黄浦江这样的大
: 河吗?就算苏州嘉兴都沿江靠海,有上海靠得这么便利吗?

avatar
s*2
37
这些明显是发展中的问题,以一个经济之都的巨大规模来运行,不可能什么问题都没有
,有些还可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但相信以江南人民的能力,以中国人的智慧,这些都
会逐步解决。姑苏唐寅提到的这些,确实值得上海思考。

【在 G**U 的大作中提到】
: 上海占了很多资源,但发展时能不能考虑到外地就不一定了,如果连接壤的地方都幅射不
: 了,那远的
: 就更不用说了.苏州宁波能发展成这样还是在上海打压之下的结果.以上海的资源应该人
: 均超过周
: 边城市50%总量两三倍才说的过去.

avatar
G*U
38
昆山80年代就自费搞开发区是在浦东之前,苏州向来是倒逼,是做出了成绩国家不得不给
极别或待
遇.很多城市是因为级别才给,然后做的好不好就另说了.

福。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80年代,上海以前的10个县,上海县和嘉定县都是全国突出的,上海县实际上当年的第
: 一强县,其他的
: 不怎么好。
: 苏州的县,当时乡镇企业领了风气之先的。 昆山乡镇企业差,倒真是托浦东开发的福。
: 长三角的事,其实国家不管,早发达了。
: 现在也是,还是管得太多。

avatar
k*8
39
上海的繁荣?上海三十年代就是东方巴黎 亚洲第一大都会了
没有某集团 现在上海就是东京
avatar
z*e
40
主要关键点是地理位置
长江出海口的港口城市一定会繁荣
类似的珠江出海口的港口城市也很繁荣
avatar
h*i
41
恐怕你没有去过南方, 不过担保你不知道南方的定义。

【在 P***5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不管到哪个地方听到一口浓浓的方言,感觉就跟见到地上一口浓浓的痰差不多
avatar
P*5
42
不知道你怎么定义南北方,我最北去过山东,最南去过海南。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恐怕你没有去过南方, 不过担保你不知道南方的定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