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 soldier & 《狗十三》#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m*u
1 楼
最近上课讨论的是中国的教育问题,用的书是Lenora chu的little soldier, 美国的畅
销书,我个人看了这本书很反感,但是因为一起教课的另外一个同事想用,就决定把它
当反面教材来用。
书里充满了台湾/美国对大陆教育的黑化,从书名开始就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政治信息,
为什么要把小孩子叫little soldier? 学生们倒是反应很快,说就是brainwashed,
disciplined, obedient.
书中的第一二部分基本是描写中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压抑孩子的成长,虽然作者的大部分
观察都是来自上海的一个叫宋庆龄学校的国家示范点,但是整个叙述的基调就是对美国
教育的理想化和对中国教育的妖魔化,比如说连绘画课的雨滴都得按规矩朝一个方向画
,比如个头比较大的孩子在中国会被孤立,在美国就是被认为有体育天赋,所以下周开
始我就要问学生,看了第一二部分,要是他们是去中国工作的美国家长,会不会把孩子
送中国公立学校?
正好多瑙上出了大家以前讨论过的《狗十三》,就看了,分两次看完,因为影片中所表
现出的青春的压抑对我这样早就告别青春许多年的人来说仍然是不可承受,真的是一部
很不错的青春片,我觉得可以跟《阳光灿烂的日子》媲美,虽然没有姜文的阳刚,但增
添了许多女性的细腻,虽然没有厚重的历史维度,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加真实。影
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爱常常通过各种扭曲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果
就是两败俱伤。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妖魔化与现实主义表达的区别。 Little soldier里反映出的很多教
育问题并不是作者瞎编乱造的,但是她把中国教育中所有的负面都加在了一起,从强迫
小孩吃鸡蛋到惩罚孩子不准喝水,甚至一朵奖励孩子的小红星都被她赋予了政治色彩,
成了压抑人性的标志。然后又把很多个人化的或者特殊的细节夸大或者扭曲,比如她自
己因为钢琴比赛得了第二没有父母的奖励,就把一个章节命名为no reward for second
place, 比如跟她见面的两个中国的中学生都在星巴克喝咖啡就成了学习压力大所以对
咖啡因上瘾,而且她以为现在的中学生每天还在背毛主席语录。所以她为什么还要费劲
心思的把孩子送到中国学校呢?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吗?
所以学生最后的论文要求有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text/media sources.
销书,我个人看了这本书很反感,但是因为一起教课的另外一个同事想用,就决定把它
当反面教材来用。
书里充满了台湾/美国对大陆教育的黑化,从书名开始就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政治信息,
为什么要把小孩子叫little soldier? 学生们倒是反应很快,说就是brainwashed,
disciplined, obedient.
书中的第一二部分基本是描写中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压抑孩子的成长,虽然作者的大部分
观察都是来自上海的一个叫宋庆龄学校的国家示范点,但是整个叙述的基调就是对美国
教育的理想化和对中国教育的妖魔化,比如说连绘画课的雨滴都得按规矩朝一个方向画
,比如个头比较大的孩子在中国会被孤立,在美国就是被认为有体育天赋,所以下周开
始我就要问学生,看了第一二部分,要是他们是去中国工作的美国家长,会不会把孩子
送中国公立学校?
正好多瑙上出了大家以前讨论过的《狗十三》,就看了,分两次看完,因为影片中所表
现出的青春的压抑对我这样早就告别青春许多年的人来说仍然是不可承受,真的是一部
很不错的青春片,我觉得可以跟《阳光灿烂的日子》媲美,虽然没有姜文的阳刚,但增
添了许多女性的细腻,虽然没有厚重的历史维度,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加真实。影
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爱常常通过各种扭曲的方式表达出来,结果
就是两败俱伤。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妖魔化与现实主义表达的区别。 Little soldier里反映出的很多教
育问题并不是作者瞎编乱造的,但是她把中国教育中所有的负面都加在了一起,从强迫
小孩吃鸡蛋到惩罚孩子不准喝水,甚至一朵奖励孩子的小红星都被她赋予了政治色彩,
成了压抑人性的标志。然后又把很多个人化的或者特殊的细节夸大或者扭曲,比如她自
己因为钢琴比赛得了第二没有父母的奖励,就把一个章节命名为no reward for second
place, 比如跟她见面的两个中国的中学生都在星巴克喝咖啡就成了学习压力大所以对
咖啡因上瘾,而且她以为现在的中学生每天还在背毛主席语录。所以她为什么还要费劲
心思的把孩子送到中国学校呢?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吗?
所以学生最后的论文要求有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text/media sources.