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 (转载)
avatar
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 (转载)# Economics - 经济
f*t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tz (wantz), 信区: USANews
标 题: 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28 11:36:31 2008)
先来回顾短短1年多内的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消息:
HSBC罕见地发布预警-new century finance倒闭-Bear Stearn告破被廉价收购-
IndyMac等10多家银行破产倒闭-房利美,房地美告破,美政府弃资300亿美元拯救-
150年历史的雷曼破产-美林被BOA收购-AIG告破,美政府弃资850亿拯救-高盛,摩根
斯坦利转为商业银行-最大储蓄银行Wa-Mu破产-然后就是正在紧张激烈摩擦中的
bailout plan。。。。没“赶上”01年的9.11,但在来到美国的第二个年头,现在确确
实实感受到了一场金融和经济的9.11――美国次贷危机!感受着房市的哀鸿遍野,华尔
街的分崩离析,股市的动荡不堪,全球资本市场的紊乱和投资者信心的一泄千里。。。。
作为一个非金融业的生物学生,当看到这一堆堆震人耳目的新闻时,3个问题立刻萦绕我
心头:什么
avatar
f*t
2

府开始大幅加息,收紧货币后,房市的泡沫开始浮出水面而逐渐捅破。利率上升后,借
贷买房的成本大大升高,借贷买房的需求开始减少。
avatar
i*e
3
本版在其他主题讨论过了,继续维持低利息会让泡沫加大,同时需求过度会引起通胀上
升。美联储平时最大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控制通胀。
avatar
f*t
4

这点我也看明白了。如果没有目前这个危机,升息控制通胀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升息
(间接)引起这个危机,要用许多钱去填,不是也会引起通胀吗?
两害取其轻,能不能再降低利息(或者当初不升息),同时加强管制,堵住cdo/cds等
的继续泛滥,是不是也是可行的?

【在 i*******e 的大作中提到】
: 本版在其他主题讨论过了,继续维持低利息会让泡沫加大,同时需求过度会引起通胀上
: 升。美联储平时最大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控制通胀。

avatar
i*e
5
CDS这类产品(起码当时)是不被SEC、FED或者保险监管机构监管的,因为CDS不是证券
也不是常规的保险。在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监管部门想说服国会授权管制这些产品政
治可行性相信很低,因为AIG等金融机构会花很多钱游说反对监管,而且国会里面还有
很多坚信市场的议员,比如这次在众院对救市方案投反对票那批,现在也就是出了事才
有多一点人吵吵要加强监管。当时连巴菲特出来说CDS是金融WMD,也没人理睬。
avatar
f*t
6

是的。所以现在能不能把息降回去,让泡沫慢慢破,同时加强监管,是不是就能把危机
撑过去?

【在 i*******e 的大作中提到】
: CDS这类产品(起码当时)是不被SEC、FED或者保险监管机构监管的,因为CDS不是证券
: 也不是常规的保险。在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监管部门想说服国会授权管制这些产品政
: 治可行性相信很低,因为AIG等金融机构会花很多钱游说反对监管,而且国会里面还有
: 很多坚信市场的议员,比如这次在众院对救市方案投反对票那批,现在也就是出了事才
: 有多一点人吵吵要加强监管。当时连巴菲特出来说CDS是金融WMD,也没人理睬。

avatar
i*e
7
央行能够控制的利息是银行通过提交抵押向央行借钱的利息,银行之间借贷的利息(如
LIBOR)或者向商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贷款的利息,大概可以分解成为向央行借钱的利息
加上risk premium,以及银行自己挣的净回报率。现在银行不愿意贷款,是因为大家非
常不信任任何的交易对象,也就是risk premium很高,这是央行不能控制的,央行降自
己的那块利息恐怕是杯水车薪。
avatar
s*e
8
重塑投资者的信心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美国报道总是说市场freeze了,大概就是这个意
思。

【在 i*******e 的大作中提到】
: 央行能够控制的利息是银行通过提交抵押向央行借钱的利息,银行之间借贷的利息(如
: LIBOR)或者向商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贷款的利息,大概可以分解成为向央行借钱的利息
: 加上risk premium,以及银行自己挣的净回报率。现在银行不愿意贷款,是因为大家非
: 常不信任任何的交易对象,也就是risk premium很高,这是央行不能控制的,央行降自
: 己的那块利息恐怕是杯水车薪。

avatar
f*t
9

不好意思,似乎转了一圈,又回到原来的问题:
府开始大幅加息,收紧货币后,房市的泡沫开始浮出水面而逐渐捅破。利率上升后,借
贷买房的成本大大升高,借贷买房的需求开始减少。

【在 i*******e 的大作中提到】
: 央行能够控制的利息是银行通过提交抵押向央行借钱的利息,银行之间借贷的利息(如
: LIBOR)或者向商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贷款的利息,大概可以分解成为向央行借钱的利息
: 加上risk premium,以及银行自己挣的净回报率。现在银行不愿意贷款,是因为大家非
: 常不信任任何的交易对象,也就是risk premium很高,这是央行不能控制的,央行降自
: 己的那块利息恐怕是杯水车薪。

avatar
i*e
10
我不认为现在有通货紧缩,而一般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普遍下降或者货币供给的
下降,美国08年到现在的通胀折合成年率有4.2%,M2也在上升(FED在06年中止了M3数
据的公布,原因是M3相比M2没有提供额外的信息,而且在政策讨论中也没有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信贷紧缺,但是这和通货紧缩是两码事。
比如央行给每个人发100块钱,货币供给增加了,但如果大家不愿意借钱给别人,信贷
并不增加。现在商业银行还在向FED抵押借钱,但是他们恐怕并不把钱再贷出去,因为
他们都要应付坏帐引起的资本不足的问题,而且怕别人借了不还。中小企业没有可能去
向FED借钱,他们借不到流动资金面临困境,因此很多公司跑去华盛顿游说众议院批准
救市方案。
avatar
i*e
11
我的感觉是,FED不是总可以靠利率这一个工具来同时达到控制通胀和稳定金融市场两
个目的。以前格林斯潘经常在金融市场波动时候降息(Greenspan's put),但他在任的
时候的通胀压力通常没有今天这么大,尤其是能源价格。从好几个月前起FED就已经琢磨
用降息之外的其他办法注入流动性,比如取消某些条件下银行向FED借款的惩罚性利率,扩大接受的抵押票
据种类,扩大借款对象等等。
avatar
f*t
12
主要是大家(投资版的人)预测美国的衰退是通货紧缩,甚至是滞胀。
如果真的是通货紧缩,那是不是当初升息太快了?
现在的问题是信贷紧缺,同样当初升息不那么快的话,泡沫是不是就会慢慢破?所谓的
经济(准确讲,房价)软着陆?

【在 i*******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认为现在有通货紧缩,而一般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普遍下降或者货币供给的
: 下降,美国08年到现在的通胀折合成年率有4.2%,M2也在上升(FED在06年中止了M3数
: 据的公布,原因是M3相比M2没有提供额外的信息,而且在政策讨论中也没有作用)。
: 现在的问题是信贷紧缺,但是这和通货紧缩是两码事。
: 比如央行给每个人发100块钱,货币供给增加了,但如果大家不愿意借钱给别人,信贷
: 并不增加。现在商业银行还在向FED抵押借钱,但是他们恐怕并不把钱再贷出去,因为
: 他们都要应付坏帐引起的资本不足的问题,而且怕别人借了不还。中小企业没有可能去
: 向FED借钱,他们借不到流动资金面临困境,因此很多公司跑去华盛顿游说众议院批准
: 救市方案。

avatar
i*e
13
我觉得美国通货紧缩的可能比较小,因为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是预期,扭转"通胀高于
平均水平"的预期需要一定时间,另外一方面美圆还在处在弱势,恐怕还会从中国等国
输入一点通货膨胀。长期中,政府的一系列救市行为需要国债的支撑,国债规模上升也会调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因为国民担
心政府通过征通货膨胀税来减轻国债还款负担。
升息不快泡沫是不是就会慢慢破?这个是个定量的问题,我不知道。
我的猜想是,FED当时首要关心的问题是通胀和失业率,能用利率这一个工具完成好这
两个任务就不容易了,次贷的贷款人能不能在ARM reset的时候还得起钱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次
要的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FED设置利率的时候着重考虑银行的坏帐问题的
话,就会形成败德问题(moral hazard),银行会不负责地借钱出去,出了事情就指望
FED维持低利息(有人说这是Greenspan's put让金融界养成了坏习惯)。
几年前利率处在历史低位的时候,银行当然明白利率迟早要涨上去,但还是不合理地借
钱给日后肯定还不起的人买房,然后把这些贷款变成证券转嫁出去,现在遭遇坏帐确实
是活该,这就是为什么部分议员不愿意救金融机构
avatar
f*t
14

这个似乎可以通过regulations 来制止银行会不负责地借钱出去。我前面也提到了这一
点。

【在 i*******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美国通货紧缩的可能比较小,因为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是预期,扭转"通胀高于
: 平均水平"的预期需要一定时间,另外一方面美圆还在处在弱势,恐怕还会从中国等国
: 输入一点通货膨胀。长期中,政府的一系列救市行为需要国债的支撑,国债规模上升也会调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因为国民担
: 心政府通过征通货膨胀税来减轻国债还款负担。
: 升息不快泡沫是不是就会慢慢破?这个是个定量的问题,我不知道。
: 我的猜想是,FED当时首要关心的问题是通胀和失业率,能用利率这一个工具完成好这
: 两个任务就不容易了,次贷的贷款人能不能在ARM reset的时候还得起钱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次
: 要的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FED设置利率的时候着重考虑银行的坏帐问题的
: 话,就会形成败德问题(moral hazard),银行会不负责地借钱出去,出了事情就指望
: FED维持低利息(有人说这是Greenspan's put让金融界养成了坏习惯)。

avatar
z*e
15
如果泡沫能被这样控制,也不能称作泡沫了。“加强监管”这种方法在美国这种民主国
家里是行不通的。每个机构的职能都被提前限定死了,不能说变就变。在问题没有出现
之前,谁也不能越权去干预。在这方面中国的专制主义似乎更能有效控制经济。不过这
点好处和政府权力过大造成的浪费和低效比起来并不算什么。

【在 f****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似乎可以通过regulations 来制止银行会不负责地借钱出去。我前面也提到了这一
: 点。

avatar
h*s
16
不能把regulation和discretion对立起来,两者完全不是一码事
另外,监管和干预也是完全两码事
那具体到房贷上来讲,要求出示的证明文件一个都不能少,这就叫做regulation。
这和什么越权干预一点联系都没有。
另外一个美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仅有的一点监管机构,也是只能管自己那一
小块。中国企业过去是怨婆婆太多,后来婆婆少了就激发了竞争,但要是婆婆太少,
问题就大了,比如毒奶粉事件。
加强监管在美国难,和民主一点关系没有,民主国家监管严的多了去了。
关键是利益集团。民主这些年没什么本质变化,过去监管也好好的,后来放松,
是和利益集团的强大紧密联系的。
美国金融领域的利益集团没什么对手,要是有强大对手的话加强监管也是很容易的。
看看其他领域,该管的就管的好好的。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泡沫能被这样控制,也不能称作泡沫了。“加强监管”这种方法在美国这种民主国
: 家里是行不通的。每个机构的职能都被提前限定死了,不能说变就变。在问题没有出现
: 之前,谁也不能越权去干预。在这方面中国的专制主义似乎更能有效控制经济。不过这
: 点好处和政府权力过大造成的浪费和低效比起来并不算什么。

avatar
f*t
17
现在这样做也不迟:把息降回去

【在 z****e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泡沫能被这样控制,也不能称作泡沫了。“加强监管”这种方法在美国这种民主国
: 家里是行不通的。每个机构的职能都被提前限定死了,不能说变就变。在问题没有出现
: 之前,谁也不能越权去干预。在这方面中国的专制主义似乎更能有效控制经济。不过这
: 点好处和政府权力过大造成的浪费和低效比起来并不算什么。

avatar
h*r
18
deflation is almost certain in Q4 of 2008.
economics phd/professors here have no clue.
avatar
f*b
19
降息只能影响经济,不能决定经济进程
参见日本的滞胀,降息到0了,但是银行还是不愿意借钱,因为大家都穷,肯定还不上
,银行的risk premium太高了,降不下来。而且因为名义利息已经到0了,政府手中最
大的一张牌没了,要影响市场就更难了。这个就是泡沫凝固了。
现在就有这样的危险,如果risk继续发展上去,政府降不降息对市场影响就越来越小了。
至于量上面,经济控制不象开车踩油门这么容易,很多东西都是纠缠在一起的。而且经
济系统的弹性是有限度的,过度的玩弄利息,对经济基本面的破坏会很厉害的。

【在 f****t 的大作中提到】
: 主要是大家(投资版的人)预测美国的衰退是通货紧缩,甚至是滞胀。
: 如果真的是通货紧缩,那是不是当初升息太快了?
: 现在的问题是信贷紧缺,同样当初升息不那么快的话,泡沫是不是就会慢慢破?所谓的
: 经济(准确讲,房价)软着陆?

avatar
f*t
20

不管对不对, FED 和政府正在我的方向上走(lower mortgage rate & 放宽货币政策),
赞自己一个! :)

【在 f****t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这样做也不迟:把息降回去
avatar
l*n
21
非金融业的生物学生
我还是pass吧。。。
avatar
j*c
22
牛!!!!!!!!!!!
avatar
f*t
23
金融危机可是金融人士搞起来的。
事实是硬道理呀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非金融业的生物学生
: 我还是pass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