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才出事涉嫌严重违纪被查立案审查双规# CivilSociety - 华人政治
h*r
1 楼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鉴于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
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孙政才简介
1980--1984年,山东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
1984--1987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1993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玉米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91.01--1991.07
,英国洛桑试验站访问学者)
1993--1994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所长、党支部书记
1994--1995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1995--1997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1990--1997
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7--1998年,北京市顺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
1998--2002年,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其间:2000--2001年,中央党校一年制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2--2002年,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顺义区委书记
2002--2006年,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兼市直机关工委书记(2000--2003年,中央党校
在职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学习;2006.05--2006.07,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6--2009年,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2009--2010年,吉林省委书记
2010--2012年,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2--2017年,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吉林省委书记(至2012年11月)、省
人大常委会主任(至2013年1月)[1]
2017年--,中央政治局委员[2]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五次党代会代表,四届、五届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市四
届人大代表
孙政才被查 中纪委为何通报还是“同志”?
中纪委答复“为什么对审查对象以同志相称?”
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一则回复读者提问,中央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回答了网
友“fx飞翔”关于“执纪审查期间为什么对审查对象以同志相称?”的问题。
回复全文如下:
首先,党内互称同志,是党中央对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一贯要求和重要政治规矩。在
组织审查期间,被审查人仍然具有共产党员身份,因此应当以同志相称。
其次,审查期间互称同志是纪检机关转变执纪方式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执纪审查本
质上是党内审查,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被审查人深刻反省、认识错误、
交代问题,也是对被审查人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从审查一开始互称同志,要求被审查
人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有利于唤醒被审查人的党员意识,重拾初心、重建对党组
织的忠诚。
上海市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对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的决定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
刻领会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在思想
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扎实实做好全市改革
发展各项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传赴京参加会议被带走调查
早在一周以前,孙政才便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敏尔接任重庆市
委委员、常委、书记。
这一任命消息出来之后,坊间便有传闻称孙政才已被带走调查。而这一人事调整出现的
系列“非常规现象”已现端倪。
7月15日一早,重庆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宣布中央决定,孙政
才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敏尔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孙
政才并不在场,在当天《重庆日报》刊发的新闻通稿中,也只字未提孙政才。新华社的
通稿中也并没有宣布孙政才的去向。
7月14日、15日,正值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按惯例,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孙
政才应赴京参会。因此有分析认为,孙政才是在赴京参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被带走
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发现,孙政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7月12日,重庆市委全面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孙政才主持会议并讲话。此后几天,当地官方未再发布关
于他的任何消息。
更早之前的5月24日,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常
委班子,孙政才当选为市委书记。全国31个省份完成省级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后,孙政才
成为4名“60后”省级党委书记之一。生于1963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政才,也因此
广受关注。
孙政才发迹史:学而优则仕 43岁成正部
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关于选人用人问题、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问题
在两次巡视中均有提及。特别是在巡视“回头看”中,中央巡视组在反馈问题中,措辞
相当严厉,尤其是关于“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的表述,引发外界不少联想。
孙政才政治生涯的关键词是两个字:农业。作为学者型官员,他从农业起步,并在农业
领域达到个人从政后的一个高峰。
1963年,孙政才出生在山东荣成市一个叫五龙嘴的海边村,1987年,他自北京农林科学
院毕业后,便留校工作。从玉米研究室副主任、土肥所所长、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政
才一路升迁。
1995年,孙政才升任北京农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并成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
期间,他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学而优则仕,1997年,孙政才迎来政治生涯中第一个转机。当年,农学博士孙政才被调
任北京“京郊粮仓”顺义县,出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北京农林科学院,孙政才正式从学界转入政界。
之后顺义由县改区,在北京市地位上升。孙政才也从县长转为区长,随后又升迁至区委
书记。
2002年是孙政才又一个转折点,当年,北京市委常委改选,按照差额一人的规定,市委
将孙政才增为候选人。作为所有候选人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者,一开始,孙被普遍认为
是陪跑角色。
但最后的结果出乎意料,年仅39岁的孙政才当选为北京市委秘书长,进入北京市委常委
序列,晋升副省级干部。
43岁擢升正部
在北京市委秘书长位置上工作了四年后,2006年,孙政才回归农业老本行,出任农业部
部长、党组书记。
是年,孙政才43年,成为当时中央部委中最年轻的“一把手”,一时有“少帅部长”之
称。
彼时,农业税刚刚取消,农民告别了几千年来“纳皇粮”时代,农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
展的黄金期。
粮食连年增长,农民增收迅速、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作为农业部长,孙政才颇受关注,频频亮相各大媒体,这是他从政经历中
比较活跃的一段时期。
2009年,孙政才卸任农业部长,出任吉林省委书记。在主政这个农业大省期间,孙政才
提出建设“五大一强”的发展战略,即把吉林建成粮食、牧业、林业、北方特产业、农
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
在孙政才的规划中,作为主要粮食主产区,吉林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保障、
科技创新、制度支撑“四个体系”,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主要依靠物质投入
向科技支撑、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装备技术水平、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经营等
方面的转变,真正实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在吉林省的历练,孙政才迎来事业的高峰,2012年,他从东北来到西南,出任重庆
市市委书记,并顺理成章地进入中央政治局。
众所周知,由于“薄、王”问题,这个直辖市一度备受关注,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全国
舆论焦点。孙政才初到重庆讲话时称,中共中央决定他到重庆工作,能为推动重庆改革
发展造福各族人民尽一份力量,他感到非常光荣。他有做好工作的坚定信心,同时深感
担子很重责任很大。
孙政才进一步表示,他一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亲民之心、常立奋进之志、常存敬畏之
念,做到政治坚定、工作勤奋、作风务实、生活简朴、严谨自律。
54岁走向仕途终点
主政重庆期间,孙政才行事低调,极少接受采访,即使每年两会期间,孙政才也很少在
媒体上露面。
但中央巡视组两次巡视让山城以及孙政才再次进入舆论视野,甚至一度成为焦点。
2013年5月29日至7月29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对重庆市进行了巡视。
巡视组组长徐光春指出,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方面,对一把手管理监督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信念动摇、思想滑坡、道德
失范,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隐患,“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
定和作风建设方面,“四风”问题仍然存在,顶风违纪案件还有发生;在干部选拔任用
方面,选人用人的一些习惯做法不当,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规范,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
强、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对此,孙政才表示,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中肯、深刻,指导
性、针对性都很强。
他说,要把整改工作与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我们工作的改进
、作风的转变,给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使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从之
后的实践看,这份答卷显然不及格。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11月6日至2017年1月5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重庆市开展
了巡视“回头看”。
巡视组指出的主要问题有:党的领导弱化,担当意识不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有差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偏差,选人用人把关不严,一
些干部“带病提拔”。
新华社评孙政才落马:零容忍彰显全面从严治党
7月24日傍晚,一条消息迅速“刷屏”,引起广泛关注——鉴于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
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这一决定,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坚
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大赞中央的勇气和决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舆情反应
看,人们对党中央的决定衷心拥护,再次彰显了正风肃纪的社会共识。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
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有力举
措,刷新了党风政风,提振了人心士气,为我们党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政治
保证,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纷纷点赞。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管党治党从
宽松软到严紧硬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更须警钟长鸣。正如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的,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
敢严、长管长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风廉政建设没有缓缓劲、歇口气这一说,更不会成为“烂尾楼
”,只会踩着不变的步伐向前挺进,零容忍的态度不会改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
推进,制度笼子将越扎越紧,执纪监督将越来越严,巡视利剑将越磨越利。
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重在抓好“关键少数”。不少案例警示人们,
越是位高权重,越要严以自律,越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各级领导干部尤
其是高级干部,只有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好用权“
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才能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集
中体现,也是迈向廉洁政治的必由之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勇于反腐惩贪、激浊扬清,我们党就会更加坚强有力,就能以管党治党的优秀答卷凝心
聚力,汇集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孙政才简介
1980--1984年,山东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
1984--1987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1993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玉米研究室副主任(其间:1991.01--1991.07
,英国洛桑试验站访问学者)
1993--1994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所长、党支部书记
1994--1995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1995--1997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1990--1997
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7--1998年,北京市顺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
1998--2002年,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其间:2000--2001年,中央党校一年制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2--2002年,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北京市委常委、顺义区委书记
2002--2006年,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兼市直机关工委书记(2000--2003年,中央党校
在职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学习;2006.05--2006.07,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6--2009年,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2009--2010年,吉林省委书记
2010--2012年,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2--2017年,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吉林省委书记(至2012年11月)、省
人大常委会主任(至2013年1月)[1]
2017年--,中央政治局委员[2]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五次党代会代表,四届、五届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市四
届人大代表
孙政才被查 中纪委为何通报还是“同志”?
中纪委答复“为什么对审查对象以同志相称?”
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登一则回复读者提问,中央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回答了网
友“fx飞翔”关于“执纪审查期间为什么对审查对象以同志相称?”的问题。
回复全文如下:
首先,党内互称同志,是党中央对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一贯要求和重要政治规矩。在
组织审查期间,被审查人仍然具有共产党员身份,因此应当以同志相称。
其次,审查期间互称同志是纪检机关转变执纪方式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执纪审查本
质上是党内审查,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被审查人深刻反省、认识错误、
交代问题,也是对被审查人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从审查一开始互称同志,要求被审查
人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有利于唤醒被审查人的党员意识,重拾初心、重建对党组
织的忠诚。
上海市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对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的决定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
刻领会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意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在思想
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扎实实做好全市改革
发展各项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传赴京参加会议被带走调查
早在一周以前,孙政才便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敏尔接任重庆市
委委员、常委、书记。
这一任命消息出来之后,坊间便有传闻称孙政才已被带走调查。而这一人事调整出现的
系列“非常规现象”已现端倪。
7月15日一早,重庆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宣布中央决定,孙政
才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敏尔任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孙
政才并不在场,在当天《重庆日报》刊发的新闻通稿中,也只字未提孙政才。新华社的
通稿中也并没有宣布孙政才的去向。
7月14日、15日,正值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按惯例,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孙
政才应赴京参会。因此有分析认为,孙政才是在赴京参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被带走
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发现,孙政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7月12日,重庆市委全面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孙政才主持会议并讲话。此后几天,当地官方未再发布关
于他的任何消息。
更早之前的5月24日,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常
委班子,孙政才当选为市委书记。全国31个省份完成省级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后,孙政才
成为4名“60后”省级党委书记之一。生于1963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政才,也因此
广受关注。
孙政才发迹史:学而优则仕 43岁成正部
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关于选人用人问题、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问题
在两次巡视中均有提及。特别是在巡视“回头看”中,中央巡视组在反馈问题中,措辞
相当严厉,尤其是关于“清除‘薄、王’思想遗毒不彻底”的表述,引发外界不少联想。
孙政才政治生涯的关键词是两个字:农业。作为学者型官员,他从农业起步,并在农业
领域达到个人从政后的一个高峰。
1963年,孙政才出生在山东荣成市一个叫五龙嘴的海边村,1987年,他自北京农林科学
院毕业后,便留校工作。从玉米研究室副主任、土肥所所长、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政
才一路升迁。
1995年,孙政才升任北京农林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并成为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
期间,他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学而优则仕,1997年,孙政才迎来政治生涯中第一个转机。当年,农学博士孙政才被调
任北京“京郊粮仓”顺义县,出任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北京农林科学院,孙政才正式从学界转入政界。
之后顺义由县改区,在北京市地位上升。孙政才也从县长转为区长,随后又升迁至区委
书记。
2002年是孙政才又一个转折点,当年,北京市委常委改选,按照差额一人的规定,市委
将孙政才增为候选人。作为所有候选人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者,一开始,孙被普遍认为
是陪跑角色。
但最后的结果出乎意料,年仅39岁的孙政才当选为北京市委秘书长,进入北京市委常委
序列,晋升副省级干部。
43岁擢升正部
在北京市委秘书长位置上工作了四年后,2006年,孙政才回归农业老本行,出任农业部
部长、党组书记。
是年,孙政才43年,成为当时中央部委中最年轻的“一把手”,一时有“少帅部长”之
称。
彼时,农业税刚刚取消,农民告别了几千年来“纳皇粮”时代,农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
展的黄金期。
粮食连年增长,农民增收迅速、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作为农业部长,孙政才颇受关注,频频亮相各大媒体,这是他从政经历中
比较活跃的一段时期。
2009年,孙政才卸任农业部长,出任吉林省委书记。在主政这个农业大省期间,孙政才
提出建设“五大一强”的发展战略,即把吉林建成粮食、牧业、林业、北方特产业、农
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
在孙政才的规划中,作为主要粮食主产区,吉林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保障、
科技创新、制度支撑“四个体系”,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主要依靠物质投入
向科技支撑、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装备技术水平、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经营等
方面的转变,真正实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经过在吉林省的历练,孙政才迎来事业的高峰,2012年,他从东北来到西南,出任重庆
市市委书记,并顺理成章地进入中央政治局。
众所周知,由于“薄、王”问题,这个直辖市一度备受关注,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全国
舆论焦点。孙政才初到重庆讲话时称,中共中央决定他到重庆工作,能为推动重庆改革
发展造福各族人民尽一份力量,他感到非常光荣。他有做好工作的坚定信心,同时深感
担子很重责任很大。
孙政才进一步表示,他一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亲民之心、常立奋进之志、常存敬畏之
念,做到政治坚定、工作勤奋、作风务实、生活简朴、严谨自律。
54岁走向仕途终点
主政重庆期间,孙政才行事低调,极少接受采访,即使每年两会期间,孙政才也很少在
媒体上露面。
但中央巡视组两次巡视让山城以及孙政才再次进入舆论视野,甚至一度成为焦点。
2013年5月29日至7月29日,中央第五巡视组对重庆市进行了巡视。
巡视组组长徐光春指出,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方面,对一把手管理监督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信念动摇、思想滑坡、道德
失范,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隐患,“苍蝇”式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
定和作风建设方面,“四风”问题仍然存在,顶风违纪案件还有发生;在干部选拔任用
方面,选人用人的一些习惯做法不当,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规范,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
强、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对此,孙政才表示,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中肯、深刻,指导
性、针对性都很强。
他说,要把整改工作与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我们工作的改进
、作风的转变,给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使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从之
后的实践看,这份答卷显然不及格。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11月6日至2017年1月5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重庆市开展
了巡视“回头看”。
巡视组指出的主要问题有:党的领导弱化,担当意识不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有差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偏差,选人用人把关不严,一
些干部“带病提拔”。
新华社评孙政才落马:零容忍彰显全面从严治党
7月24日傍晚,一条消息迅速“刷屏”,引起广泛关注——鉴于孙政才同志涉嫌严重违
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
这一决定,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坚
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大赞中央的勇气和决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舆情反应
看,人们对党中央的决定衷心拥护,再次彰显了正风肃纪的社会共识。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
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有力举
措,刷新了党风政风,提振了人心士气,为我们党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政治
保证,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纷纷点赞。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管党治党从
宽松软到严紧硬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更须警钟长鸣。正如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的,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
敢严、长管长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党风廉政建设没有缓缓劲、歇口气这一说,更不会成为“烂尾楼
”,只会踩着不变的步伐向前挺进,零容忍的态度不会改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
推进,制度笼子将越扎越紧,执纪监督将越来越严,巡视利剑将越磨越利。
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重在抓好“关键少数”。不少案例警示人们,
越是位高权重,越要严以自律,越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各级领导干部尤
其是高级干部,只有坚守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好用权“
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才能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集
中体现,也是迈向廉洁政治的必由之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勇于反腐惩贪、激浊扬清,我们党就会更加坚强有力,就能以管党治党的优秀答卷凝心
聚力,汇集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