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老片儿:《盗马贼》#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前一阵儿聊了复活节看的俩老片儿之一《黑砲事件》。另一个老片儿是《盗马贼》,也
是西安电影厂、也是1986年拍的,也差点被禁。禁《黑砲》的原因是讽刺官僚领导;禁
《盗马贼》则是因为看不懂:田壮壮八十年代拍的内蒙电影《猎场札撒》、藏族电影《
盗马贼》等放映后均杳无影评;审查时审片人问:这电影拍给谁看?谁看得懂?审查最
后通过,只因为它们是少数民族题材。
二十多年之后再看,还是没法回答《盗马贼》想说什么。《黑砲事件》改自张贤亮的小
说,讽刺目的、道德寓意明确,是当时的先锋小说;《盗马贼》比先锋更先锋,可称为
无动机、非道德作品。1923年,甘南藏族地区一位英俊的盗马贼碰巧打劫了官府马队,
部落头人将之逐出草原。盗马贼穷困交加,难以为生,致使幼子病逝;部落也遭瘟疫,
羊群皆亡,不得不大搬迁。盗马贼卖了奄奄一息的爱马,夜里偷偷去给饿马喂食时被误
认为盗马,枪杀于天葬台下。
解放前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通常是控诉奴隶主的压迫,但影片中的头人驱逐多行不义的
盗马贼,十分“正义”;头人父亲去世后大做佛事,家家户户参加并送礼,这也只是民
俗礼仪,无关贪污受贿。全片只有平静叙述,没有道德政治愤怒;剧终也没有曙光或救
星的出现。百度总结为宗教信仰与人民生活的矛盾,但生活的苦难来自贫穷、瘟疫、天
寒地冻,与宗教无关。作为宗教象征的寺庙、天葬台、秃鹫、转经筒等画面拍得庄严、
神秘而壮丽——鹰翔长空是那么自由高远,令人向往。“人民”代表盗马贼虽然天生叛
逆,不走正道,但孝敬爹娘,求神拜佛;只有快饿死时才杀神羊充饥。与其说他与宗教
对立,不如说他与艰苦的自然对立;他裸露的强健肌肉正显示了不屈苦难、必要时无视
神性的生存抗争。当他杀了神羊时,雷电也将玛尼堆烧为灰烬。宗教与高原、牧民融为
一体,共同接受上天的生杀予夺。盗马贼终难逃命;整个电影就在讲述长天阔地下的一
场生存抗争悲剧,没有道德、政治、哲学等任何意义引申,纯一个粹。
因为纯粹无噪音,电影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生态,恰如其分地保持了人的谦卑与敬畏。
最突出的一点是对白极少。真实的高原生活是静默的,人在静默中接近神灵。演员似乎
都是非职业的:盗马贼出场时迎风一扔羽毛以确定风向,其动作如此怪异,不像受过形
体表演训练,而有马上民族与生俱来的矫健,令人立刻着迷。有人说中国第五代导演的
特色是张艺谋之红(《红高粱》)、陈凯歌之黄(《黄土地》)和田壮壮之蓝(《蓝风
筝》)。田导的确是冷色调的,片中的高山草原没有张导的鲜艳饱满的色块,却从自然
本真中散发出另一种从容沉静的气魄。镜头也时时如有神助:藏人的牙齿与眼白在昏暗
的屋里雪白闪亮;祭神的白纸片漫山遍野如灵魂般飞扬;贯穿全片的鸽声、乐声和咏唱
声仿佛来自灵界(音乐制作人是来自贵阳的瞿小松,电影《青春祭》、《孩子王》、《
野人》、《边走边唱》等配乐均为其作);葬礼时闪烁的寺庙烛光恍如绵延的火海。有
关死亡的镜头尤其含蓄,不带煽情:冰天雪地里的盗马贼抱着一动不动的孩子长久伫立
,随后放在地上,凝视无语;下一个镜头便是马贼夫妻一路磕长头,周围群山肃立,九
曲河流。结尾镜头是黑夜里的一声枪响,雪地上的一把藏刀、一路血迹,和天葬台上的
一群秃鹫。
迟子建描写东北鄂温克族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也写孩子早夭、牲畜瘟疫,看来这
是游牧民族无可避免的生活内容。夭折的鄂温克小孩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土葬或水葬,要
装在白布袋里扔到向阳的山坡上。《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史诗的规模,欠缺神灵的气质
;《盗马贼》作为一部个人悲剧,在表现、格调上几乎挑不出缺点。唯一遗憾的是甘南
州电影公司藏语译配组的配音,很淳朴,可是舞台味浓,感情充沛得有点失真,与自然
含蓄的电影基调不太一致。
网上有《盗马贼》高清正版,不过不很高清:
http://www.iqiyi.com/dianying/20100604/n18091.html
再贴几个电影画面,不知是否传神:
纸魂:
天葬台:
鹰:
女人背水:
男人独行冰天雪地:
孩子:
夫妻盗马:
结局:
是西安电影厂、也是1986年拍的,也差点被禁。禁《黑砲》的原因是讽刺官僚领导;禁
《盗马贼》则是因为看不懂:田壮壮八十年代拍的内蒙电影《猎场札撒》、藏族电影《
盗马贼》等放映后均杳无影评;审查时审片人问:这电影拍给谁看?谁看得懂?审查最
后通过,只因为它们是少数民族题材。
二十多年之后再看,还是没法回答《盗马贼》想说什么。《黑砲事件》改自张贤亮的小
说,讽刺目的、道德寓意明确,是当时的先锋小说;《盗马贼》比先锋更先锋,可称为
无动机、非道德作品。1923年,甘南藏族地区一位英俊的盗马贼碰巧打劫了官府马队,
部落头人将之逐出草原。盗马贼穷困交加,难以为生,致使幼子病逝;部落也遭瘟疫,
羊群皆亡,不得不大搬迁。盗马贼卖了奄奄一息的爱马,夜里偷偷去给饿马喂食时被误
认为盗马,枪杀于天葬台下。
解放前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通常是控诉奴隶主的压迫,但影片中的头人驱逐多行不义的
盗马贼,十分“正义”;头人父亲去世后大做佛事,家家户户参加并送礼,这也只是民
俗礼仪,无关贪污受贿。全片只有平静叙述,没有道德政治愤怒;剧终也没有曙光或救
星的出现。百度总结为宗教信仰与人民生活的矛盾,但生活的苦难来自贫穷、瘟疫、天
寒地冻,与宗教无关。作为宗教象征的寺庙、天葬台、秃鹫、转经筒等画面拍得庄严、
神秘而壮丽——鹰翔长空是那么自由高远,令人向往。“人民”代表盗马贼虽然天生叛
逆,不走正道,但孝敬爹娘,求神拜佛;只有快饿死时才杀神羊充饥。与其说他与宗教
对立,不如说他与艰苦的自然对立;他裸露的强健肌肉正显示了不屈苦难、必要时无视
神性的生存抗争。当他杀了神羊时,雷电也将玛尼堆烧为灰烬。宗教与高原、牧民融为
一体,共同接受上天的生杀予夺。盗马贼终难逃命;整个电影就在讲述长天阔地下的一
场生存抗争悲剧,没有道德、政治、哲学等任何意义引申,纯一个粹。
因为纯粹无噪音,电影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生态,恰如其分地保持了人的谦卑与敬畏。
最突出的一点是对白极少。真实的高原生活是静默的,人在静默中接近神灵。演员似乎
都是非职业的:盗马贼出场时迎风一扔羽毛以确定风向,其动作如此怪异,不像受过形
体表演训练,而有马上民族与生俱来的矫健,令人立刻着迷。有人说中国第五代导演的
特色是张艺谋之红(《红高粱》)、陈凯歌之黄(《黄土地》)和田壮壮之蓝(《蓝风
筝》)。田导的确是冷色调的,片中的高山草原没有张导的鲜艳饱满的色块,却从自然
本真中散发出另一种从容沉静的气魄。镜头也时时如有神助:藏人的牙齿与眼白在昏暗
的屋里雪白闪亮;祭神的白纸片漫山遍野如灵魂般飞扬;贯穿全片的鸽声、乐声和咏唱
声仿佛来自灵界(音乐制作人是来自贵阳的瞿小松,电影《青春祭》、《孩子王》、《
野人》、《边走边唱》等配乐均为其作);葬礼时闪烁的寺庙烛光恍如绵延的火海。有
关死亡的镜头尤其含蓄,不带煽情:冰天雪地里的盗马贼抱着一动不动的孩子长久伫立
,随后放在地上,凝视无语;下一个镜头便是马贼夫妻一路磕长头,周围群山肃立,九
曲河流。结尾镜头是黑夜里的一声枪响,雪地上的一把藏刀、一路血迹,和天葬台上的
一群秃鹫。
迟子建描写东北鄂温克族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也写孩子早夭、牲畜瘟疫,看来这
是游牧民族无可避免的生活内容。夭折的鄂温克小孩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土葬或水葬,要
装在白布袋里扔到向阳的山坡上。《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史诗的规模,欠缺神灵的气质
;《盗马贼》作为一部个人悲剧,在表现、格调上几乎挑不出缺点。唯一遗憾的是甘南
州电影公司藏语译配组的配音,很淳朴,可是舞台味浓,感情充沛得有点失真,与自然
含蓄的电影基调不太一致。
网上有《盗马贼》高清正版,不过不很高清:
http://www.iqiyi.com/dianying/20100604/n18091.html
再贴几个电影画面,不知是否传神:
纸魂:
天葬台:
鹰:
女人背水:
男人独行冰天雪地:
孩子:
夫妻盗马:
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