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转载)# Joke - 肚皮舞运动
H*g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shjj (1+1=2),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0 12:51:22 2017, 美东)
发信人: PBSNPR (大刀王五),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0 12:32:22 2017, 美东)
“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吗?而中国在走上坡路吗?我并不清楚。”3月30日,在清华大学
的报告厅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89岁高龄詹姆斯 沃森(James Watson)如是
说:“但是在表面上来看,我们确实走在下坡路上,因为我们在抗拒真相。拒绝真相是
危险的。”
这次他第四次中国行的第三天,他也将在中国迎来90岁生日。在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施一公的主持下,沃森做了名为“双螺旋:科学、文化和人生”的主题发言,并和
现场的师生互动。
杨振宁向沃森提了两个直率的问题
同为20世纪科学大师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携妻子翁帆来到现场。杨振宁不仅为沃森致辞,
还向沃森直率地发问。
沃森一战成名的是在1953年,他和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
表了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仅仅是1000余字的一页报告,迎来生物学的历史性节
点。
杨振宁向沃森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1953年,你和克里克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描绘
了DNA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解释了基因遗传的机制。但是在文中你却没有明确地这
么说,这是因为你当时并没有完全确信吗?”
时隔60多年,沃森回答说,不是的,他“从来没有怀疑过”。
“当我们发现DNA结构的时候,克里克那3个月都在不断地讲,讲到我都没法再听下去,
因为他一直不断重复说我们做了多么重要的工作。然而在那个年代的英国,你不应该四
处宣扬说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发现。我不断地缩小这个成就的重要性以告诉克里克这
一点。”沃森说:“从一方面来讲,克里克的话是对的,我们确实干成了一件大事,所
以他想让大家都知道。”
杨振宁还提到了一个让沃森“不喜欢”的人。1968年,沃森写下自己发现DNA双螺旋结
构的故事,将其取名为《双螺旋》并出版。出版后没多久,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尔文·查
戈夫(Erwin Chargaff)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无情的评论”。
查戈夫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在1950年,他就发现DNA中的腺嘌呤和胸腺
嘧啶的数量、胞嘧啶和鸟嘌呤的数量大致相同。但这起初没有为沃森和克里克所重视。
杨振宁问:“查戈夫写了一篇评论激烈地攻击你的书,你能评价一下他个人吗?”
沃森说:“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不喜欢他,所以也不在乎他的研究成果。这是人性
中的缺陷,因为你讨厌一个人你就会讨厌他的研究成果。我当时预计到了这一点。”
父亲、书与朋友
在20多分钟的主题演讲中,沃森从书本讲起。他说,他的学术生涯第一个渊源就是书本
,“我一直都很喜欢读书,成长的过程中,比起和男生在一起,我更喜欢跟书在一起。”
1928年,沃森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家庭。让他感到庆幸的是,他从小就想做一个成年人
,而他和成人世界之间最主要的纽带是他那同样热爱书籍的父亲。
“我们家并没有什么钱,而父亲把积蓄都花在了买书上。因为家境贫困,我父亲从没有
上过大学,因此我父亲并没有什么可以与之分享想法的人,除了我。”沃森回忆说。美
国经济大萧条时,沃森家里仅剩的就是杂志。
朋友,沃森认为这对科研来说很重要。而他“就是喜欢聪明的人,我用尽全力避免无聊
的人”。
“可能这听起来我并没有帮助到他人,可能我的事业就是关于帮助聪明的人,让他们能
够把注意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沃森说。
弗朗西斯·克里克是沃森绕不开去的朋友。1951年,年仅23岁的沃森在英国卡文迪什实
验室遇到了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弗朗西斯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正面的影响,
他对我就像对待弟弟一样。”沃森说。
对这对科学伙伴而言,成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各取所长的结果。物理学家克
里克和生物学家沃森,互相补给各自的科学背景和知识。
“现在,我很想念克里克,因为再也没有像他那么聪明的人和我对话了。”沃森说。
沃森做主题演讲。
席间,沃森还讲了他作为生物学家的感悟:“对生物学家来说,不平等并不来自于邪恶
,而是生物上的区别。所以基因学一直都是很具争议性的。”
在沃森看来,以往,科学家会将“不好的基因所带来的的问题”告诉人们,尽管这并不
是人们所想听到的,而现在,基因学家变得沉默。
发信人: gshjj (1+1=2),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0 12:51:22 2017, 美东)
发信人: PBSNPR (大刀王五), 信区: Biology
标 题: 沃森直率回答了老杨两个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0 12:32:22 2017, 美东)
“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吗?而中国在走上坡路吗?我并不清楚。”3月30日,在清华大学
的报告厅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89岁高龄詹姆斯 沃森(James Watson)如是
说:“但是在表面上来看,我们确实走在下坡路上,因为我们在抗拒真相。拒绝真相是
危险的。”
这次他第四次中国行的第三天,他也将在中国迎来90岁生日。在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施一公的主持下,沃森做了名为“双螺旋:科学、文化和人生”的主题发言,并和
现场的师生互动。
杨振宁向沃森提了两个直率的问题
同为20世纪科学大师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携妻子翁帆来到现场。杨振宁不仅为沃森致辞,
还向沃森直率地发问。
沃森一战成名的是在1953年,他和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
表了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仅仅是1000余字的一页报告,迎来生物学的历史性节
点。
杨振宁向沃森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1953年,你和克里克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描绘
了DNA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解释了基因遗传的机制。但是在文中你却没有明确地这
么说,这是因为你当时并没有完全确信吗?”
时隔60多年,沃森回答说,不是的,他“从来没有怀疑过”。
“当我们发现DNA结构的时候,克里克那3个月都在不断地讲,讲到我都没法再听下去,
因为他一直不断重复说我们做了多么重要的工作。然而在那个年代的英国,你不应该四
处宣扬说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发现。我不断地缩小这个成就的重要性以告诉克里克这
一点。”沃森说:“从一方面来讲,克里克的话是对的,我们确实干成了一件大事,所
以他想让大家都知道。”
杨振宁还提到了一个让沃森“不喜欢”的人。1968年,沃森写下自己发现DNA双螺旋结
构的故事,将其取名为《双螺旋》并出版。出版后没多久,美国生物化学家埃尔文·查
戈夫(Erwin Chargaff)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无情的评论”。
查戈夫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在1950年,他就发现DNA中的腺嘌呤和胸腺
嘧啶的数量、胞嘧啶和鸟嘌呤的数量大致相同。但这起初没有为沃森和克里克所重视。
杨振宁问:“查戈夫写了一篇评论激烈地攻击你的书,你能评价一下他个人吗?”
沃森说:“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不喜欢他,所以也不在乎他的研究成果。这是人性
中的缺陷,因为你讨厌一个人你就会讨厌他的研究成果。我当时预计到了这一点。”
父亲、书与朋友
在20多分钟的主题演讲中,沃森从书本讲起。他说,他的学术生涯第一个渊源就是书本
,“我一直都很喜欢读书,成长的过程中,比起和男生在一起,我更喜欢跟书在一起。”
1928年,沃森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家庭。让他感到庆幸的是,他从小就想做一个成年人
,而他和成人世界之间最主要的纽带是他那同样热爱书籍的父亲。
“我们家并没有什么钱,而父亲把积蓄都花在了买书上。因为家境贫困,我父亲从没有
上过大学,因此我父亲并没有什么可以与之分享想法的人,除了我。”沃森回忆说。美
国经济大萧条时,沃森家里仅剩的就是杂志。
朋友,沃森认为这对科研来说很重要。而他“就是喜欢聪明的人,我用尽全力避免无聊
的人”。
“可能这听起来我并没有帮助到他人,可能我的事业就是关于帮助聪明的人,让他们能
够把注意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沃森说。
弗朗西斯·克里克是沃森绕不开去的朋友。1951年,年仅23岁的沃森在英国卡文迪什实
验室遇到了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弗朗西斯对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正面的影响,
他对我就像对待弟弟一样。”沃森说。
对这对科学伙伴而言,成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是各取所长的结果。物理学家克
里克和生物学家沃森,互相补给各自的科学背景和知识。
“现在,我很想念克里克,因为再也没有像他那么聪明的人和我对话了。”沃森说。
沃森做主题演讲。
席间,沃森还讲了他作为生物学家的感悟:“对生物学家来说,不平等并不来自于邪恶
,而是生物上的区别。所以基因学一直都是很具争议性的。”
在沃森看来,以往,科学家会将“不好的基因所带来的的问题”告诉人们,尽管这并不
是人们所想听到的,而现在,基因学家变得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