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n*n
1
北昆简史
北方昆曲,简称“北昆”,是我国古老戏曲声腔昆山腔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北京、天
津及河北中部、东部一带。因长期与弋腔(高腔)联合演出,故称“昆弋腔”。辛亥革命
后,曾有人称其为“高阳昆曲”,建国后改今称。
昆腔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已流传到北方。清初,江苏的昆曲班社和艺人不断北上
献技,清政府曾把昆曲称为“雅部”,搬演于内廷。乾隆、嘉庆(1736-1820)以后,被
称为“花部”的秦腔、徽调、汉调相继进京,昆曲便逐渐衰落下来;
至道光年间(1821-1850),民间已无。
纯粹的昆曲班社,艺人中一部分返回南方,一部分依附于徽班,与皮黄艺人合作,后来发
展成为京剧中的“京昆”一派;另一部分则采取昆、弋(高腔)同班兼演的方式,向冀中
、冀东一带发展,与当地民间艺人合流,逐渐形成北方昆曲这一支派。
同治(1862-1874)初年,醇亲王奕还,在府邸设立了一个兼唱昆、弋两腔的王府家班安
庆班(后改名恩荣班)。光绪十六年(1890)醇亲王去世,恩荣班解散,大部分艺人回到故
乡,在家乡活动,并传授了大批青年子弟。
原恩荣班昆曲艺人徐廷璧,在离开醇亲王府后,到了京东滦州稻地镇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