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D*n
1
道者,道理,道义也。也就是说大家伙说话,办事时需要遵守的规矩。这个道,现在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这就是释家,道家,儒家,法家,以及古希腊,古罗马,还有基督,默罕莫德,马克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源和缘,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的一部分。源,也就是缘起,即“因”。有缘,也就是说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佛教的观念就是: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缘起的,也就是有原因的;一切事情发生了,就会造成一定的结果,也就是会有果报的。所以,佛教劝说大家多行善事。因为,不仅有因就有果,而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说来,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可是,不全是。佛教中又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这个佛教的唯物论是什么呢,鄙人认为,1。 即是它认识到了“因”“果”关系。2。 是它认识到了因果的转化中,有一定的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只要您做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会产生一定后果, 而且,这个后果,是不以您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再用大白话重复一边:
一切事情,只要您努力去做,总会有结果。这个结果的好坏与理想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您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一个廋弱体小的人,如果硬是要去扛一个身高马大的人才能够抗得动的东西,其结果可想而知。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可有非分之想,不可强求自己去做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您的成就是您主观努力的结果。
avatar
c*t
2
专版专用,lz你是不是发错版了?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道者,道理,道义也。也就是说大家伙说话,办事时需要遵守的规矩。这个道,现在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 这就是释家,道家,儒家,法家,以及古希腊,古罗马,还有基督,默罕莫德,马克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 源和缘,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的一部分。源,也就是缘起,即“因”。有缘,也就是说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 佛教的观念就是: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缘起的,也就是有原因的;一切事情发生了,就会造成一定的结果,也就是会有果报的。所以,佛教劝说大家多行善事。因为,不仅有因就有果,而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 说来,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可是,不全是。佛教中又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这个佛教的唯物论是什么呢,鄙人认为,1。 即是它认识到了“因”“果”关系。2。 是它认识到了因果的转化中,有一定的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 只要您做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会产生一定后果, 而且,这个后果,是不以您的意志为转移的。
: 我再用大白话重复一边:
: 一切事情,只要您努力去做,总会有结果。这个结果的好坏与理想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您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 一个廋弱体小的人,如果硬是要去扛一个身高马大的人才能够抗得动的东西,其结果可想而知。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可有非分之想,不可强求自己去做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 您的成就是您主观努力的结果。

avatar
D*n
3
读书心得。
何错只有?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专版专用,lz你是不是发错版了?
avatar
c*t
4
噢,没仔细看,没看见书,就看见道和佛,你继续,我不懂,走开了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读书心得。
: 何错只有?

avatar
l*i
5
大师 读的啥书啊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读书心得。
: 何错只有?

avatar
z*n
6
讲得很不错啊,关于佛法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片博文讲得也很好:
博客上偶尔会有这样的留言:唯物主义者到此!留言的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是唯
物主义者,我(在他心里)是唯心主义者!潜台词还包括这样的意思:他是代表科学的,
我(在他心里)是代表愚昧和迷信的。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通常是一笑删之!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
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
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我一向都不认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我认为这是哲学观察世界的两
个对立极端,但远不是人类思想的“极致”。从我开始上政治课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
内容产生极大的抵触,以致我的政治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我对政治课本完
全没有兴趣,但是对于家里的《大参考》倒是兴趣十足,对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兴趣一直
保持到现在。
我之所以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极端都产生抵触,是因为我认为事物的存在形式
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能简单的以“唯物”或者“唯心”来定义它们。为了给自己的这种
认识找到依据,我看了非常多的哲学书籍,想找找有没有第三种认识论。
当我开始接触佛学并且系统进行学习的时候,我就被佛教看世界的方法所深深吸引,进
而被其折服。事实上,当我们深入经藏,系统学习佛教哲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佛
教的哲学世界里,既有唯物主义的内容,又有唯心主义的内容,佛教的哲学观从来不把
这二者对立起来,而是借鉴它们各自的角度全方位的阐述我们的世界。
恩格斯说过:“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何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承认精神和物质哪个是第一性的,
哪个是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界线。
研究佛教哲学,就会知道佛教哲学有这样四大派别:分别派、经论派、唯识派和中观派
。分别派和经论派属于小乘佛教哲学,唯识派和中观派属于大乘佛教哲学。
在佛教哲学中,除唯识论的世界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外,其余各派的认识论、世界观都
属于唯物主义,而中观论属于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佛教是唯心主义的,显然对佛教没有
深入了解和学习,是凭“想当然”说的。这不是治学的态度。
当我们说到唯心主义,马上就会想到“宗教”这两个字。几乎百分之百的中国人认为,
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不过,这种认识如果是对西方宗教而言,应该是没有错的。因为
多数的西方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者,故而他们也将西方的宗教归入唯心主义的范畴。
然而,佛教的哲学思想与唯心主义是全然不同的,佛教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宗
教。事实上,佛教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实在相去甚远,因此,佛教界的人士从来都不认同
“佛教是唯心主义”的说法。与西方的宗教不同,佛教是一个教育。
慈诚罗珠堪布也曾经就“佛教唯识论的世界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一点和西方的唯心
主义做过比较,他举例说:英国的经验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所主张的部分观点,与唯识宗
所说的: “境由心生,法由心造”表面上有些类似。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
—“现象与实在”里,也对贝克莱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并从中发现,要完全扳倒贝克莱
的主张,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如此,唯心主义的这些见解,也根本达不到佛教唯
识宗所探讨的深度。除此之外,唯心主义与佛教的观点就再也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了。
不管是唯物主义、基督教、古印度宗教,还是其它宗教等等,都有与佛教相似的部分。
然而,这些例子只说明了它们有相似之处,却不表示它们在整体上无分轩轾。因此,纵
有部分雷同,也不可将佛教视为唯心主义,因为二者从根本上就不同,如果撇开小小的
相似处,而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其间的差异就更大了。由此可以证明,将宗教视为唯心
主义的观点,纯粹是西方传来的一种主张,佛教是与此全然不符的。
举例来说,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是代表大乘佛法最好的经典,该论认为:从世俗谛的
角度来说,精神与物质都存在;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则物质与精神均不存在,二者都
是空性,并不是物质是空,精神是不空。月称菩萨进一步说道,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
观点,因为佛在《俱舍论》中,对世俗谛的精神与物质都有所探讨,而在讲述《般若波
罗蜜多》时,又同时破斥了精神与物质。换句话说,如果认为成立,则双双都成立;反
之,则双双都要破斥。这是月称菩萨的论点。
无垢光尊者认为:外境不是心,只是心的幻化而已。《菩提心经》说:识生于境,无境
便无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主观意识是客观事物引起的,若无客观事物,便无主观认
识。
佛教的哲学认为,认识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因素:一是外因(认识对象);二是先前识
(意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意识续流,不能中断,一中断,现时意识就无法产生,故认识
必须有先前意识);三是主官识(如形色的主官识是眼识,声音的主官识是耳识等等)。
多识仁波切曾经提到佛教中观辨证哲学的观点:一切事物从现象上看,是众缘结合形成
的,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真实存在(相对真理),但任何事物都没有不依赖条件的独
立性,和永远不变的自性(绝对真理)。即“现象实有”和“自性本空”是辨证的统一
,所以《般若经》中说:“空不离色,色不离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色”
指形相,“空指自性)本来“实有”和“本空”是对立的概念,但每件事物又是有空的
统一,空有又是互为前提的。空中生有,有又变空。这又是对立面相互转化。客观事物
的这种规律是普遍性的,在这个意义上讲,“缘起性空”又是绝对真理。
研究佛学,一定要搁置旧有的思想观点,辨证的看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
赞“佛教徒处在人类辨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
" 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恩格斯的这段话或许
能改变很多人对佛教是唯心主义的顽固看法。
avatar
D*n
7

大师绝不敢当!
读的不是一本书。是一种沉淀。从买卖堤其他坛子上读到一个故事,就有了上面的感触
。这些感触,是平时读书是沉淀在脑海里面的。也就是有人说的把书读薄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师 读的啥书啊
avatar
u*s
8
赞长篇。不过,是超验先验,还是经验和求证,这是主要的问题。
唯物唯心是两个分类,分类自然是需要突出特点才好分清楚。实际呢,反正不管整得多
花花,关键时候,数钱的时候都特唯物特实事求是。遇到危险无助的时候,谁不愿意能
有个好心的神仙出来见义勇为。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讲得很不错啊,关于佛法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片博文讲得也很好:
: 博客上偶尔会有这样的留言:唯物主义者到此!留言的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是唯
: 物主义者,我(在他心里)是唯心主义者!潜台词还包括这样的意思:他是代表科学的,
: 我(在他心里)是代表愚昧和迷信的。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通常是一笑删之!
: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
: 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
: 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 我一向都不认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我认为这是哲学观察世界的两
: 个对立极端,但远不是人类思想的“极致”。从我开始上政治课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
: 内容产生极大的抵触,以致我的政治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我对政治课本完

avatar
b*r
9
写得挺好。

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
,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
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
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
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就会造成一定的结果,也就是会有果报的。所以,佛教劝说大家多行善事。因为,不
仅有因就有果,而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的唯物论是什么呢,鄙人认为,1。 即是它认识到了“因”“果”关系。2。 是它认识
到了因果的转化中,有一定的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果,恶有恶
报。”
意志为转移的。
因素。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您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可想而知。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可有非分之想,不可强求自己去做超过自己能力之外
的事情。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道者,道理,道义也。也就是说大家伙说话,办事时需要遵守的规矩。这个道,现在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 这就是释家,道家,儒家,法家,以及古希腊,古罗马,还有基督,默罕莫德,马克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 源和缘,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的一部分。源,也就是缘起,即“因”。有缘,也就是说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 佛教的观念就是: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缘起的,也就是有原因的;一切事情发生了,就会造成一定的结果,也就是会有果报的。所以,佛教劝说大家多行善事。因为,不仅有因就有果,而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 说来,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可是,不全是。佛教中又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这个佛教的唯物论是什么呢,鄙人认为,1。 即是它认识到了“因”“果”关系。2。 是它认识到了因果的转化中,有一定的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 只要您做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会产生一定后果, 而且,这个后果,是不以您的意志为转移的。
: 我再用大白话重复一边:
: 一切事情,只要您努力去做,总会有结果。这个结果的好坏与理想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您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 一个廋弱体小的人,如果硬是要去扛一个身高马大的人才能够抗得动的东西,其结果可想而知。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可有非分之想,不可强求自己去做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 您的成就是您主观努力的结果。

avatar
b*r
10
呵呵,“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难道是唯物主义?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讲得很不错啊,关于佛法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片博文讲得也很好:
: 博客上偶尔会有这样的留言:唯物主义者到此!留言的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是唯
: 物主义者,我(在他心里)是唯心主义者!潜台词还包括这样的意思:他是代表科学的,
: 我(在他心里)是代表愚昧和迷信的。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通常是一笑删之!
: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
: 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
: 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 我一向都不认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我认为这是哲学观察世界的两
: 个对立极端,但远不是人类思想的“极致”。从我开始上政治课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
: 内容产生极大的抵触,以致我的政治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我对政治课本完

avatar
q*8
11
没有PA的意思,但你开篇就很搞笑啊,你对道的解读莫名其妙,
后面佛教的内容更是不知所云

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
,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
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
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
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就会造成一定的结果,也就是会有果报的。所以,佛教劝说大家多行善事。因为,不
仅有因就有果,而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的唯物论是什么呢,鄙人认为,1。 即是它认识到了“因”“果”关系。2。 是它认识
到了因果的转化中,有一定的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果,恶有恶
报。”
意志为转移的。
因素。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您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可想而知。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可有非分之想,不可强求自己去做超过自己能力之外
的事情。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道者,道理,道义也。也就是说大家伙说话,办事时需要遵守的规矩。这个道,现在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 这就是释家,道家,儒家,法家,以及古希腊,古罗马,还有基督,默罕莫德,马克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 源和缘,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的一部分。源,也就是缘起,即“因”。有缘,也就是说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 佛教的观念就是: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缘起的,也就是有原因的;一切事情发生了,就会造成一定的结果,也就是会有果报的。所以,佛教劝说大家多行善事。因为,不仅有因就有果,而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 说来,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可是,不全是。佛教中又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这个佛教的唯物论是什么呢,鄙人认为,1。 即是它认识到了“因”“果”关系。2。 是它认识到了因果的转化中,有一定的规律在里面。这个规律,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 只要您做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会产生一定后果, 而且,这个后果,是不以您的意志为转移的。
: 我再用大白话重复一边:
: 一切事情,只要您努力去做,总会有结果。这个结果的好坏与理想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您所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 一个廋弱体小的人,如果硬是要去扛一个身高马大的人才能够抗得动的东西,其结果可想而知。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可有非分之想,不可强求自己去做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 您的成就是您主观努力的结果。

avatar
X*2
12
请zkss。

【在 q*********8 的大作中提到】
: 没有PA的意思,但你开篇就很搞笑啊,你对道的解读莫名其妙,
: 后面佛教的内容更是不知所云
:
: 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
: ,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
: 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
: 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 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 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
: 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avatar
q*8
13
靠不mean不行了,最怕你这样的,还没读书呢就“沉淀”了,什么薄了读厚厚了读薄的,
能麻烦您把读过的关于道教佛学的书名列几本上来吗?南怀瑾写的也算!

【在 D********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师绝不敢当!
: 读的不是一本书。是一种沉淀。从买卖堤其他坛子上读到一个故事,就有了上面的感触
: 。这些感触,是平时读书是沉淀在脑海里面的。也就是有人说的把书读薄了。

avatar
q*8
14
展个头啊我展,安拉上帝马克思都出来了你叫我怎么展?

【在 X******2 的大作中提到】
: 请zkss。
avatar
X*2
15
马克思也不是一无是处吧。

【在 q*********8 的大作中提到】
: 展个头啊我展,安拉上帝马克思都出来了你叫我怎么展?
avatar
z*n
16
爱因斯坦说过,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简直和六祖的话异曲同工啊,
试问能不能根据此就断言爱因斯坦是唯心主义者呢?
佛教的世界观,远不是对禅宗的一句偈语望文生义就能了解的。更不是简单的唯心唯物
二分法可以适用的.我们自己感官的能力和依附感观成长起来的的对这个世界的直观经
验非常有局限性.单凭这些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止于实有的物体罢了。没有现代物
理学的发展,没有仪器的帮助,连电磁场都完全无法感知。至于微观粒子,更是遥不
可及。
科学发展到现代,量子物理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本原的揭示,才开始与佛法有交融的可能
. 这方面的文章并不少见,多为英文学术专著.很久以前我也在本版贴过几篇中文的,
有兴趣不妨看看:
http://hi.baidu.com/lcz0011/blog/item/47ed484f463a9bf7d72afc38.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12285_3.html
真的对佛教世界观有兴趣,不妨去看看龙树的中论,月称的入中论.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难道是唯物主义?
avatar
z*n
17
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你列举的行为和唯物唯心不沾边,就是投机主义而以.

【在 u**********s 的大作中提到】
: 赞长篇。不过,是超验先验,还是经验和求证,这是主要的问题。
: 唯物唯心是两个分类,分类自然是需要突出特点才好分清楚。实际呢,反正不管整得多
: 花花,关键时候,数钱的时候都特唯物特实事求是。遇到危险无助的时候,谁不愿意能
: 有个好心的神仙出来见义勇为。

avatar
p*o
18

这个我猜描述的是 境界
心不住念, 一切就像随风而去一样 在心头划过
那些幡什么的 动了 心也是无视了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难道是唯物主义?
avatar
z*n
19
对幡动的认知过程不能没有眼识心识的参与,六祖在强调易被忽视的一面而已。

【在 p********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猜描述的是 境界
: 心不住念, 一切就像随风而去一样 在心头划过
: 那些幡什么的 动了 心也是无视了

avatar
u*s
20
你咋老念语录。。。很善男信女。如果注意一下,少念语录,多试试从点滴事例去分析
阐述,那么看起来和你想突出强调的重实证的精神还能一致。

机主义而以.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你列举的行为和唯物唯心不沾边,就是投机主义而以.
avatar
D*n
21
我把我的话总结成简单几句话.
道, 在此指道理,主义,不是指道教.人各有道,各有各的主义,每个主义都有其道理和理
由.
佛教的因果说是其重要思想之一.
谈了自己对因果说的理解.
对人来讲,果主要取决于你自己的主观努力.

【在 q*********8 的大作中提到】
: 没有PA的意思,但你开篇就很搞笑啊,你对道的解读莫名其妙,
: 后面佛教的内容更是不知所云
:
: 讲来是所谓普世价值。又有幽默者谓之:Pussy。虽谓之“普世”,可是,地球是圆的
: ,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道的认识就有所不同。我在白天,您在黑夜;我在冬来您在
: 夏。所以,要大家认同一个道理,就如同要求大家无论地处地球何处,都要在同一时刻
: 工作,穿同一季节的衣服一样,勉为其难了。
: 思主义各有其说的原因吧。
: 有因。佛教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业”, 也就是结果, 平常称之为“果”,也
: 有叫做“业报”或者“果报”的。

avatar
z*n
22
我要说佛教不是先验,超验估计对你也没有说服力,自问又没有什么成果能拿来说服你
。至于佛教是不是实证,倒是想起来有一本很有趣的经可能能够回答你的疑问。你不妨
去翻翻佛说入胎经,看看两千多年前佛祖对人类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的描述和现代西医的
观察是否高度一致。

【在 u**********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咋老念语录。。。很善男信女。如果注意一下,少念语录,多试试从点滴事例去分析
: 阐述,那么看起来和你想突出强调的重实证的精神还能一致。
:
: 机主义而以.

avatar
l*w
23
你这个“道”倒真是非我们平常说的道,当然不是道教,但也不是道家,你要说道理的
话在题目里就说道理好了,何必说“道”呢,不是让人误解吗,呵呵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