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iPad的一个亮点# Apple - 家有苹果
b*y
1
☆─────────────────────────────────────☆
xiaobao1986 (小宝归来~) 于 (Fri Nov 7 04:25:21 2008) 提到:
发信人: xiaobao1986 (小宝归来~), 信区: Family
标 题: 那个把cream打成泡沫作咖啡顶的机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7 04:21:22 2008)
叫啥?我买一个来
☆─────────────────────────────────────☆
dai (百合开过·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于 (Fri Nov 7 04:29:28 2008) 提到:
咖啡顶的泡沫不是cream打出来的,是牛奶打出来的,
那个是espresso coffee maker附带的功能。
打发whipping cream是用来作糕点的,那个机器叫做hand mixer。
☆─────────────────────────────────────☆
xiaobao1986 (小宝归来~) 于 (Fri Nov 7 04:30:57
avatar
M*8
2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蒯乐昊
1978年上半年的一天,卢新华就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宿舍4号楼的拐角处,男男女
女的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拥挤着,互相争看墙上贴着的小说。
这就是那年卢新华创作的小说《伤痕》。
小说内容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文革”时期,一个叫王晓华的女生,看到母亲被康
生等人诬为女叛徒后,认为母亲是可耻的,于是与母亲毅然决裂。为了改造自己,也为
了能够脱离“叛徒”母亲,她选择了上山下乡,到渤海湾畔的一个农村扎下了根。只是
,在她的改造过程中,尽管作了最大的努力,但始终不能融合到当时的主流的“上进”
行列。终于,一个原本朝气蓬勃,脸上还有些许红润的年轻女生,成为了一个“沉默寡
言,表情近乎麻木”的年轻知青。母亲来信,讲述自己被“四人帮”陷害,已病入膏肓
,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再看女儿一面。但对组织充满崇拜的女儿怎会相信母亲的一纸信函
,最终还是母亲单位通过公函形式,才使女儿走上了回家探望母亲之路。但一切都晚了
,母亲走了,她至死也没有看到她深爱着的女儿。
小说《伤痕》自贴上宿舍楼的墙报后,中文系里就失去平静。其实,《伤痕》最初
的名字叫《心伤》,卢新华曾经起过两个头,因为不甚满意,就没有再写下去。后来是
在他未婚妻家的阁楼上,以一部缝纫机为案,从晚上六时许写到凌晨两点,最终以泪洗
面,一气呵成的。
卢新华将写好的小说拿到学校去,想请老师推荐到杂志社发表。但老师认为,这篇
小说与当时所提倡的小说理论相悖。而且,根据她曾在报社与编辑们打交道的经验,她
认为,这篇文章是难以发表的。
听老师这样讲,原本充满希望的卢新华只好把小说随手放进了抽屉。一天,中文系
墙报主编找卢新华,问他答应给他们写的小说啥时候给他们。这样,卢新华就把《伤痕
》交给了他们。
当小说被贴出在墙报头条,整个中文系轰动了。那天以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墙报
前车水马龙般地热闹起来,许多外系的同学都纷纷结伴而来观看。曾在安徽蒙城当过知
青的女老师孙小琪,通过女友俞自由,将小说传给了《文汇报》编辑钟锡知。
《文汇报》得到小说后,颇为震动。但当时正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还没有得出结论。由此,《文汇报》主编马达也不敢自作
主张,当文章传送到宣传部领导的手上后,宣传部主管文化的副部长洪泽把小说大样带
回家仔细阅读。在读到动情时,这位副部长的失态被下班回来的女儿撞个正着。女儿在
看了文章后也不由潸然泪下。终于,《文汇报》于1978年8月11日正式刊载了卢新华的
小说《伤痕》。
当小说被《文汇报》以一个整版刊载后,整个社会都为之轰动。其实,小说发表前
,卢新华曾做了很多遍的修改。报社曾给卢新华提出了16条改正意见。印象最为深刻的
是结尾处。卢新华原本写的是“除夕的夜里,车窗外墨一般地漆黑”。报社的同志说,
这可能会产生影射。四人帮粉碎了,怎么还会漆黑一片呢?于是,卢新华将结尾改为“
车窗外五彩缤纷的灯火时隐时现”;为了能够让人看到希望,还给小说加了一个光明的
尾巴:“晓华大踏步地向南京路走去”。
当时,《文汇报》的发行有一百多万份,上海几乎每个里委,或者小巷的热闹场所
都有免费的阅报栏。在报纸发表《伤痕》的当天,那些散布在上海街头的报栏前人山人
海。几乎人人都在为《伤痕》落泪,人人都在为王晓华悲惨的遭遇痛心疾首。
若干年后,卢新华的同学陈思和回忆说,报纸发表卢新华小说后,竟然连作者本人
也难以买到当天的《文汇报》。
卢新华的老家是江苏如皋,父亲在渤海湾畔当兵,于是,卢新华就在山东的长岛,
一个靠海的地方度过了童年生活。
15岁那年,卢新华随着父母的转业离开了熟悉的大海,到了江苏南通。1973年19岁
那年,他到山东曲阜当了三年侦察兵。1976年,他离开部队,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
1978年初,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伤痕
》。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朋友和老师阅读,反响平平。之后,在一次班级策划的墙报上
,卢新华贴出了这篇小说。令他毫无思想准备的是,在复旦校园,这篇小说被迅速传抄
。墙报栏前人潮涌动。
这年8月11日,在反复酝酿和修改以后,《文汇报》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用一个
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这篇7000余字的学生作品。因为《伤痕》,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
150万份。一夜之间,“卢新华”这个名字为国人所熟知,“伤痕”一词很快成为追溯
“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伤痕文学”也经由这篇小说发轫、命名。
这位务过农、当过侦察班长的老兵,刚刚从柴油机厂的油漆工转变成大学生,从此
被写入当代文学史。他很快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文代会代
表……《伤痕》之后,他写过十几个短篇和一个名为《森林之梦》的长篇。“都被《伤
痕》的光芒掩盖住了,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赌场里面看佛经
大学毕业后不久,卢新华辞去《文汇报》记者一职,下海经商。1986年,在当时的
“出国热”中,卢新华去了美国,用两年时间,攻下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的卢新华经历了事业和生活的多次起落。他跟人合伙开过公司,也曾做过金
融投资,但都不成功。学生时代,他就曾靠在有“小巴黎”之称的小镇西木村踩三轮车
补贴家用,后来一度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以发牌为生。
“实际上,我在美国的生活并没有文字描述的那般悲情。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在加
州大学附近的旅游区踩三轮车,对学生来讲是一项颇为划算的工作。‘小巴黎’一到周
末就封锁道路,只有三轮车才能通行,干这份工作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来自我们学校的
大学生,而且基本上都是白人。他们踩三轮车固然也是为了挣钱,但好像更是为了锻炼
身体,所以,他们干起活来通常都笑容满面,风度翩翩,一举手,一投足,一声吆喝,
姿态也很优雅,因此我渐渐地也爱上了这一行。既然做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三轮车夫我
也不以为意了,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了。”
凭着踩三轮车赚出来的生活费,卢新华拿到了硕士学位,把妻子和女儿从上海接到
了美国。不久,第二个孩子和第三个孩子相继出生。
7年赌场发牌手的生活,也不像国内想象的那么凄凉。“在美国做发牌手,要读专
门的职业学校,拿到资格证以后才能上岗。工作轻松,且收入不错。”当时卢新华在金
融、期货和股票生意上赔光了所有积蓄,必须以“短、平、快”的方式补回损失。“上
海《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我,初稿中曾说我去赌场发牌是为了丰富创作阅历。我说这不
对,我去赌场发牌主要是为赚钱,因为我需要养家。但我的确喜欢从赌桌上看人生。民
间有句俗语,叫‘赌桌上选女婿’,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品性尽管平时不容易看清,但一
到赌桌上,因为有切身利害冲突,很容易就会暴露出来。”
每个GAME间歇的那半个小时,这位发牌员常常摸出一本书来读,现在说话满口佛语
禅机的他,就是靠这些零碎时间读了大量的佛经。
我不想再谈《伤痕》
2004年,卢新华带着他的新作《紫禁女》回到国内,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天生的“石
女”与3个男人的情感故事。
评论者普遍认为,在小说表面的情爱故事之下,“紫禁女”沉重地表达了一个打破
先天封闭限制、走向自由开放的生命体所遭遇的无与伦比的痛苦历程。学者分析,卢新
华以“石女”隐喻半封闭状态下的中国这一意图非常明显。如石女的初恋情人吴源象征
着儒家,他入世、积极,作者对这个人物批判居多;另一个恋人常道则是道家的代表,
以天地和谐为理想,以退隐无为看人生,看似能够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其实却缘自生
理上的缺陷;石女的“假丈夫”大布鲁斯则是典型的基督教文化象征。女主人公与这3
个人物的纠葛,揭示了多种文化在互相激荡、碰撞中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重新回到祖国的文坛,卢新华依然绕不开《伤痕》。许多记者找他访问,谈《紫禁
女》者甚少,谈《伤痕》者甚多。他一再对记者“申诉”,“我已经不想再谈《伤痕》
。”他甚至公开“自我革命”:《伤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伤痕文学”必然是
短命的。
为了《紫禁女》一书,他辞去了工作,在上海购买的寓所住了半年多,等小说弄完
,他还得回到美国,重新找职业谋生。
“这些年关于我的传言基本属实,又基本失真。我不奢望大富大贵,但还是会想办
法赚点小钱来养我的文。目前我的生活方式是,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往返于中美之间,
‘此岸、彼岸且跋涉,空花水月浑不觉’,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我的生活中,写作的
比重比起从前会要大一些。”
人物周刊:《伤痕》当时“让全国人民泪流满面”,你自己哭了几次?
卢新华:我能够记忆得出的是写《伤痕》时曾大哭过,《伤痕》最初在学校墙报上
登出来以后,许多围观的读者都是一边读一边流泪。
人物周刊:客观地说,现在回过头来看《伤痕》,不管它在当代文学史上地位多么
卓著,它依然只是一篇青涩的、有点牵强的学生习作。它的意义在于,在时代最需要的
时候喊出了第一声,全国人民哭,其实都是在哭自己的遭遇。你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能够比较独立和批判地看待你的《伤痕》的?
卢新华:我并不认为《伤痕》是一篇“青涩的、有点牵强的学生习作”。它可以说
是“稚嫩的”,但并不“青涩”和“牵强”。它能够打动那个时代的千千万万读者,靠
的是“真实”和“真情”。你可以说当时全国人民都在哭,都在哭自己,但你得承认,
人们首先还是在为作品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一洒同情之泪。比如,我的母亲、北京的表
姐,还有身边的许多朋友,他们都明知作品是我虚构的,而他们自身也没有类似《伤痕
》主人公那样的遭遇,但他们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对于它的“稚嫩”,我一直是
心知肚明的。而且,我也知道,它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其实来自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
的众缘相助。
经商打零分也不要紧,当作家能及格就行
人物周刊 :据说中国文人下海,你也是第一个,当时离开《文汇报》去经商的真
正动因是什么?
卢新华:就我所知,在我之前肯定还有别人,比如女作家黄宗英那时就在蛇口开办
有“都乐文化娱乐公司”,因为赵丹先生生前曾计划过拍摄《伤痕》,我和她一家都很
熟,初到深圳时还常去拜访她。但黄宗英之前还有谁,我就不甚了然了。
我是1985年辞去《文汇报》的记者职务,和上海的几个作家朋友一起到深圳办公司
的。最初的想法觉得自己一生中“工农兵学”都经历过了,惟独“五行”缺“商”,从
文学写作需要生活体验的角度出发,觉得也应该补上这一“行”才行。此外,也有赚一
些钱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后,可以不必再看“领导者”、“审查者”的眼色,随心所欲,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想法。
人物周刊:说说当时经商的经历吧?
卢新华:最早是和云南省农场局在深圳开办的一家“深圳云兴公司”合作,创办了
“新亚洲实业有限公司”。开业不久,因为与几位作家朋友为人事问题发生一些分歧,
我就主动辞去了原来内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转而去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培训班进
修英语,预备出国留学。其时,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森林之梦》正由浙江文艺社出版
,我是先预支了一千多元稿费去交培训费的。此后大约半年多时间,我一直处于无工资
可领的窘境,只能在学习之余每周为《文汇报》写一篇千余字的文学评论文章,得30元
左右的稿费聊补家用。
人物周刊:在国外,你也办过公司,做过投资,但似乎你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商人?
卢新华:出国主要是为了“行万里路”,开阔自己的视野,继续获取经济和精神上
相对的独立和自由,同时也为了能放下身上因《伤痕》而积聚的荣誉光环。到美国后,
我踩过三轮车,与人合伙办过公司,做过期货和股票,去赌场发过牌,也回国内投资办
过服装厂。如今,合伙办的公司早已注销,做期货和股票赔光了当时所有积蓄,在国内
办的服装厂仅存在了4年多即已倒闭。可以肯定地说,我决不是一个出色的商人,甚至
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我的性格和血液里始终有一种东西让我在经商时不能全身心地投
入。赚钱对我诱惑力自然很大,但我的精神层面又常常会涌起一种冲动去抵制这种诱惑
,去认识到财富如同一切浮名一样,也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以,对自己
经商的失败,虽然有些遗憾,却也不至于耿耿于怀。
人物周刊:你少年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卢新华:我年少时的理想是长大了开汽车,这个理想我20多年前就实现了。从这个
意义上说,我的理想早已改变了。但我可以对你说,商人从来就不是我的理想,当作家
也不是我严格意义上的理想。所以,经商打零分也不要紧,当作家能及格就行。
人物周刊:在离开母国,转换文化背景后,跳出一种时空再来反思中国这几十年的
政治与社会的流变,你的思想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卢新华:我不习惯于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发表直接的意见,而希望通过自己的作
品艺术地含蓄地表达出来。如果你读过《紫禁女》,一定可以注意到,我对我们仅用了
一二十年时间,就将我们祖上用了几千年达成的信条“存天理,去人欲”(尽管这大可
存疑)改变成“存人欲,去天理”,是很有些“痛心疾首”的。
人物周刊 :《紫禁女》面世以后,反响如何?
卢新华:《紫禁女》推出后的市场反响我还是很满意的,一方面专家的评论比较多
、且比较正面,另一方面读者的信息反馈也比较热烈。《紫禁女》好读,也不好读,可
以说能真正读懂的人并不多,因为通篇充斥了隐喻,文化的负载比较多。但仅就表层的
情爱故事而言,证明还是可以吸引相当的读者的。
人物周刊:如果一定要做一道选择题,你希望中国的人们:A.记住《伤痕》,忘记
卢新华。B.记住卢新华,忘记《伤痕》。你怎么选择?
卢新华:“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们所说《伤痕》,其实非《伤痕》,是
名《伤痕》;我们所说卢新华,其实非卢新华,是名卢新华。如是,我希望无论“我”
或者“众生”都不必执着和拘泥于“伤痕”和“卢新华”这样的名相,还是“无所住而
生其心”吧。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avatar
x*u
3
现在讨论来讨论去就那几本书。
大家有什么其他经典比较不小白的书推荐?
avatar
D*i
4
在家里不用它的时候立在桌上播放相册就是个电子相框啊
所以基本上它全天24小时没有无用的时候
avatar
T*c
5
圣十字
不小白的书都更新很慢,形成不了热点
再说凡人好歹还是部小说,总比整天左google右wiki sc在胸口窃明在腰间的扮民间史
学家合适
avatar
s*i
6
对。还是超级无敌相框。很方便,很cool。还可以放video啥的。

【在 D**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家里不用它的时候立在桌上播放相册就是个电子相框啊
: 所以基本上它全天24小时没有无用的时候

avatar
b*l
7
而且凡人还写得这么糟。。。
要情节没情节,要文笔没文笔。唉。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讨论来讨论去就那几本书。
: 大家有什么其他经典比较不小白的书推荐?

avatar
o*g
8
就那黑框,适合放遗照。。。

【在 D**i 的大作中提到】
: 在家里不用它的时候立在桌上播放相册就是个电子相框啊
: 所以基本上它全天24小时没有无用的时候

avatar
j*n
9
好书难找啊。网络文学这十几年,好像还没有一本几十年后能够让人记住的书。
avatar
b*l
10
有几本好的,大都太监了。
可见有才气的未必有毅力,有毅力的多是苦力。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好书难找啊。网络文学这十几年,好像还没有一本几十年后能够让人记住的书。
avatar
j*n
11
说的是,简单重复劳动不需要毅力,只需要耐力。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有几本好的,大都太监了。
: 可见有才气的未必有毅力,有毅力的多是苦力。

avatar
N*S
12
在现在网络年代, 只见到有大家一致批判的东西,从来没见到有大家一致赞许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好书难找啊。网络文学这十几年,好像还没有一本几十年后能够让人记住的书。
avatar
j*n
13
不说一致赞许,但是和魔戒,金庸小说一个水准的作品暂时还是没有出现。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在现在网络年代, 只见到有大家一致批判的东西,从来没见到有大家一致赞许的。
avatar
f*g
14
魔戒有啥好看的?也就电影有点特效看看而已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说一致赞许,但是和魔戒,金庸小说一个水准的作品暂时还是没有出现。
avatar
j*n
15
偏颇。小说还是很好看的。

【在 f****g 的大作中提到】
: 魔戒有啥好看的?也就电影有点特效看看而已
avatar
w*w
16
这每天更新几千字,怎么写出好小说?
硬要在老鼠胯下找出象的鸡巴.
avatar
j*n
17
金老爷子当年也是在明报搞连载的。虽说后来修订过,但第一版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在 w***w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每天更新几千字,怎么写出好小说?
: 硬要在老鼠胯下找出象的鸡巴.

avatar
w*w
18
金庸那时的压力怎么能跟现在的网文比?
一两天没更月票就跌下去.(金庸有试过少更一次读者登报大叫要暴他菊花吗?)
而且按本版那么挑剔的标准,金庸的作品一样能挑出一大堆毛病.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金老爷子当年也是在明报搞连载的。虽说后来修订过,但第一版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avatar
j*n
19
压力这东西不好说。不少不错的写手也不是指望爬格子吃饭的。
金老爷子的几本大作拿到本版来投票,肯定比网文要高出一大截。

【在 w***w 的大作中提到】
: 金庸那时的压力怎么能跟现在的网文比?
: 一两天没更月票就跌下去.(金庸有试过少更一次读者登报大叫要暴他菊花吗?)
: 而且按本版那么挑剔的标准,金庸的作品一样能挑出一大堆毛病.

avatar
w*w
20
那你来搞个投票好了.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压力这东西不好说。不少不错的写手也不是指望爬格子吃饭的。
: 金老爷子的几本大作拿到本版来投票,肯定比网文要高出一大截。

avatar
j*n
21
怎么搞,好像发新帖里没有投票的选项。

【在 w***w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来搞个投票好了.
avatar
w*w
22
列个多项选择,回贴表明选哪一项.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怎么搞,好像发新帖里没有投票的选项。
avatar
w*w
23
关于更新影响质量:
http://www.33xs.com/33xs/226/226927/3481389.html
关于更新,在这里说明一下。缘分和网站已经达成了协议,每个月更新字数不少于二
十万字(完不成要扣钱钱的。)
所以这个月就是按照二十万字进行更新的。不过我不保证我下个月也能完成二十万
字。因为大家都知道,天风结束没多久,我就开始上传炼金师了。尽管已经有了十万字
存稿,但是事实上,这些存稿我并不认为足够。大家都知道当初天风也是有十万字存稿
的,但结果还是到中期后存稿耗尽,那段时间我又回复到当天写当天传,质量有所下降
的地步。尽管当时有家庭原因导致这一结果,但谁能保证将来不会有什么别的情况导致
我写炼金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所以我本意是要至少二十万字再上传,可惜编辑催促得紧。我争取这个月多写一些
,如果达不到心目中的标准,我情愿放弃下个月的奖金,暂时先只发十万字。然后我会
努力保持以后每个月二十万字的更新。
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质量, 缘分的文笔水平未必比别人高,但缘分肯定会很认真很
努力地写作。每写好一篇,总是要反复去读,去修改。甚至往往写到十几章后了,再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压力这东西不好说。不少不错的写手也不是指望爬格子吃饭的。
: 金老爷子的几本大作拿到本版来投票,肯定比网文要高出一大截。

avatar
j*n
24
一个作者不能代表所有作者吧。金老爷子当年也是要靠连载小说拉动报纸发行量的,人
家也是靠这个吃饭的。
avatar
w*w
25
你这叫抬杠.
现在哪个作者不是这样?大家都在拼命赶,不赶的就不能生存.
http://www.mitbbs.com/article/paladin/31254201_3.html
金庸那时一部小说才四,五十章,写完了再登都没问题.
而且金庸那时有什么人跟他竞争?他写的好一点,差一点,读者也只有看他的.
他写那么四,五十章,赚的钱就足够很富裕的生活了.
现在有多少人在写?
现在的网文卖多少钱?四,五十章根本生存不下去.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作者不能代表所有作者吧。金老爷子当年也是要靠连载小说拉动报纸发行量的,人
: 家也是靠这个吃饭的。

avatar
t*n
26
现在没了月票还有老爹老妈养着
金庸可就彻底倒闭了

金庸那时的压力怎么能跟现在的网文比?
一两天没更月票就跌下去.(金庸有试过少更一次读者登报大叫要暴他菊花吗?)
而且按本版那么挑剔的标准,金庸的作品一样能挑出一大堆毛病.

【在 w***w 的大作中提到】
: 金庸那时的压力怎么能跟现在的网文比?
: 一两天没更月票就跌下去.(金庸有试过少更一次读者登报大叫要暴他菊花吗?)
: 而且按本版那么挑剔的标准,金庸的作品一样能挑出一大堆毛病.

avatar
j*n
27
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印象,网络小说写手都要靠卖文维生?挑几个稍微有名的
,老猪,猫腻,烟南都不是专职写手。
就金老爷子来说,创办明报的时候根本谈不上富裕。你去看看人民网上的报道:
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26470/26501/1751602.html
“《明报》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
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
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据《明报》
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
人喝。” 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 “哗啦哗
啦”的电船仔渡海。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
》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
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这个压力难道不大?

【在 w***w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叫抬杠.
: 现在哪个作者不是这样?大家都在拼命赶,不赶的就不能生存.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paladin/31254201_3.html
: 金庸那时一部小说才四,五十章,写完了再登都没问题.
: 而且金庸那时有什么人跟他竞争?他写的好一点,差一点,读者也只有看他的.
: 他写那么四,五十章,赚的钱就足够很富裕的生活了.
: 现在有多少人在写?
: 现在的网文卖多少钱?四,五十章根本生存不下去.

avatar
w*w
28
你现在争的不是对事实的不同意见,而是对别人讲话的理解.
我说的就是卖文维生的这一类人的生存压力.
你非要把不是卖文维生的那一类扯进来.
烟南他们都有其他职业.写作只是业余爱好.就是一个月不更,生活也不会差.这和金庸,
现在的网文作家根本不是同一类,也不能一起比较.
金庸办明报那个压力当然比现在小的太多.
明报开始时的困难是每一个startup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吸引读者需要时间.
就好比一个新产品刚出市场,不管产品如何有潜力,开始的客人总是要慢慢积累.
这和一大批厂家卖同一产品,卖到最后市场已饱和,价格压得不能再低,那种竞争压力根本不能比.
金庸那个时候,只要他书写的好,读者自然会慢慢多起来.因为没什么人跟他竞争.
现在的网文作家写的再好,没有相当的更新速度,一样要完蛋.
烟南的作品比大多数网文作家强,可是他在17K的卖文收入惨不忍睹.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印象,网络小说写手都要靠卖文维生?挑几个稍微有名的
: ,老猪,猫腻,烟南都不是专职写手。
: 就金老爷子来说,创办明报的时候根本谈不上富裕。你去看看人民网上的报道:
: 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14/26470/26501/1751602.html
: “《明报》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
: 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
: 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据《明报》
: 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
: 人喝。” 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 “哗啦哗
: 啦”的电船仔渡海。

avatar
j*n
29
同学。我们开始讨论的是为什么网文里面没有出现和金庸武侠一个量级的文章。没有谁
画了圈子只能讨论卖文为生的写手吧?
烟南的文字在写手里算不错的。但是亵渎或者狩魔还是比不了天龙或者笑傲吧。你所谓
的压力导致现在的写手做不到金老那个程度,还是解释不通。
avatar
t*n
30
金庸那时候是不成功则成仁的状态
现在得网文作者有哪个有这么大压力的
太监了随便还可以开新书
而且明报的竞争对手也不是其他写小说的
是其他的报纸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是在跟其他报纸的所有文章在竞争
办报纸一天得砸多少钱进去
等读者"慢慢"多起来
金庸早跳楼了

你现在争的不是对事实的不同意见,而是对别人讲话的理解.
我说的就是卖文维生的这一类人的生存压力.
你非要把不是卖文维生的那一类扯进来.
烟南他们都有其他职业.写作只是业余爱好.就是一个月不更,生活也不会差.这和金庸,
现在的网文作家根本不是同一类,也不能一起比较.
金庸办明报那个压力当然比现在小的太多.
明报开始时的困难是每一个startup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吸引读者需要时间.
就好比一个新产品刚出市场,不管产品如何有潜力,开始的客人总是要慢慢积累.
这和一大批厂家卖同一产品,卖到最后市场已饱和,价格压得不能再低,那种竞争压力根
本不能比.
金庸那个时候,只要他书写的好,读者自然会慢慢多起来.因为没什么人跟他竞争.
现在的网文作家写的再好,没有相当的更新速度,一样要完蛋.
烟南的作品比大多数网文作家强,可是他在17K的卖文收入惨不忍

【在 w***w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现在争的不是对事实的不同意见,而是对别人讲话的理解.
: 我说的就是卖文维生的这一类人的生存压力.
: 你非要把不是卖文维生的那一类扯进来.
: 烟南他们都有其他职业.写作只是业余爱好.就是一个月不更,生活也不会差.这和金庸,
: 现在的网文作家根本不是同一类,也不能一起比较.
: 金庸办明报那个压力当然比现在小的太多.
: 明报开始时的困难是每一个startup都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吸引读者需要时间.
: 就好比一个新产品刚出市场,不管产品如何有潜力,开始的客人总是要慢慢积累.
: 这和一大批厂家卖同一产品,卖到最后市场已饱和,价格压得不能再低,那种竞争压力根本不能比.
: 金庸那个时候,只要他书写的好,读者自然会慢慢多起来.因为没什么人跟他竞争.

avatar
w*w
31
烟南的问题不是压力太大,而是没有压力,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把他放进我们讨论的一类里.
没有压力一样写不出好作品.
股市一动,他的心就飞了.
这一类根本不需讨论.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同学。我们开始讨论的是为什么网文里面没有出现和金庸武侠一个量级的文章。没有谁
: 画了圈子只能讨论卖文为生的写手吧?
: 烟南的文字在写手里算不错的。但是亵渎或者狩魔还是比不了天龙或者笑傲吧。你所谓
: 的压力导致现在的写手做不到金老那个程度,还是解释不通。

avatar
w*w
32
冲你这句话,我就不会和你多说什么.
"现在没了月票还有老爹老妈养着"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金庸那时候是不成功则成仁的状态
: 现在得网文作者有哪个有这么大压力的
: 太监了随便还可以开新书
: 而且明报的竞争对手也不是其他写小说的
: 是其他的报纸
: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是在跟其他报纸的所有文章在竞争
: 办报纸一天得砸多少钱进去
: 等读者"慢慢"多起来
: 金庸早跳楼了
:

avatar
T*c
33
除了钱,还有个成就感问题。
金庸刚开始,就算销量一般,一看市面上卖得比自己更好的,是梁羽生等等,虽然不服
气,也还可以忍耐了,还能给自己鼓鼓劲:读者会认识到我比他好的。
搁现在,一看比自己红的全是目光冰冷的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似笑非笑,这种东西让金
庸自己写出来绝对是要羞愧而死,但完全看不到反超的机会--读者不是不知道他写得好
,只是嫌他更新少。估计10个金庸也立刻收摊干别的去了。
avatar
c*t
34
金庸 is good in what? you think it's good only because you accessed it when
you were a kid, very pure and naive. his work is nothing comparing to the
current story-making level
avatar
S*I
35
老金的人物刻画还是不错的,编故事的能力按现在的眼光看很一般。

when
the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金庸 is good in what? you think it's good only because you accessed it when
: you were a kid, very pure and naive. his work is nothing comparing to the
: current story-making level

avatar
j*n
36
你可以不喜欢金庸,但是请你不要越殂代疱,替别人去解释别人喜欢金庸的理由。你不
是前core,
没有必要整天把naive挂在嘴边。
对于小说,我有我自己的判断标准。从情节,文字到思想,现在的作者,编织故事的能
力和金老爷
子可以抗衡的人并不算多,很多作品,包括一些有点名气的,基本上就是“酒店,赌场
和妓
院”里发生的故事。实际上是007系列的翻版,也是古龙在陆小凤楚留香系列里的路子
,都是公式
化的情节。再说文字,无论是大处叙说故事的手段,还是细部对文字的雕琢,你能找出
几本可以
金庸小说相提并论的网络作品?不少口碑还不错的书,象“星之海洋”,蓝晶的魔字系
列,故事
本身都很有趣,但是作者文字水平不够,越到后来越控制不住行文,文字上表现出混乱
,拖沓,
作者自己也渐渐失去讲故事的兴趣。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写手的通病。最后说思想,刨掉
追求地
位,权势,财富,女人,长生不老,网络作品里还能剩下几本书?老爷子的思想或者普
世了一
些,但总比大多数写手“唯物主义”的念头要强些。
把这三条综合起来看,有几部网文能达到金老爷子的水准?

when
the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金庸 is good in what? you think it's good only because you accessed it when
: you were a kid, very pure and naive. his work is nothing comparing to the
: current story-making level

avatar
T*c
37
金庸是挺好,但也用不着神话。如果坐下来把作品都改个3遍的,网文不比金庸差的也
不是没有。
读小说不是搞科研,文笔啊思想啊,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能否“打动”你的问题,说是
代入感也罢,感同身受也罢,yy得爽也罢,都行。
对我来说星之海洋远超过金庸,HIAHIAHIA。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可以不喜欢金庸,但是请你不要越殂代疱,替别人去解释别人喜欢金庸的理由。你不
: 是前core,
: 没有必要整天把naive挂在嘴边。
: 对于小说,我有我自己的判断标准。从情节,文字到思想,现在的作者,编织故事的能
: 力和金老爷
: 子可以抗衡的人并不算多,很多作品,包括一些有点名气的,基本上就是“酒店,赌场
: 和妓
: 院”里发生的故事。实际上是007系列的翻版,也是古龙在陆小凤楚留香系列里的路子
: ,都是公式
: 化的情节。再说文字,无论是大处叙说故事的手段,还是细部对文字的雕琢,你能找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