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y*e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SP (SP), 信区: LES
标 题: 诚恳倾听文明的呐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1 06:16:28 2011, 美东)
感谢《世界日报》举办邀请龙应台来纽约演讲的活动。一直以来,她都如天边闪烁的星
辉遥不可及,能亲眼目睹这位傲岸峥嵘作家的风采,此等盛事对崇拜她的读者而言意义
重大。
十五岁那年,第一次穿了件露半边肩膀的小白花上衣去上班。到了餐馆门口,遇到同事
,只见她眉头一皱,“女孩子怎么能穿得这么暴露”,愉快的心情一下打了折扣,走进
餐馆,好朋友也苦口婆心说“穿成这样不太好吧”,经理奇异眼神是万支冷箭俱发的杀
伤力,射下了我童稚的坚持。我濡弱地穿上了那件人言可畏的外套。

做了丢脸的事,一整天的焦虑,连锁反应,挫折感让整个阳光灿烂的夏天发了霉。直到
某天,无意中翻到龙应台先生以嬉笑怒骂方式针砭时弊风格而著名的《野火集》,里面
有个故事讲某女孩因为穿着性感而被人强暴,面对众人“罪”有应得的指责。龙应台力
排众议说“女孩子穿得漂亮是应该的" 大意就是“一朵美丽的花就算无意中开到墙外,
也不代表你可以随意去摘,因为它自有美丽的权利。”

在那个忧郁苍白的青葱岁月,一个样貌自卑,念英文有障碍,要面对畸形家暴的小女孩,
突然间好像有人给我平反并做了我的后盾.有了她的翼护,我余下的夏天变得花枝春满
,欢心月圆。

这些话影响了我一生,无论面对鄙视的目光,咆哮的取笑,我都能坚持做一个特立独行
的人。不再惧怕别人怎么审判自己,而违心按世俗的常规生活。很多年以后,我买了《
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发现它的思想跟理念丝毫没有过时。草草略微阅读,淡忘中那
点点文字的碎屑,已成为生命中的“软胄甲”,护卫着我走过恶浪滔滔的人生沼泽。

也许因为她不看当权者的脸色,秉笔比直书“犯上作乱”的原故,发觉她的曝光率与她
的成就不成比例。其实她的《野火集》笔下描写的中国人阴暗面与劣根性并不比《丑陋
的中国人》逊色。她曾敬告读者,“不看我的书评,是你的损失”。每次听到有人不熟
悉她的作品,我会痛心疾首,学着她凌厉彪悍的风格说,“不看龙应台的书,是你作为
一个中国人最大的损失”。

龙应台先生无疑是当代中国文艺界引人注目的佼佼者,是文坛一面旗帜,对几代人产
生过深刻的影响,她的作品振聋发聩,风靡了整个华人社会。她的文字一面捍卫五千年
的传统,同时也承载了中国近百年的苦难,当然,也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社会国家应负的
责任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一再强调“境界”之外,还在《文学小言》里强调“内美
”。认为只有高尚人格才能创造出高超的意境,才能够成就伟大的文学。龙先生的文章
之所有经得时间的考验,正是因为它能超脱眼前的功利,风骨自在。

作一个好作家,最起码的底线是诚实无欺,而当今每年出版的上千作品中,忠诚于自己
是不易达到的品质,大多数人都有名利人际关系的考量。像龙应台这样带着"虽九死而
犹未悔”的真诚度、正义感为民请命,使很多作家自惭形秽。也正是这种高尚的情操和
气节,让读者对她的尊重与崇拜多年都未曾改变。

读者对于心爱的作家,读其文想见其人,所以有英国读者想见钱钟书而产生的“幽默
鸡蛋论”,往往把这个作家和她的作品混为一谈,不但她的作品不放过,凡事跟她有关
的都如数家珍到处搜集。
《龙应台评小说》与她的《野火集》和《大江大海1949》相比,知名度要相对低一些,
对我的影响依旧极为深远,读完这本书后,觉得它把自己的文学底蕴带到更高的领域。
她引经据典,一样样,一句句比较,什么是美,什么是酸,什么是假,不能光写纯洁善
良,怎么面对人性的阴暗面,令人挹之无穷。当看到她遭人怨毒带着万千愤恨给她寄冥
纸,她却说“充满了象征的美感”时,我学到了做人应有的风度,也更尊重别人对自己
文章的指手划脚定断高下。
念大学选修英文课的时候,我把她的评书咀嚼再三,受到极大的启发,把顺手牵羊的满
纸烟霞,学舌到评诗的功课上,结果那篇评诗的文章得了一个A!忘记了哪个评论家讲过
,文章像人生的北斗星永远照耀着那个曾阅读过此书的人,几年前,把这本书重读一遍
,飞逝的时光让自己成了半老徐娘,而对她的喜欢却如当初那般纯粹那般虔诚,正是“
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粉她似旧时”。

我在网上发文章,读者都说苦涩难懂的时候,我总会意淫要是有一天,我的作品要是能
让龙先生评一评那该多好啊!就算是像无名氏那样,被她嗤之以鼻,抛下“酸得咽不下
”的评语,应该也能享受到一种自受虐的快感吧!

本人一直对“星巴克”这种商业霸权心存反感,宁愿去逛那些特色店,朋友觉得很怪异
,追本穷源,才发现《面对大海的时候》那些已经模糊的理念早就潜移默化融在血液里
贯穿岁月中.当自己在在一家小小餐厅拥有了话势权的时候,也东施了一把“紫藤庐”
,免费给无名的画家、文艺工作,者挂画、租用场地,算是用实际行动向自己心仪的作
家致意。

看她去广州游玩的文章,原来那个喧哗挤逼被自己取笑为文化沙漠的故乡,遍布着如此
丰盛的近代古蹟。偏她在广州又被盗窃,而且还遇上了“恶奴”、“狗腿子”作风的警
员。没得到应有的公民待遇。唉!广州啊,你怎么不给我们广东人长点脸!
别人写她当官几年心得的《龙应台当官》也视作珍品,细细拜读。看了她生活的点滴,
剪头发付钱少看了一个零,经常忘带钥匙这些糗事,都因为自己也曾经历相同的荒谬剧
而感到很窝心。
连她帮楚戈写序的《咖啡馆里的流浪民族》我也会潇洒解囊,因为她很骄傲,很决绝,
很少写序,因为阅读需要品味,而我相信她的品味。
别人把她评为当代鲁迅,她却自诩比鲁迅写得好,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我觉得她比
鲁迅多了一点世界观,给了我们一个世界公民的身份,放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哪
个国家,只有自由平等博爱。
网上把她的《目送》媲美朱自清的《背影》,我觉得朱自清眼泪太多,她却逸兴遄飞俏
皮可爱更胜一筹,如暖暖的春风,徐徐撩动你心中的温柔。不知她可有张爱玲不屑冰心
之恨!
《啊,上海男人》她写的绘声绘色,不能不佩服她对社会众生百态的洞悉。
《作家影像》有提到她做副教授,会穿着牛仔裤或碎花裙坐在草地上给学生讲课,装束
上作风上都潇洒自在,一派“是真名士自风流’”。不仅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让学生
感受大自然的美,假如我们多一些这样的老师,就不会生产出那么多机械流水线上一个
模子烧出来的“罐头式”学生,社会上流行着那么多独孤信的侧帽故事。

她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所坚持,《龙应台当官》里有提到,每年市政府由马英九领导各
处首长与民众一起倒数的圣诞晚会她都缺席,因为她觉得这是西方移植到台湾的节日,
根底是空的。假如我们多一些像她那样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坚持的人,我们的端午节就
不会给韩国注册,中医也不会有了别名叫韩医。

看到她在台湾为古迹跟恶势力斗争,激情铿锵一步不让,绝对是有责任心的文化人。如
果中国多几个这样有良心的官员,北京这座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八百年古城就能免遭浩劫
,四合院不会被糟蹋得七零八落,毫不留情的被赶尽杀绝,连老舍、梁思成的故居都保
不住,然后搞一堆以中央电视台“大裤衩”为代表的恶心建筑,让它沦为丑陋之城。

可惜她只做了三年就挂冠而去,她的性格有棱有角,事非分明,在中国官场内斗定律下
不宜生存.寒塘孤雁飞得太高,距离不是一点点,而是十万八千里。也许,高官利禄对
于她这只鹓雏只不过是庄子口中的腐鼠罢了,就留给那些鸱吧!

为了参加儿子的成人礼,二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机折磨,刚一到转身就又回头。耿介
孤傲的她为这件事还流下了热泪,让我们见到她慈爱低眉,袖笼心香的婉转一面。

也很喜欢那本《请用文明来说服我》,她为《冰点》请命 ,向当权者抗议,为一小挫
开明的知识分子撑腰的同时,也给文明扫盲,让我们多角度思考爱国的问题,而不是花
岗岩脑袋般的愚忠。真的,当文明需要被人挑战的时候,它已意义全失毫无尊严可谈。

其实跟她有点微不足道的因缘,我人生第一次发表文章在《世界日报》小说版的时候,
副刊登的就是她的文章。当我到处扬耀自己文章上报纸的同时,总不忘骄傲地加一句,
龙应台的文章在我旁边。

除了买她的书,能为她做的真的很少,当大陆网友爱国爱到无知瞽目骂她卖国的时
候,我总忍不住回上几句为她辩驳,捍卫她的民主精神。这回她来演讲,除了在网上发
帖宣传外,我还强迫四个朋友买票去参加这个文明的盛会。当她《大江大海1949》出版
的时候,我到处推荐,认为是那一年最值得期待购买的一本书,连网友网名叫“大江大
海”,我都爱屋及乌对她很有好感。

她的《大江大海1949》是跟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团圆》一起买的。对张爱玲的作品一
向是嗜之若命,仿佛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那天先是打开《小团圆》一睹为快,谁知道看
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于是翻开《大江大海1949》,结果整晚悲泪沾唇,把那一段“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的历史细细咀嚼,感受着大时代悲欢离合的颤抖筑音。一字一句,像圣贤豪杰以诚相
誎叩头在紫金殿上流出来的一腔鲜血,滴不尽的终古兴亡怨慕悲凉。

那个年代的人,人生就像席上击鼓相传的花枝,永远不知花落何方,一点点小的转折就
是一生,就是永诀。蚁民,无所依归漂泊不定,是一种不难错过的运气。每一次离别都
带着易水潇潇西风冷的悲凉,每一个转身恐怕就成了春闺梦里人。抗战、内战、离乡、
逃难、恐惧、死亡,片片断断串起来的故事,就是一部血雨腥风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
她以一颗普世之心,关怀着小人物的命运,不带政治色彩,跳出两党约束为那个年代的
亡魂哭嚎。她的文字像一双博爱温情的手,抚摸着这个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民族。大
多数读者被感动,因为我们和龙先生一样,热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

当代的文坛像速融咖啡,多半是化学液体,哪有一丁点的咖啡味道!所谓文字,通常也
只是字而矣。她为文明民主而呐喊,千难万险道路崎岖,却从不曾停止自己的步伐。她
不只在当代独领风骚,她更应该在中国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美名。
面对这个毫无个性、千篇一律、崇尚模仿的民族,生活在扭曲攀比观念下无止尽循环的
社会,地沟油、致癌米、敌敌畏火腿、苏丹红咸蛋、三聚腈胺奶粉……带毒食物成为流
行时尚的年代。我们何其幸,有这么一位手持矛槊,提醒我们麻痹的良知,失落的文明
。谢谢她用西方的民主跟中国儒家的完美结合开拓我们不同视野。

十四岁就移民美国,中止了我接受正统中文教育的机会。没有学者文豪的专业素养、春
秋笔法,作为龙应台先生微不足道的普通读者,收获之丰盛难以言喻,能做的只是铺开
纸笺孤笔奋书,把她作品对我的影响作冗长拖沓、恹恹欲昏的流水帐粗俗记载。

龙应台先生,我欠你一声杳远的感谢。谢谢你多年前的一席言论,一缶恩情,让一个苦
绝畸零的女人性感美丽自信了多年。


avatar
G*y
2
为啥有胖有瘦?
avatar
gi
3
1973年,为了家庭团聚,父亲从太原调工作回了榆次老家。接下来,父亲张罗着在村北
五间房地面上盖了三间正房,外带一个院子。西临是原住户,为我的短篇小说《绝啸》
中的主人公居所。房后,为当时的村最北边,房子紧靠麦田,或高粱地。
第二年,有了东邻,于是在两间房的空地建了院墙,与农田隔开来。空地上用高粱秆整
整齐齐扎了个两间房大小的鸡笼,在其中养了十几只鸡。
那时,村里老乡们间或养不多几只鸡,因为人的口粮都是紧紧巴巴的,若养多了,鸡食
没有着落。我家的这十几只鸡, 它们小的时候食量小,没有觉得有鸡食危机。原以为
小鸡难养,夭折完了留下来的大约也就几只。不料,我们的这十几只鸡,白翅膀都长出
来,最后几乎全活下来了。
其中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一只后来取名“秃趾”的鸡。“秃趾”小时,有一次跟着我出门
,因为没有看见她,就在我关门的时候,她的中趾被门切掉了一截。中趾血流如注,她
“叽叽”地悲鸣。我和母亲很是心疼,用布片给她包扎好伤口,随后一段时间把她隔离
出来喂偏食。一般情况下,小鸡受伤,多数难以成活,可“秃趾”居然就这样活了下来
。不久以后,走路一瘸一瘸的她伤口渐渐痊愈,而且和其他同伴一样长出了白翅膀。鸡
白翅膀长出,意味着夭折的几率大大下降,长大成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随着鸡们成长,食量加大,鸡食成了问题!谷糠、麦麸的量极其微薄,远远不够鸡们食
用。而且单单喂麸糠,鸡们是极不情愿的。除了麸糠,别以为菜蔬可以替换,菜蔬在那
时也是稀有。若真想以菜代麸,那看官您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动员饥民“食肉糜”的晋
惠帝。
我想到,既然许多野菜可以喂猪,为什么不能拿来喂鸡?虽然没有从村民那里得到这样
的直接经验,但是试试又何妨?于是我打猪草喂鸡的计划,就这样成功了。
先比较单一,就是大、小灰蓧。后来逐渐试验成功“马莳菜”、“野玉谷”等等。猪食
量超大,相比而言,我的这十几只鸡都远比不上一头猪的食量。故而打猪草喂鸡,负担
不算重。
打回的草,先是切碎了给鸡生吃。多余的草则切碎了用一口专用旧锅,加水,盖一小层
麸糠和玉米面。煮熟后加少许盐巴(自创),搅匀;冷却一点以后喂鸡。
只要一有锅盆碰击的声音,十几只鸡就知道开饭时间到了,纷纷挤在鸡笼边来回奔跳鸣
叫。鸡食放进去,牠们争先恐后绝不斯文谦让。不仅如此,她们还经常为抢食大啄出嘴
。反而,那留下来做一家之主的美丽大公鸡,却始终保持君子与家长气度、皇家风范。
他不仅不抢食,即使在平时找到一点好吃的,都不忘咕咕叫把"后妃们"唤来享用。自个
儿则站立一旁昂首顾盼观望。
每天,我都会把鸡们放出笼外,让他们在院子里疯玩儿,追逐,嬉闹个把小时。当我蹲
下的时候,有几只鸡会像宠物一样向我靠拢,读者您要知道,鸡天性本来是怕人、避人
的。“秃趾”因为从小受到特殊照顾,她从来不避人。“秃趾” 一般会让人抚摸她光
滑漂亮的羽毛。“四冠”、“大个子”和“秃趾”一样,不怕人,也让人抚摸。当她们
被抱着的时候,是那么的安详自在。有时还会扭转头来与我对视、打量。“秃趾”名字
虽然起得太直接,但是她面色红润,眼里炯炯有神,而且温柔可亲。以貌取人不好,以
名度鸡同样也不妥当。
鸡们在院子里耍够了,只要轻轻吆喝驱赶,牠们就会乖乖地回到大笼子里去,暴力从来
派不上用场。每天素食,对鸡们来讲可能有些单调,我因此有时会抓一串串蚂蚱给牠们
吃。同时我也想出了其它招数给牠们改善伙食。那时一年之中我们自己吃肉的机会也屈
指可数,但是一旦我们吃肉,绝不会忘记把骨头留给鸡们。我用斧子把骨砸碎了给鸡吃
;我们吃完带鱼后,把鱼骨击碎了喂鸡。不用担心鱼刺会卡鸡喉咙,牠们在这一点上比
我们强得多。夏天时节,经常给鸡喂大蒜,为的是预防鸡瘟和其它传染病。鸡吃大蒜不
嫌辣,这个也比我们强不少。
过年时节,鸡舍也要贴春联。母亲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切一盘饺子给鸡们过新年。
那年月,鸡的实际贡献很大。成年鸡平均下两到三只蛋休息一天(冬天除外),“秃趾
”则是每隔一天生一只蛋。鸡场来收购,每只鸡蛋一角三分钱,这蛋是用来敷小鸡的。
经纬厂的本村工人也经常来收鸡蛋,是义务免费为厂里的城市工人,特别是为上海留榆
的技术员、工人代购的。价格也一样。此外,鸡粪也是好东西,用来做南瓜肥料。我们
在背处积攒鸡粪,等队里来收,收购价居然高达每斤几分,一车能卖十几元。
秋收以后,屋后的田野一望无际,我会把鸡放到野外觅食。从后院墙通往田野,给鸡们
留了专用小孔门。日落前,牠们自己会相伴回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快乐的
鸡们,给我们艰辛的日子也带来了牵挂与欢乐。
临到搬家离开本村的那一年秋天的一天上午,鸡们照例被放到野外去。谁也想不到,大
祸即将临到牠们。中午时分,虽然还远远不到回家的时候,却见一只鸡悠悠晃晃地回来
了,明显出了状况。紧接着,一只只鸡都跌跌撞撞地相随回来,和喝醉酒似的,站立不
稳。不多时,可爱的鸡们先后都躺在地上断了气。我们眼睁睁看着突然发生的这一切,
痛在心里,手足无措。凭着最后的力气,我那些可爱的鸡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家里来,死
也不会留在外面。第二天,我们在后面找到了据说是浓盐水煮的玉米,到现在我们也不
知道谁给鸡下了毒。有人说是队里,不晓得。
娇生惯养的“秃趾”一贯比较懒惰,也不太合群,经常呆在院子里独自洗土浴自乐不出
去。这一次,她反而因懒得福,又一次活下来了。而且她还与我家随后一同搬到了小东
关,最后得以善终天年。幼年大难未死的她,居然成了鸡群中的最长寿者。虽然余生看
起来寂寞,但她本来也就是个独行者。
四十年过去了,和母亲、弟弟、妹妹们聊起来:那些各有名号的鸡们,大冠、二冠、三
冠、四冠,大个子,... ... 当然少不了“秃趾”,其音容舞姿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
的脑海当中。
那是一段苦中有乐,难以忘却的记忆。
avatar
wh
4
哇这个是原创么?这位是作家了。写得好。每个人的写作都有个人背景、出发点/叛逆
点;可以理解龙应台的文章对“苦绝畸零”的人的激发作用。不过龙应台是否也应注意
话语权不可滥用。
想起来les版有好多有文采的人,以前来过我们版,我还和乐子说可以联谊。乐子我们
要不要搞联谊征文之类?可以互通有无。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S 讨论区 】
: 发信人: SP (SP), 信区: LES
: 标 题: 诚恳倾听文明的呐喊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1 06:16:28 2011, 美东)
: 感谢《世界日报》举办邀请龙应台来纽约演讲的活动。一直以来,她都如天边闪烁的星
: 辉遥不可及,能亲眼目睹这位傲岸峥嵘作家的风采,此等盛事对崇拜她的读者而言意义
: 重大。
: 十五岁那年,第一次穿了件露半边肩膀的小白花上衣去上班。到了餐馆门口,遇到同事
: ,只见她眉头一皱,“女孩子怎么能穿得这么暴露”,愉快的心情一下打了折扣,走进
: 餐馆,好朋友也苦口婆心说“穿成这样不太好吧”,经理奇异眼神是万支冷箭俱发的杀

avatar
I*i
5
起的名都很亲切
avatar
y*e
6
是呀,她写过不只一部长篇,算写手了吧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这个是原创么?这位是作家了。写得好。每个人的写作都有个人背景、出发点/叛逆
: 点;可以理解龙应台的文章对“苦绝畸零”的人的激发作用。不过龙应台是否也应注意
: 话语权不可滥用。
: 想起来les版有好多有文采的人,以前来过我们版,我还和乐子说可以联谊。乐子我们
: 要不要搞联谊征文之类?可以互通有无。

avatar
h*t
7
好文!
avatar
wh
8
写小说的?发哪里,prose版么?我很少看bbs上的原创文学,帖子都很长……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呀,她写过不只一部长篇,算写手了吧
avatar
a*a
9
赞好文!
avatar
m*e
10
好文!龙应台笔锋很硬朗,确实是个不大一样的女作家。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呀,她写过不只一部长篇,算写手了吧
avatar
A*a
11
好记忆力。
avatar
j*n
12
还嫌这版女同志不够多啊?
//run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这个是原创么?这位是作家了。写得好。每个人的写作都有个人背景、出发点/叛逆
: 点;可以理解龙应台的文章对“苦绝畸零”的人的激发作用。不过龙应台是否也应注意
: 话语权不可滥用。
: 想起来les版有好多有文采的人,以前来过我们版,我还和乐子说可以联谊。乐子我们
: 要不要搞联谊征文之类?可以互通有无。

avatar
gi
13
1973年,为了家庭团聚,父亲从太原调工作回了榆次老家。接下来,父亲张罗着在村北
五间房地面上盖了三间正房,外带一个院子。西临是原住户,为我的短篇小说《绝啸》
中的主人公居所。房后,为当时的村最北边,房子紧靠麦田,或高粱地。
第二年,有了东邻,于是在两间房的空地建了院墙,与农田隔开来。空地上用高粱秆整
整齐齐扎了个两间房大小的鸡笼,在其中养了十几只鸡。
那时,村里老乡们间或养不多几只鸡,因为人的口粮都是紧紧巴巴的,若养多了,鸡食
没有着落。我家的这十几只鸡, 它们小的时候食量小,没有觉得有鸡食危机。原以为
小鸡难养,夭折完了留下来的大约也就几只。不料,我们的这十几只鸡,白翅膀都长出
来,最后几乎全活下来了。
其中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一只后来取名“秃趾”的鸡。“秃趾”小时,有一次跟着我出门
,因为没有看见她,就在我关门的时候,她的中趾被门切掉了一截。中趾血流如注,她
“叽叽”地悲鸣。我和母亲很是心疼,用布片给她包扎好伤口,随后一段时间把她隔离
出来喂偏食。一般情况下,小鸡受伤,多数难以成活,可“秃趾”居然就这样活了下来
。不久以后,走路一瘸一瘸的她伤口渐渐痊愈,而且和其他同伴一样长出了白翅膀。鸡
白翅膀长出,意味着夭折的几率大大下降,长大成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随着鸡们成长,食量加大,鸡食成了问题!谷糠、麦麸的量极其微薄,远远不够鸡们食
用。而且单单喂麸糠,鸡们是极不情愿的。除了麸糠,别以为菜蔬可以替换,菜蔬在那
时也是稀有。若真想以菜代麸,那看官您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动员饥民“食肉糜”的晋
惠帝。
我想到,既然许多野菜可以喂猪,为什么不能拿来喂鸡?虽然没有从村民那里得到这样
的直接经验,但是试试又何妨?于是我打猪草喂鸡的计划,就这样成功了。
先比较单一,就是大、小灰蓧。后来逐渐试验成功“马莳菜”、“野玉谷”等等。猪食
量超大,相比而言,我的这十几只鸡都远比不上一头猪的食量。故而打猪草喂鸡,负担
不算重。
打回的草,先是切碎了给鸡生吃。多余的草则切碎了用一口专用旧锅,加水,盖一小层
麸糠和玉米面。煮熟后加少许盐巴(自创),搅匀;冷却一点以后喂鸡。
只要一有锅盆碰击的声音,十几只鸡就知道开饭时间到了,纷纷挤在鸡笼边来回奔跳鸣
叫。鸡食放进去,牠们争先恐后绝不斯文谦让。不仅如此,她们还经常为抢食大啄出嘴
。反而,那留下来做一家之主的美丽大公鸡,却始终保持君子与家长气度、皇家风范。
他不仅不抢食,即使在平时找到一点好吃的,都不忘咕咕叫把"后妃们"唤来享用。自个
儿则站立一旁昂首顾盼观望。
每天,我都会把鸡们放出笼外,让他们在院子里疯玩儿,追逐,嬉闹个把小时。当我蹲
下的时候,有几只鸡会像宠物一样向我靠拢,读者您要知道,鸡天性本来是怕人、避人
的。“秃趾”因为从小受到特殊照顾,她从来不避人。“秃趾” 一般会让人抚摸她光
滑漂亮的羽毛。“四冠”、“大个子”和“秃趾”一样,不怕人,也让人抚摸。当她们
被抱着的时候,是那么的安详自在。有时还会扭转头来与我对视、打量。“秃趾”名字
虽然起得太直接,但是她面色红润,眼里炯炯有神,而且温柔可亲。以貌取人不好,以
名度鸡同样也不妥当。
鸡们在院子里耍够了,只要轻轻吆喝驱赶,牠们就会乖乖地回到大笼子里去,暴力从来
派不上用场。每天素食,对鸡们来讲可能有些单调,我因此有时会抓一串串蚂蚱给牠们
吃。同时我也想出了其它招数给牠们改善伙食。那时一年之中我们自己吃肉的机会也屈
指可数,但是一旦我们吃肉,绝不会忘记把骨头留给鸡们。我用斧子把骨砸碎了给鸡吃
;我们吃完带鱼后,把鱼骨击碎了喂鸡。不用担心鱼刺会卡鸡喉咙,牠们在这一点上比
我们强得多。夏天时节,经常给鸡喂大蒜,为的是预防鸡瘟和其它传染病。鸡吃大蒜不
嫌辣,这个也比我们强不少。
过年时节,鸡舍也要贴春联。母亲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切一盘饺子给鸡们过新年。
那年月,鸡的实际贡献很大。成年鸡平均下两到三只蛋休息一天(冬天除外),“秃趾
”则是每隔一天生一只蛋。鸡场来收购,每只鸡蛋一角三分钱,这蛋是用来敷小鸡的。
经纬厂的本村工人也经常来收鸡蛋,是义务免费为厂里的城市工人,特别是为上海留榆
的技术员、工人代购的。价格也一样。此外,鸡粪也是好东西,用来做南瓜肥料。我们
在背处积攒鸡粪,等队里来收,收购价居然高达每斤几分,一车能卖十几元。
秋收以后,屋后的田野一望无际,我会把鸡放到野外觅食。从后院墙通往田野,给鸡们
留了专用小孔门。日落前,牠们自己会相伴回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快乐的
鸡们,给我们艰辛的日子也带来了牵挂与欢乐。
临到搬家离开本村的那一年秋天的一天上午,鸡们照例被放到野外去。谁也想不到,大
祸即将临到牠们。中午时分,虽然还远远不到回家的时候,却见一只鸡悠悠晃晃地回来
了,明显出了状况。紧接着,一只只鸡都跌跌撞撞地相随回来,和喝醉酒似的,站立不
稳。不多时,可爱的鸡们先后都躺在地上断了气。我们眼睁睁看着突然发生的这一切,
痛在心里,手足无措。凭着最后的力气,我那些可爱的鸡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家里来,死
也不会留在外面。第二天,我们在后面找到了据说是浓盐水煮的玉米,到现在我们也不
知道谁给鸡下了毒。有人说是队里,不晓得。
娇生惯养的“秃趾”一贯比较懒惰,也不太合群,经常呆在院子里独自洗土浴自乐不出
去。这一次,她反而因懒得福,又一次活下来了。而且她还与我家随后一同搬到了小东
关,最后得以善终天年。幼年大难未死的她,居然成了鸡群中的最长寿者。虽然余生看
起来寂寞,但她本来也就是个独行者。
四十年过去了,和母亲、弟弟、妹妹们聊起来:那些各有名号的鸡们,大冠、二冠、三
冠、四冠,大个子,... ... 当然少不了“秃趾”,其音容舞姿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
的脑海当中。
那是一段苦中有乐,难以忘却的记忆。
avatar
y*e
14
她是天涯的写手,拥有许多粉丝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写小说的?发哪里,prose版么?我很少看bbs上的原创文学,帖子都很长……
avatar
I*i
15
起的名都很亲切
avatar
y*e
16
那你多发展发展男同志,均衡一下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还嫌这版女同志不够多啊?
: //run

avatar
h*t
17
好文!
avatar
a*a
18
赞好文!
avatar
A*a
19
好记忆力。
avatar
l*1
20
原來雞群們的生活也充滿喜怒哀樂!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