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现实版美国大职场的生存法则 (转载)
avatar
现实版美国大职场的生存法则 (转载)# Working - 上班一族
i*n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iSun (I sun),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小孩回国签证有效期一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7 09:56:18 2013, 美东)
中国公民子女回国签证最长可申请多久有效? 两年多次? 这个网页上的长期有效,多
次入境商务访问签证是什么意思? 可以申请有效期长于两年的吗?
谢谢
大使馆网页上:
中国公民的外籍配偶、子女,以及所持护照的出生地为中国(含台、港、澳地区)的美
籍华人及其配偶、子女,可申办长期有效、多次入境商务、访问签证。申请时须提供中
国境内亲属出具的邀请函及亲属身份证件复印件,以及结婚证书、出生证明等配偶、子
女关系证明文件。
avatar
x*5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2015 (xia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现实版美国大职场的生存法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1 04:02:44 2015, 美东)
看过woking版网友helloguys的四篇“在美国混大公司”系列的帖子,感觉挺受用,很
真实!
所以整理在一起,分享出来。
《在美国混大公司(一)》
楼主的性格比较保守,因此一直喜欢混大公司。
大公司的好处是知名度高,日后跳槽简历好看点。缺点是收入和晋升机会可能比不上一
些小公司。
大公司一般繁文缛节很多,效率比较低。因此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能急。
在大公司的生存之道有方方面面,但最基本的一条是“不得罪人”。俗话说“小公司学
做事,大公司学做人”。要明白大家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话做事尽量留有余地
。就算是“猪一样的队友”,也要给人家留条活路。
在电邮、开会中,涉及责任的时候,尽量不要点名。而要用被动语态或者集体负责制。
与其说“John Smith told me to ignore the error message and proceed”,倒不如
说“We were told to ignore the error message and proceed”。
以上的语景明显是 blame fault。把 John Smith 捅出去,就没有余地了。如果 John
Smith 的后台硬,受伤的可能是自己。改用被动语态,就不需要挑明当事人。把 me 换
成 we 就变成了集体负责制。有责任大家一起承担。
在大公司做事情,通常有 due date。除非真的有需要,最好不要“提早交卷”。你可
以提早完成。但不要提早交卷。提早交卷一般没有好处,而且会把行情做坏。以后的要
求就更高了。
先写这么多。以后再补充。
原文链接: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orking/31521981.html

《在美国混大公司(二)》
提到“混大公司”,有的朋友就认为是玩虚的,日子长了会荒废武功。
其实这是“同桌吃饭,各自修行”。武功废不废,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公司。
楼主是技术控。虽然没有专利,但自己专业的书出版了两本,自己专业的顶级认证也拿
了两个。但楼主从来不张扬,在电邮签名中也是“深藏功与名”,不露山水。有老板甚
至对我说:“为啥不在签名中写上你的认证呢?某某只是初级认证,也写了一大堆。”
楼主并不是谦虚。俗话说“无利不早起”。做一件事要看有什么用处。如果是写简历,
或者求职面试,自然有多大吹多大。但在大公司,龙蛇混杂。一条基本原则是“Do not
volunteer information”。人家不问,你不必说,更不需要写在签名里。一两个认证
,在大公司 P 都不是。反而给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做弹药--“某某人是XXX认证,这个
工作交给他最合适了”。或者“某某人是XXX认证,居然犯这低级错误”。
又例如,在某次架构重组中,楼主调到另外一个组。工资没变,但却是组中最高的。正
式的 title 是 architect,但楼主把电邮签名写成 engineer。写 architect 除了招
人忌妒、把工作推给你之外,半点实惠也没有。
有人觉得这样很 WS,不能与阿三竞争。我只能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做总统收入还
比不上许多 P 民。有人选择做总统,有人选择做 P 民。
在公司省下的时间,当然不要浪费。要么接点私活,增加一下收入。要么自己充充电,
技术也好、项目管理也好,不要书到用时方觉少。
原文链接: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orking/31522067.html
《在美国混大公司(三)》
楼主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分享。有不同的意见也很正常。
楼主当年也“很傻很天真”,一腔热血,想为公司贡献出最后一分光和热。结果不如人
愿。有不少“稳拿”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楼主不懂得公司文化的结果。呵呵。也许是吧。
在大公司,真别把自己当回事。杜家滨当年在中国 IT 界红级一时。家滨是个有料之人
,与中国政府关系甚好,在微软和思科干了不少实事,行内是公认的。但最后在与香港
帮的争斗中败下来。离职前大半年还在思科当光棍司令。
楼主虽然与家滨一起吃过面条,但与他差十万八千里。因此在公司里就更不是一回事了。
在美国打工这些年,跟过不少老板,他们的教导值得分享一下:
1)“Life is like a spreadsheet”
意思是:在大公司你的价值通常体现在报表上。没有人会与你促膝详谈,去了解你到底
为公司做了什么。如何做好这份报表,时间的捏拿,十分重要。
譬如,你在公司的位置是 consultant。你的价值就在于 utilization。也就是
billable hours。有些项目,尤其是 IT 项目,是 fixed bid。这就大有文章可做。项目
bid 下来以后,LOE (level of effort) 发生变化是很常见的。你完全可以 bill 多
一点时间。这样的结果是:公司的报表上,项目的利润下降(但这不是你的责任),但
你的 utilization 提升。又或者,与老板协商,把一些 process improvement 的工作
时间算入 utilization。
大公司项目很多,这个亏、那个赚是常见的事。你不能保证公司的盈利,你只能尽量把
自己的报表做好。
2)“Stay Relevant”
意思是:就算你是个打酱油的,也不能让人觉得你是打酱油的。
譬如,你是个项目经理。工程师正在为客户解决技术问题。理论上说,你是帮不了忙的
。但你不能让人觉得你是 irrelevant(无关重要)的。要么在旁边倒茶递水,要么不
停地汇报进度(即使没有进展)。
3)“Where there's chaos there's money”
意思是:水至清则无鱼。
越大的公司,机构越是臃肿。无论是内部项目还是外部项目,通常是一个兵十个官。一
个小事要开几十个会扯皮。对于效率高的人(譬如楼主),这些是深恶痛绝的。恨不得
把十个官都毙了,马上把工作完成。
如果是你自己开的公司,当然有必要。早点把工作完成,就可以做下一个项目,多赚钱
,多盈利。但不是你的公司,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没有项目,就意味着没有工作。
不仅你没有工作,还把另外十个人的工作都弄没了。
说了那么多,有人会说“这不是大锅饭么?公司迟早被你这种人拖垮”。图样图森破。
一个典型的项目,小公司报价$100/hour。大公司报价是 $250/hour。但大客户就愿意
找大公司做。
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的人适合创业,有的人适合打工。有的人喜欢小公司
有活力,有的人喜欢大公司有资源。不需要标签稳拿或者卢瑟。
原文链接: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orking/31522325.html
《在美国混大公司(四)》
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项目。老板通常都会很客气地问有没有Volunteer。如
果没有人 volunteer,老板就帮你“volunteer”了。
老中,尤其是搞技术的老中,通常没有十拿九稳都不太乐意去接。怕项目搞砸了,会累
及自己,想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是没错,但不能一直这样保身。如果一直这样保身,给人的印象就是挑肥拣瘦
、工作不积极、没有 leadership。
在大公司,有的是资源,多数情况下是集体负责制,不需要过分担心会被项目拖累。挑
肥拣瘦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偶尔也需要“挺身而出”,让老板觉得你有担当。
把项目接下来,可以问公司要资源。上天很公平,愿意做 leader 的,通常都不会是最
吃力的那个。
接一些没人愿接的项目,也是刷存在感(stay relevant)的一种方法。大公司常说的
high visibility,或者 spotlight 就是说这些。
曾经有个员工,由于可计工作量(billable hours)不足,被放上了裁员名单。大公司
比较人道,提前30天通知。这员工当然要垂死挣扎,不断向上申诉,说他负责的项目如
何如何重要。
其实他负责的项目,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可计工作量又不足,平常没有人愿意
去做。正因为平常没有人愿意去做,刹那间要找个人接手却也不容易。偏偏又是政府客
户,利润虽少,但却不好得罪。最后折腾了两三个礼拜,由 director 写了个
justification,把他从裁员名单上拿下来。
大公司一次裁员几千人,多几个、少几个都不是什么事儿。一个项目多赚几个点、少赚
几个点,都足够养你到退休了。如何能让相关领导给你写个 justification,那才是值
得钻研的事。
原文链接: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orking/31522477.html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