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中华文明1
今天,可以说《周易》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也经常可以见到
那些打着“著名易学家”或“易学大师”,甚至“易学泰斗”旗号的人。从买房子到给
孩子起名字,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正在四处活动的“易学大师们”的身影。在大小书店
里,《周易》类的书籍数量之多,几乎快可以和通俗小说相媲美了。
我们说中国古籍多得汗牛充栋,但是,根据古文献专家们的粗略统计,在古代中国,这
些古籍中只有两类古籍数量最多,第一类是研究《周易》的书,第二类是注解杜诗的书
。
今天,大家都津津乐道地从哲学、儒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天
文学、道教、文艺理论、军事学、阳宅风水、命理、姓名、武术、气功、阴宅吉凶,甚
至从禅宗到炒股票等等在畅谈《周易》。好像什么都可以扯到《周易》上,用句古代的
话叫做“《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这一现象早在清代就已经大行其旁门左道了,以
至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中也针对这一《易》道日益广大的问题,发出了“好异
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的感叹。然而,作为一名专业的《周易》研究学
者,我想说上述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统正宗的《周易》之学。这是我首先想给
大家泼的第一盆冷水。
我想给大家泼的第二盆冷水就是:在现代学术界,我们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读懂《周易》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周易》学家。实际上,我在国外讲学时曾说过一句很尖刻的
话:“整个20世纪,我们只有两个半易学家!”哪两个半人呢?第一个是杭辛斋先生,
第二个是尚秉和先生。那半个是谁呢?是张政烺先生。”我个人以为只有这两个半人才
是真正把《周易》读懂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周易》学家。换句话说,我们不需
要看他是否是大学教授,不需要看他出版过多少部易学研究著作,不需要看他有多少所
谓的创新观点,衡量一个人的易学知识水准,只要看看他对传统《易》说的继承和理解
的程度,即看看他对杭先生的《周易杭氏学》、尚先生的《周易尚氏学》、张先生研究
《周易》的几篇论文的理解程度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多的是什么样的易学家呢?是以偏代全性的易学家。也就是说,现代易学界的
一些易学家,他们本来是研究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医学、美学、数学等方面的专业
学者,现在又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和角度来研究《周易》。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
学者几乎根本就读不懂杭辛斋、尚秉和、张政烺三位先生研究《周易》的专业论著。而
让我感到忧虑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包括港台,目前十分之九的《周易》研究著
作全是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的专业学者们变脸后著述的成果。看了他们
的那些《周易》研究著作,你可能面临着不知道原始的《周易》究竟是在讲些什么内容
的疑惑。似乎我们今天所有的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学问,而《周易》中都全有了!很多反
对《周易》的人最初正是在这一困惑得不到合理解答之后,就开始走上了把《周易》斥
之为伪科学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伪科学在《周易》研究上大肆横行,他们披着“易学家”、“易学大师”、
“易学泰斗”等招牌,他们一忽悠起《周易》来,不但和尚、老道个个都成了已经身怀
绝技又参透天机的先知先觉,甚至好像连UFO驾驶员和湖北神农架野人此刻也正一手拿
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一手拿着《周易》正在四处寻找着精通《周易》的世外高人似
的。不是今天说这个破译了河图或者洛书,就是明天说那个又破译了生命密码或者人生
奥秘……面对他们的这些惊天动地的观点,我们只好感叹自己肉眼凡胎、非呆即傻,进
而开始怀疑我们自己的大脑容量可能还远不如五十万年前周口店的那个著名的北京猿人
,要不怎么只有他一个人的头盖保留下来了呢。这类伪科学和伪易学的“学术”垃圾在
当前的易学出版物中居然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让我十分担忧的。
我想给大家泼的第三盘冷水就是:假如您是抱着想学算卦的想法来读《周易》的,那么
还是请您打道回府吧。我们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这样一些话:通俗一些的如什么
“学会了《易经》会算卦”、什么“懂《易》见天心”、高雅一些的如什么“《易》奇
而法”、什么“《易》乃漆室之门”、什么“《易》有一车之怪”等等。不论您是研究
《周易》还是一般性的阅读,您肯定要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对《周易》占卦实践的验证上
来。可是,我想提醒大家,请您千万要记住“善《易》者不占”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
,真正精通《周易》的人,是不会拿它去算卦的,这是那些真正懂《周易》的学者们留
给我们的至理名言。
从远古社会走到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每时每刻当然需要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
今天,为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天气预报,在商代则是甲骨文占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周易》中也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这样的预测天气的内容。因此,在商周时代的中
国社会,并行着两套最为重要的算卦体系,即卜法和筮法。这里的筮法主要是指《周易
》。
可是,我想提醒您:您学了《周易》并不能保证您就会算卦,更不要说算得准不准了。
类比来说,您学了孙过庭《书谱》,学会了写永字八法,并不能保证您就一定能写手好
字,更不要说能否成为书法家了。在这方面,我国的资深易学家张延生先生和李燕先生
二人,体会最深,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也会这么劝说大家。
三盘水泼完,关于《周易》和中华文明的若干问题,也就开始登场了。
好听的,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难听的,说《周易》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
不发展的罪魁祸首。正宗的,说《周易》是中国古代五经之首、六经之首直到十三经之
首。怪异的,说《周易》中蕴涵了宇宙的奥秘。荒诞的,说《周易》是外星文明的产物
。在《周易》研究上,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观点都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正可谓“乱哄
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书归正传,让我先对《周易》经传的自身结构、相关概念和由
来做一番介绍。
首先解释什么叫《周易》?
《周易》这个概念,目前为止最早出现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那上面记载了这么
一句话:“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有一个拿着本周易去面见陈
国国君的周朝史官。一般人认为这里的“周易”二字就是后人所称的《周易》。
这里的“周易”二字意味深远。因为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年》时的《周易》是这么被
记载的:“韩宣子适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
矣’。”这段文字大意是说韩宣子来到鲁国时,曾经参观鲁国的国史馆,意外地见到了
两本十分珍贵而少见的书,一本是《易象》,一本是《鲁春秋》,他由衷地赞叹说“周
礼全保存在鲁国这里呀!”周史、周易、周礼三个字,都有个“周”字,周是周朝的周
,朝代的名字,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而“易”字的含义,从占筮书、变易、不易到日
月、守宫等等,就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了。
为什么不说“周史有以易见陈侯”呢?为什么也不说“周史有以《易象》见陈侯”呢?
从语气上分析,周史、周易并列出现,是为了和当时陈史、陈易的存在相区别的。换句
话说,作为一种占筮方法,当时并不是只有一种。
大家知道,《周礼·太卜》中就记载有“三易”和“九筮之法”。所谓“三易”,就是
指三种占筮书。我们知道,周王朝是中国古代所谓的上三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它之前
还有夏代和商代。在古代易学史上的一般概念认为,夏、商、周三个朝代各有一部王朝
定本的占筮书,夏代的占筮书叫《连山》,商代的占筮书叫《归藏》,周代的占筮书叫
《周易》。
把这三种占筮书并称为“三易”,可见“易”字的最为重要的含义就是占筮书,而“三
易”中只有周代的占筮书叫《周易》,可以看出“三易”的“易”字和《周易》的“易
”字在这里具有同等意义。从字面意义上讲,《周易》就是指周代的占筮书,它原始的
名称应该就是《易象》。
但是,《周礼·太卜》中在讲到“三易”之时也同时提出了“九筮之法”。这里的“九
筮之法”却成为古今易学史上的不解之迷之一!“九筮之法”也就是指九种占筮方法。
今天,我们所掌握的《周易》的占筮方法是通过保留在《易传·系辞》中的“大衍之数
五十”一章内容而得知的。除此之外,居然还有八种占筮方法在当时存在!是“三易”
各有三种占筮方法、三三得九的“九筮之法”,还是每一种易书都有九种占筮方法的“
九筮之法”,抑或是“三易”之外还独立存在着和“三易”无关的“九筮之法”?这个
问题已经成为千古之迷了。
因为“三易”的记载出现在《周礼》一书中,而刚才我们提到的《左传》中记载的韩宣
子评价《易象》一书的话是“周礼尽在鲁矣”,由此可以看出,他也是把《周易》看成
是“周礼”的范畴之一。因此,这两者的记载是相一致的,证明了在这一问题上记载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周易》在文本内容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卦象。我们一般所说的八卦,是指由一长横“—”(被称为阳爻)或二短横“―
―”(被称为阴爻)分别组合三次后(即三爻)得出的八个符号,被称为八卦卦象。又
称作八经卦。
把阴阳爻分别组合三次的过程,在易学上的术语称为画卦。在古代易学史上,关于谁是
八卦的创始人,也即“画卦人是谁”这一问题,一般有四说:伏羲画卦说、神农画卦说
、大禹画卦说、文王画卦说。
关于伏羲、神农和大禹这三个人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中的人物,或者是秦汉时代
杜撰的远古人物?古今众说纷纭。宋代以前多相信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从宋代开始
的疑古风气到现代古史辩学派之间,大多主张他们是神话中的人物或者是秦汉时代杜撰
的远古人物。但是,最近三十年间,大量考古文献的出土,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印证着这
三个人物可能远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史料记载中。比如,张政烺先生在对考古发掘
出土的文献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安阳四盘磨村出土的一片商代甲骨文上同时出现了
“魁”和“隗”两个字,根据《帝王世纪》一书中的史料记载,“魁隗”就是神农的别
名。也就是说商代史料中已经出现了对神农的直接或间接的记载。再如,最近报导的在
西周青铜器铭文上发现了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也就是说在西周时代已经流传着有关大
禹治水的故事。
八经卦排列的先后顺序和位置,也就引来了著名的先天八卦方位、后天八卦方位这两大
问题。按照《易传·说卦》中的观点,将“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不相
射”表示的八卦方位称为先天八卦方位。即: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
南、艮西北、兑东南。将“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
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表示的八卦方位称为后天八卦方位。即:震东、巽东南、离南
、坤西南、兑西、乾西北、坎北、艮东北。但是,现代一般学者大多认为先天八卦方位
、后天八卦方位的问题是秦汉以后到宋代之间的产物。有些学者甚至象模象样地打出了
宋代邵雍创始此说的观点。最近十几年来,根据我和连劭名先生的各自独立的研究,作
为易学史的难解之迷之一的先天八卦方位和后天八卦方位的产生时代问题,现在,我可
以负责地说:在《周易》文本产生前后的商周时代,就已经客观存在了,根本不是什么
到了宋代才产生的。
出现在《周易》文本中的是由八经卦分别两两组合之后的产物,也就是由六爻组成的卦
象,共有六十四种,被称为重卦。
六十四卦卦象
在古代易学史上,关于谁是重卦的创始人,还是有四说,还是上述那四个人,即:伏羲
重卦说、神农重卦说、大禹重卦说、文王重卦说。
八卦有个卦序问题,同样,六十四卦也有个卦序问题。所谓卦序就是卦的先后排列次序
。“三易”的不同,除了内容上的区别之外,就是六十四卦卦序的排列也是不同的。我
们知道《周易》的第一卦是《乾卦》,而《归藏》的第一卦是《坤卦》,《连山》的第
一卦是《艮卦》。研究六十四卦的卦序排列问题,既是《周易》象数上的一个基本问题
,更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迷。第一卦不同,则相应的其他六十三卦的顺序,在“三易”中
也各自不同。
卦象后面的是卦名。每一个卦象都有一个卦名。卦象有六十四个,当然也就有六十四个
卦名。这里简单地说一句,卦名的由来颇为复杂,有些卦卦名的由来和含义至今也是不
解之迷。一般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直接继承《归藏》,而《归藏》又直接继承
《连山》而来。我们今天根据史料记载的“三易”的卦名进行对比,发现大多数卦名在
“三易”中是一样的。可见这一说多少有些根据。卦名的形成最常见的是以某一卦中的
核心象辞为主,如《谦卦》核心象辞都讲“谦”(也就是谦虚)的好处和价值。如《咸
卦》核心象辞都是讲“咸”(也就是感)的动作。这一特点和《论语》等先秦典籍中的
以文章开头的前一两个字作为篇名的方法截然不同。
卦名后面的内容是卦辞。卦辞内容从性质上分为象辞和兆辞两部分。所谓象辞就是描述
某种现象的语言。所谓兆辞就是看到某种现象后所得出的吉凶结果。一般是先说象辞后
说兆辞的,但是也经常有先说兆辞后说象的现象。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强调色彩。举例来
说,第九卦是《小畜卦》,它的卦辞内容为:“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就是先说
兆辞,后说象辞的。在这里,象辞是“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而兆辞则是“亨”。这
句象辞的大意是说乌云密布出现在城区西面的郊区上空,但是却没有下起来。看到这一
象辞后,给出的占示结果却是吉利的。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区分象辞和兆辞是
读懂《周易》的关键!
卦辞之后是爻题,它是用来说明某一爻在卦象中的具体位置的,即表示爻位。重卦有六
爻,按照以九表示阳爻,以六表示阴爻的原则。由下往上依此为初九、九二、九三、九
四、九五、上九和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看一个卦的卦象组成是从下
往上看的。
举例来说,第一爻位称“初”。到了最上面的第六爻称“上”。所谓初九就是指某一卦
的最下面的第一爻为阳爻的卦象。所谓初六就是指某一卦的最下面的第一爻为阴爻的卦
象。所谓九二就是指第二爻为阳爻的卦象。所谓六二就是指第二爻为阳阴爻的卦象。依
此类推。到了最上面的第六爻,不称九六或六六,而是改称上九或上六。六爻中,下面
三爻称为内卦或下卦,上面三爻称为外卦或上卦。其中,第二爻和第五爻分别为内外卦
的中爻。
记住这些爻位的性质和特点是研究《周易》象数学的基础和关键。
爻位后面的是爻辞。爻辞内容从性质上也分为象辞和兆辞。举例来说,我们大家看了金
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一定记得所谓的“降龙十八掌”,记得那招式有“潜龙勿用”、“见
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等名称。
我们把全部六十四卦经文部分内容都应该按照我们的这一方法,进行拆解,区分哪些是
象辞,哪些是兆辞。这是读懂《周易》和研究《周易》的关键与基础。因为《易传》作
者告诉我们《周易》是圣人“观象系辞”而做成的。
什么叫“观象系辞”呢?就是说看到某种现象,就把伴随着这一现象所出现的吉凶结果
记录下来。“系辞”的“系”,也可以读成JI。为什么呢?《易传》作者认为,在没有
书写的文字之前的远古时代,曾经存在着一个“结绳而治”的时期。给绳子打某种特殊
的结和扣,用来象征某些数或者表达某些事情。这个给绳子打某种特殊的结和扣的动作
,可以称为JI(系)。“观象系辞”说明了在《周易》中每一条象辞和它的兆辞之间有
对应关系。我们将发现象辞和兆辞之间对应的六种规律,哪六种规律呢?即:一象一兆
类、多象多兆类、一象多兆类、多象一兆类、有象无兆类、有兆无象类。比如《乾卦》
,它的卦辞就是“元亨”和“利贞”,没有象辞,肯定属于有兆无象类,而且还是多兆
无象的。我们知道,无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中,“贞”的意思就是占问,而所谓“
利贞”也就是用于占问是有利的,或者说是有利于占问。“亨”的意思是亨通和吉利,
而“元”则是具有开始和起源的意思,所谓“元亨”就是讲从一开始就很吉利。但是,
假如您没有进行这种区分就有可能把它理解为“元”、“亨”、“利”、“贞”四个单
字节,丝毫看不出有占卦和兆示的含义了。这就已经变成了儒家思想式的解读。这样理
解有没有错呢?从《周易》的原始意义上说,这样理解肯定不对。但是,《易传》和《
左传》中就是这么理解的。在古代易学史上,儒家的学者还把这样的理解美其名为“《
乾卦》四德”!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说: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
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
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段话的大意是讲元是一切善
良之首,亨就是各种美好事物的荟萃,利就是所有道义的集合,贞则是万事立足的根本
。一个君子能够履行仁就可以来领导别人了,能够荟萃天下美好的事物就可以使一切全
符合礼的要求,能够行事有利就可以符合道义的要求,而品行端正和意志坚定才是任何
事物的立足根本。君子一般是以这四种德行来行事的,所以称为“《乾卦》四德”。我
们把兆辞性质的理解和儒家的四德说理解一比较,就发现了上述二者的区别。这么解释
,是有意想把《周易》从占筮书的性质升华到儒家伦理哲学上来。这本是无可非议的,
而且也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