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怒难犯啊!# Biology - 生物学
H*3
1 楼
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索达吉堪布
后世且莫论,今生不为仆,
雇主不予酬,难成现世利。
前面讲了菩提心的后世果报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和利益,那么这个颂词中,暂且不论这些
道理,因为这些对现在的世间人讲多了,他们反而生厌烦心,起不到什么作用。世间人
只注重眼前的衣食住行,而对后世的深奥道理,因为看不见、听不见,所以他们嗤之以
鼻。因此暂时不谈来世果报如何,只是拿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来比喻利他的重要性。
有些人没有吃的穿的,就到一些单位去打工,做事情。(仆人不一定非要扫地,其实为
别人做事情,就是仆人。我们是众生的仆人,现在的领导、公务员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公
仆,是人民公仆的话,换一种方式为人民服务不太好。)他为什么给别人打工呢?就是
为了自己谋求一点利益,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给别人做事的。但是仆人要有利他心,这个
很重要。作为主人的话,找一些人在下面做事,实际上就是想自己事业成功,要达到这
个目的,也应该有利他心。
没有利他心会有什么损害呢?如果仆人一味地想着钱,根本不顾主人的事业,那他在工
作中很可能偷盗,或者以狡诈的行为来骗取利益,结果一旦被发现,他自己的饭碗也丢
了。作为主人的话,有些主人很吝啬,一直想着事情做圆满,却不愿意给别人支付薪水
,用轻视的目光来对待他,这样之后,工人不可能愿意为你付出一切,到了一定的时候
,他可能会做些手脚,最后主人的事业也不能成功。从两方面来看,假如主人没有利他
心,自己的事业不能圆满;假如仆人没有利他心,自己的温饱不能解决。所以,我们应
该了解利他心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去汉地的城市,每到机场就喜欢看书,在那里买书。买书的时候,有一大堆书
是讲企业家怎么搞企业、老板怎么对待下属、下属怎么应付老板……其实只讲一个就可
以了,就是要互相负责任、互相帮助。如果仆人不仅是赚钱,还要帮助老板,对他负责
任,老板也想“下面的人全是依靠我的,我应该尽量帮助他”,彼此都会有圆满的结果。
我认识一个人,真的非常好。她办一个厂,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而是看到很多下岗的
人很可怜,就给他们找一条出路,让他们有饭吃,对他们的工资待遇等方面,也比其他
厂的工人高,这样之后效益自然而然增上。她不是一味想赚钱,一方面是帮助别人,一
方面也是得一点生活资本。但那些人也毕竟是人,大家都知道:“老板对我们如是慈悲
,别的地方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我们应该一心一意地做。”因此即使她不在厂,他们还
是很自觉地工作。
现在的社会就是缺少利他心,如果没有这颗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古人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积德、心地善良的人,处处都会有
快乐,所以我们对身边的每一个众生,甚至一草一木,都要以利他心来对待。倘若有了
利他心,即使修行没有很高的境界,但也是菩萨的行为。
以前喜马拉雅山有许多修行人,有个老喇嘛和道友在那里修行了很长时间。老喇嘛打坐
的岩石前面有一清澈的湖泊,每天有很多小虫掉进去,老喇嘛一见这种情景,就支撑起
衰老的身躯,马上去把这些小生命救起来,放在安全的地方。日复一日,他不断地这样
,根本没有修行的时间。
老喇嘛天天晃来晃去,终于有一天,他的道友看不下去了。
一个年轻人关心地说:“你不要天天救小虫,还是打坐吧,如果你打坐开悟了,就可以
度化更多的众生。”
还有个年轻人说:“你闭着眼睛,就看不见了。”
另有一个人说:“你应该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对你修行好一点。”
老喇嘛听完他们的劝告后,说:“我已经发菩提心了,实在无法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众生
被水淹死。你们说得虽然有道理,但是我想,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
这句话真的特别感人,连一个小虫都不救的话,声称要救天下的众生,恐怕是不现实的
。不管你闭着眼睛也好,到别处去也罢,或者口口声声说证悟以后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这些都是一种空话。“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平时在路上
看见一只小虫,或者有人找不到路了,问你某某地方在哪里,不要像有些道友那样——
“不知道!你自己去找吧!”这样的行为不是特别如法,应该有个温和的态度。
当然,指路也要掌握分寸。在我们这里,有些人出家了,家里人来抓他时,跟你打听某
某师父在不在,“在在在,你跟着我吧。”这样是很危险的。以前我们这里有人想出家
,她丈夫跑过来了、他妻子跑过来了,巧言花语说:“听说他没有钱,我是来送钱的。
你看我钱包里装的钱,你可不可以帮我找到他?”有些人就发善心,把他送到门口上,
结果把想出家的人拽回去了,那个时候就不是送钱的了。
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在学院当中,有些人出家后有一些违缘,这方面我
们要看那个人的眼色,是来送钱的还是来抓他的,先研究一下该不该指路。如果无利无
害,问你坛城宾馆在哪里,你就可以把他带过去,顺便把行李送上去,但是要找某某道
友的话,你一定要问清楚,让他盖手印,开玩笑!
总之,做善事和做恶事有很大差别,佛经中云:“从诸善业感安乐,得见无边诸佛土;
从不善业感众苦,堕诸恶趣燃烧处。”行持善法能感受快乐,甚至现见诸佛菩萨的微妙
境界;行持不善则感召一切不顺,来世堕入恶趣受无量燃烧之苦。这些现象,其实在今
世也看得出来。
——敬录自《入行论广解》
1 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3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后世且莫论,今生不为仆,
雇主不予酬,难成现世利。
前面讲了菩提心的后世果报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和利益,那么这个颂词中,暂且不论这些
道理,因为这些对现在的世间人讲多了,他们反而生厌烦心,起不到什么作用。世间人
只注重眼前的衣食住行,而对后世的深奥道理,因为看不见、听不见,所以他们嗤之以
鼻。因此暂时不谈来世果报如何,只是拿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来比喻利他的重要性。
有些人没有吃的穿的,就到一些单位去打工,做事情。(仆人不一定非要扫地,其实为
别人做事情,就是仆人。我们是众生的仆人,现在的领导、公务员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公
仆,是人民公仆的话,换一种方式为人民服务不太好。)他为什么给别人打工呢?就是
为了自己谋求一点利益,不然不会无缘无故给别人做事的。但是仆人要有利他心,这个
很重要。作为主人的话,找一些人在下面做事,实际上就是想自己事业成功,要达到这
个目的,也应该有利他心。
没有利他心会有什么损害呢?如果仆人一味地想着钱,根本不顾主人的事业,那他在工
作中很可能偷盗,或者以狡诈的行为来骗取利益,结果一旦被发现,他自己的饭碗也丢
了。作为主人的话,有些主人很吝啬,一直想着事情做圆满,却不愿意给别人支付薪水
,用轻视的目光来对待他,这样之后,工人不可能愿意为你付出一切,到了一定的时候
,他可能会做些手脚,最后主人的事业也不能成功。从两方面来看,假如主人没有利他
心,自己的事业不能圆满;假如仆人没有利他心,自己的温饱不能解决。所以,我们应
该了解利他心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去汉地的城市,每到机场就喜欢看书,在那里买书。买书的时候,有一大堆书
是讲企业家怎么搞企业、老板怎么对待下属、下属怎么应付老板……其实只讲一个就可
以了,就是要互相负责任、互相帮助。如果仆人不仅是赚钱,还要帮助老板,对他负责
任,老板也想“下面的人全是依靠我的,我应该尽量帮助他”,彼此都会有圆满的结果。
我认识一个人,真的非常好。她办一个厂,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而是看到很多下岗的
人很可怜,就给他们找一条出路,让他们有饭吃,对他们的工资待遇等方面,也比其他
厂的工人高,这样之后效益自然而然增上。她不是一味想赚钱,一方面是帮助别人,一
方面也是得一点生活资本。但那些人也毕竟是人,大家都知道:“老板对我们如是慈悲
,别的地方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我们应该一心一意地做。”因此即使她不在厂,他们还
是很自觉地工作。
现在的社会就是缺少利他心,如果没有这颗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古人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积德、心地善良的人,处处都会有
快乐,所以我们对身边的每一个众生,甚至一草一木,都要以利他心来对待。倘若有了
利他心,即使修行没有很高的境界,但也是菩萨的行为。
以前喜马拉雅山有许多修行人,有个老喇嘛和道友在那里修行了很长时间。老喇嘛打坐
的岩石前面有一清澈的湖泊,每天有很多小虫掉进去,老喇嘛一见这种情景,就支撑起
衰老的身躯,马上去把这些小生命救起来,放在安全的地方。日复一日,他不断地这样
,根本没有修行的时间。
老喇嘛天天晃来晃去,终于有一天,他的道友看不下去了。
一个年轻人关心地说:“你不要天天救小虫,还是打坐吧,如果你打坐开悟了,就可以
度化更多的众生。”
还有个年轻人说:“你闭着眼睛,就看不见了。”
另有一个人说:“你应该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对你修行好一点。”
老喇嘛听完他们的劝告后,说:“我已经发菩提心了,实在无法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众生
被水淹死。你们说得虽然有道理,但是我想,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
这句话真的特别感人,连一个小虫都不救的话,声称要救天下的众生,恐怕是不现实的
。不管你闭着眼睛也好,到别处去也罢,或者口口声声说证悟以后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这些都是一种空话。“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平时在路上
看见一只小虫,或者有人找不到路了,问你某某地方在哪里,不要像有些道友那样——
“不知道!你自己去找吧!”这样的行为不是特别如法,应该有个温和的态度。
当然,指路也要掌握分寸。在我们这里,有些人出家了,家里人来抓他时,跟你打听某
某师父在不在,“在在在,你跟着我吧。”这样是很危险的。以前我们这里有人想出家
,她丈夫跑过来了、他妻子跑过来了,巧言花语说:“听说他没有钱,我是来送钱的。
你看我钱包里装的钱,你可不可以帮我找到他?”有些人就发善心,把他送到门口上,
结果把想出家的人拽回去了,那个时候就不是送钱的了。
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在学院当中,有些人出家后有一些违缘,这方面我
们要看那个人的眼色,是来送钱的还是来抓他的,先研究一下该不该指路。如果无利无
害,问你坛城宾馆在哪里,你就可以把他带过去,顺便把行李送上去,但是要找某某道
友的话,你一定要问清楚,让他盖手印,开玩笑!
总之,做善事和做恶事有很大差别,佛经中云:“从诸善业感安乐,得见无边诸佛土;
从不善业感众苦,堕诸恶趣燃烧处。”行持善法能感受快乐,甚至现见诸佛菩萨的微妙
境界;行持不善则感召一切不顺,来世堕入恶趣受无量燃烧之苦。这些现象,其实在今
世也看得出来。
——敬录自《入行论广解》
1 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3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