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记快 -- 行于优山美地#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P*e
1 楼
小时候我不喜欢运动,曾经一整个暑假宅在家里,只因为找不到一个出门的理由——唯
有去外婆家那边爬山是例外:在郊区的路上走着,仰头见一座碧绿的小坡,我就想,站
在它顶上往下看是个什么景色?虽然山脚下的景色是明摆着的,但我总觉得若站得远了
,一切就会凭空变得不同。为了闹清楚这个问题,过独木桥爬田埂、弄一身泥回来狼狈
地挨骂,也是值得的。
况且走崎岖的山路,确实比走路有意思得多。许多小孩子放着平路不走,偏步步踩在人
行道凸起的沿上,还有学会骑车以后,地下道带刻纹的斜坡顿时变得乐趣无穷——这些
现象跟人为什么喜欢爬山,大约其理同也。
若历数我爬过的山,先要算老家附近的庐山、武夷山,南昌城郊我还爬过一座梦山:几
个小时的土台阶把人带到座漆色斑驳的庙门前,门上的对联曾让我回味了好久,现在却
已忘了;再然后是外婆老家的普陀山、北京城西的香山。香山碧云寺石上镌着“清净心
”三个字,至今我也没明白应该从左还是从右读;云南的玉龙雪山,苍茫凛冽,可惜我
们只在半山腰盘亘,从缆车里远看融雪流泉;再然后到了美国东岸,我便常去蓝脊山脉
。蓝脊山的春天草长莺飞,让人又想起江南那些碧玉般的峰峦……
但北加州的Yosemite(优山美地)与它们都不同。这是一片千里冰川削成的峡谷。
加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尽是名山大川。与之相比,东部的山脉虽秀丽,论海拔却只能算
丘陵。而优山美地谷,正是绵延几千里内华达群峰中最壮丽的一程。自去年冬天起,一
得知小马要去优山美地开会的消息,我就开始不厌其烦地挪假期,甚至为了这趟旅行,
放弃了自己五月份的毕业典礼。
5月21日,艳阳高照。我们从三番市出发,一路往东三个多小时,一路期待着内华达山
脉的峰峦。谁知这一路都是平原与丘陵。暖风吹过枯草地,满眼是无边无际淡黄的浪,
和斑驳漆黑的云影。偶尔有牛群零星趴着,再过去忽然有个小镇,山坡上立着几百架白
色的风车,然后便又是枯草。海拔正悄然升高,但我们都不觉得。
天色快暗下来的时候,我们好像是突然闯进内华达山脉的。此前一马平川,看不见山影
;几个转弯过后,山路盘旋起伏,从此满目松柏,再不见方才的草原了。我和小马都是
地理盲,关于这一路的地形,至今非常困惑。
山路崎岖单调,不见全景。也不知翻过多少山头后,我们经过一做名叫Oakhurst的小镇
。这是进优山美地峡谷前的最后一站。再往前去,眼前已没有阔叶树了。松柏越来越高
,森然俯视着道路。人坐在车里若仰望它们的枝杪,觉得自己特别矮小。傍晚,野鹿到
处觅食,加上这条山路遍布大S型的转弯,开夜车总有些提心吊胆。好容易摸进塔纳亚
旅馆的时候,只见门前一炉炭火,头顶一片月色,脚下一地残雪。我的脑袋也懒得思索
为什么这里五月飞雪了,反正另一个世界里该有不同的季节。
塔纳亚旅馆是以优山美地最后一个印第安酋长的名字命名的。远在白人发现这里之前,
印第安人已在谷中悄无声息地居住了几千年。后来,到西部拓荒的军队在大雪天里困于
内华达群山中,一个机缘巧合看见了这片绝壁和绝壁下的沃野。他们摸着条印第安人走
出的小路进入谷中,从此战乱渗入了桃源。
塔纳亚酋长带着他的族人与淘金者共存、与淘金者争执,最终被驻优山美地的军团围剿
,全部逐出故土,押送到保留地上。可是塔纳亚在保留地上了无生趣。他一再请求联邦
政府把自己放归故乡,并立下保证不骚扰白人,最终获准了。于是这位年轻的酋长带族
人长途跋涉,走回壮丽的谷中,从此深居简出,躲避生人。
关于塔纳亚酋长的结局,有这样一种传说:一天,他族中的几个少年去莫诺湖边偷邻族
的骏马,引发了两族间一场大战,战败的塔纳亚酋长,死于优山美地悬崖的乱石之下。
这些都是我们躺在旅馆的床上,在积雪的窗户下,从一本当地的小册子里读到的。第二
天出发时才知道,原来塔纳亚旅馆并不在真正的山谷中。从这里开车到谷底,还要一个
多小时呢。于是千回百转,道路渐迷,穿过条淅沥沥漏水的幽长隧道,忽然左侧一面绝
壁(El Capitan峰,世界上最大的独块花岗岩)、右边一挂飞瀑(新娘面纱瀑)横陈眼
前——这就是我们见优山美地的第一面。
进得谷中,人并不太多。优山美地的溪谷由悬崖环伺,正中间却是巨大一片水灵灵的草
甸。以后的每天里,我们都能在草甸上看到三五成群的野鹿。草甸的尽头一列木屋,大
约是给护林员住的,家家门前种着杜鹃、鸢尾和山茱萸,有一户还养了只黑猫。谷底的
五月里山茱萸极盛,牙白水红的花瓣落在碧草上,好不幽艳。
有一句老话,说这里“躯壳为山,灵魂为水”。木屋就这样对着万仞悬崖、几轴飞瀑。
五六月是来此地最好的时候:内华达山脉绵延数千里的积雪,都在初春里挟风雷之势而
下——其中最有名的三条瀑布,分别是新娘的面纱、内华达与优山美地瀑布。新娘的面
纱宜起风时看,簌簌多姿;内华达瀑掩映林石之间,易生彩虹;而优山美地大瀑布全长
三百多米,则是北美最长的瀑布。
站在草甸上向它眺望时,耳中已传来隐隐雷鸣,于是神往不已;等走到悬崖底,只见一
挂白练从云中飘然而下,三经石断,怒如雪崩。希腊神话里波塞冬骑白马的军队、张岱
在《白洋潮》里说的“百万雪狮、怒雷鞭之、半空雪舞,著面皆湿……”一瞬间都到我
眼前来——而此时何止是著面皆湿!仿佛立在暴风雨里,顿时浑身冰凉透湿,心里却涌
起一阵莫名的激动,几乎热泪盈眶。
我当时想,在接下来这个礼拜的时间里,一定要爬一次优山美地瀑布的峰顶,看一看它
的源头。
一 雾径
雾径,Mist Trail,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加州这样有趣的地名常常是在不经意中遇到,
比如圣芭芭拉和洛杉矶之间有一片淡黄的丘陵,一次我开车路过,见路牌上写着:Lost
Hills,琢磨了半天,不知该译成“失山”还是“隐山”。雾径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庐山
庐陵湖边的花径,一个人工雕琢、满是花草的小园子。
导游书上说雾径的攀登难度并不高,况且连名字也这样小家碧玉的,就更让人敬畏不起
来。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早我们就朝雾径攀爬。一开始游人很多,山脚下满是美国
人、亚洲人、欧洲人,许许多多的胖人,老人,带着乱蹦乱窜的小孩子和狗。逆着山涧
,越往上走,路就越陡。胖子和老人们几乎见不到了,人语寂然,而涧水的声音却越来
越响。山路一转,眼前是极陡的一段石阶,一边临悬崖,没有栏杆,崖下数百米深处松
栎参天,一条激流如沸,乌黑的大石散布其中。抬头望去,石阶上满是花花绿绿的人影
,原来都穿着雨衣。我想看那石阶通到哪里,却被斑斓的队伍挡住了视线。
我们穿上雨衣,踩上石阶,才发觉脚底极滑,那些石头浸透了水气,乌黑如洗。眼前也
渐渐溟濛一片,摘下眼镜才勉强看得见路。水声越来越响,转过一片巨石,终于轰隆声
震耳 —— 面前是一挂银白的瀑布,边缘被风吹得飘飘忽忽地,仿佛白发三千丈,直坠
入崖底的激流。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与瀑布离得如此之近,有些懵懂恍惚。大雾弥漫,连
巨衫古松的针叶也在滴水,我雨衣之外的头脸四肢早已湿透,立在悬崖上,脑子里是一
片微凉的空虚。
这就是Vernal Fall,优山美地瀑布中最小最矮的一条。
一过Vernal Fall,山势即刻平了下来,俯伏的白石,清澈见底的潭水,暗冠蓝鸦在杉
树间纵跃。然而这里的潭水只可看而不可涉足,因它们是Vernal瀑布的水源,人站在潭
里轻轻一滑,就会被送到大瀑布边直坠而下。每一年进到优山美地的游客之中,都有少
男少女推拉嬉戏,葬送于此;然而小潭边只用跟红绳牵着,立一块刚过绿草的木牌,上
写着“禁止涉水”就完了。那潭在阳光下闪着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显得十分无辜无害。
日已过午,从Vernal Fall再往上,老树摩天,碎石满径,几乎见不到游人了。只偶尔
三三两两的登山爱好者,背着自己的帐篷,点着手杖,那是要在山中过夜的;或是自然
摄影师,一人背支架一人扛相机,走走停停。这里的花岗岩往往是几米几十米见方横着
的一整片,需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有时断了的前路忽又出现了,夹道是七八人合抱的
古杉,高不见顶,只有云雾在树干间穿行。女萝、苍苔遍布大石,松鼠在石缝里悉索忙
活,仿佛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被人迹打扰的。后来我读到谭嗣同的《平凉崆峒》诗: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挐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
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觉得正是这一段山路的写照。
经过三个小时桃源仙境的游历,内华达瀑布映入眼帘。此时我们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只
有数不清的松杉。看内华达瀑布从山外的白云中无声地涌出,静静地垂下,落入不知哪
里的深谷,只觉得可以在那儿站一生一世。一瞥阳光从树顶漏下,虚如无物的瀑底,升
起一条彩虹。
我固执地想要爬上峰顶。其实到顶的路很难走,碎石又常常松动,当时天色也已暗了下
去。 但我总以为顶上的风景跟一路所见都不一样,为它冒点险是值得的。及至终于攀
上了内华达瀑的峰顶,我才终于理解了是怎么一个“不同”法,又忍不住惘然失望。
山顶豁然开朗,没有巨树,没有大瀑布,只有一片开阔的平石,石缝中生着耐寒的硬草
和一两人高的小松树,仿佛冬季肃杀的郊野。天然一座白花岗岩的石桥横过,桥下是汩
汩的流水。我跳下桥,跟着水流的方向走了两步,忽就走到悬崖边,赫然见到脚下笔直
坠落的内华达瀑布,依然没有围栏扶手。哪怕自诩从不恐高,哪怕小马说我走山路就像
只羚羊,然而此时木然站在绝壁上,有一瞬间竟作起呕来。终于往后坐下,慢慢地退了
回来。
曾读到一首诗,“四望嶂峦皆平平,不知身在顶上行”—— 内华达瀑布的峰顶就是这
个样子的。从山顶望去,雾径与激流迢迢缠绕,远处是一轮落日,照着无边无际陌生的
松杉与峰峦。的确与身在其中不同了,的确开阔了,但也使人感到说不出的疏离与荒寂。
我们坐在山顶上休息,正碰上下山的两父女,才知道我们的山顶正是他们的山脚,也就
是说,这里才是通往半穹山的起点。父女俩穿着冬衣,背着帐篷,刚攀登了半穹山,是
打算在这里扎营过夜的。女孩告诉我们半穹山积雪初溶,还没有铺好缆索,要登顶需得
自己带铁撬铁钉,一路打钉子牵绳攀上去,其实与徒手攀岩无异。此时我已彻底打消了
爬半穹山的念头,那个父亲又说,看看天色黑了,下山最好别走雾径,改走约翰·米尔
路安全。
只可惜我们没带地图,不知道约翰·米尔路在哪里,加上没有手电,一心急着出山,便
径直找回了雾径。来到雾径时,已是夕阳西下,水气渗入暮色,眼前更加看不清了。雾
径那条极滑极湿的石阶又是双行的,下山的人走在紧靠悬崖的外道。我在前面走,心无
旁骛地数了十几级台阶后,忽然想回头看看。一回头,正看见身后的小马趔趄一下栽倒
了,朝外面滑出一两步,沉重的登山包堪堪把他的人拉停在了悬崖边。
我怔怔地看他爬起来,退回石阶上,忽然放声大哭。小马走下来说,其实我刚刚离悬崖
还有一点儿呢,可这句话我都没有听见,仍然站在雾径中央,穿着湿透了的雨衣,对着
山下的激流惨嚎。这诡异的一幕估计把后面下山的哥们儿都吓坏了,有几个人上来问怎
么回事,我听他们跟小马对答,也仿佛隔着很远,只有自己心跳的声音又响又沉;直到
觉得方才险些目睹小马惨死的惊吓都被痛快嚎出来了,才抹把眼泪,接着下山。这回,
我走在后面,他走在前面。一时间心情沉重,天也仿佛黑得快了许多。
这时却有一家人走在我们前面。打头是母亲,断后的是父亲,中间三个小孩儿,最大的
看上去也不过六七岁,而父亲的肩头还坐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儿。在小马险些丧命的雾
径悬崖边,这个爸爸脖子上骑着一个,眼睛看着三个,缓缓拾级而下。他的孩子们不知
道害怕,蹦蹦跳跳,前面的母亲亦不回头罗嗦,一家人走得比我们还快。
快出山时我们赶上了他们。那父亲一回头说话,才看清他极年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当母亲的也像个大学的学生。问他们带这么些小孩到这么难爬的山,累不累?答曰虽然
累,但好玩儿啊。
回到塔纳亚旅馆时,我们已爬了八九个小时的山,累软了。打开香槟,在沙发里坐下,
聊起刚刚的雾径惊魂,一边上网闲逛,才得知一个多月前,就在雾径的同一个地方,有
个退休了的地质学教授摔了一跤,滑到崖底的激流里,捞上来时已死掉了。我们离开优
山美地一个月后,又有两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在雾径顶上的浅潭里戏水,第三个好朋友冒
险去拉他们,结果自己也被带进Vernal瀑布,冲入激流,三具尸体在百里外的Mercedes
河中找到。
那之后的一整天,我们都在优山美地的谷底转悠,看山茱萸的落花,看镜湖的倒影,调
整吓怂了的心态,因为接下来依然要攀登,登更高、更远的山。
二 滚石与熊
Four Mile Trail, “四里路”,是优山美地的著名景点之一。顾名思义,这是一条四
里长的山路,一面紧挨悬崖,环过数座山峰,在这条路上可以看见几个大瀑布、半穹山
和El Capitan崖顶。只是我们去得早了,暮春时节,四里路上的积雪还未化净,这条路
是头天早晨刚刚对游人开放的。
一刻不停地爬了一个多钟头的之字路后,我们渐渐来到山顶,一路几次遇到护林员带着
头盔坐在那里敲石头修缮路面。四里路是荒凉的,山风肆虐,触目尽是花岗岩的峭壁,
脚下的路面也是碎石铺就。走了约莫一个半钟头,路被山坡阴面的积雪埋住了。那片雪
淙淙地化着,把碎石路变成了一道小溪。身边的几个游客在这儿停住了,逡巡半天,拍
了几张照片,沿原路退了回去。我则同小马淌雪水涉过 —— 鞋子微湿,并不太冷,
从此四里路上只有彼此二人。
越走树木越少,唯烈日与大风相伴。远望优山美地瀑布与新娘面纱瀑布在黑的峭壁间奔
下,松杉都成了密密的黑点,偶尔可见山谷中深绿的沃野,离自己似有千丈之远。忽然
,一块小石头从空中落下,正落在小马脚边,与花岗岩地面相撞,一裂为二。我们对望
了一眼,不约而同掉头往回走,快步走到一片大石底下才敢停下来说话 —— 四里路刚
刚开放,路面还在修缮,漫山的花岗岩碎石在大风的天气里造就了方才的惊险。小马开
玩笑说,这是上帝给了个表示,让我们打道回府。一向不信上帝的我这次二话没说,谨
遵圣意。
然而就在我们掉头时,迎面遇到两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有的长发有的短发,头上都
带着毛线帽,身上随意套着各色格子衬衫。我告诉他们前面风大,有滚石,刚刚已经砸
了一个在我们面前。其中一个男孩耸耸肩膀笑着说:“是么?那我们可得时时脸朝上了
。”其他的人亦嘻嘻哈哈地道了谢,脚下却一步不缓,径自往山上去了。
我们则继续下山。走了约莫一个小时,下到山腰,进入密林中,风也渐渐小了。我看见
近处的松树下隐现着一团大大的棕色,似乎在动,先以为是鹿,就停下来细看,然后才
惊觉那团棕色是一只熊的屁股。
这熊正背对着我们找草里的东西吃。 因为离得近,又因为从没这么近地面对过熊(动
物园除外),所以我觉得它特别地大,一定是棕熊,足有四五百斤重。事后知道优山美
地如今只有黑熊(但毛色可能是棕的),最大不过两三百斤,除了吃蜜抓鱼,只干些翻
人垃圾、偷人薯片之类猥琐的事,跟黄石公园会攻击人的棕熊不可同日而语。
山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往下走,就势必和它照面,往上又要进入滚石的地界。我轻轻
对小马说:“我看到熊了。”他马上问在哪儿,伸头一看,果然。我这时也极想伸头再
看一眼,但怎么也没有勇气,虽然明知不看他也在那儿,看清楚了还能知己知彼,可就
是不敢多看一眼。于是我们僵在那儿,熊则摇着大屁股继续拱草。
我知道这时候不应当跑,但要克制住拔腿狂奔的冲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了一会
儿小马说:“我看我们还是照样走下去。”“那我吹哨子吧?”我说。他似乎不大同意
,但我已经由害怕生出了焦躁,说完就把响亮的哨子放到嘴边,猛吹了两下。小马于是
也大声喊了起来,内容不过是“熊啊快走”这样干巴巴的祈使句,殊不动听。
“走了么走了么?”
“看不到了,等等,好像还在那儿……”
我们又僵了半天,终于也不能确定,只好硬着头皮慢慢捱过黑熊呆着的地方,往山下走
去。什么事也没发生,什么声音也没听见,它大约还没有跑,只是静静躲在了一块巨石
后面。这也许是它第一次被人以哨子骚扰,或者和我们一样势如骑虎、惊恐万状,也未
可知。
等终于走到有人的山谷里了,我俩才慢慢缓过来,互相感叹:“当时没想起拍照,不然
有图有真相,真是太可惜啦。”
然而我们终于拍到了熊兄的照片,就在接下来的一天,逛山谷小径的时候。那次不怎么
紧张,因为周围有十几个人,其中一个说前面有熊,于是大家互相壮胆,都争着去看。
没走十步,果然见一只巨大的棕色熊正稳稳踩在给人走的小路上,迎面而来。于是人们
都往后退,我们跟着人群边退边拍照。熊兄毫不介意,继续缓缓而行。他尾随着我们走
出镜湖的树林,走过小桥,看到前面已有一两百人等着围观自己了,这才磨磨蹭蹭地离
开小路,消失在了山坡上。有人说曾看见一只落单的小熊,这是熊妈妈急着去找幼崽,
所以不避人多;又有人说一定是谁背包里放了吃的,把惯偷零食的馋熊引来了。操各国
口音的人们站在镜湖的桥头众说纷纭,各自挥舞着手机相机,直兴奋了半个多钟头,方
才渐渐散去。
我想起从前读过的一篇古文,题目和出处已经忘了,大意是说有一个人为避战乱遁入深
山,见熊罷虎狼而不避,那熊罷虎狼也就真的不吃他,如此相安无事了几十个年头,直
到成仙,可以说是一篇动物保护主义版的《桃花源记》。现在想想,偶尔遇猛兽能相安
也是常情,只因人类通过千万年的进化,早已不在他们的食物链上。尤其在深山之中,
野兽们连人影也未见过,初见大约慑一大跳,不欲与我们有涉吧。
野兽也有计较、有脾气呢,他们这些自远古起就在丛林中独往独来的猎人。
三 半穹山
六月就快到了,通往Glacier Point(冰川点)的路依然是林海雪原,路两旁的积雪有
一人多高,时时埋没路标,为终点的名字做了最好的铺垫。此地之所以叫做冰川点,正
是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峡谷由冰川切割的全景。
约翰·米尔,这个怪癖而豪迈的老头子,爱默生的好友,把一生的时光花在了优山美地
山谷里。十九世纪的地质学家以为优山美地的山川是地震形成的,而约翰·米尔却坚持
说是冰川切割而成。他没有一点儿地质的学历,这样的奇思妄想自然为科学家耻笑。
然而我知道,约翰·米尔是徒步走过冰川点的,或者还驱着他的羊群,骑着他的小驴。
那时他站在空无一人的冰川点,看雕在半穹山顶扶风而起,四面八方的悬崖涌入眼前,
绝壁的形状刀削斧劈,绝壁间的深谷里,那远古冰川经行之处,如今是浓浓淡淡的沃野
…… 彼时彼刻,那些西装革履、坐井观天的科学家们,一定让他觉得可笑而又可怜。
我们来到冰川点的悬崖上,绝壁朝西,整个优山美地峡谷,从半穹山到大瀑布一览无余
。我坐在一块大圆石上端详半穹山,这传说中一览众山小的峰峦,优山美地峡谷的至高
点。它是一座半球形的巨大山峰,岩石裸露、寸草不生,一面弧形,一面直壁。每年只
有春夏两季,护林人会在弧形的那一面牵设两道绳索 —— 并没有路,爬山的人双手攀
着绳上去。若是碰到雷阵雨,整个石壁滑如冰面,人还可能被闪电劈着。所以半穹山上
的死亡事故,多半发生在雨中。然而一百多年前,远在索道未修之前,约翰·米尔初次
来到优山美地,便在暴风雨中一人一马径攀上半穹山顶,成就了一段从此无人复制的佳
话。
一片云从东南斜飞而来,恰被半穹山阻住。“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从山顶看停云,
别有一番寂寥之意。我漫无目的地转着望远镜,忽见半穹山绝壁的一面有个小黑点,放
大了,是一个攀岩的人。他的头顶就是那片停云,人渐渐要升入云雾之中 —— 想必是
又湿又冷又目不见物的,然而从我坐的地方望去,绝壁上入云的身影却恍若神仙。这时
,一个穿黑夹克的青年从我身边走过,直走到突出的悬崖的最前缘,长长的腿在空中晃
荡着,脚下是数千米的虚空。他点上一根烟,面对暮色中的半穹山顶静静坐了很久。
黄昏的时候,护林员来了,说了许多冰川点的历史与趣事。有人问他是怎么成为护林员
的,答曰大学毕业有一年来优山美地玩儿,觉得长住下来真是不错,第二年夏天就回来
当了一年义工,从此在这片峡谷里呆了三十多个年头。他说每一样工作都有独特的福利
,而他的福利就是国家公园分给他的木屋,在冰川点的悬崖顶上,里面虽没有电视,但
每天推窗既可见群峰与落日。
这里的护林员工资菲薄,但勇敢者不在少数。前两年有人爬优山美地瀑布时摔下来,卡
在无路可走的绝壁上,直升飞机便用绳拴着一个女护林员和担架,飞到事故所在,由女
护林员在空中把尸体拖到担架上,带回了遇难者残骸;每次有营地的游客报告黑熊翻垃
圾骚扰帐篷,园林管理处就派一个护林员赶来,或男或女,拿着塑料桶和手电,乒乒乓
乓敲着,独自在夜里赶熊……
他们这些人并不自认为隐士,却于二十一世纪,实实在在地安然过着爱默生与梭罗笔下
的生活。
那一天始终阴着,我们没能看见落日。下山的路上偶尔瞥见绝壁上的两三小屋 —— 优
山美地的整个峡谷禁止开发,谷内除了上个世纪初建起的一座旅馆,再没有别的商业建
筑。那些云遮雾绕、武侠小说布景般的屋子,定是给护林员住的了。
后来我们想要爬优山美地瀑布。这是北美最长的瀑布,春天的峡谷里最壮观的景色。优
山美地瀑布分为两段,upper和lower,我自然是想去最高的那段,无奈在山上迷路,找
不到入口,转了两三个钟头。等我们终于到了通往upper fall的小径时,已是下午四点
了,天黑前要在upper fall来回已然无望。那天人又多,摩肩接踵。我们惦记着出谷的
最后一班公交车,只好回转。身后有两个年轻的男孩儿,一路絮絮说话,这时走过来问
能不能给他们拍张照片?我接过相机,他们则退到悬崖边,手拉着手,微微笑着。拍完
之后他们继续朝山上走去,走得很慢,依旧拉着手,依旧絮絮地说话。我看他们在黄昏
前这样慢地上山,不知是何打算,但他们却好像在自家后院散步一样,一点没有担心的
样子。
天上飘起了濛濛细雨。
最后一班公交车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山脚下的车站真冷呵,雨越下越大,巨杉的针叶变
得浓绿,小路上升起一片薄雾。等车的人里有一群中国来的女孩,冷得打颤,还不断互
相讲着笑话,讲着老家的、美国学校的奇闻异事,时时发出冷脆的笑声。她们无忧无虑
而生涩好奇的态度,让我觉得遥远而亲切。我坐在那里听了一会儿,却见一对年轻的英
国夫妇紧了紧领子走出车站,在雨中大步远去。后来人们纷纷说,末班车怕是不会来了。
我们披着雨衣,沿着Mercedes河在谷底缓行,从这里到停车场有一个多小时的路。雨忽
大忽小,透明的雾在古杉的树杪、花岗岩的绝壁间盘旋,时而横来,与大瀑布勾连成一
片,分不清哪里是水瀑,哪里是云烟。优山美地不愧是黄山的姊妹公园。路旁有三个人
在巨石上练习攀岩,一人在底下固住绳索,一人在顶上牵拉,当中一个少年悬在石壁上
,雾色中他衣服的颜色鲜红欲滴。
我们终于要离开了。下山的途中,大雾弥漫,远方忽有火光,那是护林员在纵火 ——
七十年代之前,优山美地的管理人员想方设法杜绝火灾,然而隔三岔五就有森林大火;
七十年代之后,人们才意识到林火能烧毁小树,却对千年古树毫发无损。火势过后,土
地肥沃,万物滋生。况且有节制的小火可以防止失控的大火,因此每年都要人为纵火。
自然界的善恶之分,也许就是这样本无所谓有的。烈火吞噬了林中的幼树和无数动物,
然而却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松树在大火中死去,松果在火里爆裂,生着薄翼的
松仁飘出来,乘着烈焰上的热风翻飞,落到不知名的地方发芽生根 —— 天地无所谓仁
爱,只是公平:每一个毁灭的过程里既有新生。
车行在火光与大雾之中,郁郁葱葱的针叶林里,随处可见烧焦了的巨大树干,虽成焦炭
,只是不倒,突兀而悲凉地立在悬崖上,对着斜阳 —— 当地人把他们叫做“Standing
dead”,那是刑天舞干戚,那是老勇士的厉魂。我们又经过Mariposa公园,园中巨衫
动辄十人合抱,除是天雷劈打,否则任怎样的森林大火也不能奈何。我问起树龄,得知
它们在凯撒的时代已成栋梁。
自然深沉辽阔,人生短如一饭。想到张养浩的一支曲子,对生死忽觉释然。这真是 ——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慢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
多,量半炊时成得甚么?”
有去外婆家那边爬山是例外:在郊区的路上走着,仰头见一座碧绿的小坡,我就想,站
在它顶上往下看是个什么景色?虽然山脚下的景色是明摆着的,但我总觉得若站得远了
,一切就会凭空变得不同。为了闹清楚这个问题,过独木桥爬田埂、弄一身泥回来狼狈
地挨骂,也是值得的。
况且走崎岖的山路,确实比走路有意思得多。许多小孩子放着平路不走,偏步步踩在人
行道凸起的沿上,还有学会骑车以后,地下道带刻纹的斜坡顿时变得乐趣无穷——这些
现象跟人为什么喜欢爬山,大约其理同也。
若历数我爬过的山,先要算老家附近的庐山、武夷山,南昌城郊我还爬过一座梦山:几
个小时的土台阶把人带到座漆色斑驳的庙门前,门上的对联曾让我回味了好久,现在却
已忘了;再然后是外婆老家的普陀山、北京城西的香山。香山碧云寺石上镌着“清净心
”三个字,至今我也没明白应该从左还是从右读;云南的玉龙雪山,苍茫凛冽,可惜我
们只在半山腰盘亘,从缆车里远看融雪流泉;再然后到了美国东岸,我便常去蓝脊山脉
。蓝脊山的春天草长莺飞,让人又想起江南那些碧玉般的峰峦……
但北加州的Yosemite(优山美地)与它们都不同。这是一片千里冰川削成的峡谷。
加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尽是名山大川。与之相比,东部的山脉虽秀丽,论海拔却只能算
丘陵。而优山美地谷,正是绵延几千里内华达群峰中最壮丽的一程。自去年冬天起,一
得知小马要去优山美地开会的消息,我就开始不厌其烦地挪假期,甚至为了这趟旅行,
放弃了自己五月份的毕业典礼。
5月21日,艳阳高照。我们从三番市出发,一路往东三个多小时,一路期待着内华达山
脉的峰峦。谁知这一路都是平原与丘陵。暖风吹过枯草地,满眼是无边无际淡黄的浪,
和斑驳漆黑的云影。偶尔有牛群零星趴着,再过去忽然有个小镇,山坡上立着几百架白
色的风车,然后便又是枯草。海拔正悄然升高,但我们都不觉得。
天色快暗下来的时候,我们好像是突然闯进内华达山脉的。此前一马平川,看不见山影
;几个转弯过后,山路盘旋起伏,从此满目松柏,再不见方才的草原了。我和小马都是
地理盲,关于这一路的地形,至今非常困惑。
山路崎岖单调,不见全景。也不知翻过多少山头后,我们经过一做名叫Oakhurst的小镇
。这是进优山美地峡谷前的最后一站。再往前去,眼前已没有阔叶树了。松柏越来越高
,森然俯视着道路。人坐在车里若仰望它们的枝杪,觉得自己特别矮小。傍晚,野鹿到
处觅食,加上这条山路遍布大S型的转弯,开夜车总有些提心吊胆。好容易摸进塔纳亚
旅馆的时候,只见门前一炉炭火,头顶一片月色,脚下一地残雪。我的脑袋也懒得思索
为什么这里五月飞雪了,反正另一个世界里该有不同的季节。
塔纳亚旅馆是以优山美地最后一个印第安酋长的名字命名的。远在白人发现这里之前,
印第安人已在谷中悄无声息地居住了几千年。后来,到西部拓荒的军队在大雪天里困于
内华达群山中,一个机缘巧合看见了这片绝壁和绝壁下的沃野。他们摸着条印第安人走
出的小路进入谷中,从此战乱渗入了桃源。
塔纳亚酋长带着他的族人与淘金者共存、与淘金者争执,最终被驻优山美地的军团围剿
,全部逐出故土,押送到保留地上。可是塔纳亚在保留地上了无生趣。他一再请求联邦
政府把自己放归故乡,并立下保证不骚扰白人,最终获准了。于是这位年轻的酋长带族
人长途跋涉,走回壮丽的谷中,从此深居简出,躲避生人。
关于塔纳亚酋长的结局,有这样一种传说:一天,他族中的几个少年去莫诺湖边偷邻族
的骏马,引发了两族间一场大战,战败的塔纳亚酋长,死于优山美地悬崖的乱石之下。
这些都是我们躺在旅馆的床上,在积雪的窗户下,从一本当地的小册子里读到的。第二
天出发时才知道,原来塔纳亚旅馆并不在真正的山谷中。从这里开车到谷底,还要一个
多小时呢。于是千回百转,道路渐迷,穿过条淅沥沥漏水的幽长隧道,忽然左侧一面绝
壁(El Capitan峰,世界上最大的独块花岗岩)、右边一挂飞瀑(新娘面纱瀑)横陈眼
前——这就是我们见优山美地的第一面。
进得谷中,人并不太多。优山美地的溪谷由悬崖环伺,正中间却是巨大一片水灵灵的草
甸。以后的每天里,我们都能在草甸上看到三五成群的野鹿。草甸的尽头一列木屋,大
约是给护林员住的,家家门前种着杜鹃、鸢尾和山茱萸,有一户还养了只黑猫。谷底的
五月里山茱萸极盛,牙白水红的花瓣落在碧草上,好不幽艳。
有一句老话,说这里“躯壳为山,灵魂为水”。木屋就这样对着万仞悬崖、几轴飞瀑。
五六月是来此地最好的时候:内华达山脉绵延数千里的积雪,都在初春里挟风雷之势而
下——其中最有名的三条瀑布,分别是新娘的面纱、内华达与优山美地瀑布。新娘的面
纱宜起风时看,簌簌多姿;内华达瀑掩映林石之间,易生彩虹;而优山美地大瀑布全长
三百多米,则是北美最长的瀑布。
站在草甸上向它眺望时,耳中已传来隐隐雷鸣,于是神往不已;等走到悬崖底,只见一
挂白练从云中飘然而下,三经石断,怒如雪崩。希腊神话里波塞冬骑白马的军队、张岱
在《白洋潮》里说的“百万雪狮、怒雷鞭之、半空雪舞,著面皆湿……”一瞬间都到我
眼前来——而此时何止是著面皆湿!仿佛立在暴风雨里,顿时浑身冰凉透湿,心里却涌
起一阵莫名的激动,几乎热泪盈眶。
我当时想,在接下来这个礼拜的时间里,一定要爬一次优山美地瀑布的峰顶,看一看它
的源头。
一 雾径
雾径,Mist Trail,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加州这样有趣的地名常常是在不经意中遇到,
比如圣芭芭拉和洛杉矶之间有一片淡黄的丘陵,一次我开车路过,见路牌上写着:Lost
Hills,琢磨了半天,不知该译成“失山”还是“隐山”。雾径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庐山
庐陵湖边的花径,一个人工雕琢、满是花草的小园子。
导游书上说雾径的攀登难度并不高,况且连名字也这样小家碧玉的,就更让人敬畏不起
来。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早我们就朝雾径攀爬。一开始游人很多,山脚下满是美国
人、亚洲人、欧洲人,许许多多的胖人,老人,带着乱蹦乱窜的小孩子和狗。逆着山涧
,越往上走,路就越陡。胖子和老人们几乎见不到了,人语寂然,而涧水的声音却越来
越响。山路一转,眼前是极陡的一段石阶,一边临悬崖,没有栏杆,崖下数百米深处松
栎参天,一条激流如沸,乌黑的大石散布其中。抬头望去,石阶上满是花花绿绿的人影
,原来都穿着雨衣。我想看那石阶通到哪里,却被斑斓的队伍挡住了视线。
我们穿上雨衣,踩上石阶,才发觉脚底极滑,那些石头浸透了水气,乌黑如洗。眼前也
渐渐溟濛一片,摘下眼镜才勉强看得见路。水声越来越响,转过一片巨石,终于轰隆声
震耳 —— 面前是一挂银白的瀑布,边缘被风吹得飘飘忽忽地,仿佛白发三千丈,直坠
入崖底的激流。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与瀑布离得如此之近,有些懵懂恍惚。大雾弥漫,连
巨衫古松的针叶也在滴水,我雨衣之外的头脸四肢早已湿透,立在悬崖上,脑子里是一
片微凉的空虚。
这就是Vernal Fall,优山美地瀑布中最小最矮的一条。
一过Vernal Fall,山势即刻平了下来,俯伏的白石,清澈见底的潭水,暗冠蓝鸦在杉
树间纵跃。然而这里的潭水只可看而不可涉足,因它们是Vernal瀑布的水源,人站在潭
里轻轻一滑,就会被送到大瀑布边直坠而下。每一年进到优山美地的游客之中,都有少
男少女推拉嬉戏,葬送于此;然而小潭边只用跟红绳牵着,立一块刚过绿草的木牌,上
写着“禁止涉水”就完了。那潭在阳光下闪着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显得十分无辜无害。
日已过午,从Vernal Fall再往上,老树摩天,碎石满径,几乎见不到游人了。只偶尔
三三两两的登山爱好者,背着自己的帐篷,点着手杖,那是要在山中过夜的;或是自然
摄影师,一人背支架一人扛相机,走走停停。这里的花岗岩往往是几米几十米见方横着
的一整片,需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有时断了的前路忽又出现了,夹道是七八人合抱的
古杉,高不见顶,只有云雾在树干间穿行。女萝、苍苔遍布大石,松鼠在石缝里悉索忙
活,仿佛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被人迹打扰的。后来我读到谭嗣同的《平凉崆峒》诗: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挐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
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觉得正是这一段山路的写照。
经过三个小时桃源仙境的游历,内华达瀑布映入眼帘。此时我们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只
有数不清的松杉。看内华达瀑布从山外的白云中无声地涌出,静静地垂下,落入不知哪
里的深谷,只觉得可以在那儿站一生一世。一瞥阳光从树顶漏下,虚如无物的瀑底,升
起一条彩虹。
我固执地想要爬上峰顶。其实到顶的路很难走,碎石又常常松动,当时天色也已暗了下
去。 但我总以为顶上的风景跟一路所见都不一样,为它冒点险是值得的。及至终于攀
上了内华达瀑的峰顶,我才终于理解了是怎么一个“不同”法,又忍不住惘然失望。
山顶豁然开朗,没有巨树,没有大瀑布,只有一片开阔的平石,石缝中生着耐寒的硬草
和一两人高的小松树,仿佛冬季肃杀的郊野。天然一座白花岗岩的石桥横过,桥下是汩
汩的流水。我跳下桥,跟着水流的方向走了两步,忽就走到悬崖边,赫然见到脚下笔直
坠落的内华达瀑布,依然没有围栏扶手。哪怕自诩从不恐高,哪怕小马说我走山路就像
只羚羊,然而此时木然站在绝壁上,有一瞬间竟作起呕来。终于往后坐下,慢慢地退了
回来。
曾读到一首诗,“四望嶂峦皆平平,不知身在顶上行”—— 内华达瀑布的峰顶就是这
个样子的。从山顶望去,雾径与激流迢迢缠绕,远处是一轮落日,照着无边无际陌生的
松杉与峰峦。的确与身在其中不同了,的确开阔了,但也使人感到说不出的疏离与荒寂。
我们坐在山顶上休息,正碰上下山的两父女,才知道我们的山顶正是他们的山脚,也就
是说,这里才是通往半穹山的起点。父女俩穿着冬衣,背着帐篷,刚攀登了半穹山,是
打算在这里扎营过夜的。女孩告诉我们半穹山积雪初溶,还没有铺好缆索,要登顶需得
自己带铁撬铁钉,一路打钉子牵绳攀上去,其实与徒手攀岩无异。此时我已彻底打消了
爬半穹山的念头,那个父亲又说,看看天色黑了,下山最好别走雾径,改走约翰·米尔
路安全。
只可惜我们没带地图,不知道约翰·米尔路在哪里,加上没有手电,一心急着出山,便
径直找回了雾径。来到雾径时,已是夕阳西下,水气渗入暮色,眼前更加看不清了。雾
径那条极滑极湿的石阶又是双行的,下山的人走在紧靠悬崖的外道。我在前面走,心无
旁骛地数了十几级台阶后,忽然想回头看看。一回头,正看见身后的小马趔趄一下栽倒
了,朝外面滑出一两步,沉重的登山包堪堪把他的人拉停在了悬崖边。
我怔怔地看他爬起来,退回石阶上,忽然放声大哭。小马走下来说,其实我刚刚离悬崖
还有一点儿呢,可这句话我都没有听见,仍然站在雾径中央,穿着湿透了的雨衣,对着
山下的激流惨嚎。这诡异的一幕估计把后面下山的哥们儿都吓坏了,有几个人上来问怎
么回事,我听他们跟小马对答,也仿佛隔着很远,只有自己心跳的声音又响又沉;直到
觉得方才险些目睹小马惨死的惊吓都被痛快嚎出来了,才抹把眼泪,接着下山。这回,
我走在后面,他走在前面。一时间心情沉重,天也仿佛黑得快了许多。
这时却有一家人走在我们前面。打头是母亲,断后的是父亲,中间三个小孩儿,最大的
看上去也不过六七岁,而父亲的肩头还坐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儿。在小马险些丧命的雾
径悬崖边,这个爸爸脖子上骑着一个,眼睛看着三个,缓缓拾级而下。他的孩子们不知
道害怕,蹦蹦跳跳,前面的母亲亦不回头罗嗦,一家人走得比我们还快。
快出山时我们赶上了他们。那父亲一回头说话,才看清他极年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当母亲的也像个大学的学生。问他们带这么些小孩到这么难爬的山,累不累?答曰虽然
累,但好玩儿啊。
回到塔纳亚旅馆时,我们已爬了八九个小时的山,累软了。打开香槟,在沙发里坐下,
聊起刚刚的雾径惊魂,一边上网闲逛,才得知一个多月前,就在雾径的同一个地方,有
个退休了的地质学教授摔了一跤,滑到崖底的激流里,捞上来时已死掉了。我们离开优
山美地一个月后,又有两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在雾径顶上的浅潭里戏水,第三个好朋友冒
险去拉他们,结果自己也被带进Vernal瀑布,冲入激流,三具尸体在百里外的Mercedes
河中找到。
那之后的一整天,我们都在优山美地的谷底转悠,看山茱萸的落花,看镜湖的倒影,调
整吓怂了的心态,因为接下来依然要攀登,登更高、更远的山。
二 滚石与熊
Four Mile Trail, “四里路”,是优山美地的著名景点之一。顾名思义,这是一条四
里长的山路,一面紧挨悬崖,环过数座山峰,在这条路上可以看见几个大瀑布、半穹山
和El Capitan崖顶。只是我们去得早了,暮春时节,四里路上的积雪还未化净,这条路
是头天早晨刚刚对游人开放的。
一刻不停地爬了一个多钟头的之字路后,我们渐渐来到山顶,一路几次遇到护林员带着
头盔坐在那里敲石头修缮路面。四里路是荒凉的,山风肆虐,触目尽是花岗岩的峭壁,
脚下的路面也是碎石铺就。走了约莫一个半钟头,路被山坡阴面的积雪埋住了。那片雪
淙淙地化着,把碎石路变成了一道小溪。身边的几个游客在这儿停住了,逡巡半天,拍
了几张照片,沿原路退了回去。我则同小马淌雪水涉过 —— 鞋子微湿,并不太冷,
从此四里路上只有彼此二人。
越走树木越少,唯烈日与大风相伴。远望优山美地瀑布与新娘面纱瀑布在黑的峭壁间奔
下,松杉都成了密密的黑点,偶尔可见山谷中深绿的沃野,离自己似有千丈之远。忽然
,一块小石头从空中落下,正落在小马脚边,与花岗岩地面相撞,一裂为二。我们对望
了一眼,不约而同掉头往回走,快步走到一片大石底下才敢停下来说话 —— 四里路刚
刚开放,路面还在修缮,漫山的花岗岩碎石在大风的天气里造就了方才的惊险。小马开
玩笑说,这是上帝给了个表示,让我们打道回府。一向不信上帝的我这次二话没说,谨
遵圣意。
然而就在我们掉头时,迎面遇到两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有的长发有的短发,头上都
带着毛线帽,身上随意套着各色格子衬衫。我告诉他们前面风大,有滚石,刚刚已经砸
了一个在我们面前。其中一个男孩耸耸肩膀笑着说:“是么?那我们可得时时脸朝上了
。”其他的人亦嘻嘻哈哈地道了谢,脚下却一步不缓,径自往山上去了。
我们则继续下山。走了约莫一个小时,下到山腰,进入密林中,风也渐渐小了。我看见
近处的松树下隐现着一团大大的棕色,似乎在动,先以为是鹿,就停下来细看,然后才
惊觉那团棕色是一只熊的屁股。
这熊正背对着我们找草里的东西吃。 因为离得近,又因为从没这么近地面对过熊(动
物园除外),所以我觉得它特别地大,一定是棕熊,足有四五百斤重。事后知道优山美
地如今只有黑熊(但毛色可能是棕的),最大不过两三百斤,除了吃蜜抓鱼,只干些翻
人垃圾、偷人薯片之类猥琐的事,跟黄石公园会攻击人的棕熊不可同日而语。
山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往下走,就势必和它照面,往上又要进入滚石的地界。我轻轻
对小马说:“我看到熊了。”他马上问在哪儿,伸头一看,果然。我这时也极想伸头再
看一眼,但怎么也没有勇气,虽然明知不看他也在那儿,看清楚了还能知己知彼,可就
是不敢多看一眼。于是我们僵在那儿,熊则摇着大屁股继续拱草。
我知道这时候不应当跑,但要克制住拔腿狂奔的冲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了一会
儿小马说:“我看我们还是照样走下去。”“那我吹哨子吧?”我说。他似乎不大同意
,但我已经由害怕生出了焦躁,说完就把响亮的哨子放到嘴边,猛吹了两下。小马于是
也大声喊了起来,内容不过是“熊啊快走”这样干巴巴的祈使句,殊不动听。
“走了么走了么?”
“看不到了,等等,好像还在那儿……”
我们又僵了半天,终于也不能确定,只好硬着头皮慢慢捱过黑熊呆着的地方,往山下走
去。什么事也没发生,什么声音也没听见,它大约还没有跑,只是静静躲在了一块巨石
后面。这也许是它第一次被人以哨子骚扰,或者和我们一样势如骑虎、惊恐万状,也未
可知。
等终于走到有人的山谷里了,我俩才慢慢缓过来,互相感叹:“当时没想起拍照,不然
有图有真相,真是太可惜啦。”
然而我们终于拍到了熊兄的照片,就在接下来的一天,逛山谷小径的时候。那次不怎么
紧张,因为周围有十几个人,其中一个说前面有熊,于是大家互相壮胆,都争着去看。
没走十步,果然见一只巨大的棕色熊正稳稳踩在给人走的小路上,迎面而来。于是人们
都往后退,我们跟着人群边退边拍照。熊兄毫不介意,继续缓缓而行。他尾随着我们走
出镜湖的树林,走过小桥,看到前面已有一两百人等着围观自己了,这才磨磨蹭蹭地离
开小路,消失在了山坡上。有人说曾看见一只落单的小熊,这是熊妈妈急着去找幼崽,
所以不避人多;又有人说一定是谁背包里放了吃的,把惯偷零食的馋熊引来了。操各国
口音的人们站在镜湖的桥头众说纷纭,各自挥舞着手机相机,直兴奋了半个多钟头,方
才渐渐散去。
我想起从前读过的一篇古文,题目和出处已经忘了,大意是说有一个人为避战乱遁入深
山,见熊罷虎狼而不避,那熊罷虎狼也就真的不吃他,如此相安无事了几十个年头,直
到成仙,可以说是一篇动物保护主义版的《桃花源记》。现在想想,偶尔遇猛兽能相安
也是常情,只因人类通过千万年的进化,早已不在他们的食物链上。尤其在深山之中,
野兽们连人影也未见过,初见大约慑一大跳,不欲与我们有涉吧。
野兽也有计较、有脾气呢,他们这些自远古起就在丛林中独往独来的猎人。
三 半穹山
六月就快到了,通往Glacier Point(冰川点)的路依然是林海雪原,路两旁的积雪有
一人多高,时时埋没路标,为终点的名字做了最好的铺垫。此地之所以叫做冰川点,正
是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峡谷由冰川切割的全景。
约翰·米尔,这个怪癖而豪迈的老头子,爱默生的好友,把一生的时光花在了优山美地
山谷里。十九世纪的地质学家以为优山美地的山川是地震形成的,而约翰·米尔却坚持
说是冰川切割而成。他没有一点儿地质的学历,这样的奇思妄想自然为科学家耻笑。
然而我知道,约翰·米尔是徒步走过冰川点的,或者还驱着他的羊群,骑着他的小驴。
那时他站在空无一人的冰川点,看雕在半穹山顶扶风而起,四面八方的悬崖涌入眼前,
绝壁的形状刀削斧劈,绝壁间的深谷里,那远古冰川经行之处,如今是浓浓淡淡的沃野
…… 彼时彼刻,那些西装革履、坐井观天的科学家们,一定让他觉得可笑而又可怜。
我们来到冰川点的悬崖上,绝壁朝西,整个优山美地峡谷,从半穹山到大瀑布一览无余
。我坐在一块大圆石上端详半穹山,这传说中一览众山小的峰峦,优山美地峡谷的至高
点。它是一座半球形的巨大山峰,岩石裸露、寸草不生,一面弧形,一面直壁。每年只
有春夏两季,护林人会在弧形的那一面牵设两道绳索 —— 并没有路,爬山的人双手攀
着绳上去。若是碰到雷阵雨,整个石壁滑如冰面,人还可能被闪电劈着。所以半穹山上
的死亡事故,多半发生在雨中。然而一百多年前,远在索道未修之前,约翰·米尔初次
来到优山美地,便在暴风雨中一人一马径攀上半穹山顶,成就了一段从此无人复制的佳
话。
一片云从东南斜飞而来,恰被半穹山阻住。“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从山顶看停云,
别有一番寂寥之意。我漫无目的地转着望远镜,忽见半穹山绝壁的一面有个小黑点,放
大了,是一个攀岩的人。他的头顶就是那片停云,人渐渐要升入云雾之中 —— 想必是
又湿又冷又目不见物的,然而从我坐的地方望去,绝壁上入云的身影却恍若神仙。这时
,一个穿黑夹克的青年从我身边走过,直走到突出的悬崖的最前缘,长长的腿在空中晃
荡着,脚下是数千米的虚空。他点上一根烟,面对暮色中的半穹山顶静静坐了很久。
黄昏的时候,护林员来了,说了许多冰川点的历史与趣事。有人问他是怎么成为护林员
的,答曰大学毕业有一年来优山美地玩儿,觉得长住下来真是不错,第二年夏天就回来
当了一年义工,从此在这片峡谷里呆了三十多个年头。他说每一样工作都有独特的福利
,而他的福利就是国家公园分给他的木屋,在冰川点的悬崖顶上,里面虽没有电视,但
每天推窗既可见群峰与落日。
这里的护林员工资菲薄,但勇敢者不在少数。前两年有人爬优山美地瀑布时摔下来,卡
在无路可走的绝壁上,直升飞机便用绳拴着一个女护林员和担架,飞到事故所在,由女
护林员在空中把尸体拖到担架上,带回了遇难者残骸;每次有营地的游客报告黑熊翻垃
圾骚扰帐篷,园林管理处就派一个护林员赶来,或男或女,拿着塑料桶和手电,乒乒乓
乓敲着,独自在夜里赶熊……
他们这些人并不自认为隐士,却于二十一世纪,实实在在地安然过着爱默生与梭罗笔下
的生活。
那一天始终阴着,我们没能看见落日。下山的路上偶尔瞥见绝壁上的两三小屋 —— 优
山美地的整个峡谷禁止开发,谷内除了上个世纪初建起的一座旅馆,再没有别的商业建
筑。那些云遮雾绕、武侠小说布景般的屋子,定是给护林员住的了。
后来我们想要爬优山美地瀑布。这是北美最长的瀑布,春天的峡谷里最壮观的景色。优
山美地瀑布分为两段,upper和lower,我自然是想去最高的那段,无奈在山上迷路,找
不到入口,转了两三个钟头。等我们终于到了通往upper fall的小径时,已是下午四点
了,天黑前要在upper fall来回已然无望。那天人又多,摩肩接踵。我们惦记着出谷的
最后一班公交车,只好回转。身后有两个年轻的男孩儿,一路絮絮说话,这时走过来问
能不能给他们拍张照片?我接过相机,他们则退到悬崖边,手拉着手,微微笑着。拍完
之后他们继续朝山上走去,走得很慢,依旧拉着手,依旧絮絮地说话。我看他们在黄昏
前这样慢地上山,不知是何打算,但他们却好像在自家后院散步一样,一点没有担心的
样子。
天上飘起了濛濛细雨。
最后一班公交车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山脚下的车站真冷呵,雨越下越大,巨杉的针叶变
得浓绿,小路上升起一片薄雾。等车的人里有一群中国来的女孩,冷得打颤,还不断互
相讲着笑话,讲着老家的、美国学校的奇闻异事,时时发出冷脆的笑声。她们无忧无虑
而生涩好奇的态度,让我觉得遥远而亲切。我坐在那里听了一会儿,却见一对年轻的英
国夫妇紧了紧领子走出车站,在雨中大步远去。后来人们纷纷说,末班车怕是不会来了。
我们披着雨衣,沿着Mercedes河在谷底缓行,从这里到停车场有一个多小时的路。雨忽
大忽小,透明的雾在古杉的树杪、花岗岩的绝壁间盘旋,时而横来,与大瀑布勾连成一
片,分不清哪里是水瀑,哪里是云烟。优山美地不愧是黄山的姊妹公园。路旁有三个人
在巨石上练习攀岩,一人在底下固住绳索,一人在顶上牵拉,当中一个少年悬在石壁上
,雾色中他衣服的颜色鲜红欲滴。
我们终于要离开了。下山的途中,大雾弥漫,远方忽有火光,那是护林员在纵火 ——
七十年代之前,优山美地的管理人员想方设法杜绝火灾,然而隔三岔五就有森林大火;
七十年代之后,人们才意识到林火能烧毁小树,却对千年古树毫发无损。火势过后,土
地肥沃,万物滋生。况且有节制的小火可以防止失控的大火,因此每年都要人为纵火。
自然界的善恶之分,也许就是这样本无所谓有的。烈火吞噬了林中的幼树和无数动物,
然而却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松树在大火中死去,松果在火里爆裂,生着薄翼的
松仁飘出来,乘着烈焰上的热风翻飞,落到不知名的地方发芽生根 —— 天地无所谓仁
爱,只是公平:每一个毁灭的过程里既有新生。
车行在火光与大雾之中,郁郁葱葱的针叶林里,随处可见烧焦了的巨大树干,虽成焦炭
,只是不倒,突兀而悲凉地立在悬崖上,对着斜阳 —— 当地人把他们叫做“Standing
dead”,那是刑天舞干戚,那是老勇士的厉魂。我们又经过Mariposa公园,园中巨衫
动辄十人合抱,除是天雷劈打,否则任怎样的森林大火也不能奈何。我问起树龄,得知
它们在凯撒的时代已成栋梁。
自然深沉辽阔,人生短如一饭。想到张养浩的一支曲子,对生死忽觉释然。这真是 ——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慢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
多,量半炊时成得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