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怎么给itunes恢复playlist?
avatar
怎么给itunes恢复playlist?# Apple - 家有苹果
w*a
1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娱乐圈不止有明星,还有数不尽的奇葩
金星算是奇葩中的战斗机了!有人这么形容金星,三十年前靠腿!三十年后靠嘴!一句
话把金星的半辈子的职业概括的完完整整
三十年前金星是个在国际上,现代舞的领域都是很有成就的一个舞蹈艺术家!在国内更
是首屈一指的舞蹈大腕!三十年前是用肢体语言说话的人,艺术家!
三十年后靠嘴!从一开始跨界到综艺节目中做评委,对于形象的打造和定位就非常的成
功,毒舌!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毒舌的形象深入人心后,开始自立门户有了自己的王牌
节目
我不能说讨厌金星,但我可是诚实的说,我一点都不喜欢现在的金星,我喜欢的金星是
个舞蹈家而已
因为性别的模糊,金星的定位刚刚好,但看多了这个人的访谈节目后,我只能说这是一
个被商业包装后程序化的,尖酸刻薄的人
金星的访谈,没有任何的访谈水平,只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用自己所为的标新立异的观
点,去赤裸裸的揭别人所谓的短处,说白了就是不会说话,不会好好说话而已
金星谈不上犀利,什么是犀利?崔永元才是犀利!金星的访谈更谈不上智慧,因为自身
文化的缺陷,只能以挖苦别人取乐。所以我认为还是无耻更多一些。
avatar
S*U
2
开印法师讲课╱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毘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一是至少证得初果以上的圣人,二是因福业生善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毘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如何修习?
刚开始练习时,可选择一尊自己看了感到欢喜的佛像,且色彩、造型愈单纯愈好。
根据一些禅修者反应,佛像的颜色、造型等愈单纯就愈容易有印象,至少不受到杂色、杂质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是否如此?自己试试看。
佛陀在世的时候,相信多数的佛弟子都亲眼目睹过佛陀,也听闻过佛陀的开示,他们念佛不必另外再找一尊人造的佛像做为目标。但对一位离佛日远,当一位从未见过佛陀的人,在初学佛随念时,若不以佛像做为念佛功\德的焦点目标,心念就不容易集中,也不知道应该把念佛的焦点摆\到哪里。
有关念诵
可以直接念印度的巴利原文更好,如果不念巴利文,念中文也行。念时要形、音、义具足。「形」即取佛像为目标;「音」不只口念出声音,更重要的是心中要有正念地默念、忆念;「义」是要清楚了知佛陀某一名号的功\德意义,这是正知。这样,外有佛像为目标,内有正念、正知,三者合一即成念佛。
有人以为念佛容易,就曾经有禅修者发现,当我们的心不稳定时,想要在十秒钟之内不断相续保持正念、正知及安住在同一个佛的功\德里,也不简单。
信念很重要
若禅修者修成时,会由内而外,产生一股强大的信念。一般来说,多数的佛弟子皆深信佛陀具备了这些功\德,我们现在就是以这些世间稀有的、殊胜的诸功\德做为修学目标。记得∶所缘不只是佛像,正确来说,所缘是佛陀的功\德;如果禅修者忽略了功\德,而只是专注一尊佛像,不论它是铜铸的、木雕的,取来的只是一个影相,虽有摄心作用,但不会有佛随念的功\德反应。因此,禅修者务必记得∶佛随念是以佛陀的诸功\德为所缘,不应只停留在形相上。
在诸多的功\德里,禅修者有时会因当下心的需要而更换,但要避免见异思迁的不好习惯,这很容易造成心的不踏实及混乱。
另外,就是某一功\德修久了,想在中间转换另一佛号功\德时,这一时刻也是最容易生妄念的,所以建议禅修者在这时候,最好加强正念,不想别事,只专注在同一佛像里的功\德,简单的说就是相不换,只是功\德改换别的。
最后杂念愈来愈少,甚至在用功\时也没感觉有什么杂念存在,在这种良好品质的欲界,善心相续久了,禅修者将证得欲界的近行定。因此,应仅记在心∶每一句佛随念功\德,就是一点一滴的成功\基础,离此无他。
近行定什么?它是指即将进入安止以前的定,近行定是欲界定,也可做为修习毘婆舍那的基础,也是高级的欲界福业。
应供、阿罗汉之意
我们常忆念佛的功\德,使我们相信世上有圣人,愿意向圣人学习,学习哪些呢?即阿罗汉的功\德,也称应供,有远离故、破贼故、破辐故、应受资具等故、无秘密之恶故之意。
「远离」之意指已经远离一切烦恼,字面上是对烦恼已经离得很远,事实上由于得道,而完全断了一切烦恼和习气,所以说「远离故」为阿罗汉。
以道而破诸烦恼之贼,所以说「破贼故」为阿罗汉,即以般若之剑,斩杀贪等烦恼之贼,所以称「破贼」为阿罗汉。
「破辐」是什么意思?以无明与有爱作成的毂(车轮的核心),由福行等所成的辐(车轮核心往外的网状处),老与死的辋(轮胎),贯以诸漏集成的轴,连接于三有的车,这个无始以来辗转轮回的车轮,世尊于菩提树下,以精进的两足,站在戒的地上,以信的手,执业智的斧,破一切辐,所以说「破辐故」为阿罗汉。
「应受资具」是什么意思?因为他是最胜应供的人,所以才值得领受衣服等资具及其他的供养。
「不密行恶故」犹如世间自以为智的愚者,深怕不名誉而秘密行恶,但世尊决不会做这样的事,所以说,「不密行恶故」为阿罗汉。也就是不会变两面人,表面一套,里面又是一套,佛陀不是这样,是表里一致,这就是阿罗汉。
「正遍知」之意,由于正觉一切法,所以称为「等正觉者」。「应遍知」的诸苦已遍知,应断除的诸集已断绝,应证得的诸灭已证得,应修习的诸道已修习。
在佛教里有三种方式可以了解缘起∶
第一、相信佛法所说,是信行人根性;
第二、靠推论(比量),藉由读中论、阿毘达磨论等了解,是利根型,较喜欢思考,有智慧;
第三、实际证得宿命通等神通或通达缘起智(现量),知道过去未来的关系,这是宗教师型,实践型。
有宿命、天眼能知过去、未或通达三世的缘起智,两者之间哪种好?当然是后者。因为宿命能知过去、天眼能知未来及通达「缘摄受智」的人,皆具有现量(宗教经验),但具缘起胜智的人,由于贯通业与异熟关系,故而不落入神我见,与外道的神通有所不同。
明行足之意,佛陀是「明」与「行」皆具足的人,何谓明行?从三明六通阿罗汉谈起,六通是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漏尽通;三明则是天眼、宿命及漏尽明。
外道也有天眼及宿命,但不能称「明」,唯有通达业与异熟胜智的人,了知并生厌离,以及断尽一切烦恼者,这才称为「明」。
什么是「行」?即1.戒律仪2.防护诸根之门3.食物知量4.努力醒觉(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的七种妙法,色界四种禅,共十五法。我们已受五戒、但都被好看、好听、好吃的所吸引,所以要防护诸根,并当努力自觉。
由于「明」而智慧圆满具足,由于「行」而实践及大悲圆满具足,因此世尊是明行具足者,所以他的弟子得以善行正道。
善逝之意,「逝」即行,世尊的行是善净,遍净而没污点,是什么行呢?便是圣道。「世尊以圣道,而向于安稳的无执之行」,所以说「善净故为善逝」。
世尊于不死的涅盘中行,所以说「善妙处行故为善逝」,即已断的烦恼不会再回来。佛陀总是在适当场合讲适当的话,例如,不说不真实且无而益的话,只说真实并且能给予利益的话,而且是选择适当的时候才说,所以「正语为善逝」。
世间解之意
即完全了解世间,「世尊依自性,依集因,依灭,依灭的方便而普遍了知通达于世间。」所谓自性,是每件事物有其作用,瞠有其作用,骄傲也有其作用,自性即真实状况,修行就是看得到真实法,如三遍知的「知遍知」中说,知其本性、知其自性及知其真实性。
世间一切善乃至一切不善的心皆有其导因、足处,譬如骄傲是一种慢心,慢心有其导因。我们可以藉其收摄身心,由观身(四界、不净、安般等)而得定,了知受,看到自己的内心,一旦觉得不对劲就要调整它,觉得不善就要断除它,不外就是四圣谛(法)。
无上士之意∶
由于佛陀的德无人能超越,所以称「无上士」,他的戒、定、慧、解脱为一切世间最胜,无有相等的,无比的,无对敌的…乃至解脱知见之德,即所谓「我实不见于天界,魔界…乃至天人众可以比较,我的戒德圆满。」
调御丈夫之意∶
「他能御所应调御的丈夫」,所以是调御丈夫,调御即调伏的意思,即去调伏应被调伏的人。丈夫自有冲天志,我想佛教的修行人,也应有超乎一般人的坚定意念才是。
至于谁应被调伏?未持戒者应被调伏而持戒,未修定者应被调伏而修定,未修观者…,未证初果者…,未证二果者…,未证三果者…,乃至未证得阿罗汉者皆应被调伏。
凡夫的烦恼重重,岂能不能调伏而自傲呢?欲被调伏者,当先自降其心,放下身段,柔软而不倔强、好教是为前方便。
天人师之意
以现世、来世及第一义谛而适应教诲,故为「师」,又如商队的首领,引领诸商队渡过沙漠的难处,渡过盗贼的危险地带、野兽的恶劣处所…,如是令渡种种安稳之地,所以称世尊为「师」。
天人即天与人,局限于最超胜的诸天及最有才能的人,然而世尊也能教诲畜生,虽然畜生属无因生类(不得证果),但是它们也能因听闻世尊说法,而种下善因或在第二、或三生便有证果之份。
佛之意∶
佛是觉者,以他的解脱究竟智,已觉悟一切所应知的,故为「佛」,或者以自己觉悟四谛,也令其他有情觉悟,自觉觉他,以此等理由故称为「佛」。
世尊之意∶
这是功\德之最,一切有情之最,也是尊敬之师的同义语。「世尊」这是名称,不是父母所给,是在菩提树下证得一切智后的世人所给予的尊称。
结语∶心缘佛德
当我们在修习佛随念时,记得要一心所缘佛的功\德。由于我们的心缘正直、有利益的佛德,心会变得正直有益。我们的心以什么为所缘,所缘可能就会影响我们的心,例如心缘瞠恚的人、事或物,我们的心也将会被污染而起瞠,不是吗?
我们今生有幸,有生命、有福报、有善根来念佛心缘佛德,经过这次的学习也懂得念佛方法了,愿大家多念佛,增植福慧,是为所祷!
http://www.bauswj.org/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48&bdsn
avatar
s*p
3
重做了系统,新装了itunes,以前存的playlist之类的都没了
iphone里还有
有没有办法sync回去?
avatar
s*u
4
无耻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