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转一篇最近看的文章#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l*g
1
树甲提示:(1)我将胡适先生所用中文数字纪年,改为阿拉伯数字纪年。(2)我
将按诗排序的《灵鸟赋》,该为韵文排法。(3)发现一个排版错字并改正。(4)我有
一个模糊的记忆:毛泽东曾说,等我死后,可给胡适先生平反。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
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几年前,有人问我,美国开国前期争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原文是亨利·柏
烈(Patric Henry)在1775年的“给我自由,否则给我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在中国有没有相似的话,我说,我记得是有的,但一时记不清楚是
谁说的了,我记得是在王应麟的《困学纪闻》里见过有这样一句话,但这几年我总没有
机会去翻查《困学纪闻》。今天偶然买得一部影印元本的《困学纪闻》,昨天捡得卷十
七有这一条。
范文正《灵鸟赋》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言可以立儒。“宁鸣而死,不默而
生”,当时往往专指谏诤的自由,我们现在叫做言论自由。
范仲淹生在公元989年,死在公元1052年,他死了903年了。他作《灵鸟赋》答梅圣俞的
“灵鸟赋”,大概是在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他同欧阳修、余靖、尹洙诸人因言事被
贬谪的时期。这比亨利·柏烈的“不自由,毋宁死”的话要早740年。这也可以特别记
出,作为中国争自由史上的一段佳话。
梅圣俞名尧臣,生在公元1003年,死在1061年。他集中有《灵鸟赋》,原是寄给范仲淹
的,大意是劝他的朋友们不要多说话。……这篇赋的见解、文辞都不高明,……
范仲淹作《灵鸟赋》,有自序说: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途矣。
因为这篇赋是中国古代哲人争自由的重要文献,所以我多摘钞几句:
灵鸟,灵鸟,尔之为禽兮何不高飞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
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彼哑哑兮如想,请臆对而忍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
有质兮虑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
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高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忧于未形
.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则稔祸
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
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德甚迷,人言遏病!彼希声之凤凰,亦见讥于
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风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不学大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
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苛记兮,吾将畴依!我鸟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
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
这是九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政治家争取言论自由的宣言。
赋中“忧于未形,恐于未炽”两句,范公在十年后(1046年),在他最后被贬谪之后一
年,作《岳阳楼记》,充分发挥成他最有名的一段文字:
嗟夫,予当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微斯人,吾谁与归。
当在前此三年(1043年)他同韩琦、富弼同在政府的时期.宋仁宗有手诏,要他们“尽
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忌”。范仲掩有《答手诏条陈十事》,引论里说:我国家革
三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
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这是他在所谓“庆历盛世”的警告。那十事之中,有“精贡举”事,他说: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进诸科 士皆合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盈,求
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才,庶可
以救其不逮。或谓救弊之术无乃后时?臣谓四海尚完,朝谋而夕行.庶乎可济。安得宴
然不救,并俟其乱哉。……
这是在中原沦陷之前八十三年提出的警告。这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忧于未形,恐于未炽
”;这就是他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从中国向来知识分子的最开明的传统看,言论的自由、谏诤的自由,是一种“自天”的
责任,所以说,“宁呜而死,不默而生。”
从国家与政府的立场看,言论的自由可以鼓励人人肯说:“忧于未形,恐于未炽”的正
论危言,来替代小人们天天歌功颂德、鼓吹升平的滥调。(原载1955年4月台北《自由
中国》第十二卷第七期)
avatar
R*k
2
中国传统的言论自由和西方的言论自由是不同的。
西方视言论自由为天赋的权利,是高于世俗事物(比如升官发财,国家兴亡)的。
中国传统的言论自由还是世俗的,就像这文章中说的,是一种自天的“责任”,是作为
一个“好”公民或“好”官应该做的。是自我修行的一部分。所以遇到矛盾冲突时,这
种“责任”就很容易为更“重要”的其他利益让路。
avatar
c*d
3
好奇地去查了一下原文,是灵乌赋,灵乌赋啦。两篇都是这个名字。乌鸦叫被认为是报
凶,所以梅尧臣以此借喻道:乌鸦啊,我知道凶事不是你招来的,你报凶信有什么好处
?又不是说你报了之后凶就能转化为吉,徒然惹厌罢了。范仲淹则大致回答道:作为乌
鸦,报凶乃是本分,我冒死报了凶,虽有人觉得讨厌,但或许有人会因此倍加提防得以
免灾;我命自由天定,人之好恶与我何干?
这两个人的对话让我想到鲁迅在《呐喊》序言中关于铁屋的比喻。一消极一积极,一独
善其身一兼济天下,然则皆为值得参考的处世之道。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