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内学术氛围比西方差太多了
avatar
国内学术氛围比西方差太多了# China - 中国研究
p*y
1
国内目前的学术氛围比西方差了太多,比日本也差了一截。用中国传统的话说,就是差
那口气。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名中国民科在某个分支的数学问题上写了篇高水平的论文
,但国内没有发表的地方。作者寄到国内的一些学术刊物上没有人能看懂,最后费劲周
折寄到美国的刊物并得到发表,最终通过这篇论文确立了他在这个领域的引领者地位,
但这个领域太过冷僻,国内长期没人识得此君。直到很多年后,国内的官科才有人关注
到他这个领域,按照惯例开始在美国寻找专家合作,结果被美国同行告知最权威的专家
就在中国国内一所中学教书。
科研领域的学术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牛顿说过大致这样的话,他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
旁上取得的。这话真的不全是谦虚,事实也是如此。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在牛顿三大
定律发表的时期,当时欧洲已经有不少人在关注类似问题,在牛顿前面更是有不少人做
了大量的探索,为牛顿定律的诞生打好了前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也是同样的情况
,前面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搭起了一步步的阶梯,就等着某个有缘的幸运者去踢开那扇捉
摸不定的大门。牛顿也好、爱因斯坦也罢。他们的学术成就在他们所处的氛围里会激起
惊涛骇浪,马上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变革。而放在同时期的中国环境,充其量就是一朵小
小的浪花,甚至就是死水微澜。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中国的环境里专心从事这些研究的高手太少,没有形成相
互促进的帮扶式的交流,偶尔出几个明星,也不容易得到响应。比如宋代的秦九昭,虽
然他大衍求一法体现了当时超级水平,欧洲直到五百多年后的高斯才得到相同的解法。
但秦九昭一个人也是太过孤独,在东方世界鹤立鸡群几百年!
我相信今天这种局面已经在局部改善,但中国离完全的独立自主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国
学者目前到国外刊物发表论文是不得已的,希望在有条件的时候勇敢的作出改变。
说到学术氛围,我们就可以理解杨振宁回国的价值了,老杨自己不可能再有多大的建树
,但如果能在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培养出一帮勇于在前沿探索的斗士,那也是功德无量。
avatar
g*c
2
土共的目标是在所有民间组织建立党支部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