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请教山农, 关于果树嫁接
avatar
请教山农, 关于果树嫁接# gardening - 拈花惹草
g*t
1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伯樵·阿苏勒(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510335/
为什么辛辛苦苦读了4年本科,等到工作却觉得什么都得从头学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
民工家庭不愿让孩子读大学?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既然从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
日后的工作并无太大影响,那大学教育还有用么?——乃至,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么?
这些问题看似非常之中国式,但事实却是,很多西方国家都在某些历史阶段,遭遇了同
样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和一部分走在前列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等教育与工作
职业之间,看似是无比紧密的上下游关系;但无论是很多企业还是求职者,早已不再执
着于“专业对口”、“(学校)技能培养”这样的神话故事了。不过更奇怪的是,哪怕
从业界到教育界,都不再对大学“作为职业培训基地”的可行性抱有幻想,但“教育-
职业”的迷思依然犹如宗教信仰一般,深深扎根于中产阶级群体和企业招聘人员的心中
——中产精英们要为孩子的教育焦虑上20年,而企业人力资源部则依旧执着于“大学本
科以上”、“硕士以上”这样的职位描述——这似乎成了一个比“大学教育究竟有没有
用”这一问题本身更难索解的难题。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于1979年出版的著作《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
历史社会学》(The Credential Society: A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虽然距今已经出版近40年,但其结论却依然历久弥新,特别是他
一针见血地指出残酷真相:教育看似增强、但实则却阻碍了社会流动,并借由“政治工
作(闲职)-技术工作”、文化通货等理论概念,捅破了文凭表面光鲜亮丽、内里却不
名一文的那层窗户纸,在将近40年前,就回答了那个困惑我们许久的问题——文凭,为
什么越来越不值钱?
从技术训练走向文化通货
现代大学教育在很长时间里,都在标榜其可以为职场上的各类职业,输送经过专业化培
训的人才:于是乎,家长们热衷于给孩子选择“就业好”的专业,高校专业课程名称中
,充斥着“实践”、“应用”这样的词(如“电视制作的理论与实践”),很多大学也
在鼓吹毕业生就业率...似乎大学教育就是在为了就业做准备。
在柯林斯看来,大学可以提供职业教育所需的必备技能,无疑是大学教育的最大神话:
学生们在大学中学习了大量与未来工作无关的知识,而那些所谓“实用”的内容,多半
也赶不上工业界、企业界日新月异的发展。柯林斯所拆解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将学校视
作为职场提供“技术管制功能”祛魅。
柯林斯所拆解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将学校视作为职场提供“技术管制功能”祛魅。但是
既然学校无法提供真正实用的技术人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包括企业)对学校乃至
文凭趋之若鹜呢?柯林斯认为,劳动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劳动,比如种地、制
造业工人;另一种则是政治劳动,比如投行咨询、或是一般大企业的管理层——前者生
产财富,我们经常将之称之为实业;后者分配财富,一般不直接创作价值。政治劳动因
为主管分配,所以其实越来越趋向于“闲职”(sinecure sector);而随着体力劳动
被机械化生产所代替,劳动市场上的“闲职”也越来越多。文凭则是帮助雇主区分“政
治劳动者”与“生产劳动者”的重要手段。那么,为何要用文凭来区分两者呢?作者通
过对医生、律师和建筑师这三类工作的历史社会学考察,发现文凭所代表的往往不是生
产型的技能,而是政治型的“文化通货”——从大趋势上看,任何时代凡是取得较高文
凭的人,大多数具有较好的家庭背景、较为强烈的受教育欲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以及足以支撑脱产教育的经济条件。这些人的属性,完全符合“闲职”的要求。就这样
,文凭帮助雇主在雇佣“闲职”人员时进行区分。比如,投行的工作并非要求雇员精通
经济学或金融——顶级投行往往更倾向于家世良好、名校毕业的学生,因为这意味着学
生(及其父母)较广的关系网,也有利于企业对外的整体形象——这些内容,招聘者往
往很难直接问出口,或是提问的时间成本太高;而一张文凭往往就能解答所有此类问题。
这种社会建构下的文凭,其实代表了一种“文化通货”(类似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
”)。“文化通货”虽然叫“通货”,但并不是金钱,而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货币——
往好的方面可以理解成“腹有诗书气自华”,往坏的方面或许就是金钱的“文化”外衣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往往更有意愿,也更有余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这些孩子上
得起补习班,学得起钢琴课、芭蕾课...... 父母更愿意他们能读大学,而不是希望他
们在初中或是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挣钱, 哪怕父母也知道如今的大学生早已不再是1980
年代时的那种“天之骄子”,但父母还是希望把孩子们送入大学——因为最高学历是“
高中”、“职高”还是“本科”,将会决定孩子日后更可能是从事“生产工作”还是“
政治工作”——文凭,就是这种文化通货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一个人家庭背景的最直接
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美国高等教育不仅没有像其一直所宣扬的那样,
促进社会流动,给予家贫者以摆脱其本身社会阶层的契机。相反,一旦学校-职场这架
机器进入正式运转中之后,文凭越来越会变成阻碍社会流动的堤坝——因为与文凭更相
关的,往往不是实际的能力与技术,而是教育资源的倾斜、父母家庭的背景......
这也
就是为什么近十年来“寒门难出贵子”“新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重要原因。教育社
会学脉络中的柯林斯柯林斯的《文凭社会》看似论证惊世骇俗,结论耸人听闻,但其背
后有深刻的学理脉络。
首先,本书所诞生的1970年代,正是帕森斯所主导的“功能论”
在北美社会学界节节败退之时。在哈佛大学,对这种具有意识形态调和色彩的功能主义
进行批判,简直成了某种社会学的政治正确。而柯林斯此书,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诞生
的:社会学家不再把教育视作作为某种社会功能的组成部分,而是将之放在阶级冲突的
框架内予以理解。所以,在柯林斯看来,文凭所代表的高等教育,不仅无法提供社会流
动,无法为企业提供在技术层面上的有用人才;相反它成为了利益阶层手中的工具,完
全且彻底、但又无比义正辞严地将无力负担高成本教育的人群拒之门外。
其次,《文凭
社会》也受到了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重要影响。彼时,布尔迪厄与帕斯隆的《再生
产:教育、社会、文化》(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刚于
1977年推出英译本;虽然其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概念要到1980年代才渐趋成熟,但其
核心理念已然显露无疑。柯林斯的“文化通货”无疑深受法国理论启发(柯林斯也把布
尔迪厄的《继承人》和《再生产》两书列入参考文献)。
此外,《再生产》中布尔迪厄
认为现代社会的当权者更倾向于运用“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而非“物
理暴力”(physical violence)来维持其统治地位——这与柯林斯的政治劳动、生产
劳动的概念划分高度相似,甚至我们也可以把文凭理解成布尔迪厄“符号暴力”的一种
另类形式。从更加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自鲍尔斯(Samuel Bowles)和金提斯(
Herbert Gintis)1976年出版《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之后,北美学界的批判教育社会学开始崛起。《文凭社会》也是
在这一波浪潮之中崭露头角。
柯林斯在本书之后,转向微观社会学、冲突社会学,之后
更是提出旨在打通社会学微观宏观壁垒的“互动仪式链”(ritual chain of
interaction),其研究重心从教育社会学上转移。但当《文凭社会》出版20多年后,
《教育社会学手册》(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0)和《智识城
市的未来:变革中的美国大学》(The Future of the City of Intellect: The
Changing American University, 2002)等书计划出版时,两书主编全都邀请了已经告
别教育社会学多年的柯林斯,来重新撰写关于教育比较历史视角和“文凭通货膨胀”的
文章,由此也可见柯林斯《文凭社会》一书在教育社会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最后,必须
要强调的是,柯林斯并未完全否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他在本书第一章就
强调,初级教育(如扫盲)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与经济
发展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显著。这与之后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North)所认为的“教育等因素并不能导致经济增长,教育就是经济增长本身”不谋而
合。虽然分属不同学科,各自的学科脉络也完全不同,但两位优秀的学者却从关联议题
的不同角度,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启示“中产焦虑”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话题,而教育
则无疑是中产焦虑的重灾区。教育投资从学钢琴、学芭蕾、学高尔夫,到一掷千金购置
学区房,学校从面试学生发展到面试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入园排队抢
号、小学入学求人送礼......这些种种社会怪现象看起来相当荒谬,但如果以文化通货
的视角来看,却又异常合理。对于中产家庭来说,教育的战争是一场“不参与,即出局
”的多轮博弈——他们无法像贫困家庭那样因“力不从心”而“自暴自弃”,但也无法
像钟鸣鼎食之家那样“花得起”“输得起”。中产家庭时刻要面临阶级滑落的心理危机
,只能通过对于文化通货的投资,来保证孩子取得一纸文凭,得以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
不要掉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有限的经济资本,来尽量撬动孩子教育上的文化杠杆,换
取最划算的文化通货,让孩子在“政治职位”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但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的文凭社会,也与美国类似,走向了“文凭通货膨胀”(credential inflation
)的极端——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学士一操场——学历的通货膨胀,已然带来了
文化通货的泡沫破碎,博士、硕士的含金量大大贬值,这也逆向助长了很多扭曲的学术
行为(如抄袭、注水),同时也使得教育在社会评价体系中每况愈下。虽然很多人文教
授不得不祭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文科)无用之有用”——但很可惜,如果高
等教育只能仰仗这种名为反功利主义、实为保住饭碗的防御性言辞来维系自身尊严的话
,那无疑将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虚无与悲哀
avatar
y*y
2
OASIMOSIS好吗? 需要请专人装吗?(同时还想把SINK给换了)
谢!
avatar
s*s
3
南加,院子里有好多柠檬树,不能吃,不能碰,没有花,树上刺还寸把长。最讨厌的是
结了超多柠檬,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如果不收拾就发霉。我本来想把树挖掉,改种其
他花树果树,但是今天LD提醒看能不能嫁接别的的果树。请教版上懂嫁接的大牛,我这
柠檬树可以嫁接什么其他果树么?什么时候嫁接?和到哪里去寻摸果苗呢?
avatar
H*y
4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对整个文章的大前提“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将
来的工作”表示不同意。不说他错,但至少可以说他比较low。
蓝翔技校,这些地方就是为了谋生而培养一项技能。最好你将来干什么工作,就学什么
技术甚至只学这一样,其他“没用的”都别浪费时间。但是四年制的本科教育,更不用
说读博士了,其意义应该远在一份工作之上。
首先,是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自学”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提供的是一个
foundation和学习的能力。教会你的不是一样知识,而是如何去学习知识,以至于将来
如果你需要学什么新的知识和技能,你知道该如何入手,并且具有足够的基础。从这点
来讲,认为大学毕业后找的工作“不对口”,就否认了之前的教育,是很肤浅的。
其次,enrich了人的精神生活。很多人受“螺丝钉”影响太大,把人的价值单纯用社会
贡献来衡量。真正的文明社会,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所受的尊重,应该是凌驾于对社会
贡献之上。任何弱化个人的观念,都还离文明很远。高等教育本身就应该作为一种“享
受”,就像吃海鲜大餐一样,它的过程本身就是回报,而不是为了“将来的美好工资而
不得不忍耐”的东西。
像上文提到的学钢琴、学芭蕾、学高尔夫,这些原本都应该当作享受。不要问它能给娃
去名校带来多少优惠,而要看娃在这当中对艺术,体育,一些更形而上的美好体会了多
少,改变了多少。不客气的说,通过给娃搞这些你的希望是娃比你本人更加脱俗才对。
真正的上层社会推娃,就应该是抱着这个目的。结果你把它当成了负担,就是上大学的
敲门砖,真是焚琴煮鹤牛嚼牡丹,白浪费时间精力和钱。光批评上层社会占了多少特权
,却睁眼也看不到自己在精神境界上和他们的差距。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根本问题不是文凭贬值,不是人人受教育太多,而是太少!理科生瞧
不起文科生(这里的文科生不是说整天在微博上叱诧风云的那些“嘴子”,是指真正有
文化的人),学遍数理化都不怕,这些都是很down-grade的说法。举个例子,很多人说
美国大农村是“文化沙漠”。那么请问哪里不是文化沙漠?他就会说北上广深,香港。
Sorry,你说的那不是文化,你说的那就是吃喝玩乐,很多好的中餐馆,很多公园和游
乐园,买衣服的mall,这就是目前国人所谓的“文化”。所以大农村不该叫文化沙漠,
叫“娱乐沙漠”我没意见。文化,和周边环境没有多大关系而和你这个“人”,有很大
关系。
你现在给我很多钱,不用上班每天都有很多收入,前提是wipe out我之前受过的教育,
我才不干呢!一个人来这个地球一趟,难道就不想弄明白,宇宙是怎么回事,人体是怎
么回事,人类历史上都发生过什么?我就是从来都想不通,女人所谓的“嫁得好”,就
是不用干活不用上班。那不就是嫁给房子和一堆包包,这叫嫁得好?
avatar
b*d
5
不错,挺好的,我用的是从Costco里面买的,自己装就可以了。

【在 y***y 的大作中提到】
: OASIMOSIS好吗? 需要请专人装吗?(同时还想把SINK给换了)
: 谢!

avatar
Z*I
6
我猜橙子,橘子,柚子都可以嫁接
avatar
g*t
7
这篇文章focus的好像是博士教育吧
生命科学行业每年毕业9000个phd,结果只有100个PI位置
不过军版有人说,军队小兵20就要复原,军官30升不上去就要转业
99%的军队从业者都要二次择业
只有0.1%的BoB可以升到大校(师级)在军队退休
劳动密集型行业真是很残酷的
所以城市孩子信息广门路多,很少有人从军的;除了红二代
当然了这事也不能怪N**或者学校,很多孩子(包括美国人)原生家庭提供的资源很少
,阶层上升的通道很窄,除了走独木桥赌一赌并无其他选择
这就像吸毒一样,过了这个门,“也许”有改善命运阶层上升的虚幻机会;不过这个门
,可能连这0.1%的阶层跃迁机会都没有
老教授招同事一个个眼睛毒的要死,找学生的时候这孩子有没有教授潜力难道他们看不
出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纯粹钱多烧的养蛊
实际上这个行业成功的学生,也不在于比别人多拼997多提几个质粒,也是懂得看人下
菜碟,知道行业有什么潜规则,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样的秉性,该如何谈利益
交换
而这些非亲非故根本没人会去教,就算老板好心去教,因为与平日的认知相悖,搞不好
还被非黑即白的核桃大小的脑仁给骂一顿
所以这行成功的人基本上
1. 有钱,不需要依靠他人,不需要赚钱养活自己或者抚养他人。
2. 来自学界人脉丰富的小圈子家庭,将来能够为你找到一个职位。
3. 能依靠配偶提供家庭生活所需要的收入和福利。
4. 在为已经获得的工作攻读所需的学位,比如高中老师,或者单位出钱让你读书。
这些人才是能够安全地攻读文科博士学位的人。任何其他人这么做都面临极大的个
人风险,他们无法衡量这种选择的全部后果,因为他们不了解大学的招聘体系或者不愿
意聆听试图告诉他们真相的人。
博士教育是精英教育,不应该滥发文凭,弄得斯文扫地
名声也臭了

【在 H****y 的大作中提到】
: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对整个文章的大前提“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将
: 来的工作”表示不同意。不说他错,但至少可以说他比较low。
: 蓝翔技校,这些地方就是为了谋生而培养一项技能。最好你将来干什么工作,就学什么
: 技术甚至只学这一样,其他“没用的”都别浪费时间。但是四年制的本科教育,更不用
: 说读博士了,其意义应该远在一份工作之上。
: 首先,是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自学”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提供的是一个
: foundation和学习的能力。教会你的不是一样知识,而是如何去学习知识,以至于将来
: 如果你需要学什么新的知识和技能,你知道该如何入手,并且具有足够的基础。从这点
: 来讲,认为大学毕业后找的工作“不对口”,就否认了之前的教育,是很肤浅的。
: 其次,enrich了人的精神生活。很多人受“螺丝钉”影响太大,把人的价值单纯用社会

avatar
y*y
8
能请教是哪种牌子吗? 谢!!
avatar
G*a
9
甜柠檬
avatar
H*y
10
我今天上午看这个帖的时候,正好在一个音乐老师那里。是个黑人,皮肤很黑,但是她
的气质,修养,语言,完全让你无法和拖着大屁股大呼小叫的那些黑女人联系到一起,
也无法和顿顿薯条可乐的那些白女人联系在一起。她要是站在欧洲贵族里,一点也不会
有违和感。这就是教育,艺术,给人带来的质的转变。
avatar
g*e
12
柑橘类的都可以,包括柚子。
avatar
g*t
13
农村娃刷试管跑胶过柱子是为了陶冶情操?
杀老鼠几千亡魂下还熏陶出艺术气质了?

【在 H****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今天上午看这个帖的时候,正好在一个音乐老师那里。是个黑人,皮肤很黑,但是她
: 的气质,修养,语言,完全让你无法和拖着大屁股大呼小叫的那些黑女人联系到一起,
: 也无法和顿顿薯条可乐的那些白女人联系在一起。她要是站在欧洲贵族里,一点也不会
: 有违和感。这就是教育,艺术,给人带来的质的转变。

avatar
r*s
14
exactly which model to buy from costco? I saw there were several models.
avatar
h*e
15
请山农到你家大磋一顿,顺便就求他给你嫁接了那树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加,院子里有好多柠檬树,不能吃,不能碰,没有花,树上刺还寸把长。最讨厌的是
: 结了超多柠檬,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如果不收拾就发霉。我本来想把树挖掉,改种其
: 他花树果树,但是今天LD提醒看能不能嫁接别的的果树。请教版上懂嫁接的大牛,我这
: 柠檬树可以嫁接什么其他果树么?什么时候嫁接?和到哪里去寻摸果苗呢?

avatar
y*y
16
谢谢!请问你SINK上还需要打洞吗?我家的好象没有多余的洞了,想把SINK一起换了,
不知DIY可行吗?(两人都挺笨手笨脚的)
avatar
s*s
17
这是极有价值的信息。
呼唤山农~~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山农到你家大磋一顿,顺便就求他给你嫁接了那树
avatar
b*d
18
Sink上面是要打洞的,我们家上面正好有一个多余的。

【在 y***y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请问你SINK上还需要打洞吗?我家的好象没有多余的洞了,想把SINK一起换了,
: 不知DIY可行吗?(两人都挺笨手笨脚的)

avatar
p*y
19
请山农吃一顿估计他不会接受,你还是请他去跑温泉吧 真的。这招最管用。不用谢。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极有价值的信息。
: 呼唤山农~~

avatar
s*s
20
为什么是泡温泉,听上去有什么典故?我在加州,这里又不冷,泡温泉好像不那么吸引人

【在 p*****y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山农吃一顿估计他不会接受,你还是请他去跑温泉吧 真的。这招最管用。不用谢。
avatar
M*t
21
越南人最爱柠檬啊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南加,院子里有好多柠檬树,不能吃,不能碰,没有花,树上刺还寸把长。最讨厌的是
: 结了超多柠檬,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如果不收拾就发霉。我本来想把树挖掉,改种其
: 他花树果树,但是今天LD提醒看能不能嫁接别的的果树。请教版上懂嫁接的大牛,我这
: 柠檬树可以嫁接什么其他果树么?什么时候嫁接?和到哪里去寻摸果苗呢?

avatar
y*2
22
美眉,欢迎大驾光临!唉哟!我肚子都笑痛了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gardening/31888367_0_1.html

引人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是泡温泉,听上去有什么典故?我在加州,这里又不冷,泡温泉好像不那么吸引人
avatar
g*5
23
辣大真是好, 不但努力照顾版面, 还帮饥肠辘辘的山农找饭吃. 哈哈.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山农到你家大磋一顿,顺便就求他给你嫁接了那树
avatar
g*5
24
能否先亮一下菜単? LOL.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极有价值的信息。
: 呼唤山农~~

avatar
g*5
25
知我者, 小五也.

【在 p*****y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山农吃一顿估计他不会接受,你还是请他去跑温泉吧 真的。这招最管用。不用谢。
avatar
g*5
27
柠檬有许多用途, 但树太大与结太多, 是普遍的问题. 妳LD的提议是个解决的好方法.
如刚刚所言, 只要是柑橘类(citrus), 如橙子, 桔子, 柚子等, 应该都可以嫁接到柠檬
树上. 我替朋友的柠檬树上嫁接过柚子, 效果很好.
柑橘是常绿树, 现在正是嫁接的好时机. 接穗必需找朋友要. 柑橘在南加十分普遍, 很
容易找到. 嫁接方法则根据接穗与砧木粗细的状况, 可选择劈接, 切接, 芽接, 或舌接
等. 生长层的密接及嫁接後接穗的保湿是两个要点. 如对嫁接不熟, 网上教程很多, 狗
一下 Fruit tree grafting即可.
avatar
B*n
28
沙发

【在 g******5 的大作中提到】
: 柠檬有许多用途, 但树太大与结太多, 是普遍的问题. 妳LD的提议是个解决的好方法.
: 如刚刚所言, 只要是柑橘类(citrus), 如橙子, 桔子, 柚子等, 应该都可以嫁接到柠檬
: 树上. 我替朋友的柠檬树上嫁接过柚子, 效果很好.
: 柑橘是常绿树, 现在正是嫁接的好时机. 接穗必需找朋友要. 柑橘在南加十分普遍, 很
: 容易找到. 嫁接方法则根据接穗与砧木粗细的状况, 可选择劈接, 切接, 芽接, 或舌接
: 等. 生长层的密接及嫁接後接穗的保湿是两个要点. 如对嫁接不熟, 网上教程很多, 狗
: 一下 Fruit tree grafting即可.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