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香港能不能成为矽谷? 转载
avatar
香港能不能成为矽谷? 转载# DataSciences - 数据科学
u*s
1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大多数读者都会笑了。矽谷盛产创新企业,而香港只有炒家,两者
的形象几乎是南辕北辙。
其实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矽谷还是一片农地,最出名的是樱桃,市民开车过去採摘,
很多农场在当场可以免费享用,摘下来带回家的樱桃则需要付费。当时的矽谷没有创新
企业,也没有创投基金
矽谷后来成为创新企业集聚地,在我看来,就是把创意、资金和人才聚到了一起,在一
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集群效益,形成产业链。
香港有没有创意?没有多少,之前的电影行业较有创意,现在只能在发展商卖楼上可以
见到些微创意。不过,全中国却有许多的创意,这些年成就出不少颇有新意的企业、行
业。樱桃园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创意,矽谷的创意来自全美国、全世界。香港有没有资金
,大把地有,只是VC全跑到大陆去找生意了。
人材是一个大瓶颈。美国的under-achieving肄业生如盖兹、乔布斯在自家的车房里琢
磨点子,于是铸造出微软、苹果这样的伟大企业。香港的under-achiever多数当了房地
产中介,于是炒出了世界一流的房价。不过矽谷的人材绝大多数来自全美国、全世界。
香港的人才引进机制不差,从中环金融客到家庭佣工都不错,香港企业想引进的多可以
做到,只是注意力从来没有放在创投行业上,移民名额严重倾向于夫妻团聚类。
从创意、资金、人材标准看,认为香港其实有能力成为一个创投中心,世界级的金融平
台更可以令其如虎添翼,但是没有人、没有心做此事。除此三要素外,一个相对宽松的
工作和生活环境十分重要,这是矽谷优胜于纽约、芝加哥之处,香港的生活成本、生活
质量均有待改善。
香港有国际一流的全球视野、法治精神和资本市场,倚靠着庞大的内地市场。不过在把
握内地新趋势、新科技上略嫌“不接地气”,产业不足。香港与深圳,各有强烈的特点
,彼此之间有较强的互补性,如果两地能够将这种互补真正打通,其前途不可思量。建
起新的矽谷肯定需要政府在制度上的开拓,但是主要不是靠政府,而要靠产业链的形成
、创意思想的碰撞、人才的汇聚。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