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红很难不朽,而是速朽# bagua - 娱乐八卦
c*e
1 楼
“网红”,这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是现在媒体和电商当中一个重要角色,也是人们茶
余饭后性感的谈资。有时候我也寻思,网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是一种新的哺乳
类动物?还是一个特殊的物种?或者是一种天外来客?
我尝试问了一些专门做网红经济的人,他们告诉我网红的一些标志,第一个就是要有50
万以上的粉丝,当然这些粉丝主要是指在微信或直播上的粉丝;第二个就是能带来流量
,而且能创造收益和持续被关注的网上红人。
我也问过所谓的网红,他们自己认为什么是网红?他们说那就是“没事嘚嘚呗”。一听
就知道是东北大妞。我问:“都嘚嘚些什么呢?”回答是“没啥事,才艺呗”。直播上
的大部分网红都是这样的,就是靠一些才艺表演而成为网红。
有一天我碰到一个网红学院的创办人丁辰灵,请他定义一下网红,他说他有一本书是专
门研究网红经济的,里面对网红有不一样的定义。无独有偶,另外一个朋友也写了一本
讲网红经济的书,他的定义也和其他人的不一样。可是,无论这些定义多么复杂,在我
看来,网红无非就是一个媒体上的红人。
在以前的报纸时代,很红的人叫“闻人”,比如“上海滩十闻人”、“北京城闻人”,
这个“闻”是“新闻”的“闻”。闻人,就是牛逼、有名的人。后来,到了杂志时代,
再到电视时代,无非就是换个叫法,“闻人”又成了电视上的明星,或者叫名人。以前
的那些闻人,他们也赚钱,只是每个人的特征不一样,赚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并不
会被冠予“经济”两字,比如“闻人经济”之类。
而现在的网红,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关系的链条,形成了所谓的“网红经济”,甚
至有专业的公司来经营这种网红经济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而形成了一种有规模的产
业。
眼下最火的网红,一年能有6个亿的营业额,个人也能小赚七八千万,这算是一个极端
的例子。现在网红的总体年龄都偏小,同时也不断利用移动互联网上的各种方式来增加
自己的关注量,或者通过线下的一些活动,甚至通过一些流量上的操作,来抬高自己的
人气。
实际上,当一个人被人们关注、被媒体塑造成一个焦点、然后利用这种关注度来牟利,
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以前可能就叫“纸红”、“视红”或者“电红”,只不过是现在
加上了“网”字,就有了时代特征。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让“红”持续呢?我自己,包括我问过的人,都认为多数网红可能
就像流星划过,一瞬间就没有了。我探寻过一些维持它持续发展的方法,一种说法是要
把它产业化,使一个网红能够带有几十万或上百万的流量,然后不断挖掘出跟他的人格
特征相吻合的产品进行营销。
这些产品的发掘、制造、宣传和物流都由各个专业公司负责,通过这种自带流量的电商
方式持续地做,使网红、产品、粉丝之间产生强烈的互动,从而使网红们的价值观输出
成为护城河,最终形成品牌,这就是所谓的“第三代电商”。
在这一过程中,要把一个粉丝转化为购买者,其实并不容易,据研究,一般就是2%到3%
的转化率。那么,什么样的粉丝是愿意购买产品的?什么样的粉丝是只关注不购买的?
有很多所谓的粉丝,他们只是关注,而这种关注就像在街上看见有人吐口痰,指指天、
跺跺脚、骂骂娘,大家围拢起来就图看个热闹,这些看热闹的粉丝大概是不会掏钱买产
品的。
只有当粉丝对网红的相貌、价值观、人格特质都非常喜欢、迷恋、甚至上升为信仰的时
候,才会把网红的一举一动带入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也才能完成购买环节。否则,就会
如同几百万人在关注凤姐,但如果凤姐来推荐一件衣服,恐怕愿意购买的人会非常少。
所以,粉丝分两种,一种是看热闹的围观者,一种是真心实意的追随者。要把围观者变
为追随者,最重要的是网红本身要输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而不是输出一两个搔首弄姿
的形态。这时,输出价值观的网红,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内容的制造者,要持续地制造出
让人喜欢的内容。
坦率地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
历和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还要能够一以贯之且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更重要
的是网红自身的行为还要和自己表达的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说到也要做到,做到的事
情再说出来,才会更感染人。
一个内容制造者,只有持续地输出令人信服的,受人欢迎的价值观,才能够持续地让你
的追随者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同时也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有持续生产内
容能力的网红,实际上是有非常强的人格特征的人,而这种人格特征,表现出来的就是
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是其他任何网红不能够模仿的。
一旦到了这样一个境界,这种类型的网红就变成了某一个价值观的符号,因此也就成了
追随者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电商活动,才具有持续的价值。
现在大多数网红只是一些匆匆过客,她们很难不朽,甚至根本谈不到不朽,我们看到的
反而是速朽。
余饭后性感的谈资。有时候我也寻思,网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是一种新的哺乳
类动物?还是一个特殊的物种?或者是一种天外来客?
我尝试问了一些专门做网红经济的人,他们告诉我网红的一些标志,第一个就是要有50
万以上的粉丝,当然这些粉丝主要是指在微信或直播上的粉丝;第二个就是能带来流量
,而且能创造收益和持续被关注的网上红人。
我也问过所谓的网红,他们自己认为什么是网红?他们说那就是“没事嘚嘚呗”。一听
就知道是东北大妞。我问:“都嘚嘚些什么呢?”回答是“没啥事,才艺呗”。直播上
的大部分网红都是这样的,就是靠一些才艺表演而成为网红。
有一天我碰到一个网红学院的创办人丁辰灵,请他定义一下网红,他说他有一本书是专
门研究网红经济的,里面对网红有不一样的定义。无独有偶,另外一个朋友也写了一本
讲网红经济的书,他的定义也和其他人的不一样。可是,无论这些定义多么复杂,在我
看来,网红无非就是一个媒体上的红人。
在以前的报纸时代,很红的人叫“闻人”,比如“上海滩十闻人”、“北京城闻人”,
这个“闻”是“新闻”的“闻”。闻人,就是牛逼、有名的人。后来,到了杂志时代,
再到电视时代,无非就是换个叫法,“闻人”又成了电视上的明星,或者叫名人。以前
的那些闻人,他们也赚钱,只是每个人的特征不一样,赚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并不
会被冠予“经济”两字,比如“闻人经济”之类。
而现在的网红,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关系的链条,形成了所谓的“网红经济”,甚
至有专业的公司来经营这种网红经济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而形成了一种有规模的产
业。
眼下最火的网红,一年能有6个亿的营业额,个人也能小赚七八千万,这算是一个极端
的例子。现在网红的总体年龄都偏小,同时也不断利用移动互联网上的各种方式来增加
自己的关注量,或者通过线下的一些活动,甚至通过一些流量上的操作,来抬高自己的
人气。
实际上,当一个人被人们关注、被媒体塑造成一个焦点、然后利用这种关注度来牟利,
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以前可能就叫“纸红”、“视红”或者“电红”,只不过是现在
加上了“网”字,就有了时代特征。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让“红”持续呢?我自己,包括我问过的人,都认为多数网红可能
就像流星划过,一瞬间就没有了。我探寻过一些维持它持续发展的方法,一种说法是要
把它产业化,使一个网红能够带有几十万或上百万的流量,然后不断挖掘出跟他的人格
特征相吻合的产品进行营销。
这些产品的发掘、制造、宣传和物流都由各个专业公司负责,通过这种自带流量的电商
方式持续地做,使网红、产品、粉丝之间产生强烈的互动,从而使网红们的价值观输出
成为护城河,最终形成品牌,这就是所谓的“第三代电商”。
在这一过程中,要把一个粉丝转化为购买者,其实并不容易,据研究,一般就是2%到3%
的转化率。那么,什么样的粉丝是愿意购买产品的?什么样的粉丝是只关注不购买的?
有很多所谓的粉丝,他们只是关注,而这种关注就像在街上看见有人吐口痰,指指天、
跺跺脚、骂骂娘,大家围拢起来就图看个热闹,这些看热闹的粉丝大概是不会掏钱买产
品的。
只有当粉丝对网红的相貌、价值观、人格特质都非常喜欢、迷恋、甚至上升为信仰的时
候,才会把网红的一举一动带入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也才能完成购买环节。否则,就会
如同几百万人在关注凤姐,但如果凤姐来推荐一件衣服,恐怕愿意购买的人会非常少。
所以,粉丝分两种,一种是看热闹的围观者,一种是真心实意的追随者。要把围观者变
为追随者,最重要的是网红本身要输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而不是输出一两个搔首弄姿
的形态。这时,输出价值观的网红,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内容的制造者,要持续地制造出
让人喜欢的内容。
坦率地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
历和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还要能够一以贯之且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更重要
的是网红自身的行为还要和自己表达的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说到也要做到,做到的事
情再说出来,才会更感染人。
一个内容制造者,只有持续地输出令人信服的,受人欢迎的价值观,才能够持续地让你
的追随者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同时也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有持续生产内
容能力的网红,实际上是有非常强的人格特征的人,而这种人格特征,表现出来的就是
价值观,并且这种价值观是其他任何网红不能够模仿的。
一旦到了这样一个境界,这种类型的网红就变成了某一个价值观的符号,因此也就成了
追随者心目中的精神领袖,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电商活动,才具有持续的价值。
现在大多数网红只是一些匆匆过客,她们很难不朽,甚至根本谈不到不朽,我们看到的
反而是速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