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宋代的绘画概况--《采薇图》
avatar
宋代的绘画概况--《采薇图》# Arts - 艺术殿堂
c*g
1
《采薇图》
作者:宋.李唐
此幅是历史画,事出《史记·列传》,描绘的是公元前十一
世纪,周武王灭商,殷贵族伯夷、叔齐兄弟俩誓不降周,躲避
到首阳山,不食周粟,仅以采薇(俗名野豌豆)充饥,终于饿
死首阳山。
李唐,字希古,河南人。他原是北宋画院画家,北宋亡,
离乡背井逃到南宋都城临安,已80高龄了。本期望南宋恢复中
原,重归统一,但高宗赵构骨子里赞同妥协主张,无真心收复
中原,情愿岁纳重金,甚至称臣,以求偏安一隅,醉个梦死。
李唐期望落空而画此画。此画立意决非赞颂顽固派,而是借古
喻今,通过艺术表彰历史人物伯夷、叔齐的义节,曲折地表达
对投降派的愤慨。正如元人指出的,此图“意在箴规,表夷、
叔不臣于周,有南渡降臣发也。”画面正坐的伯夷,面容瘦削,
紧抿双唇,神态清恬,气宇轩昂,眉字紧锁,目光安祥,隐含
智者气度和威武不屈的灵魂。用古松、 古藤、大石以烘托他们
的精神;用线飘逸,充满活力,以渲染人物的气度。衣纹布线顿
挫方劲,树石笔法粗简厚重,墨色饱满,已开马、夏法门。
李唐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晚宋,抗击外族侵略,歌颂民族
气节,都反映在他的画中。名作《晋文公复国图》形象地反映
avatar
c*g
2
《墨兰图》
作者:宋.郑思肖
借花木傲霜耐寒幽雅清香的自然特性,作为遣兴寄情的依
托,用以比拟人品的气质,这是文艺中常用的方法。画家们亦
以植物中之清品梅、兰、 竹、菊将其人格化,以物载道,艺术
化地抒发内心感情。
《墨兰卷》,作于元大德丙午年(1306),其时宋亡近30年,
作者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画上自题:“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
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铃印:“求
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古今。”画的寓意是十分清
楚的: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为了艺术化突现题
旨,在一横白纸卷上略去陪衬物,用两个倒写的“个”字形为叶,
浓墨的花,构成了一幅状如花篮的画面,这样奇特别致的画面匠
心独运,令人倾倒。寥寥数笔,运笔粗拙敦厚,奔放顺畅,既显
示敦厚壮实的质感,又显示出刚劲挺拔的气势,形象地体现出恶
劣环境之中破土而出的生命力。这是君子形象的绝妙写照。画兰
不画土,兰根外露,形式上美感的运思在其次,目的是引起观赏
者的惊疑。“国家都亡了,哪里还有土”的回答便顺理成章了。
郑思肖的墨兰,寓意性比前人更强,在他的另一幅《墨兰图》中,
有诗题道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