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转载 百位科技精英力挺:"多数论文毫无作用“
avatar
转载 百位科技精英力挺:"多数论文毫无作用“# Biology - 生物学
L*n
1
位于 德拉华的 newark 物流公司招聘 仓库助理 1名
距离费城40分钟车程
可办理opt
请发邮件到 l******[email protected]
avatar
P*R
2
“绝大多数学术论文毫无用处?”正辛勤做着实验,绞尽脑汁写着论文的你也觉得自己
的工作毫无意义么?埃隆马斯克就持这样的观点公开炮轰了学术界。2013年,在接受著
名公益组织”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专访时,他提出了”多数论文毫无价值“,
并质问观众”究竟有多少PhD的论文真正被人用到?"
埃隆马斯克(Elon·Musk),大名鼎鼎的PayPal、SpaceX、特斯拉和SolarCity四家公
司的CEO,在科技界恐怕无人不识无人不晓,他所倡导的新型科技发展方向可谓对人类
现有生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会进一步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变革发生巨大作用。
2012年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的“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
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随后,2016年4月,SpaceX在大西洋成功回收猎鹰9号一
级火箭,一举震惊世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海上回收火箭的创举。
埃隆马斯克时常谈到他未来要在火星退休,谈到他的火星绿洲计划,在他眼里,不远的
未来或许人类真的要迈向科幻小说里经常提到的星辰太空的时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引
领科技潮流并献身于科技发展的人,却公开质疑整个学术界,他认为绝大多数学术论文
毫无价值,这对现行的学术界价值规则提出挑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Quora(国外著
名问答平台,知乎的原型)上,成千上万人参与了该观点的讨论,纷纷在问题下作答,
从2013年至今都热度不减。其中不乏科技大佬,MIT等名校的科研者及谷歌工程师这样
的科技界顶尖人才,神奇的是,这些本该捍卫自身价值的牛人们,却几乎清一色的站在
了马斯克这一边。究竟是什么致使大牛们纷纷站在了同一立场呢?
一位来自于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研究者坦诚而诙谐的率先抖了机灵:“计算机科学系的
院长Bob Floyd曾经告诉我,‘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里90%的资料都毫无用处’,于是我严
阵以待立即问他,‘哪90%?’。”
Quora的副总工程师也毫不犹豫的支持了马斯克的观点,并且获得了大量支持者,其中
不乏如硅谷首席技术官和创意官这样的业界大佬。该回答的作者已经发表了50多篇论文
,并且作为reviewer评论了大量论文,他说到:“现行的学术体系并不以提升实用性为
基础,如果接受了这一设定,那么就会一点也不惊讶于大多数论文毫无用处。目前学术
论文主要从新奇性、重要性和原创性几个维度来度量,然而问题是这样的度量方式只从
很细分的层面对学术本身进行了纯粹的评判。因此问题变成了学术论文的研究课题本身
是否有意义,而非这些学术论文是否对于人类具有实用性。”
在此,小编也很认同他的观点,学术研究本身是有意义的,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过度
的把精力集中于学术本身,而忽略了对于人类社会以及工业发展的实用性,也就间接导
致了学术论文的无用。
LiveRamp产品运营总监也提到:“学术论文在现有的模式下的确非常无用。”他认为我
们很难只通过一次尝试就能再现论文中描述的实验,同时也很难立即发现我们所需的相
关性的信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超过80%的实验都是失败的,然而论文通常只发
表了成功的实验案例,而大量的失败的研究所带来的丰富经验却无法流传于世供大家思
考学习,这实际上使论文的价值大受损失。许多时候错误、失败的经历所带来的财富远
超成功的案例。
来自谷歌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一针见血的表明,学术论文的写作只是为了被接受然后顺利
发表,而非以实用性为目的,甚至很多论文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实用性什么是无用的。该
回答获得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支持。
一位来自Texas at Austin大学的副教授霸气的表示:“马斯克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我认为其他的回答并没有解释清楚真正的原因。”该答案通过一系列论证说明了大约
80%的论文没有价值并且从未被引用的原因是,科研项目是持续增长的、极度专业化的
并且有很高的条件性,一旦条件发生了变化,时过境迁,这些论文也就不再有用。且即
使研究者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本做出了对于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的研究,他们自身却
不会受到相关奖励,唯一的收获就是更多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Brandeis大学的研究者回答说:“我曾读过大量内容糟糕毫无价值的论文,但既然他们
被刊登了出来,那么peer review process的存在说明这篇论文至少对3个人还是有意义
的。”
在众多高票答案中不仅有大量来自西方的顶尖人才,其中也有不少来自中国的学者。
Zhou Yuanyuan(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Whova公司CEO)作为少数派从正
面阐述了学术研究的实用性:学术研究培训了大量的PhD学生,作为一种载体,训练了
PhD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项目设计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而最终发表
论文作为对学生能力的测试,进一步对他们在该领域的能力进行了筛选分级。也正是这
样的训练,最终使这些学生成为了科学工作者,有的成为了科技界的企业家,有的在各
类企业里如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作出巨大贡献。Zhou Yuanyuan极为肯定的表示:“
我敢说马斯克一定雇佣过许许多多经历过这个过程训练的PhD员工。”此外Zhou
Yuanyuan认为,VMware以及Akamai等公司都是从学术论文开始的,尽管只有5%的学术项
目获得了研究基金并最终成功,但是不通过努力和尝试,又怎么会知道是否能够成功呢
?在商界其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通过大量无意义的尝试才能有一小部分获得成功。
Zhou Yuanyuan说:“的确有很多糟糕的论文,正如有许多糟糕的创业者一样,但是没
有一些糟糕的开始,又怎会有最终的成功?所以我们何必如此介意并郑重其事的批判这
些蹩脚的论文呢?”
小编发现,现阶段以发表论文为导向的学术系统的确存在一些诟病,众多业界大牛们也
颇有微词,不论是论文审核的机制,科研的目的,研究本身对于社会的价值,学术研究
本身的重复性和所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都值得探讨商榷。想必埃隆马斯克也是对目前的
学术体制进行了深入的体验和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现行体制
也培养了大量人才起到了相当的社会价值。那么身为科学工作者的你,是否认同以上的
观点呢,亦或别具一格有自己的见解?
avatar
L*n
3
招聘。。。。。。。。。。。。。
avatar
P*R
4
转载
像论文一样,绝大多数突变都毫无作用,然而。。。
看到一篇加精博文《百位科技精英力挺:"多数论文毫无作用“ 》。呵呵。埃隆马斯克
为代表的的所谓科技精英们,可能还以为自己揭开了世纪骗局,得意洋洋。
其实,大多数论文毫无用处,或者用处很小,这是多年来的一个共识。基础研究论文对
学科的贡献,最直观的的体现就是引用率。科学界早就注意到了,大约20%的论文获得
了总引用次数的80%,而剩下80%的论文只贡献了20%的引用次数。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
律。
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一次这些所谓的科技精英是利用这个数据嘲笑普通论文的作
者,甚至有意引导社会舆论来抵制这些研究。好像这些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埃隆马斯克等所谓科技精英是一群自以为是的家伙们。模仿一
下中国人常用的俗话,“没文化,真可怕”,改成是,“没生物学常识,真可怕”。
他们缺少什么生物学知识呢?
就是进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随机突变+自然选择。
自然界发生的绝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或中性的,通俗的说就是“毫无用处”,给生物体
带来好处的突变极其罕见。但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不存在万能的上帝或者自以为是
的精英,在每一个突变产生之时生物体都不知道这个突变有没有用,只有当它改变了生
物体的表型特征(通俗的例子就是羚羊跑得更快,或者变慢)之后,才会受到自然选择
。不利于个体生存的,被淘汰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的,就会子孙满堂,在地球上越
来越普遍。当生物体,尤其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细菌等单细胞生物),身处困境时
,它们会通过提高突变率,来增加有益突变出现的机会,也就是增加解决困难的机率。
即便是身处困境的细菌,所增加的突变,绝大多数还是“毫无作用”。
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进化,产生了真正不计其数的突变。其中绝大多
数突变是毫无用处的,只有极少量对生物体有利。但就是这少量的有利突变,造就了丰
富多彩的生物圈,包括聪明的埃隆马斯克和笨拙的海狮。如果地球早期的原始生物为了
杜绝“毫无作用”的突变,没有不计其数的没用突变,现在,地球上也就出现不了埃隆
马斯克等科技精英。这就应了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句型,“没有XXX,就没有XXX”。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也在于计划经济的设计者看似完美规划,不浪费任何社会
资源。但结果是什么,想想四十多年前大家吃什么就行了。科学界的市场经济,也就是
给尽可能多的科学家自由探索的机会,产生大量的思想突变,然后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
相对论、进化论等极少数重要科学成果,推动社会进步。
之前,美国经济危机时,美国国会要削减科研经费。一些科技精英于是建议科研经费管
理部门,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减少产生“毫无用处”论文的研究工作,把有限的
经费集中到“能够制造非常有用论文的项目上”。现在,以埃隆马斯克为代表的这批科
技精英,不过是拾人牙慧,老调重弹别人几年前的说法。当时,欧洲一位头脑清醒的科
学家,参考细菌的SOS反应,警告美国人,不要饮鸩止渴,Save Our Science? You
could learn something from E. coli's SOS response(1)。
科学不是技术,技术可以规划好,只做有用的研究。但科学不同,科学没法预先计划好
。看看高琨的诺贝尔奖论文,当时看来是毫无用处,几十年后为我们带来了光纤和网络
。高水平的科学家,对科研成功失败的预测准确度高一些。因而他们会少走一些弯路。
但也仅仅是高一些而已,绝对不可能不做没用的研究。一些人的简历上只有高级别的论
文,似乎没有“毫无作用”的文章。但这些人,毫无疑问是把自己的那些不成功、不亮
眼的结果丢弃了。他们没有发表“毫无作用”的论文,世界上其他科研人员也就不知道
那里有个坑,后面的人还会一个一个掉进去,直到有人发表一篇“毫无作用”的论文,
大家才意识到“此处禁止通行”。几年前,我就呼吁过,可以把低级别期刊论文看得低
一些,但绝对不能杜绝看似意义小的论文(2)。再进一步说,高水平的科学家也就只
是对科研项目成败的预计能力强一些而已。如果让高水平的科学家预计自己未做出来的
论文对世界有没有实际作用,恐怕只有等到科学家进了天堂、问过马克思或者上帝之后
avatar
L*n
5
继续招聘
avatar
P*R
6
转载
学术界啥水平,工业界就啥水平
最近网上很多人在诟病大学里的博士,教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一到现场遇到实
际问题,往往是眼高手低,在现场的工人师傅眼里并不能服众。从而引发人们对高校科
研“实用性”质疑,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科研经费,除了发表的SCI论文越来越多,到
底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到底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意
义?
老实说,这一系列问题实在太复杂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而且也不是我能回答
了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某一个角度,以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高校以搞基础研究为主的,善于发表高水平SCI的教授学
者,通常瞧不起那些搞应用研究,不太容易发高影响因子的学者,这里当然也包括工业
界很多搞应用的科技人员,理由是他们搞的那些东西太没技术含量,水平相比太低。另
一方面,那些搞应用研究为主的学者则认为,发再多SCI有什么用?纸上谈兵而已。这
里的问题其实是大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到底哪个更重要?这里
我不想谈了,因为单纯把这个关系拿出来,稍微受过学术训练的理解起来都不是问题。
我想说的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对调一下,让那些擅长发高影响因子的教授学者去做
应用研究,让那些擅长搞应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类型的科技人员去搞基础研
究,去发SCI,会怎么样?
这样一个假设,一个换位,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呢?很多人可能会看笑话,这两拨人马
可能,都会不适应,都会抓瞎,甚至出洋相。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并不是要强制执
行。然而,我们再进一步设想一下,一旦这个假设强制执行,也就是必须从自己擅长的
领域出来从事自己不熟悉的研究,否者就没饭吃。目的是让大家发挥最大的潜能做这个
实验。我猜想的结果是,无论是搞基础研究的,还是搞应用研究的,只要是本身素质足
够好,是搞科研的那块料,同样会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做的出色。相反,一个领域做得
平平淡淡,换个领域就一下子做到最顶级,这样的概率不能说没有,应该很低。因为任
何领域,入门可能会相对容易,但要想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靠得还是自己的能力,自
身的科研素养。
那么这个科研素养从何而来?我想最基本,最重要的科研训练一定是在大学里完成的。
通常大学教授科研平均水准的高低也就决定了他们培养的将来走进工业界的本科生也好
,硕士博士盛也好的水平。我在香港,美国和澳洲都接触过不少来自工业界的工程师的
朋友。跟他们交流给我的感觉是,他们这些工程师,这些拿到博士学位的工程师搞科研
的水平,确切地讲他们做实验,写论文,搞专利的功底跟在高校干的那些博士相比没有
根本的分别。唯一不同的是,很多公司保密起见,并不鼓励这些工程师发论文,发SCI
。但可以肯定地讲,只要他们想发,根本不是难事。另外,我认识的很多欧美当然也包
括澳洲在大学工作的教授,很多都有很多年在公司做工程师的经历。很多大学教授在咨
询公司兼职,甚至自己开公司。像这样的教授根本就不存在去工业界解决现场问题,水
土不服的问题。基本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高校学术界和和工业界的水平从来都是一致
的。基本不会出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水平很大的差距。如果真有这种差距,也是人们想
象出来的。
澳洲的ARC,类似中国的基金委有一个很重的基金项目,叫ARC Linkage grant。这个基
金的特点就是国家鼓励高校的科研人员与工业界合作开展科研,解决工业界的实际问题
。假设这个基金你申请20万澳元,通常会要求一半也就是十万澳元的资助必须来自企业
,另外一半基金委出。这样的好处就是充分调动高校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积极性,让科研
更有的放矢。这个基金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是,这个定义的工业界可以是来自全世界的
公司,足见其国际视野和战略性眼光。我在国内工业界也有不少朋友,当跟他们提起这
个合作的时候,开始大家都很兴奋,毕竟这是国际合作啊,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啊,
一旦申请成功必将是多赢的结果,至少可以趁这个机会出国转转,这样的小算盘很可爱
也可以理解。然而,事情看起来很好,一旦操作起来,即使我这些朋友已经是中高层领
导,即使钱不多,仍然是困难重重。最大的问题竟然是公司对所谓和学术界合作的研发
的投入信心不足,就怕钱打了水漂。看来这条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术界啥水平,工业界就啥水平。这不是一个悲观的说法,也可以向积极的方向努力,
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avatar
P*R
8
转载
建议美国,缺钱了,经费给众多普通学者,而非少数几个爱因斯坦 精选
经济危机了,美国国会要削减科研经费。怎样削减呢?国会征求美国科学院的意见。科
学院的科学家把他们的建议公布在Nature上: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823/full/476385a.html。一个外国人,德国的生物学家Andrew Moore(BioEssays的主编),不怕美国人说他干涉内政,不怕美国人说他别有用心,在自己主编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评论,Save Our Science? You could learn something from E. coli's SOS response!,告诫美国人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对,应该如何如何做,否则会严重影响美国科学的发展。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篇短文。作者也赞同美国科学家的一些想法,如资源共享、提高效
率等。但是作者极力反对在众多科研方向中压缩掉一些,即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作
者提醒美国人,向大肠杆菌学习。大肠杆菌面临严重危险时(不严重的危险,应对方式
就不同了),它们没有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能够规划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而是放松了
DNA复制的准确性,在保证能够复制伤痕累累的遗传物质的情况下,允许DNA复制出错。
DNA复制出错,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由于变异多了,总会有个别变异能够对抗危险,
使大肠杆菌转危为安。相反,未来不可预测,如果大肠杆菌孤注一掷地将自己的未来押
宝在个别看似合理的对策上,决策失败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科学发展也是一样,很多人都承认科学发展很难预测。但是科学决策者,各种的所谓高
手们,包括美国科学院那帮院士,总觉得自己本领非凡,“很难预测,是你们普通人预
测不了,我们高手就是有算命先生的本领”。于是乎,重点培养几个爱因斯坦,压缩掉
众多普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如果这帮算命先生确实能够算准,当然,重点培养效率
高,产出高。但是如果押宝出错,将全军覆没。
那位德国生物学家提醒美国人,科学发展难以预测,向大肠杆菌学习吧,增加科学研究
方向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保证无论哪里有机会都能抓住,任何绝处逢生的机会都错过不
了。
这种想法,比我在前一博客(想诺贝尔奖,先看奥运金牌数和全民身体素质吧)的想法
更激进一些,也更合理一些。也许美国的愤青和几位潜在的爱因斯坦会批评这位德国人
别有用心、指手划脚、干涉内政。但凭心而论,这位德国人是为美国好,也是为世界好
。美国科学发展好了,全世界人民或多或少都会受益。但愿将来我们中国强大了,比现
在的美国还强大时,能虚心倾听外国科学家的逆耳忠言,不要总以小人之心对待外界的
建议和批评。
我们国家,科学和技术、工程总也分不清楚,工程技术是可以计划、可以攻关的,但科
学不行。但是,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定向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无异于高考报志愿前到庙
里算命。
Andrew Moore这篇短文,如果无法下载全文,可向原作者索取。
avatar
L*n
9
继续招聘中
avatar
h*c
10
正常,90%的人活着也没啥用。
avatar
L*n
11
继续招聘 要求 手脚麻利。。。
avatar
l*r
12
凑EB1啊
avatar
L*n
13
继续招聘。。。
avatar
T*i
14
现在的关键得能把做假大牛们踢出这个系统才行。否则白扯。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转载
: 建议美国,缺钱了,经费给众多普通学者,而非少数几个爱因斯坦 精选
: 经济危机了,美国国会要削减科研经费。怎样削减呢?国会征求美国科学院的意见。科
: 学院的科学家把他们的建议公布在Nature上: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823/full/476385a.html。一个外国人,德国的生物学家Andrew Moore(BioEssays的主编),不怕美国人说他干涉内政,不怕美国人说他别有用心,在自己主编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评论,Save Our Science? You could learn something from E. coli's SOS response!,告诫美国人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对,应该如何如何做,否则会严重影响美国科学的发展。
: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篇短文。作者也赞同美国科学家的一些想法,如资源共享、提高效
: 率等。但是作者极力反对在众多科研方向中压缩掉一些,即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作
: 者提醒美国人,向大肠杆菌学习。大肠杆菌面临严重危险时(不严重的危险,应对方式
: 就不同了),它们没有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能够规划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而是放松了
: DNA复制的准确性,在保证能够复制伤痕累累的遗传物质的情况下,允许DNA复制出错。
: DNA复制出错,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由于变异多了,总会有个别变异能够对抗危险,

avatar
A*W
16
就跟精英们做的都有用一样的,
avatar
P*R
18
一旦造假被抓,吐出过去的资助加罚款,大学院系绑在一起。
连坐法。

【在 T****i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的关键得能把做假大牛们踢出这个系统才行。否则白扯。
avatar
v*n
19
没有H1B嘛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位于 德拉华的 newark 物流公司招聘 仓库助理 1名
: 距离费城40分钟车程
: 可办理opt
: 请发邮件到 l******[email protected]

avatar
S*Y
20
OPT不需要公司办理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