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y*e
1
嵇康
http://www.hfu.edu.tw/~bauruei/5rso/texts/3wei/te35.htm
本文由華梵哲學系陳麗倩及吳怡旻同學打字
聲無哀樂論 參據豫才校嵇集
有秦客問於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夫治
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於金石,安樂之象形於管絃也。又仲尼問韶,識虞舜
之德;季札聽絃,知眾國之風;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今子獨以為聲無哀樂,其理
何居?若有嘉訓,請聞其說。
主人應之曰:斯義久滯,莫肯拯救。故令歷世濫於名實。今蒙啟導,將言其一隅焉。
幅天地合德,萬物資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為五色,發為五音。音聲之作,其猶臭
味在於天地之間,其善與不善,雖遭遇濁亂,其體自若而無變也,豈以愛憎易操,哀樂改
度哉!及宮商集比,聲音克諧,此人心至願,情欲之所鍾。古人知情不可恣,欲不可極,
故因其所用,每為之節,使哀不至傷,樂不至淫,因事與名,物有其號,哭謂之哀,歌謂
之樂,斯其大較也。然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哀云哀云,哭泣云乎哉?因茲而言,玉帛
非禮敬之實,歌舞非悲哀之主也。何以明之?夫殊方異俗,歌哭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